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篇

来源:文书网 7.43K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20xx年6月1日晚,和国内顶级销售团队的核心干部一起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后,组织大家座谈,大家总结的很到位、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各自的体会和感悟,都很好、很棒!现把自己最后点评时的发言,简单整理。

一、和谁同行,非常重要

14岁新娘的话

转折点在那个14岁小姑娘的婚礼上,她是吉塔姐妹的朋友,她说:“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爸爸,这样的爸爸会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并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完全不熟,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生的宿命。再看看你和你的爸爸,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什么?”

两个女儿听到了这些,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她们的爸爸不惜对抗整个世界,为她们争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人生的关键时刻,一个正向朋友的话,真的能改变你的一生。

国家队队友放松的生活

吉塔在获得全国冠军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假如一如既往刻苦训练,曾连续三年问鼎全国冠军的她,有可能顺利拿下国际大赛冠军。

可事实是,像众多青春期的叛逆孩子一样,吉塔轻易的就受到了国家队队友的影响:对爸爸所说的一切嗤之以鼻,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脱离父母的庇佑,留起了长头发,涂上了指甲油,常常逛街,将爸爸从来不允许她触碰的薯片和爆米花塞进嘴里。

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确比学习更让人感到快乐。但这种浅层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吉塔成绩明显下滑,多次比赛首轮即遭淘汰,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拉你下水的朋友,总是让你当时很舒服、很开心,更让你很久之后(甚至用不了太久)很后悔、甚至终生遗憾……

不受干扰,专心专注,勇夺金牌

真正的快乐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全力以赴达成目标后的满足感。人大都懒惰,靠自己的自制力一步一步追求理想,别说在十几岁,就是二十几、三十几岁的人也不太容易做到。

因此,一段不断被施加压力以及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时光,在年幼时就显得极为必要。而其中收获到的满足感,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得。

叔本华说,无论何时,每个人都确实需要配备一定份额的焦虑,或者担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压舱物,才能走出一条笔直和稳定的航线一样。

吉塔面临多次失败,痛苦无助的时候,在妹妹的鼓励下,打电话向爸爸哭诉自己的失败时,爸爸又站在了她的面前。和吉塔一起重新开始,回归简单、专注的生活和训练,半年之后,终于获得了世界大赛的金牌!开创了崭新的生活。

做好自己,聚焦核心目标,专心专注、持之以恒,就能强大自己!

二、会做和用心做,是两个层面

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国家队教练远胜爸爸

吉塔对芭比塔说的:爸爸能够教会我们得印度冠军,要想在世界大赛上获得奖牌,就要听国家队教练的。——这段话完全正确!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能只是活在过去的岁月中,更不能固步自封。近大则大、见贤思齐。

吉塔跟着教练,为什么在国际比赛上连续“一轮出局”,而在爸爸的指导下,进入了世界大赛的决赛?

国家队教练的技术水平应该不错(否则,也不能成为国家队的教练)。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能结合吉塔的天分来采取训练方式。针对不同的对手,功课明显不够,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对吉塔的成长,没有必胜的信心和认可。当吉塔遇到挫折时,只有轻描淡写的安慰,缺少鼓励,更缺少有效的改善、提升措施。——教练用心不够。

爸爸的用心:非常了解吉塔的特长优势是“进攻”。并帮助吉塔研究对手,针对不同对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措施,协助吉塔进入了决赛。

心态的指引

在最后的决胜局前,爸爸告诉吉塔,一定要牢记一件事:人们不会记得亚军,但所有人都会记得冠军。

一个人成为冠军,就将会被历史所铭记,无数的女孩会因为她而改变命运,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这也是制造历史的最佳时刻。吉塔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在读秒阶段打出了可遇不可求的“彩虹摔”,获得5分,惊人大逆转获得冠军。

事实上到了大赛决赛,从技术角度,爸爸已经没有办法指导了,他给予价值观上的教育,告诉吉塔成为冠军的意义。

知道—做到—做好—用心做好

回到工作上,很多员工经常是会做、或者仅仅是知道而已,面临领导严格要求时,就觉得受委屈、不能接受,甚至有外界点点诱惑时,就要当“逃兵”。这种情况是非常傻的。

知道—做到—做好—用心做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信念的力量

爸爸有强烈的为国争光的信念

为让女儿们学摔跤,爸爸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没有训练场,他亲自收拾了一块庄稼地给孩子们训练;没有对手,他自己跑去说服亲戚,让孩子们的堂哥当陪练;没钱买补充营养的鸡肉,他放下面子去和卖鸡肉的老板砍价买鸡肉……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不断忍受村民的嘲笑,忍受家人的质疑,忍受女儿的叛逆,忍受体育部门官员的取笑,忍受国家队教练的奚落……

最令人泪目的是,当女儿差一点被踢出国家队的时候,爸爸拿出一本纪念册,上面是女儿参加每一场比赛拿到的奖金,爸爸把每一张钱当做奖牌贴在纪念册上,含着泪水哀求:“她俩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爸爸为什么能够忍受?对女儿深深的爱!女儿能够为国争光的信念!

“永做第一”的信念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也联想到30日下午和晚上,与彭总一家的深度交流,彭总“永做第一”的信念和做法,让我和郭子锐佩服之极!

永做第一,而非“永争第一”。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彭大哥强大的内心、不服输的个性、顽强的意志,体现的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是,彭大哥在面对被他人超越的时候,总是反思和找寻“他人为什么能够超越我”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寻找改善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强大自己。而不是去“嫉妒”、“打击”乃至“陷害”别人,彭大哥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一直是这样的奋斗精神、“永做第一”的信念,能够成为两个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30日晚上,到家后已经十一点,和郭子锐在床上交流到近一点,郭子锐和我都是收获满满!郭子锐也表达了在大学期间要“永做第一”的信念、接下来一年“每周阅读一本书”的行动措施,大二转校的目标。为郭子锐的见贤思齐点赞!四点半起床,首都机场。

吉塔,靠自己的信念

吉塔在决赛的最后22秒,面对大比分落后的情况,开始在观众席上寻找爸爸,一直没有找到。爸爸的缺席意义非凡。

正如小时候爸爸让她做溺水训练时说过的话:“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在决赛最后的22秒,吉塔想起了爸爸对她说的话。这一刻,是奇迹产生的一刻,也是她真正觉醒的一刻;是高潮的一刻,也是泪花飞溅的一刻。

这也是教育的经义所在。父母与我们终将离别,父母给我们的是一种力量和方式,而真正要面对人生的是我们自己。

你必将自己独自战斗,战胜自我,方得自救。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离开了这世界,你也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自我拯救。

后记

主演阿米尔汗号称印度良心,他永远为爱拍片。《三傻大闹宝莱坞》直面教育,《偶的神啊》直面宗教,《摔跤吧,爸爸》直面印度的妇女问题,每一部影片都是良心之作。

在《摔跤吧,爸爸》中,他从年轻、中年一直演到老年,为了逼真,他拒绝导演戴上假体演大腹便便的大叔,而是增肥一直到97公斤。

导演让他从年轻人开始演,再演增肥后的胖大叔。阿米尔汗再次拒绝。在他看来,如果先从年轻时期开始演,到影片结束时自己依然还是胖的,那样就很难有任何动力去减肥了。最终阿米尔汗用惊人的毅力减肥25公斤,练就一身完美肌肉再拍年轻年期,顺利完成了影片。

从19岁演到55岁。他决定先增肥,一个月内暴增50多斤,成了逼近200斤的胖子。拍完肥胖戏份,他又刻苦健身变回了“魔鬼身材”。1965年出生的阿米尔汗,年龄已经超过了50岁,还如此折腾。这是真正对电影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真正的励志背后一定是爱!

20xx年11月20日,28岁的吉塔与23岁的印度摔跤运动员Pawan Kumar喜结连理,这场婚礼有超过20xx人出席,盛况空前,阿米尔汗本人也出席了,在婚礼现场他动情地说:《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是送给Geeta的新婚礼物。

一个伟大的爸爸改变了一个家庭

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气象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今天去看了一部期盼已久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星期日上午的第一场,影院里座无虚席,这让我既意外又欣喜,因为同时上映的有大热门影片《星河护卫队2》,说实话如果不是冲着阿米尔·汗的魅力,我肯定去看"星爵"和萌萌的Groot.

一部印度电影能够引起国内观众的关注和热情,我觉得主要在于阿米尔·汗前两部电影打下的群众基础。《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的票房我没查具体数字,从当时院线的感觉上说应该不及如今这部《摔跤吧,爸爸》。从豆瓣评分上来看,《三傻》达到9.1分,《我的个神啊》8.3分,估计和题材有关。因为《三傻》抨击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有点像"青春叛逆校园爱情"电影,"整蛊老师、大闹校园、谈情说爱"的情节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是《我的个神啊》就没那么幸运了,同样是一部以针砭社会问题,极尽辛辣嘲讽,发人深省的影片,无奈面对的是没什么宗教信仰的中国观众,看似热闹,实际反响寥寥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个人认为后者和前者一样都是非常杰出的电影,甚至由于针对的是宗教信仰问题,放在印度这么一个众神的国度就更加令人尊敬。

《摔跤吧,爸爸》的豆瓣评分是9.2分(前天,即上映首日还是9.5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加,分数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但是我观影后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相比前两部毫不逊色的作品。

虽然这部电影弘扬的是男女平等,但在我看来反映的还是教育问题。顺便说一下,前面提到的那两部电影,我也看出了同样的问题。

《三傻》是直接抨击教育制度和现状,一目了然。《我的个神啊》虽然揭穿了宗教的荒谬和神棍的虚伪,其实恰恰说明了教育的缺失,才导致宗教可以一味地将民众蒙蔽,而片中的外星人正是由于跳出了宗教的解释陷阱,不断地质疑和验证,才最终认识到宗教的虚伪。而质疑和实验——就是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所在,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印度的国民还是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迫切地需要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至于这部《摔跤吧,爸爸》,当中反映的重男轻女现象,实际上也是教育不公平造成的。因为印度妇女受教育程度低,经济上不能独立,必然导致社会地位低下,只好依附于男人。而社会地位低下又会被随意剥夺受教育权,从而恶性循环。

我们通常认为印度由于人口众多,也不搞计划生育,才造成贫困落后的现状,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了效果也不大。因为在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中是没有办法有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妇女无法自己决定和选择是否生育。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曾经尝试过各种办法,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规模——无论减少还是增加,但最终发现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降低)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三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教育问题。

第一,是要不要受教育。影片中的女儿虽然也在上学,但是显然她们在学校里面读书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因为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邻家小姐姐十四岁就出嫁了。在印度, 44.5%的女孩在18岁之前就结婚了。照此情形, 珀尕家的女儿顶多上到高中毕业就嫁人了,而这对于她们的家庭条件来说已经相当于"晚婚"了,可以看到母亲从小在教授女儿们做家务,因为她们的出路就是早点找个男人嫁了。倘若按照正常的轨迹,两姐妹不大可能跳出既定的人生,因此她们在学校读的几年书也不能被视作真正的"教育".而学习摔跤却是她们将要长期接受的教育,并且从一开始就被父亲确定了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做摔跤运动员,拿世界冠军。这应该相当于我们的高等教育吧,但显然绝大多数的女孩没有这样的机会。

反观中国的现实,虽然到20xx年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正在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可仍有相当多的人仅仅完成了义务教育就各谋出路了。部分原因当然是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放眼全国,抱着让自己的孩子会读书认字算算数就够了心态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教育的区域发展才会如此不平衡。

要不要真正地接受教育,要接受什么程度的教育,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普通教育和精英教育孰优孰劣。珀尕家的两姐妹很幸运,她们虽然出身贫寒,但接受的却是摔跤界的顶级精英教育——前全国冠军担任教练,全程小班授课,导师负责制,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当然也是迫于无奈,因为正经的摔跤学校不收女孩,只好在家上"私塾".当姐妹俩取得全国冠军,先后进入国家体育学院,相比之前的训练模式,可视作普通教育模式。虽然体院的教练很讨人厌,但我不觉得这全是他个人的错。作为带领一支专业队伍,供职于国家体制内的教练,获取奖牌是他的工作和业绩,至于是谁家的女儿摘得荣誉,那无关紧。这就是普通教育的规模优势,也是缺憾,因为就个人而言,你的愿望和能力是要放在集体中考量的,集体的荣誉优先于个人的荣耀。不顾一切赢得金牌,还是稳稳当当获得奖牌,这是电影中两个教头的分歧,实际是培养精英还是输出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的分别。

对照国内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具体到每个教育工作者,包括受教育者都应该思索一番。

第三,厌学怎么办。这个问题比较实际,因为绝大多数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恐怕都曾面临这个危机。我觉得电影中出嫁的新娘字字珠玑,思想觉悟太高了,几句话就治好了姐妹俩的厌学情绪,这个转变稍显生硬。不过倒是给我们一个启示,所谓"厌学",无非是还有比学习更好的出路。假如没有,我想每个明白人都会像那两个顿悟的丫头似的,二话不说就起床跑步去了。

每一个父母,总要面对孩子的教育困境,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启发到我们的地方。

最后说下我的观后感。

电影是一个综合产品,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从出产电影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评估印度这个开挂的国家。虽然她观感上脏乱差,整体很落后,还有种姓制度的藩篱,形成极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宗教因素造成的不思进取……但是这个国家还有着令人敬畏的实力,比如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电影人才,以及其它精英阶层,他们能做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要知道拍摄体育题材的电影是颇有难度的,不仅要求演员有着接近专业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力求还原运动项目本身的真实,还须兼具电影艺术的观赏性。制作上又不大容易借助道具和特效技术,还要营造壮观的氛围和场面。以这部电影来说,其故事本身和制作水平,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文化实力,也并非能够轻易达到和超越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一直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虽然由此造成各种分裂甚至冲突,但也是其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保证。而多样性正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肮脏的街道和落后的公共设施,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大量地出产了世界级的优秀电影作品,以及作品中超级敬业的演员和背后的制作团队作。

今天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高度一致的城市化和思想形态,我们在文化艺术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仔细一看,都是一个样。如果想要拍摄出如此水准的电影作品,可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思考和勇气。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个人来说,我是很喜欢的,我很少喜欢一个偶像的,但是阿米尔汗是个例外,我觉得挺好的一个印度演员,心中莫名的喜欢这个男演员。

江湖一直传说着一个印度的`电影,就是最近刚刚在国内刚刚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网上评分达到了9.8的高分,同事也在不停的说,这部电影不错,值得一看。于是,我就抽空和妻女一起到万达看看,真正的去找找新的阿米尔汗。

从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讽刺印度的教育制度;到《我的神呀》讽刺印度的宗教制度;到今天看到的《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有的时候觉得就是这样的演员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其实,仔细品味之后,觉得还是电影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看了,这部中国电影很难到达的高度的印度电影,不带个人色彩的写点自己的感受吧!

一,关于父爱。

大家都在传颂着伟大的母亲的,但是,很少有人用心去描绘自己的父亲伟大。因为,大家眼里的父亲多是独裁、冷酷,没有温度的人,没有妈妈的细心也有没有语言的细腻。多给孩子留下了很不愉快的记忆。同样在电影中的作为阿米尔汗的父亲,起初也是重男轻女,期望一个生个儿子来完成他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在训练女儿的过程中,冷酷、严格没有温度,一味要求女儿做到最好。甚至,在女儿偷懒的时候,不断的惩戒女儿,这些都在电影中阐释的淋漓尽致。但是,大家看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伟大的忍耐。本来生了那么多女儿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训练女儿练习摔跤更是让全村子的人嘲笑不已;更在减掉女儿的长发之后,如何去忍受别人难以承受的指责;在女儿需要增加营养的时候去小贩赊鸡肉时的眼神;还有第一次领着吉塔去参加摔跤比赛时被人嘲笑,谁能想到一个父亲承受之重;在向官员申请一块训练垫子遭到嘲笑时的无奈,谁又能体会的到;还有吉塔上体育学院时受到教师嘲笑时的沮丧,甚至让人落泪;还有吉塔和妹妹因为在外面接受爸爸的训练而几乎被开除之后,爸爸拿出来一张张她们走来的照片,还有那张吉塔挣得第一份奖励,还有父亲眼中的泪水,那种祈求学院留下女儿的无力的眼神,让人潸然泪下;谁能想到这些一个坚强的父亲都承受下来了。这是其他的人承受不了的东西,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

二、关于生活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大家经常都说,趁早把自己的生活折腾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要过上这样的生活谈何容易?吉塔和妹妹去参加一个同伴的婚礼的时候,我看到那位年轻的新娘眼中的泪水,小小的年龄就在那里哭诉自己不愿意这么小就过自己为人妇过着锅碗瓢勺的日子的哭诉,让人很是难过,让人觉得有时候,生活真的不是那么随意让你能够选择的;其实吉塔的爸爸可以过很舒适的生活,过一种田园般的陪着妻女,享受这天伦之乐,但是,他偏偏选择了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实现自己的愿望之旅,估计他也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女儿路径的生活吧!事实上,两个女儿做的都很好,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找到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时候,反过来想想大多数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折腾,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吗?有的人说龙应台曾经给安德烈写过一段话:孩子你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你的生活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生活选择。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三、关于内动力

人的积极性的激发,或者说是人的前进的动力都是自我认识的实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内动力。在这部电影中,吉塔和妹妹从刚开始非常抵触爸爸的训练,甚至想到各种方式去逃避训练,到被爸爸剪掉头发之后对爸爸的恨,影片中给的镜头描述的都很形象,但是,她们俩的训练和努力都是被动的没有自我觉醒的力量。这时候她们的目标是混沌的,内动力的东西是没有得到任何的体现的,即使是训练她们也是达不到爸爸训练的目的的。但是,参加了一个同龄人的婚礼之后,她们俩的内在东西觉醒了,凌晨主动努力的去训练,主动要求爸爸加大训练的难度,还有吉塔在参与了第一次的摔跤比赛之后抬头问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参加下一次的比赛时,我就意识到姐妹俩的内心觉醒了,她们俩的自我意识觉醒了,想干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其实,我也在想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想干什么、应该怎么做。

前一段时间,我一直也在思考我们自己在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好多的人,尤其是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职业的倦怠感,不想做、不想教,甚至应付自己的工作,这是不是我们说的没有真正的找到自己前进的内动力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四、关于成长

有个表格大约是这样说的,孩子很小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爸爸就是一座大山,很有安全感;当少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当青年的时候意识到甚至怀疑自己爸爸有时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当中年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父亲有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当到自己中年以后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父亲简直是一个智者,他做的事情总是那么的正确。虽然有点夸张吧,但是,也见证了一个人成长的历程。

吉塔在上了体育学院以后,她认为教练教的是最正确的;同伴一起出去玩是有意义的;吃上了自己爸爸不让吃的油炸食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甚至蓄起了长发涂上了指甲,这些都是她自己长大之后的变化也是我们所说的成长。尤其难忘的一个镜头是吉塔利用了教练的战术打败了自己花甲的父亲,更觉得自己的爸爸做的事情有时候过于迂腐,但是,她没有看到自己离开的时候,独自站在阳台上看着她远去时的落寞,这时我几乎控制不了自己。但是,我可以想象的到,孩子终将离你而去。

吉塔利用教练的打法在国际比赛中没有过预选赛,她被摔的很疼,被自己的自大摔的很痛,哭着和爸爸打电话交流的时候,她长大了,父亲最终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女儿,无条件的接受了她的过错,原谅了她。这是成长,也是家庭带给一个孩子成长的幸福,所以,无论一个孩子长多大,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她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爸妈和自己温暖的家,而自己的父母,无论你多么的过分,他们都会无条件的接受你,在你受伤的时候为你疗伤。这就是成长吧!

五、关于社会背景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烙印,家庭的、社会的或者其他的背景。今天我要说的是大的社会背景。给大多数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印度的厕所和穷人,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印度人的乐观和歌舞,印度人能歌善舞,一言不合就开始集体舞蹈。虽然,这次导演虽然想摒弃印度的标签,没有加上歌舞这一环节,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在婚礼那一幕印度人载歌载舞的盛况。

还有印度人的重男轻女这个社会背景。这个理念我原以为只有中国才存在,事实上印度也是很严重的。阿米尔汗演的父亲生了四个女儿还是想要个儿子,因为儿子可以继承他的愿望,这样的背景也造成了很多的印度家庭的童婚现象,比如吉塔的同龄人在十几岁就为人妻了,这也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现象之一;还有女孩不能摔跤,受到摔跤举办者的嘲笑,官员的奚落等等,都阐述这样的社会问题。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他生活的背景,尤其是你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自己的不平凡,那是忒不容易的。

六、触动灵魂的东西

我经常说一个无论多么坚强的人,自己的内心深处必然会有点柔软的东西。当他遇到点击中他或她泪点的东西,让她砰然崩溃的倒塌,我指的是心理上的。N年前,我看到了一首诗《假如你不够快乐》中,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瞬间短暂,让我意识到人生更多的要是快乐的生活,不要为一些不快的事情而苦恼。今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之后,作为人父的我,真正的意识到了父亲的伟大,更深刻的感受到爸爸的不容易,我更应该找到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去体会到生命中最可爱最可贵的东西,去热爱去欣赏去感激生命的存在。时常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偶尔净化一下灵魂,这样挺好。

请原谅我的语言的匮乏,请原谅我的思维的紊乱,这些都是我随性而发,以纪念这次美丽的电影之旅,它确实给我留下一段美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