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文书网 2.09W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桂花雨》经典优秀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 、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

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笨笨拙拙 撮 檀香 桂花卤

新鲜尤其 沉浸 吩咐

谢落 炉烟袅袅 挑拣

(1)指名读,相机正音:撮(平舌音) 浸(前鼻音) 袅(鼻音)

(2)理解:吩咐 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

老人从地上( )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 )起一块鹅卵石。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一些词语,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读书的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体感知课文

(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2)读书交流,要读得有滋有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雨”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最后一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情”是散文的灵魂。初识散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读,在读书过程中走进文本,试着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散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然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每一篇美文。】

三、精读感悟,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自由读文,披文入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