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观后感

来源:文书网 2.6W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兰芳》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1

12月4日晚,刚刚很有幸看了《梅兰芳》在沈阳的首映,两个半小时的作品,却丝毫不显得冗长,感觉很欣喜,同时这是今年自己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梅兰芳》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均为50分钟左右长度,互相的关联性比较小,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三个的不同人生侧面。

概括来讲,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黎明 饰)背叛了长辈,取得了艺术上的辉煌;第二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舍弃了爱情,达到了事业的顶峰;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梅兰芳放弃了演戏,成全了爱国的理想。三个故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成的《梅兰芳》电影。

又是一个与京剧有关的影片,又是一个描绘“名伶”的旷世传奇,也许本片最大的看点就在陈凯歌如何突破《霸王别姬》,讲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却又同样经典的故事。

但自己看完整部电影,才发现原来被导演给“算计”了,因为在这部影片里,梅兰芳已经完全不是那个“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而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简单到像一张白纸的人物——梅先生骨子里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是想演好戏给大伙一个乐和,同时他要活的正直,活的单纯,活的简单——在众多对梅兰芳先生的描述方式中,陈凯歌选择了最保险的一种,你可以说他讲述得不够经典,但是绝对不会说他讲述得不够好。

对生活最简单的追求——我们谁能够否认如此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恰恰是生命最高的存在状态也说不定。正因为梅兰芳先生致真致纯,才能够将人间百态演绎得惟妙惟肖,成为“伶人之首”——谁敢站出来反驳如上观点?

但是影片仅仅这样演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看点。这样一群不比主角逊色的配角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邱如白(孙红雷饰)一角,这个人物贯穿全戏的始终,也是整部戏里边最有看点的一个人。他是梅兰芳人生的启蒙老师,是梅兰芳事业的指导者与开创人,这个人物为了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抛弃事业、抛弃命运、抛弃家庭、抛弃情感、抛弃生命,抛弃尊严,到了最后一个章节,他甚至为了对艺术的无止境追求而抛弃了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他才是《梅兰芳》里那个“不封魔不成活”的程蝶依!只是他与程蝶依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会唱戏,他只能陶醉地在台下欣赏,然后大声地鼓掌叫好,这也就注定了他人生最后的悲剧。邱如白这个人物其实探讨的是艺术的最终存在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都来深思。

然后比较重要的角色是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陈红饰)与红颜知己孟小冬(章子怡饰)。这两个人物整体刻画得中规中矩,虽然出彩但是却略显淡薄,这和少年时代福芝芳(阿娇 饰)的戏份被删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这是此部《梅兰芳》的最大遗憾所在,它直接削弱了整部影片梅先生的爱情线索!

福芝芳作为童养媳成为了梅兰芳的妻子(影片这点没有说明),她深知自己存在的意义——维护一个公众的梅兰芳,成就他的艺术是高于一切的,她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人。虽然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与梅兰芳心心相应,但是却清楚如何做才是对他最有利的,她穷尽自己的一生维护了梅兰芳的艺术与名誉。

孟小冬在影片中的出现犹如惊鸿一瞥,同样作为京城名角,她与梅兰芳在艺术领悟上心心相印,具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梅兰芳也在孟小冬身上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情。两人人彼此欣赏,彼此相爱,可是却又不能在一起,因为梅兰芳不属于某一个人,他甚至不属于他自己,他只属于艺术,属于大家。

“梅兰芳的孤独成就了他的艺术,谁夺走了他的孤独,谁也就毁掉了梅兰芳。”——这是整部影片里我最为感动的地方。这样的台词只有理解艺术,理解生命,理解理想与理解现实的人才能够写得出来。它讲述了梅兰芳这个人身上真正的矛盾所在,它也讲到了艺术的真正矛盾所在——离艺术越近,离幸福越远。不知道这是艺术的幸运,还是人生的悲哀。

《梅兰芳》与《霸王别姬》不同,主角形象不再浑圆丰满,而是变得简单纯粹,京剧演出甚至也不是重点的表现内容,这虽然避免了对前作的重复,开拓了创新的渠道,但是同时也注定了此部影片不会成为陈导的最经典作品。不过回头想来,1000个观众心中有1000个梅兰芳的形象,也许这样讲述一个如此复杂如此丰富的梅兰芳形象,也不失为一个聪明的方法。毕竟作为《无极》之后陈导的翻身仗,此部作品已经绰绰有余了。

作为今年黄金贺岁档的首部影片,《梅兰芳》的整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更多的精彩还是留待大家到影院去慢慢体会吧。

《梅兰芳》观后感2

首先表现在影片的选材上,编导者巧妙地选取了最能表现梅兰芳先生人生轨迹、精神境界和艺术成就的几个情节。

从叙事的角度看,影片大致可以归结为四部分:即少年梅兰芳与十三燕的新旧戏码之争,所谓斗戏;梅兰芳与红颜知己、梨园同行孟小冬的相识相知,一段没有结果恋情;梅兰芳在邱如白的鼓励、游说下赴美演出,国粹京剧首次走出国门;最后,在上海与日军蓄须抗争,表现了梅兰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气节。

从表情的角度看,影片以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他一生中“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片段,分别以亲情、爱欲和爱国之情为情感内核,阶段分明、层层递进,感人至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活生生的一代京剧大师兼凡人的梅兰芳。

其次,影片中的亮点与看点足以令观众为之倾倒。

我认为,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本片的亮点,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是《梅兰芳》作为传记性艺术片最为成功的部分。

说它最为成功,首先表现在剧情感人。在梅兰芳与十三燕斗戏一节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悬念层生。十三燕斗戏失败,遭辱受挫、被逼致死,让人同情、深省。少年梅兰芳时刻不忘“大伯”遗训,为伶人地位的提升做着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动。其次是主要演员表演到位、出彩,将各色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饰演“十三燕”的老戏骨王学圻、饰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扮演孟小冬的章子怡。再次是画面美,旧时的戏园子、四合院、音乐、舞台动作、梅派唱腔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我们大饱眼福。

我相信,看过《梅兰芳》的人不会忘记十三燕。这位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名角,与梅家有着三代情谊,梅兰芳叫他“爷爷”。在梅兰芳的`大伯去世之后,实际上是他担负起了培养梅兰芳的责任。对梅兰芳来说,十三燕既是师父、前辈更是亲人,是一个影响了梅兰芳一生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与看不起伶人的权贵矛盾,与时代矛盾,与梅兰芳矛盾,与他自己矛盾。而饰演十三燕的王学圻,不愧是老一派的实力演员,无论是作为“伶界大王”该有的扮相、身段、手势,还是略带黑色幽默让人笑中带泪的演绎,都把这个血肉丰满而复杂的十三燕给演活了。他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显示了一个血性爷们的豪迈之气,也成了影响梅兰芳一生的箴言。

由青年演员余少群扮演的少年梅兰芳,形象俊朗、清纯、楚楚动人,将一个初露头角、不负众望、谦虚好学、浑身充满了灵气的“名旦”演活了。

由大牌影星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的出场,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这不仅是剧中人物孟小冬以及剧情本身(红颜知己、婚外恋情)的魅力,更是演员本身的魅力。章子怡不愧为国际巨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给人以美感。在她身上,外在的形象美与内在的真诚、灵动与大气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由此,人们会更加理解并原谅梅兰芳的婚外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就是明星的效应。

另外,影片还有几位人物对梅兰芳的塑造也举足轻重。譬如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英达饰演的银行经理六爷、陈红扮演的梅兰芳妻子福芝芳等都很出彩,但相对来说,这些角色的扮演着,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换了别人也可能会演出同样的效果;而上述几位却不然,剧中人物就是为他们设置的,非他们莫属,只有他们才能将人物演绎到极致。《梅兰芳》一剧若没有他们,真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说说黎明饰演的成年梅兰芳。如前所说,黎明饰演的成年梅兰芳有点不尽人意,特别是与上面提到的那几位熠熠生辉的角色相比,显得有些逊色。这或许会成为影片制作中的一个不可挽回的遗憾。

由于有了上面讲的亮点与看点,让观众在审美欲求上有了一定的满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对主要演员黎明的苛求。这样,观众既可以较为全面看待《梅兰芳》的得失,又有可能以宽容、体谅的心态来看待黎明的表演。

正像有的网友所说的,就整体来看,黎明的表演还是极用心的,只是很难达到人们的预期值,毕竟他饰演的是一代大师梅兰芳。所有人都会给他很高的要求,所以黎明面临的压力很大。

在片中,黎明举手投足都在向真实人物靠拢,梅兰芳面对感情时的脆弱,面对敌人时的无所畏惧,还有面对朋友时的坚贞,黎明的表演都是非常用心的,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实力。但是,人们要求他的不仅是这些,而是要求他将俊朗、儒雅、温润如玉的外在形象与刚柔并举、形神兼备、技压群芳、光彩耀人的灵动气质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更为完美、理想的梅兰芳形象。显然,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不少观众对影片的后半部分不够满意,认为黎明的表演过于沉闷、拘谨、拖沓,以至影响了剧情的发展,与前面相比,不够流畅,不够协调等等。我想,这不仅仅是演员一个人的责任,恐怕与整个剧情的设置,导演的艺术理念等等有关。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对于黎明饰演的梅兰芳,正如有评论者所言:说他好,真不完美;说他不好,真不公平。

黎明虽然没有完全再现梅兰芳的全部魅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没有倒塌梅兰芳的基本高度,也尽力诠释了梅兰芳的迷人风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