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

来源:文书网 5.6K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1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还认识我吗?我是五二班的语文老师刘老师,我们再打一遍招呼,四(2)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真是一群谦和有礼的孩子!

2、早就听闻四(2)班同学个个博学多闻,今天能和大家同台学习,老师深感荣幸。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解题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杨氏之子》,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

师:谁再来读?(你也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知道?请个男孩子说!

师:真好!“之”是“的”的意思,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吗?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

(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

(2)旧时放在妇女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师:读一读,题目中的“氏”,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三、一读:读正确

1、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遥远,读起来有困难是正常的。不过不要着急,老师有个小妙招介绍给大家。请大家打开手中的课文纸,读课文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读通、读懂课文。你找到他们了吗?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借助注释把句子读通,开始吧!(生自由朗读课文)

2、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奥难懂的文言文,你们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

(文章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多音字,那我要考考你们,知道为什么读“wèi”吗?谁知道?你来说。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的?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他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课文里根本就没出现,这是我们联系上下文自己补充出来的,其实是把他们给省略了,这就是文言文跟我们现代文表达不一样的地方,它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所以我们根据它的意思确定它的读音wei,理解了这句话再读就不难了,谁来读?

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们读准了吗?是“应yìng”声答曰,知道为什么读yìng吗?怎么样回答,就是刚问完问题就能马上回答,这就叫——应声答曰。这就是根据它的意思来辨析它的读音,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3、只读准发音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停顿。文言文之美,也全在停顿。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还要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停顿。这句话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补充:家禽在现代汉语中指我们家中的人工驯养的禽类,如鸡鸭鹅等,而在古代,单字成词,是“鸟”的意思。)

4、谁来读?再听我说。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虽有停顿了,但也不能一刀切开。我们读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这样读,(师范读)会了吗?你再来读一遍。(读得挺好的,老师听出来,你们都特别努力,如果重音,停顿,再鲜明一些,味道就更足了。

5、再比如说这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练习读此句。

6、每句话的意思都明白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

没错,杨氏之子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长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五句话,55个字就把它记录下来了,这就是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写文章时十分注重锤炼语言。

7、谁能一口气把整篇文章读下来?

评价: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文言文读成这样,真是妙哉!

8、古时候,诵读文言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不想听?来,给点掌声吧!听老师读,怎么样,好听吗?是真心话吗?你的真心话说得老师心里喜洋洋的。

9、学着老师的办法,看好词语间的停顿,再小声练习读一读。相信你比老师读得更好!

10、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再配上音乐读,感觉会更美。谁愿意配乐读给大家听?(琴声悠悠,书声琅琅,读文言文就是这种味道)(听你读书真的是一种享受)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经过反复读课文,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全文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叫全文的中心句,它的作用就是概括全文。这么短的文章就这么有章法,同学们要把它记在脑海中。

2、说他聪明,你有什么理由吗?

我们且来看这个聪字,什么偏旁?古人造字,就是要告诉大家,人要想聪明,必须得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那咱们就从耳朵说起,杨氏之子的耳朵怎么样?会听吗?他听出了什么?

师:你真厉害,一下就找到了。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他为什么只指杨梅,不指其他水果?

年近九岁的他,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能一下子听得出来,的确是———甚聪慧。

过渡:只会听还不够,有口有心才为聪。那他是怎么反驳的呢?他这样说,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3、师:如果杨氏子这样说———孔雀是你家禽。还是这个效果吗?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语言幽默。)

(孔君平拿杨氏之子的姓氏开玩笑,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

评:你看杨氏子不但会听,还挺会说。

4、他还称呼孔君平为夫子,你知道怎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夫子’?

师: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

师:如果是一位阿姨呢?我们可以称为夫子吗?

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

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所以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

5、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聪明机智)所以课文开头就这样称赞他———甚聪慧。

评:同学们,正如刚才同学所说,这杨家小儿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用的效果。

6、赞“聪惠”

孔君平绝非凡人,他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话语一出,他就知道自己低估了杨氏子。如果你是孔君平,在听了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的回答后,他会怎么夸杨氏之子呢?谁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子来写写他吗?

神情、动作又是怎样呢?

(孔笑曰: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孔赞曰:妙哉,老夫甘拜下风。)

师评: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

小结: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这么聪慧的孩子,你喜欢吗?捧起书来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喜欢。

评: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喜爱,更听出了赞赏!

五、拓展延伸:

1、杨氏子年仅九岁,就如此聪慧,他的表现的确让人称赞。更让我们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说话是一门学问。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则关于语言艺术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岁就知让梨的孔融。

十岁的小孔融很有能耐。有一次,大人都夸赞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一位姓陈的大官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做出回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众人听后大笑,这位姓陈的大官不但不生气,也为小孔融竖起了大拇指。请说说小孔融这句话的妙处所在。

2、好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小孔融,让陈官员对他好一番称赞。同学们,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你看,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六、拓展阅读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专门记录人物言行事迹的小说,其中刻画了许多古代聪慧少年的形象,像这样的语言小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请学生们课下阅读《世说新语》,感悟人物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孩。

2、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这个课题告诉我们?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因为古人写作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觉得文言文很难学,其实学文言文也不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打开48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你们5个人来读吧,1人读一句。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师评价: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读?学生读课文。

3、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我读,好吗?

4、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5、谁还想读?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学生读得有点味道了。)

三、精读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师: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这是朗读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们先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我们以前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来走进这则故事,来认识这个聪明的小孩。大家读懂了这则故事吗?谁读懂了第一句先来说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在这个聪明的小孩身上有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谁来接着读?

6、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知道朗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杨氏子是怎样答的?这样答好在哪里?

四、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短文,回味他的语言,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演一演。

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吧!把这则有趣的语言珍藏在脑海里。不会背的地方再看看书,会背的和大家一起背。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大家讲得真好,有没有同学来表演表演这则故事?(展示学生的表演。)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读懂了《杨氏之子》,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几十个字,让我们感受都杨家小孩子的机智、聪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杨家的这个小孩的机智聪明。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短文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读:》,在该书中还写了许多聪明的小孩的故事,老师这里展示其中两篇,同学们来读。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3

课文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学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你觉得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生畅谈。白话文: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请一生先读。

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和词语手册学着去理解课文的意思。

2、逐句理解。

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理解甚,惠与慧的比较。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抓住“诣”,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设果,只有一种水果吗?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指——以示儿曰。

你怎么评价杨氏之子的。回答。

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聪明懂礼貌幽默反应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9、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借助动作背诵。)

10、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旧文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

2、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题

氏,姓氏。之,的。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

(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5)全班齐读,朗读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将课文停顿正确。

4、疏通文意,指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为两点。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诣,拜访。

②谁呼儿出?孔君平。

(3)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谁为设果?是孩子,也就是杨氏之子。

②为谁设果?为孔君平,孩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示,给……看。

②指什么以示儿?是杨梅。此处省略了指的对象,可以结合插图教学。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夫子,古时对年长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②家禽,古今异义词,古意是家中的鸟,现在指家养的禽类,如鸡鸭鹅。

③注意“禽”字,人字头要扁一点,撇和捺要张开。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写错。

三、走进课文,品味细节

1、文章第一句提供了哪些信息?体现了文言文什么特点?

(1)主人公的国籍、年龄、姓氏、人物特点。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

2、文中哪里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慧”?

(1)“应声”,说明杨氏之子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体现了他才思敏捷。

(2)“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加上未闻,则更加委婉有礼。

3、文言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风趣。本文哪里体现了语言的风趣?

孔君平借杨梅之“杨”打趣杨氏之子,说这是杨家之果。

杨氏之子立马以“孔雀”回击孔君平。

(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4、小组讨论:为什么杨氏之子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因为孔君平是客人,“未闻”一词比较委婉,既反驳了孔君平,又表达对客人的尊重。

5、开放讨论: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了杨氏子的回答,你会怎么想?

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孔君平的风趣调侃,杨氏子的机智敏捷。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男女分角色朗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7、体会古人称呼的丰富:

(1)杨氏之子(其、儿、君)

(2)孔君平(夫子、孔)

四、课堂小结,升华体会

1、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练、风趣幽默、人物鲜明。

2、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配合插图。

3、试着背出原文,并向父母分享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