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重点知识点框架

来源:文书网 4.93K

高中政治学习要比初中政治学习复杂的多,光靠上课听课是不能掌握好政治的,还要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复习和巩固。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生活重点知识点框架

  高中政治生活知识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谈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人大常务委员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由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

2、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县以及县以下)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4、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重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重大决策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千家万户的生活。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1)间接途径: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公民与参加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召开决策听证会。

听证会

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推进决策民主化;

(2)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政治责任感。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

文化的发展

(一)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发展

1.横向:文化传播

(1)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④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封闭主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纵向:文化继承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2)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社会实践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等。

3.实质:文化创新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二)个别意义上的文化发展

1.中华文化的发展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坚持包容性。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即先进文化建设。

(三)必背:

1、有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成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涉取营养。

(5)客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2、有关民族精神的综合试题

(1)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

一、重要性: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中华民族之魂。

二、必要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三、民族生存: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

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