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化学反思

来源:文书网 8.81K

关注学情化学反思

化学反思:关注学情,落实目标,观念渗透,认知养成

关注学情化学反思

12月11日,我非常有幸参加在xx中学举行的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

我非常愉快地与高三十班的同学们一起复习《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凝聚许多人的智慧与指导,帮助与关怀。在不断地修改,优化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

回首备课,上课,评课,议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特作以下几点反思小结

一、 复习课的特点与功能

在备课之前,针对以下几个问题,我是困惑而茫然的:复习课如何避免上成新课?如何把握难度?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聆听吴益平老师和各位专家,老师关于复习课的定位与建议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吴老师指出:“复习课是教师指导学生温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以强化知识,加深理解的课型,是查缺补漏、旧中出新的课型,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达到系统地掌握知识的课型。复习课是相对新授课的一种课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于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规律,从而举一反三。”

吴老师强调复习课的功能和特点可概括为:重复性,针对性,系统性。

重复性体现在知识的再现性。教师应当巧妙地抓住学生在重复描述,反复思考,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作为生成性素材与资源进行深入的,有效的引导。

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情,做好课前诊断,把准复习的起点,做到因材施教。

系统性呼应认知课堂的深层次需求。复习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熟络,考点的赏析,更重要地在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复习是将碎片化的知识依据一定的认知规律,发散思维,凝结成条理清晰,脉络明了的系统性网络的最好契机。

吴老师在评课中提到,复习课不仅仅是为了做题,复习课的功能之一引发关于化学学习意义的思考。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为人类的文明发展,科技进步做出贡献。例如盐类水解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体会运用原理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抑制有害的水解反应,促进有益的水解反应,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化学观念的构建与学科素养的渗透

如何在这节课中借助情境,活动设计,突破重难点,再构建微粒观和平衡观,是我备课中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构建化学观念必须找到具体的抓手,它应该是实在的,而不是凭空的。

在导入环节中,关于宏观物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分析,我设置的相关问题,在梯度性,严谨性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及提问语言凝练性值得再斟酌。

本节课以盐类水解的运用为载体,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再深刻认识水解的原理。如何更深层次地挖掘实际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盐类水解的应用实例值得进一步深思。如果能把素材变成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解释应用素材,我想这会在极大程度上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环节以及活动的设置如何再优化以体现认知主线,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养成对盐类水解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值得我继续探究。

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赏识教育,爱的关怀

活动过程中各位专家反复提到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王和圣老师指出,认知的课堂是引导学生由感受到接受再到享受的过程。王老师还强调复习课的两大特点:老师教的最高境界是听,学生学的最高境界是讲。复习课真的需要点燃学生的热情,引导其主动参与其中,而我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应急事件的处理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一路同行,苏玉容老师的激情洋溢一直感染着我。各位专家的点评与指导让我意识到:教育根植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赏识,你会看到学生的欣喜,进步,兴奋……

整节课,我对学生的关注面过于狭隘,未能及时照顾一些学困生,甚至学弱生的需求,今后应当努力改进!

四、群策群力,不胜感激

在整个准备与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非常感谢在这次活动中给予我帮助与关怀的所有人!感谢工作室吴益平老师、李燕老师,林起彰老师,苏玉容老师对我的亲切指导;感谢工作室各位成员的陪伴与建议;感谢四中全体化学组老师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邱会莲老师,郑媚老师;感谢xx中学的领导、老师、同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