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精选12篇)

来源:文书网 1.55W

12月9日,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精选12篇)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1

看了这次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之后,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王亚平阿姨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他讲课非常生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这次的太空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的太神奇了。科学在是改变我们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关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现象,虽然太空还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一起携手把中国带进一个强大的时代吧!中国加油!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2

神舟十号飞船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道飞行十五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号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的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实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键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远营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神十成功发射了,承载着我们中国的梦,这是我们航天史上的巨大突破。而且,在这次神十发射后还进行了我们首次太空授课,作为一个将要升入初二开始学物理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观看了这次太空课。在这次授课中,王亚平老师讲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了解了在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这让我对将要学习的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在真正接触到物理的时候,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失重环境下物体的特点。

这一次观看这一篇视频,我有了非常大的感触。我接触到了平时我想都没有想过的在太空中进行的科学实验。他们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太空中的生活,那些科学道理虽然复杂难解,但是确实绣人迷人的。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这样也许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那些神秘诡异却又迷人的太空,甚至在太空中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也许我们还在那里代代繁衍下去,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验空间站。太空生活让我充满了无限憧憬。让我们一起向未来奔跑吧,一定向未来努力发展奋斗,向太空进发,向祖国美好生活努力奋勇献力。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在早上10:00看了航天员王老师给我们讲课。

首先是称质量,其实具体的演示,王亚平给指令长聂海胜称了一下他的体重。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

第三个实验是王亚平手里拿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转动。

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红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

王亚平介绍说,在失重环境下,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神舟十号航天员20日上午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实际上,太空科普教育活动也是世界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行“教师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计划。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但历次神舟飞行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学的热情。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正是在航天员杨利伟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励下走进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天科普活动中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

在今天的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我意犹未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行则国行;少年富则国富,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4

从神舟十号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关注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而今天终于可以观看在天宫一号中的太空授课,近距离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种有趣的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王亚平老师利用一个金属圈,先做出一个水膜,看到那个小小的水膜在金属圈中轻轻晃动,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而且,这个水膜还非常结实,无论王亚平老师怎么晃动,它也不会破,然后王亚平老师还往水膜不断注水,只见那个薄薄的水膜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水球!那个水球晶莹透亮,还能在上面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师还往水球注入红色的水,那红色水在水球中慢慢扩散开来,最后充满了整个水球,就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

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5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6

在这次神十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在神舟十号的授课中,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让我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这次的神十太空授课,让我这个宇航迷着实满足了一把,也认识到了在宇宙中,人类生存的一个环境。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7

今天上午,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观看了神十太空宇航员王亚平,在茫茫太空,现场给全国的学生授课,讲授了有关太空失重现象和实验。观后,我感受颇深,思绪万千。

这是一次生动的太空授课;也是人类第二次,中国第一次,在太空授课;这是一次最令华夏子孙激动人心的太空授课;更是一次扬我国威、振奋民族精神的太空授课。可以想象,全球华夏子孙,无论身居国内,还是远在天涯海角,他们都会为国家、为民族而骄傲自豪!中国国力终于强大了!中华民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啦!

忆往昔,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被扣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强盗横行,山河破碎。偌大一个世界,竟没有泱泱华夏和炎黄子孙立足之地。

看今朝,国富民强,中国已位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终于可以,而且永远可以,把“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扔进太平洋,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啦!

神十,我为你喝彩!中国,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8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9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王亚平,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女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有聂海胜、张晓光这两名男宇航员。

我为神舟十号的升空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在6月20日的早上10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授课,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梦想,现在,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就要和我们一齐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了!

6月20日的早上,我们和老师激动地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太空授课的正式开始。10点左右,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正式开始。王亚平姐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太空老师,首先王亚平向我们讲解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三名宇航员精心地为我们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好奇又羡慕。在失重的条件下,宇航员们可以轻松地漂浮在半空中,我们感觉太神奇了,这些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无尽的遐想!

这次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我们观赏后,都有非常大的收获。我们不仅仅收获了专业的知识,这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我要奋发学习,将太空的相关知识学好,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10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11

今天是6月20日,我们老师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亚平老师主讲的神十太空授课。此次神舟十号飞船还有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与张晓光。他们都穿着蓝色的服装,王老师扎着一个发髻,精神看起来十分饱满。

开始没多久,聂叔叔就做了一个打坐的姿势,王老师轻轻一推,体重明显不轻的聂叔叔却从飞船的这边一直慢悠悠地飘到了另外一头,姿势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有不少同学进行了现场的太空连线,应同学们要求,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不少实验。第一个就是测量聂叔叔的体重。他牢牢地握住了一个仪器,并重重的撞了一下,然后显示出了他的体重——74公斤。这其实主要是利用了两个东西——太空专用质量测量仪和一个能测出物体加速度的系统。然后根据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这个原理从而算出聂叔叔的体重来。

接下来聂叔叔递给了王老师一个小支架,王老师将支架上用线连接柱的一个小球拿在手里,并且转动轴,慢慢松手,结果小球不仅没有往下掉落,反而往上走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静止不动。若挪动小球的位置到一定高度再松手,小黄球就会左右摆动了,但速度很慢。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到一定高度就静止。可是,王老师突然推了一下小球,这次小球就利落地上下摆动了起来,而且不会像在地面上实验的那样转几圈就落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第三个实验进行之初我就发现道具是陀螺,黄红相间,很是漂亮。之间王老师轻轻松手,转了下陀螺,陀螺就一直慢悠悠地翻滚着。但若是在松手前就给陀螺一个速度,它就会向前或其他方向推进。两者有明显的对比。

我发现王老师非常可爱。她从水袋里挤出来一滴水,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结果王老师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玩哪!

这个有趣的插曲过后,王老师又将一个金属圈从水袋中取出来,这时我们发现本来空空的圆圈内居然有了一层水润润的薄膜,使得整个金属圈好像一个不稳定的放大镜或古代女人梳妆的镜子一样。如果放大镜或梳妆镜真是这样做出来的该多有意思!

王老师还把一枚带有中国结的小徽章注入到水镜当中,它就在水膜中慢慢游动,也不会掉出来;而且就算水珠大到要突出金属圈了,却依然没破算,而且也并没有真正脱离金属圈,真是神奇啊。

后来,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珠子里面,结果整个半透明的水珠都成了一个红色的圆球,好像这个季节熟透的李子或桃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这次太空展示的实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处,而且也了解到了有关太空的一些知识,见识到了这些神秘的知识,加强了我对“太空梦”的兴趣。

希望今后我国还能再进行这样的实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神奇的太空!

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的观后感 篇12

古时古人望天叹仙人早去,今时今人升空笑科技强国。

一朝太空梦梦千年,在古代书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凭借着简陋的条件来进行太空监测,离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距离遥远。然而,随着1999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支无人实验飞船的发射升空,到如今神舟十号,我们走过漫长的十余载,终于向更广、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将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老师还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让我们观赏到,在太空中红色会慢慢在水球中散开,最终而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样,神秘而迷人。

你玩过陀螺吗?在动画《全职猎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厉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却有些笨笨的。因为,若刚开始陀螺静止,再给其干扰力,它就会傻兮兮地做翻滚运动。但若是刚开始让陀螺动起来,再给其干扰力,这时的它就会晃悠悠地向前运动了,憨得令人发笑。

在实验演示之外,还有很多同学对关于太空的某些问题兴趣盎然,如有没有看到太空垃圾。对此,亚平老师表示,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但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是很小的,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自11号升空以来,神十目前还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这主要是得益于天宫一号有提前对太空垃圾进行预警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规避、防护,这才让这几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顺利。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在前几次太空飞行时也进行太空授课呢?这主要是从宇航员的安全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此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其实主要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技术,是实验性飞行,直到我们确定神舟九号发射后,我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这样才使得太空飞船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使得空间站具备了提供人员、物资运输保障的能力。因此,神十的成功发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

在此次神十太空授课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依靠目前技术和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太空用水的循环利用。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学习,也需要更多国人的支持。让我们努力成长吧,为今后的“太空移民”而不断奋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