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案设计

来源:文书网 1.84W

  一.教学目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案设计

1.学生能够收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

2.学生能够抓住“大眼睛”的特点,并体会贫困山区孩子的艰苦处境,能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

  三.教学模式:读悟式。

  四.教学准备:学生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流程: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流程

<一>讨论:“大眼睛”与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1.板书:特别大、明亮、专心、充满忧郁

2.为什么? (渴望读书)

3.追问:“渴望”怎么理解?

<二>学习2、3自然段: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她“渴望读书”?

<1>“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水库上。”

“30里路=15公里=2、3个小时。”

路途十分遥远,还充满危险。--想象上学路上情形。(她每天大概几点钟起床,几点到校,下午回家后又要多晚才能休息?)

<2>“生怕……生怕……”

A 从作者的联想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B 用读表现出来。

C 有同感的孩子,再来读一读。

D 她可能还生怕什么?补充句子。 ***

E 观察句子的特点,学习、理解排比句式;再找相同句子。

<3>“虽然……虽然……可是……”

A 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B 可就是这样一双渴望读书的眼睛里,却充满忧郁,为什么?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害怕会失去!)

板书:害怕失学!

2.练读2—3自然段,--抽生朗读。

<三>看资料,读2—5自然段:

1、这双大眼睛只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他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有的甚至无学可上。请看老师收集到的资料:(观看图片时,伴轻音乐,教师插入解说词:

A 这个村子里一共有二十多个孩子,可能够上学的却只有4个!这块短小的破旧的木板,就是他们的黑板!

B 破旧的教室里,因为下雨已经积满了水,可孩子们一点也不在乎,仍然认真学习。

C 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爬在狭窄的木头上,可她们却多么的专注!

D 任何一块空地都是他们学习的地方,教室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奢侈了!

E 不知有多少个孩子,曾经从这钢丝上落入水中,也不知有多少个孩子,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可是他们为了学习,却一个接着一个,年复一年的义无反顾的从上面走过!

F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行走,磨破了他仅有的一双鞋子,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却无怨无悔!

G 教室简陋有什么?路途遥远又有什么?只要能上学,他们什么也不怕!可许多孩子却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他们只能在家看孩子、干农活!

2、谈一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请同学们带着你此刻的心情和感受,齐读2—5自然段!

<四>自学6—7自然段:

1. 师: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2. 自读6—7段,感受“大眼睛”的魅力。

3. 汇报读书收获。

4. 师:是啊,有了大家的爱心捐款,一座座希望小学拔地而起,圆了许多孩子的读书梦!在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下,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苏明娟,也实现了自己的读书梦想。你们知道她现在在干嘛吗?——上大学!苏明娟已经成长了,她已经不再需要“希望工程”的捐助了。

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据最新统计:现在全球仍然有1.2亿孩子失学!1.2亿是多少啊?我们全中国也只不过才13.4亿人!这么多的孩子,他们的眼里同样闪烁着读书的渴望!

早晨,当你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的时候,他们却早已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此刻,当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他却只能爬在简陋的教室窗外聆听;当你们坐在崭新平整的桌子旁,舒舒服服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爬在冰凉石头上写字!而更多的孩子,他们却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没有!面对这些同龄人,孩子们你想说点什么?你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五>老师总结:

孩子们,从你们真诚的话语中,老师看到了明天,看到了希望!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说到做到!这首小诗送给你们!

<六>齐读小诗:

曾经,山路是那样崎岖;

曾经,教室是那样简陋;

曾经,桌椅是那样破旧;

曾经,我只能对着大山绝望的呼喊……

如今,有了你们的双手,有了你们的关爱,

道路变得平坦,

教室变得明亮,

桌椅变得崭新,

是你们无私的爱,让我们

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明天!

<七>仿写一段话:

生活中还有哪些眼睛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呢?

你能用联想的方法,排比的句式,写一段话吗?

<八>交流评价。

  六.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特别大、 明亮、 专心 充满忧郁

渴望读书 害怕失学

  七.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比较容易的达到了情感上的升华,对山区孩子的就学窘境有了直观的了解,并深感同情,也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幸福。但在找到“大眼睛”的特点后,对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理解上却不够深入。也许把图片资料插入到各个环节中组织教学,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