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 雷雨 读后感

来源:文书网 3.04W

这次重读曹禺的《雷雨》,让我又有了新的感受,把剧本中的每一个人物做为一个真实的人,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从人所固有的本性来分析《雷雨》。

曹禺 雷雨 读后感

首先弄清剧中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是理解《雷雨》的关键,本剧有八个人物

长辈:鲁 贵<-->鲁侍萍<-->周朴园<-->繁 漪

子辈:四 凤, 鲁大海,周 萍,周 冲

从这条图示中可以分析出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 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鲁 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

周 家: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

2. 四种关系:

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

③血缘:

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父亲是周朴园,母亲是鲁侍萍。

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母亲是鲁侍萍。

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父亲是周朴园。

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母亲是鲁侍萍。

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父亲是周朴园。

④不正当的性-爱关系:

周 萍——四 凤, 周 萍——繁 漪

3. 多种关系的交织:

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繁 漪——周 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 萍——四 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 萍、周 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 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 冲——四 凤:兄妹、恋爱关系。

4. 线索交织、主次分明。

鲁侍萍要领回四凤。周萍要回到父亲的矿上去。

鲁大海组织工人罢工。繁漪要辞退四凤,留住周萍。

周冲暗恋四凤,想让四凤读书。

鲁侍萍不意间与三十年前的丈夫周朴园相遇。

这六条线索中主线是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遇,焦点人物是周朴园,其他线索均围绕这一主线发展,其他人物均与周朴园有关联。

5. 剧中的喜与悲,其根源是“爱情”,也可以说是真爱所致。爱情的三步骤可以用“雾”、“雨”、“电”三个词来形容。爱其实就像毒品一样,人们一旦拥有它,就逃不出它所带来的厄运,而且它就像瘟疫一样会传染到关联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不一样的是毒品是极少部分人所向往的,而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6. 人物周朴园解读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周朴园是一个出生在封建家庭的资本家,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青年开始接触了资产阶级文明,曾到德国留学,接受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他爱侍萍其实也是向传统封建观念的挑战。我觉得,曹禺先生是把周朴园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 来写的。他年青时是爱侍萍,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周朴园的母亲,虽然周母在剧本中没有出现,但从侍萍和周朴园的对话“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中可以了解到,周母实际上早已左右、控制周朴园的人生命运。他从侍萍那里得到了尊敬和关怀,他把仆人对主人最基本的尊敬和关怀渐渐当成了一种真正的“爱情”。其次,纯朴、善良、年华风貌的侍萍(17岁)和25岁血气方刚的周朴园每天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谁又能不动心、不动情呢?主仆关系不存在于爱情之中,它存在于生活和社会之中。有很多《雷雨》研究者在评论周朴圆时,认为周朴圆是罪大恶极的典型代表,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等,如果这样来解说周朴圆的话,我觉得周朴圆这个人物不是“人”,而是“神”,是“恶神”,假如他是“恶神”,那么侍萍又怎能爱上他呢?为什么为他生下两个孩子呢?如果说侍萍那时年轻被骗,为什么侍萍的.女儿四凤30年后又来到周公馆做仆人?

①,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真情的,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剧本中描述了周朴园为侍萍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置办了侍萍喜欢的家具,为侍萍照了相,甚至他细心地关心到了侍萍生下周萍后,得了病,喜欢关窗的细节。

周朴园可能还教侍萍读书识字,因为侍萍在投河前留下了一封“绝命书”,如果不是周朴园教侍萍,在那个时代,像侍萍这样一个下人是不可能有受教育的可能的。

三十年来,周朴园几次搬家,都为侍萍“ 保留” 了一间房间,侍萍喜欢的家具,多少年来,他总是留着。还有侍萍的照片,甚至不准下人随便进入这个房间。只有这个房间可以把他们的初恋和几年的婚姻生活锁住,他在美好的回忆之中生活,并度过了三十年。在这个家庭里,他没有必要做戏给别人看,更没有必要一做就是30年。繁漪的出现也没有改变周朴园的生活,因为繁漪不是侍萍。周朴园从侍萍那里能得到的东西,不会在繁漪那里得到,这就是他冷淡繁漪,更加怀念侍萍的原因——

周朴园见到侍萍时,说“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这句话是出自内心的。周朴园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真心爱过的人,他是不会忘记的。更何况,他以后的两次婚姻都不幸福,怀念自己真心爱过的侍萍,是在情理之中的。《雷雨》剧本中写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三十年后,是周朴园主动在鲁妈面前提起梅侍萍这个人的。如果周朴园对侍萍的“想念”是虚伪的,那他绝对不会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提起这件事,提起要为侍萍修一座坟。

周朴园给侍萍开的5千块钱支票,一方面表现出他对侍萍仍然存在着真爱,另一方面 也是发自内心对侍萍愧疚的补偿。5千块钱,在当时对侍萍这样一个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侍侯人的人来说,绝对是笔巨款,应该说多少有为侍萍的后半生考虑的成分在里面,这可以从周朴园在鲁侍萍把支票撕掉以后所说的一句话看出来:“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②,周朴园错综复杂的心态。

在周公馆里,从周朴园偶然见到侍萍时起,他的内心就开始复杂起来。一,30年前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回忆。二,侍萍在他心中已经是死去30年的人了。三,侍萍的女儿四凤为什么到周公馆做仆人?四,四凤和周萍为什么会相爱?(自己走进爱的旋涡时,可以理解自己,可是看到别人做此事时就不一定理解,何况自己又是经历过30年痛苦经历)五,为什么侍萍会出现在周公馆?30年来的社会经历已经让他看清了社会底层人群的思想和心里活动。还有矿工们的罢工,而且代表者又是侍萍的儿子鲁大海。此次,侍萍来周公馆究竟为了什么?是要讨30年前的感情帐?还是代表矿工一边,争取矿工们的利益?侍萍是不是代表矿工来谈判的?家里、家外,过去事、现实事,对于周朴圆来说没有一件好事都是坏事,而且与侍萍有间接性的关联。他不得不要考虑以上种种因素,而且30年前的生活不可能再带到现实来。钱,只有钱是最好的选择。矿工罢工不也是为了钱吗?

③,周朴园想改变侍萍卑贫命运,但社会不能接受她。

周朴园的母亲起先是接受侍萍的,至少是默认的,否则,周朴园就不可能在母亲的眼皮底下为侍萍安排这样一个房间,为侍萍做前面所提到的一切。是什么原因让周母做出“终弃”的决定,而周朴园最终服从于母亲呢?是社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种族与种族、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周朴园在有妻子的前提下,与侍萍相爱,周家也许容得下侍萍,至少让侍萍做个二姨太,可曹禺先生让不同阶层的两位有情人相爱,不是周家容不下侍萍,而是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容不下一位下层女人做社会上层家庭的夫人。周母的决定,周朴园的选择都是无奈。

由此看来,爱和被爱是无条件的,因为它属于两个人的感情事情。然而爱的结果就是婚姻,婚姻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很多条件束缚。首先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及周围人群的看法。其次,家庭因素。婚姻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谁家经济条件好,谁家地位高,谁就起主导作用。爱是一回事儿,婚姻是另一回事儿。爱是为自己,婚姻是为别人。我不想评论《雷雨》中的人物,谁好?谁坏?好和坏本来就是对立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就像穷人常说富人坏,说穷人好,可是有一天,穷人渐渐成为了富人,他们又开始说富人好,穷人坏之类的话一样。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论,而不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评论。——适者生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