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赏析

来源:文书网 1.84W

【原文】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赏析

玄都观桃花——[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玄都观(ɡu&agra一ve;n):唐代长安近郊的道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飞尘迎面扑来。紫陌,京城的街巷。红尘,闹事喧嚣的飞尘。紫陌、红尘,形容街市繁华,车马行人众多。

无人不道看花回: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去玄都观看桃花的。不道,不说,这里有“不是”的意思。

桃千树:千株桃花。千,此为不确定数。

刘郎:诗人自己。

【翻译】

在京城那尘埃扑面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从玄都观看花归来的行人。玄都观里种了上千株桃树,满城的人都去观赏,而这些桃树都是我贬官离开长安后栽种的。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一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一团一的一员。王叔文失败,他牵连坐罪,被贬为朗州(今河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不料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观的千株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因此作品一起笔便暗示了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则讽刺他们是作者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观桃花》,可诗人开篇却并未写桃花,而是极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喧闹的场面,写观花归来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喧闹不堪,尘土飞扬,这是去玄都观看花的人闹得吗?不是。那又是谁呢?作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读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烟尘扑面。再看看“无人不道看花回”。在这里,诗人写“看花”,没有去,只写了回,并且是“无人不道”,这四个字巧妙地再现了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这流露于外的心情、神态,有看花的真实感受,更应该有攀附权贵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为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后才栽种的。但是,这只是表面,不是诗人要表露的本质所在。诗句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于告诉人们:那些新贵们都是 “我”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阿谀献媚攀爬上高位来的,根本不值得一观。借题发挥,讽刺那些政治暴发户,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讽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