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

来源:文书网 2.82W

考研的所有科目中,政治是最容易得分也是比较容易失分的科目,因为政治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考生们去记忆和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

  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提要

对立统一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二)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即对立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5、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2、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

(4)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1)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2)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3)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4)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考研政治知识点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中国哲学家历来认为“万物莫不有对”。

2、中国哲学家还提出了“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解决矛盾的辩证方式。

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和谐的辩证法,“两极相连”、“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矛盾观曾对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

坚持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

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把认识论从对立统一规律、侧重研究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以阶级斗争为切入点的唯物辩证法,发展到了既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又以和谐统一规律为核心;不但研究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且侧重研究系统事物的诸多方面,以发展为切入点,建立了科学发展观。

  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认识的发生

1、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2、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3、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二)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表现为这两种活动在要素和运作方式上的相似性、一致性,两者的基本要素都是主体、客体以及连接二者的中介—工具、手段等,都是主体运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表现为主体和客体按一定方式实现的相互作用。

(三)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1、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信息的过程。

2、在主体对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也离不开建构。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2)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2)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五)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1、行先于知,由行致知。 2、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