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

来源:文书网 8.56K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这次阅读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1

小时候盼望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却时常怀念小时候,读丰子恺的《我们这些大人》,越发的怀念那些逝去的时光,因为回忆里全是美好。

读《我们这些大人》轻松、愉快,是一种享受,却不只是享受文字带给我的欢乐,也有对自己曾经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孩子所处状态的简单思考。

我从小寒暑假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会给我讲几个姨和几个舅舅的故事,会领我们去河边洗衣服,会带我们去掰玉米……我也很羡慕丰子恺先生在外婆家的美好童年。

我们的童年,一群同龄伙伴,在放学写完作业的空闲里,一起做各种游戏,有丢沙包、跳绳、跳房等等,我们在游戏里疯狂,在游戏里欢快。

我们的童年,每年夏天都很有趣,我们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家北边的河里抓鱼,我们把妈妈做的猪食偷一部分放在洗脸盆里,再在盆口套一层,弄个窟窿,鱼闻见香味就进去进食,等它们还没来得及出来,我们就把洗脸盆从河里端上来,满满的收获,开心好几天呢。

我们的童年,每到秋收的季节,便随同父母一起来到田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独特享受,捆个稻个儿,帮忙往外搬运,虽然干的不多,却帮父母减轻一点点负担,心里很舒服。

我们的童年,冬天打雪仗、堆雪人,去河里滑冰,打破冰冻抓鱼,小手冻得通红,却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太多的美好和欢乐,那些欢声笑语总会时常响起,回荡在耳边,让那些美好重现,只是,回忆再也回不去。

再看眼前,这些孩子的童年,都在经历些什么?

每天放学回家,没有同伴约定的游戏、没有父母的沟通,甚至作业都没有完成,便抱起手机,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一下,毫不夸张,这是如今很多孩子的常态。

从“CS”到“王者荣耀”,再到“绝地求生(吃鸡)”,多少孩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不让玩游戏就“跳楼”的悲惨事件,看孩子的眼睛,除了游戏,再也没有灵光闪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些孩子,在未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又是什么样子呢?除了一部手机,亦或是一台电脑,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情节,还有什么乐趣呢?这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吗?

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多做健身游戏;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手机,多沟通交流;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的虚幻,真实的生活……做丰子恺所说的“儿童”,开心了就笑,难了就哭,不会刻意,不像成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思考”和“衡量”,一切都是真实地表达,这样的童年才会给未来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2

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八指头陀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我当时曾将这首诗托人用细字刻在香烟嘴的边上。这里的“我”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文艺大师丰子恺。《我们这些大人:丰子恺谈孩子教育》所写的就是他所回忆的童年故事。

我知道丰子恺,是看过他独具风格的漫画,他的漫画正反映他的心境,他大概真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成年人。我看丰子恺《我们这些大人》的时候,就常常有这种感觉,特别平常的一个画面,特别散淡的一些话,越琢磨,越觉得说到心坎里去了。

在丰子恺笔下,那些欢蹦乱跳精力无限的小孩子,有天上了学,“他们的生活受着校规的约束,社会制度的限制,和世智的拘束,他们的世界不复像昔日那样广大自由,他们早巳不做房子没有屋顶和眠床里种花草的梦了。他们已不复是‘快活的劳动者’,正在为分数而劳动,为名誉而劳动,为知识而劳动,为生活而劳动了。”

原本觉得这种“劳动”最正常不过,人人皆为之,可转念一想,人人却未尝不是这种“劳动”的奴隶。“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象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有时候和身边的朋友聊起现在的诸位小朋友们,他们莫名其妙就会喜欢一些游戏,比如踩水、坐摇摇车,而且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可是长大后,就要举止端正,遵守很多的准则,钻到社会要你承担的条条框框里。

如果必须经历苦难才能收获成长,她宁愿她的女儿永远都是傻傻的不知世事为何物。于这点,丰子恺特别悲悯的写道,“这个一味‘要黄’而专门欺侮弱小的捣乱分子,今天在那里牺牲自己的幸福来增殖弟妹们的幸福,使我看了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悲。你往日的一切雄心和梦想已经宣告失败,开始在遏制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了;你已将走出惟我独尊的黄金时代,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辛味了。”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3

丰子恺说:“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孩子的天真是那么美好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份宝物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依稀记得某个冬天,寒风像是一个在大街上游荡的醉汉,咆哮怒吼,两旁的树在它的威压中颤栗地摇摆着身子,吹得让人寒心。坐着公交车回家,这个小小的空间将狂风阻拦在外,透过车窗还是能看到路旁摇曳不定的树。有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大约四五岁的女儿上了车,车厢前面已经没有座位了,就朝着我所在的后车厢走了过来,正好最后面有两个空座,他们坐了下来。大概是游玩刚回来,寒冷的天气也挡不住小姑娘脸上的欢喜。

爸爸望着女儿的笑脸,也很开心,用柔柔的语调叫小姑娘看窗外,问道:“XX,你知道现在外面的风是什么方向吹来的吗?”听完爸爸的问题,只见小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外面被吹弯身子的树,好一会儿,用稚嫩的儿童甜甜的嗓音说道:“树枝都往南边倒了,是南风。”说完,用水汪汪的眼睛望着爸爸,似乎在等待一种肯定。爸爸听到女儿的回答,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意:“XX,你看到树枝往南边倒了,说明风是从北边吹过来的,把树枝吹向了相反的方向呢,这样的风叫北风,冬天经常会刮寒冷的北风。”在爸爸讲解的过程中,小姑娘又专注地将注意力放在两旁的树枝上,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一旁的爸爸轻轻地抚着她的脑袋。虽然是短短的一段父女间的对话,却让坐在一旁的我印象尤为深刻。

平日里经常见到的是小孩子非常顽皮,父母不知道怎么管教,就随他去;或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就把手机丢给孩子让他自己玩……此类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对现在的孩子年纪小小就拿着手机打游戏,无心学习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这样的现状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造就了这般“颓废”的一代?

记得上学那会儿经常在作文里提到“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夕阳西下,妈妈在阳台边收着被子,我围着她跑来跑去,晚霞映红了我们的脸。妈妈突然问我晚霞是什么样的,我张口就说:“晚霞红彤彤的。”妈妈将我搂在怀里,说我描述得太简单了,要认真地观察晚霞的变化,才能发现晚霞的特点。听了妈妈的话,经常留心去观察,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了篇观察日记:“晚霞有时像红彤彤的柿子,有时像黄澄澄的橘子,有时像五彩缤纷的缎子……”现在来看,虽是略显粗糙的比喻排比,可谁又能说今天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没有它的一份功劳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予了孩子最好的内在提升,世界在孩子们眼中是美好的,也让孩子对生活的未知充满兴趣,对知识的海洋有探索的好奇心,初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4

最近在读丰子恺大师的《我们这些大人》,看他回忆自己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回忆自己给孩子们讲的童年故事。似乎感觉自己正在面对一位心地异常善良而坦率的长者,听他既无保留,也无顾及地倾吐肺腑。丰大师不但是漫画家,更是一位儿童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都有些相左,似是有些无为,但是仔细想想,丰大师其实是站在人性上面说的真心话、实在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确实应该跟丰大师学习教育方法。

富有同理心:

“大人给孩子说话要站在小孩子角度去说,说的要是小孩子的话,这样孩子才爱听,才愿意听,这样才是懂的小孩子心理的人。”丰大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世间相》一文中写到“我企羡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大。我想,加入人类没有这种孩子们的空想的欲望,时间一定不会有建筑、交通、医药、机械等种种耕地康自然的建设,恐怕人类到今日还在茹毛饮血呢。”对孩子们的空想给予极高的容忍甚至是支持。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一文中,华瞻说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逃难”。丰大师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会设法探问为什么。终于明白孩子眼中的逃难竟然是大家都坐汽车,去看大轮船。逃难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我想假如是我在问自己的孩子,当他回答出这样的答案时,我定然会一声暴喝:“这个一件好事吗?”可是丰大师不但给孩子表达清楚的机会,而且由此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孩子们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付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国土的主人。他要向他们学习!

当阿宝和软软做事出现了问题,互相埋怨对方不好自己好的时候,丰大师盛赞他们是诚实的,是纯洁而不虚饰的。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当孩子与他人产生问题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替孩子想一想,而每每是逼着孩子进行自我反思。“一定是你哪里做得不够好,要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我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孩子常常委屈的一眼泪水。而当孩子受到表扬一脸喜悦时,我又会再泼一盆冷水:“还有好多同学做得比你更好,你应该更努力才是。”弄的孩子常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似乎很怕孩子觉得自己好。我害怕他骄傲,害怕他止步,害怕他不能够自我反思。所以,处处打压,我从来没设身处地地去分享孩子的喜悦和忧伤,我只是一直都冷静得像个旁观者,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心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注重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它可以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每到年三十晚上,丰大师家就会把大客厅布置得像个单位里的联欢场所,拉起各色彩带,大人小孩会一起做各种游戏,唱京戏选段,玩击鼓传花,唱歌等。他们还会互送“除夜福物”。每人秘密购置一份礼物,供大家抽取。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家人们在烟火的美丽闪烁中,过一个热闹而印象深刻的年。

看电视也有仪式感,放电视的人需要专门接受培训,一楼的小客厅里就像个小影院一样,大家坐得满满地,认真地观看。仪式感可以将生活中的平淡所示转化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进而触动我们的心灵。有两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心理实验,被试验者自行选择一个想要加入的社团,但在真正加入社团之前需要经过不同条件的筛选。其中,最开始的三分之一被试验者需要经过苛刻的筛选过程;之后的三分之一被试验者需要经过令人轻微不适的筛选过程;最后的三分之一被试验者则不需要筛选就可以直接进入该社团。筛选过后,所有的被试验者都需要试听一段社团成员的录音,录音内容被尽量设计得沉闷、枯燥。实验结果是,经过苛刻考核的被试验者对枯燥的讨论内容评分最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经过苛刻的筛选仪式后,价值感倍增,加入该社团的意愿最为强烈,因此他们愿意为该社团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还有位击剑教练说,一些固定的仪式对运动员的影响特别强烈。所以我们在班级里,可以抓住一些特定的事件,给予孩子们仪式感,从而让他们产生自豪、热爱的情感,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比如,每年的班干部竞选,我都会配上煽情的音乐和文字,并准备设计精美的聘书发给竞选成功的人,为他们设计就职演说,增强他们的仪式感,这样不管是班干部,还是其他同学,都会觉得这个竞选的过程隆重而公平,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大家参与的主动性就更加强烈。还有没有的期末表彰大会,我都会为孩子们准备夸张的大红花和获奖证书,然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动情朗诵他们的事迹,让他们上台领奖。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都说,这真想“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他们连做梦都盼着能够上台领奖呢!小小的仪式往往会成为孩子们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借力好故事:

读书笔记:《我们这些大人》整本书里没有出现过丰大师对孩子的批评或教育,反而是写了给孩子们讲的四个童年故事。这点颇耐人寻味。

我们来看这四个故事:《明心国》讲的是一个音乐老师因为迷路,从山洞中去往了一个丛林,丛林里住着野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凸在胸前,好像玻璃做的,野人们的心里所起的感情和思想,都在这里显出来,决不能瞒人。音乐老师羡慕不已,却因为有肉遮着心,被野人们送走。《幸福儿童》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前黑暗社会里儿童的不行,有两个孩子,他们的妈妈因为被诬陷推外国的小孩,所以被关进牢监里三天,回家后两个孩子都快要饿死了。而新中国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他们认为可以去邻居家,亲戚家,还可以去食堂。《生死关头》讲的是一个名叫王毅的土人,为了给多病的母亲治病,想要去悬崖取神鸦的蛋。结果一个失手,把头颈里的索子圈摆脱了,陷入危机。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在索子荡回来的时候,纵深一跃,捉住了索子,安全归来。《一篑之功》讲的是自流井的一位寡妇请工人掘盐井的事情。她的家境不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她请掘井专家来掘井,掘了一百多天仍不见盐水,她卖布卖谷卖金钗,最终感动工人,多撅了三天,终于绝痛了盐水的大源泉,成为当地一大财主。这四个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惊险,特别受孩子们的喜欢。故事里没有一句说理,没有一句告诉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去做,可以听完故事大家都明白这四个故事的启示一为明心,一为苦难,一为勇气,一为坚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们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从而他们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思想的丰盈与认知的局限使得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很多时候都是矛盾的,不知所措的,他们希望从我们这里寻找到帮助,但是却又讨厌枯燥的说教,他们不喜欢我们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指责和教育他们,这时候跟他们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讲故事,讲别人的故事,这样可以让他们放下防御心理,可以跟我们一起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谈论,从而明白道理,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育的功利性让我们这些大人,携着我们的孩子,如同奔上了一辆疾驰的列车,没命地向前飞跑,去赶往那一个个标有“成功”“成名”的目标,我们乐此不疲,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的感受,也不肯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培养的这些循规蹈矩,终日埋头读书的残废儿童,是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但愿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都能像丰大师这样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或孩子童年一片自然、天真与浪漫的星空!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5

小时候盼望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却时常怀念小时候,读丰子恺的《我们这些大人》,越发的怀念那些逝去的时光,因为回忆里全是美好。

读《我们这些大人》轻松、愉快,是一种享受,却不只是享受文字带给我的欢乐,也有对自己曾经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孩子所处状态的简单思考。

我的童年里,关于外婆家的故事并不多,因为外公、外婆去世很早,听妈妈说,那时候我还很小,所以,记忆里没有太多趣事,我很羡慕丰子恺先生在外婆家的美好童年,但是,我也有自己童年的美好。

我们的童年,一群同龄伙伴,在放学写完作业的空闲里,一起做各种游戏,有丢沙包、跳绳、跳房等等,玩到汗流浃背却从不喊累,我们在游戏里疯狂,在游戏里欢快。

我们的童年,每年夏天都很有趣,我们会成群结队的来到家东边的沂河里抓鱼、划一条破旧的小船、去柳树上抓知了,虽然热的满头大汗,我们却乐在其中,一根冰棍就能让我们开心很久。

我们的童年,每到秋收的季节,便随同父母一起来到田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独特享受,捆个稻个儿,帮忙往外搬运,虽然干的不多,却帮父母减轻一点点负担,心里很舒服。

我们的童年,冬天打雪仗、堆雪人,去河里滑冰,打破冰冻抓鱼,小手冻得通红,却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太多的美好和欢乐,那些欢声笑语总会时常响起,回荡在耳边,让那些美好重现,只是,回忆再也回不去。

再看眼前,这些孩子的童年,都在经历些什么?

每天放学回家,没有同伴约定的游戏、没有父母的沟通,甚至作业都没有完成,便抱起手机,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一下,毫不夸张,这是如今很多孩子的常态。

从“cS”到“王者荣耀”,再到“绝地求生(吃鸡)”,多少孩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不让玩游戏就“跳楼”的悲惨事件,看孩子的眼睛,除了游戏,再也没有灵光闪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些孩子,在未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又是什么样子呢?除了一部手机,亦或是一台电脑,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情节,还有什么乐趣呢?这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吗?

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多做健身游戏;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手机,多沟通交流;从现在起,让孩子远离网络的虚幻,真实的生活……做丰子恺所说的“儿童”,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不会刻意,不像成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思考”和“衡量”,一切都是真实地表达,这样的童年才会给未来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我们这些大人》读后感6

说实话,阅读《我们这些大人》一书之前对丰子恺先生的认知和记忆仅仅局限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竹影》、漫画“阿宝两条腿,板凳四条腿”以及一点零零碎碎的“文学常识”,从来不知道他是温情满溢的慈父、永葆童心的老顽童、育儿经验先进的教育家。而无论哪种身份,充盈于字里行间的都是对孩童天性的尊重呵护,颂扬和盛赞!

第一次读一本看起来那么单薄又那么有意趣的书,断断续续读完,认认真真温习之后,满心满脑的浮现这样四个字“致敬童年”!致敬我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

“童年时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一段生活”。谁说不是呢?记忆中的我的童年是物质生活较为匮乏的时光,但又是精神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永不再来,但却是值得永远珍记和缅怀的时光。

就像书中所描绘的一样,那些记忆中最温暖最美丽的典藏随着时光的河流缓缓荡漾,夏夜星空下伴着虫鸣露天草席上听着故事睡着的我和妹妹;热望赶集的父亲能带回盼望已久的零嘴;邻居小姑姑珍藏的被我翻看了无数遍的那15本小画册;帮父母干农活时却忙着捉蚱蜢、摘野花,被呵斥了还满心欢喜……都熠熠生辉的闪耀。相比较而言,那时的童年色彩简单但内容丰富,没有繁重的课业、智能的手机、纷乱的诱惑,有的只是原生态纯绿色有机的快乐游戏:用书中一句话说就是“快乐的劳动者”,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我的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那时的上学实际依然是很轻松地,虽然从没有什么减负,但课业是很轻松的,作业也少,无非是背点课文或者做几道题或者写篇作文之类。并且,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实践活动”(确切说应该叫“勤工俭学”)多很多,尤其是农忙过后,老师会经常带我们去田地里捡拾遗漏的地瓜、花生之类,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论收获多少,那份放松的愉悦,亲近自然的惬意是最难得的体验。

记忆里的学习是轻松惬意的,记忆里的小人书是令人痴迷的。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即使被父母打骂,也要省下钱去买小人书,或者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如痴如醉地看。记忆中,由于家境困难,能用自己的钱买本小人书是最让人欣喜若狂的事,偶尔得到一本,是一定会视若珍宝的。庆幸的是,我的邻居小姑因为继承哥哥姐姐的“财产”而拥有15本小人书的巨大财富,在我的软磨硬泡,再三保证下,终于获得了可以随时阅读的特权。于是,每隔一些时日,我都会把15本小人书从头至尾的翻看一遍,时至今日,《唐赛儿》、《浦江红霞》、《穆桂英挂帅》之类还历历在目。并且,从小人书开始,四五年级时就慢慢的读些《说岳全传》、《杨家将》、《三侠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较大部头的小说,尽管都是借来的,尽管有些字还认不全,但依然不会影响阅读的痴狂和喜悦。现在想来,自己对于文学的爱好,自己的那点文学积淀大都源于此吧。毕竟那时的阅读完全出于兴趣,完全与课业、与功利无关。当然,为此,没少因为耽误了干家务而受到母亲的责罚,但阅读的快乐现在想起来都会有幸福漫溢的感觉。

儿子从出生到现在,所拥有的专署玩具数量不菲,而我,整个童年都没有几件像样的拿得出手的玩具。回想起来,小时候最钟爱的玩具不过是些自制的沙包,打磨光滑了的石子,搜集的各式火柴盒、冰棍棒之类,当然最司空见惯的捏泥炮,砸杏核,过家家也是童年游戏里最快乐的音符。

但今天,看着孩子们被辅导班、兴趣班填满了的童年时光,听着孩子们成熟圆润的拖着成人的腔调描绘现实和未来,我的心经常会莫名的沉重和忧伤。就像丰先生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所说的一样,成长的代价实在太大!前些天我执教《陈太丘与友期行》,问“元方入门不顾”,元方是不是很没有礼貌。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都认为元方没有礼貌,应该得饶人处且饶人,应该宽容大度诸如此类,听得我触目惊心。一个7岁的孩子,能有理有据的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实属不易,怎么还好苛责他?孩子原本的单纯率真,竟然在12岁的孩子身上荡然无存,不知道这是怎样的成人世界的影响才会这么巨大。

四季的风吹来,明亮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枝叶,洒下一地的金黄。那些逝去的岁月不再重来;但童年的那些事,那些快乐,都会成为记忆里永不磨灭的珍藏,随风摇曳。我愿在童年的时光里长醉不醒,我愿在童年的回忆里快乐永久。致敬童年,你的,我的,我们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