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数学教案4篇

来源:文书网 2.54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4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目标: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难点: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一、开始部分

1.

2.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习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习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习: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习。(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习。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习,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习,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用多种方法进行7以内凑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会玩新授的游戏、敢于在游戏中大胆用舟山方言交流。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会舟山童谣、掌握游戏口令。

1、学习舟山童谣、了解游戏情境。

2、续编童谣。

二、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1、幼儿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代表1元、女生代表2元。

2、幼儿问“几元啦?”之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价格、幼儿迅速抱团、凑到指定数量的队伍过关。没有凑对的幼儿站到教师身边。

三、玩游戏。

1、第

一、二次玩游戏:凑34数字。

掌握游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和挖掘多种凑数方法。

小结:原来一个数字不仅仅只有一种凑数的方法。

2、尝试凑5、6、7数字。

将幼儿凑数的方法展示到黑板上、请大家一起来验证、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凑数的方法。

3、巩固与提升。

幼儿自主游戏。

四、总结与延伸。

今天大家与同伴合作凑够了钱、买到了螃蟹、成功招待了朋友、请和自己的同伴拥抱一下。今天的游戏我们用舟山话来玩、大家玩的很开心、下次我们再用舟山话来玩玩其他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数学活动中较重于记忆和训练,无趣味性,幼儿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在参加“国培”后,学到“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于是决定调整教学思路,以游戏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记忆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操作,认识并熟悉6的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种分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熟记6的5种分法

活动准备

1.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2.带磁铁鸡宝宝卡片若干。3.树的挂图4幅,可拆卸苹果卡片若干,篮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小朋友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及分解。

如老师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学习6的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

老师:今天鸭妈妈很高兴,因为它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家里做客,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鸭妈妈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做客呀?(老师出示6只鸡宝宝的卡片并和幼儿一起数数共6只)

老师:鸭妈妈要把鸡宝宝安排住进两个房子里,是两个房子喔。但是它不知道要怎么样分配这6只鸡宝宝,有多少种办法可以让鸡宝宝住进去呢?办法是不能重复的,看一下哪几位小朋友能帮鸭妈妈把鸡宝宝安排房子住进去,好不好?

请小朋友到讲台前把鸡宝宝的卡片粘到画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师记录每一次分出来的结果。再把小朋友分出来的几种方法总结归纳得出5种分法。

66666

//// /

1524334251

3.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令幼儿发现把一个数分为两个数,而这两个数合起来又等于这个数。分解出来的数,左边的数进1,右边的数就退1,还可以把分解出来的两个数调换过来,合起来还是得到这个数。

4.巩固练习游戏:摘苹果比赛

老师:(出示苹果树的挂图)小朋友你们看,树上的苹果熟了,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呀?我们来进行摘苹果的比赛好不好?(把小朋友分为4个组进行)我们先讲一下比赛规则: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两个篮子里,两个篮子里的苹果加起来要等于6,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上去摘,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苹果摘下来放得对不对,有多少种方法放这些苹果,要两边加起来都是等于6喔。如果他放错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帮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复。我们来比一下哪一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教学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体,利用帮鸭妈妈安排鸡宝宝住下及摘苹果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并掌握6的组成及分解,与以往教学活动相比较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在游戏中学习的目的。在后面的摘苹果比赛中,充分的利用了小朋友喜欢竞争的心理,自已组里的小朋友可以讨论方法对不对,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在时间上掌握得不够好,到后面小朋友为了争第一都有点乱了,如果重新上一次的话,觉得应该设定好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哪一组的小朋友得出的方法最多获胜,可以更大的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