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高度读后感

来源:文书网 2.87W

1.

真实高度读后感

我们昨天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真实的高度》。这篇课文讲的是小仲马不靠他的父亲大仲马的声誉获得成功,而是给自己取几十个笔名,靠自己的本事来获得世人的认可。获得属于他自己拥有的名誉。

小仲马每次对退稿笺并不沮丧,而是在默默无闻地继续创作。后来,他写了长篇小说《茶花女》获得了与他父亲书信交往的编辑的赞同,这位编辑认为这本书是大仲马写的,因为寄稿的地址跟大仲马一摸一样。但他认为这本书的风格

与大仲马的风格迥然不同。在这篇课文里,我看出了小仲马不靠别人的名气而靠自己努力,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我不想站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这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我最欣赏的是小仲马每当看到退稿,他没有沮丧,很坚持的精神和他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决心。我们小学生就需要他这种精神,每当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有决心也要有行动,相信努力就会成功!

2.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叫《真实的高度》,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仲马坚持不懈地刻苦写作精神。当时著名文学家大仲马知道儿子小仲马的稿子总是碰壁,希望儿子小仲马在寄稿时说一句,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但是,小仲马不但婉言谢绝,而且还严肃的说:“我不想坐在您的肩上摘苹果,那样苹果没味道。”读到这里,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小仲马勇于追求的精神。后来,我看完了整本书,才知道小仲马又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最后用自己著名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在世界文坛上脱颖而出。

啊!小仲马这种自立的写作精神值得我学习,他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而不是凭借父亲的名义而拔高自己。这让我想起很多事。我的很多小作品其实都是靠妈妈做的照片,再利用电脑制作来完成。像班队课上的PPT啊!还有吉祥标志啊!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取追求完美,只是想依赖大人,想起来是多么的惭愧。

我佩服你,小仲马,因为你对自己充满信心,你不怕那一张张退稿,你只是专心写作,终于获得在文坛史上的一席之地。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做个自强,自立的人。

3.

著名的作家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潜心写作,虽然寄出的稿子总被退回,他却毫不放弃,他不但拒绝父亲盛名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且为了隐瞒他和父亲分得关系而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创出著名的长篇小说《茶花女》。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拥有“真实高度”。也正因为他始终要求自己拥有“真实高度”,不怕挫折,不依赖长辈,靠自己的本领,走自己的路,奋发创作,最终获得成功。

对于小仲马这种崇高的思想和行为,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认为小仲马的做法非常正确,即使一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那他可以当作是吸取了一次教训,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再用学来的知识将它补上就行了。相反,如果是借别人的光彩而得来的赞赏也是虚伪的,而且自己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短处。前一阵子,电视上报道过一则新闻:在广州,有一些小学生早上躲在一些灰暗的小巷里互相抄袭作业。当时我感到不以为然,现在我觉得他们与小仲马比起来是多么渺小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无论谁借谁的光,恐怕最长期限也不会超过三十年。唯有靠自己“真实的高度”,才能赢得长久的尊重。

【扩展阅读篇】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 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注意点:

1、吃透文义。写读后感之前,索要写的对象文章或者书籍要读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写读后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令人味同嚼蜡。我看过一个孩子的读后感,从头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对别人指手画脚,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镶嵌其中,满以为光彩夺目,实则堆砌材料。让人不愿意读下去。这是很多孩子写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经典式"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衔接。因此,读后感的中心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感点,就是你读后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点。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读后感,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就是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一盘散沙,主要是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显得很突兀,过度不自然,不顺畅。

二、掌握"经典式"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步:拟主标题,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写《 xx》读后感,别人读的时候就引不起兴趣,会想到这样没有主题的读后感会不会浪费时间呢?如果有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乐于阅读的心思。所以,虽然也可以不要主标题,但是我还是建议拟主标题。过江龙进来的文章都学会了拟主标题,如:《爱是战胜邪恶的天然屏障--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拥有一颗平常心--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谦虚功的基石-读《谦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点: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写,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第二步:述读--引

讲述: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注意点:1、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2、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4、"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成功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了一半。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长或者与主题不相符,就会让人反感。

第三步:感点--议

议,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第四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注意点:1、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也就是你选的例子和所讲的道理和感点要有共鸣,不能另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一些孩子在联系实际的时候,所选的题材和 感点貌似相似,仔细一对比,表达的思想不一样,这样就让读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切忌。

2、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3、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五步:结感--结

结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注意点:1、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2、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首尾呼应,暗合标题,都不失精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