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知识点

来源:文书网 6.13K

初二物理光学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知识点

第二章 光现象

必考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

l.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大,真空或空 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 中的2/3。

4.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

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3.反射类型:

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

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

然平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同点: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

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 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④例子:

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没有反射光线,从而看不见了。

⑤光的反射现象例子:

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三、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④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

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 ②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5.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最关键是光路图法。

6.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

(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

向。

(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

加箭头。

(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

(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①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

初二物理光学篇二:初二物理光学习题大汇总

光学习题大汇总

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2、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

水面夹角60o,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

确的是

A.α=60o,β<60oB.α=60o,β>60o

C.α=30o,β<30oD.α=30o,β>30o

3、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l,折射角是γ1,那么( )

A.β1<β γ1<γB.β1=β γl=γ

C.β1<β 1="">γD.β1>β γl>γ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5、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6、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靠近透镜B. 远离透镜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A. 30° B. 60°C. 90°D. 120°

9、如图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

A.仍然平行B.会聚

C.发散 D.无法判断

10、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11、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 cmB.12.5 cm C.4.5 cm D. 10 cm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n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O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

C.阳光下树木的影D.插入水中的筷,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斜插有水中的筷子“变弯” B. 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15、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

16.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17、下面是关于光的传播快慢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光在真空中传播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快,速度都是3x108m/s

8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就是3x10m/s

C.光在真空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些 D.光在透明介质内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还要慢些

18、有关图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 B.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d是折射光、QP是法线 C. 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 D. a是入射光、 b是反射光、 e是折射光、 QP是法线

19.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的一块运行准确的钟表的像,其此时实际

时刻是

A.9时30分 B.2时20分 C.11时15分 D.12时45分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D.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镜面反射

21. 下列哪一种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影子 B.公路上的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日食

2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3、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2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2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26、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

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27.光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 玻璃 B 水 C 真空 D空气

28.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太阳灶 D、投影仪

29.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D.眼睛能发光

30.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人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光在黑板上发生了()

A 漫反射B 镜面反射 C 平面镜成像 D 小孔成像

3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决定于 ( )

A.镜面大小B.物体大小

C.观察的角度 D.物体与镜面距离

32.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成60°角,当入射角增加5°后()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

C.反射角为35°D.反射角为65°

33.下面列出的光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路灯下行走的人会在地面形成自己的影子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C.上课时同学们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D.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

3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35.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前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

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边移动光屏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36.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是10cm,当用此照相机拍风景照片时,要得到清晰的

像,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 )

A.大于20cmB.大于10cm,小于20 cm

C.小于10 cmD取大于10 cm的任意值.

37.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

3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39.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

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40.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老花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1.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

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4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5cm处移到50cm处的

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初二物理光学篇三: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 当光发生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如图2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 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图1

填写。

图2

(2)实验中,纸板应_“垂直”)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 (5)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会_____(填“会”或 “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____。

3、如图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3A改变 入射 光线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角度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_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图3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光线,实验结论是: 看不到,说明 当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A图3B

平面镜

平面镜

图4

4、 如图4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

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oo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0。

oo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o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

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

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5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如图把折转的光屏沿ON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反射光线,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当光发生反射时,_光路是可逆的_ 二、平面镜成像

6、小明利用如图6所示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薄透明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过光看见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7.如图7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

40

o

图5

图6

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由刻度尺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和v,得到的结果是v = u(选填“>”、“=”或“<”);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8、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图7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7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放的和桌面没有垂直。 (3)张红用跳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光源将前面的棋子照亮些。

9、小明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课上,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因为它既可以象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又可以透光,以便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来测量距离,实验完毕后,画出了图8所示的实验图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1

(1)、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特点:

_像与物体等大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2)、小丽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子中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将变大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3)、小丽拿一支12cm长的钢笔立在平面镜前15cm处,请你帮她判断:她看到钢笔的像高是 cm,钢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 1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9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薄透明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镜一样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过光看见后面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一个表面成一个像。

(4)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乙,甲和乙的要求是高度、粗细相同,原因 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

(5)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虚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

图9

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不能 你的改进方法是用手电筒只照亮前面的跳棋。 11、如图10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垂直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相等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2、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薄玻璃板(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相同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不同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完全重合_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实验思考

1用薄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原因是2用薄玻璃而不能用厚玻璃的原因是3薄玻璃在桌面上应怎样放置?

图10

4为什么要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5什么会用到刻度尺?6平面镜成像特点

三、凸透镜成像

1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 、和 ,使它们中心的高度 ,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共轴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明在做实验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3)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4)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像。 (5)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4、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2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如图12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记录在右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12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_______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图11

15、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

请你完成上表 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16、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17.如图14所示,在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