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考研备考的注意事项

来源:文书网 3.25W

法制史考试过程中客观题一般都是书上的内容,背下来就可以直接选出来,简答题内容也是需要大家背诵就可以直接答出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法律硕士考研备考的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法律硕士考研备考的注意事项

  法律硕士考研法制史分析题备考三点提醒

复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同学们难以找到材料分析题的考点,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准备。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先知道哪些是可能出现的考点,然后在进行准备。那么我们该如何准备呢?

首先从朝代看:在六章的知识点中比较重要的也比较可能出材料分析题的是西周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这些朝代是考察的重点并且都有重要的且对后期有影响的制度。所以,材料分析题出这几个时期的可能性很高,尤其是唐朝时期是法制史分析题的重灾区。

其次:对于这几个朝代中那些比较重要的刑事制度和民事制度是比较喜欢考察的内容。大家通过仔细复习会发现,每个朝代的刑事制度和民事制度都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刑事制度中的刑法适用原则和民事制度中的婚姻家庭内容的变更,都是比较喜欢考察的内容。所以对这些内容同学们都要重点的复习。

最后:这些制度中我们可以排除一些内容和重点记忆的内容。可以先排除那些往年考察过的知识点,大家可以看往年的真题就能发现那些已经考过的知识点,这些考过的内容再考的几率很低。所以可以放一放。而那些刑事制度和民事制度中对后期影响比较大的制度同学们就要注意了。有些制度我们在两个朝代都出现的,并且有一些变化发展,那这些内容都是考察的重点。

我们看完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要重点把握之后就要看一看如何答题。材料分析题是给同学们一段文言文的材料,根据该材料要求大家知道这是在探讨什么制度。然后具体的说该如何运用该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所以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该文言文的内容。那有很多同学就说我看不懂怎么办?这个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熟悉重点知识中的文言文,自己练习翻译文言文。这样大家就可以更容易读懂文言文。然后要多熟悉内容,因为很多文言文你读不懂是有生僻字眼,但是如果你熟悉制度则读懂的可能性就很高。在判断出制度时,不要单单的'去看文言文,要和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答题。有时候材料分析题会出现开放性的问答,这一类题要求同学们在熟知知识点的时候敢于去推测敢于去答题。

  法律硕士考研专业课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专业基础课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整张试卷包括:刑法学(75分)、民法学(75分)二部分内容,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辨析题、法案分析题、案例分析题。

(3)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辨析题 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法案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综合课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整张试卷包括:法理学(60分)、中国宪法学(50分)、中国法制史(40分)三部分内容,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

(3)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多项选择题 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分析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法硕考研专业课法律规则的三大要素

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假定又称条件,是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其内容是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生效,在什么地域生效以及对什么人生效等;二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其往往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规定,内容包括行为主体的资格构成(行为主体的国籍、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免责条件等)和行为的情境条件(行为的时间、地点、程序和状态等)。在立法实践中有可能省略假定(条件)这一要素,或将其规定在其他条文中,以求文字表达简明扼要。但是省略不意味着假定(条件)不存在,我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在逻辑,从法律条文的上下文或若干法律条文的内容规定推导出假定(条件)。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行为的规定,即法律关于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可为的模式、应该为的模式和不得为的模式。与此相对应的三种法律规则分别是授权性法律规则、命令性法律规则和禁止性法律规则。命令性法律规则和禁止性法律规则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则。

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是法律后果的前提,法律后果是对人们遵守或违反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的认定。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种。前者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肯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后者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不按照行为模式的要求行为而在法律上予以否定的后果,它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法律后果是任何法律规则都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在立法实践中,法律条文一般不明确表述合法的后果,因为根据行为模式,人们可以直接推知该法律后果。违法的后果实际上规定了人们违反法律所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必须在立法上予以明文规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