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后感(通用34篇)

来源:文书网 3W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读后感(通用34篇)

《心》读后感 篇1

成为读心大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听其言而观其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是孔子说,而听其言而观其行,正同当下的察言观色相符。人的想法会不自觉地反应到身体上,身体上的动作也会影响心理层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动作和想法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同步的。

我们好奇于别人的想法,想知道别人的这个动作的含义,不妨一同来看看这本《读心》。这本由瑞典的亨利克费克萨斯所写的《读心》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读心术的书。重点在于不仅仅告诉我们读心术,还可以指导练习不同的读心术,以及影响他人思考的方法。是不是瞬间感觉书里有干货呢。

既然是读心,就要了解正确的读心是什么意思。

作者在开篇就先明确指出错的读心,然后引出正确的定义: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表情,肢体语言,音调高低等来推断出这个人的内心活动,心理想法。

那么懂得读心,又有什么作用呢?

可以懂得商业伙伴的心,可以懂得爱人的心,可以懂得孩子的心,可以懂得客户的心,那便可以合作更愉快,可以夫妻更甜蜜,可以给孩子更适合的教育,可以销售更多的产品等等。

这么看来读心非常重要,应用范围非常广,那该怎么学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正在交谈中,突然对方的一句话,你感觉到,对方好懂你,你正有此意。不知道你收到电子邮件,因为你发的一个笑脸或是符号,而对方回信的时候,也带用笑脸或是符号后,你再回信的时候语气用词很轻快。

其实这就是与对方无意中沟通,你释放出来的信号,或是别人释放出来的信号。作者在书中指出,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拉近与对方的关系。简单点就是模仿他人。

通过对方的姿势,如头偏向哪边,双手怎么摆,身体移动某个部位,然后你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然作者指出,这种模仿,一开始只需要模仿对方经典的动作,或是说代表性的。然后不要刻意的,要小幅度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模仿对方的特殊情况,这是要记住的。

书中作者还列出如何做观察练习,以及给害羞人单独举出如何练习。我们可以观察文学作品中的例子。作者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个片段为例,这就是最高手段的说服技巧——先认同,后引导。就是先认同大家的想法,称赞,然后运用论点,做出结论。

我们常常想要融入某个团体,就必须要很熟悉这个团体,那就必须懂得这个团体常用语,或是他们交谈内容。这是有针对性的,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听到对方常用“有点儿”“这那个”等字的时候,可以尝试用这些词与对方说话。

我们看电影或是电视剧中,往往有这么一类情节:大佬在赌桌前,往往有的会戴上墨镜。这是因为人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瞳孔收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消息,也会不自觉地有反应。所以这些人为了不在看牌后,情绪外泄,才戴上墨镜。

作者指出,无论多么好的遮挡,人激动或是兴奋的时候,除了瞳孔有反应,身体也会发出其他信号。比如流汗,脉搏加速等等。之前也读过很多关于读心术之类的书籍,关于人类肢体语言或是动作的,但是从来没有一本跟这本书一样,让人从内心燃起想要去照着做,想要去试验的想法。

这本《读心》是作者费克萨斯的代表作品,他是瑞典知名的读心专家,还是作家。个人感觉正是因为他懂得读心,才知道买书人想要读什么内容,才会写得这么吸引人。

这是一本教人练习不同的读心术和影响他人思考的方法的书籍,让人们更好的与人交流,更好的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习速度,期待我们成为下一个读心大师。

《心》读后感 篇2

一个人之所以活的不快乐,原因可能在于他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当一个人想要得到的东西越多,这说明同一个时间他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很多。而我们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做一件事情,所以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焦虑。在本书中,这种焦虑表现为精神墒。精神墒会使我们感到焦虑,让我们精神混乱,无法安住于当下,然而精神墒却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一种意识状态。

其实精神墒,它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机遇。因为我们的思想易被影响和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复杂性,我们的精神墒就很大,但也正是因为环境的复杂性,我们才拥有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机会。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是无法真正的体会幸福的感觉的。当我们经历磨难的时候,种种混乱导致精神墒值很大。但是此时若我们确立一个目标,并全神贯注的去行动的时候,我们就在我们的头脑中,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使我们的思想和人格更加的丰满和独立。我们因此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当形成精神墒的因素越复杂,我们所形成的这个秩序所带来的能量影响就越大,我们由此所获得的成长也就越大。

心流是一种全然忘我,无我的境界中产生的,因为我们全神贯注的做一件事情而获得,它是精神上的一种自由之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也许是在读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也许是在写一篇自己的文章,也许是在做一道喜欢的料理,也或是在与他人交心的聊天……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我们却毫无察觉,仿佛这过去的几个小时,只是弹指一挥之间,回想一下刚才自己在做什么,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满足感。这就是心流产生时带来的魔力。

若想要拥有心流这种体验,我们首先要具备对于自我意识的掌控权,并且有一个明确的要去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全神贯注的为之行动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行动支持的目标,只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帮助。所谓全神贯注的行动,实际上就是把心安住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中,把每一件事都当作目前要做的唯一目标,并从中获得乐趣,由此所连续产生的就是心流。

心流是我们获得幸福生活的一个有力的方法。它让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复杂混乱的外部环境,而只关注在当下我们能够做到的行为之中。遇到困难磨难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很容易变的焦躁不安,迷茫,混乱,有些甚至会抱怨或者试图去改变他人来试图解脱困境,然而,这些并不能够对我们所处的复杂环境有任何的改变作用,情绪上的混乱,只会让我们被外在的环境所控制而失去自我。此时我们应当理智的分析此时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就是去行动。一个成熟的人面对问题不应该满腹牢骚,而是去寻找可行的办法去改变现状。当我们在全神贯注的去行动实现目标的时候,外在的环境自然就由混乱变得有秩序了。而面对复杂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使得我们获得幸福和满足。

所以,不论人生之中,遇到怎样的遭遇,请不要逃避,不要抱怨。你只需要去确立一个你可行的目标,然后就全神贯注的为这个目标去行动。当你真的做到了,你会发现,你之前所处的环境,竟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善了。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应该放弃学习贪于安逸,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有着变得更加混乱的倾向,不断的建立新的秩序是我们要时刻准备做的事情,我们的人格也将在这不断建立的秩序过程之中,而变得充实厚重,人生也许就是不断的遇到一个又一个难题,然后在不断的解决难题之中去学习,去成长,去赋予我们人生意义的过程。

《心》读后感 篇3

在《臣心似水》中,没有那些御剑江湖的侠客豪情,没有什么仙剑修行的古老门派,只是一些为家为国的善良而普通的人。这样的故事距离现实更近,更加厚重。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然而造化弄人,天不从人愿,当一面旗帜落下,又一面旗帜扬起,多少青丝成灰,旧爱成尘,青史每一笔的背后,都有多少生命的斑斑凝血。

人初逢,剑初鸣。千里云山任纵横,臣心似水清。爱千重,恨千重。暮角声声悲帝城,兴亡一笑中。

历史中总有一些人,不管经受了多少苦难折磨,总能保持一颗如水纯澈的臣心,为国为民,不惜一切,或许并不是愚忠,或许也并不是为了千秋后世名,爱国,就是这么一种简简单单的情感, 发自本能,出于本心,虽死不悔。

公子琮从年少时便被人设计成为一枚棋子,在杨王的疏忽下,虽然锦衣美食,有求必应,但是心里从来敏感不快乐,身体也被人下毒受折磨。但是在书的后面,公子琮在山上受刑,身上没一处完好的肌肤几乎要痛死过去,仍然坚持不将代表王族的玉佩交出去。“并不能因君父不慈,我便可以不孝,并不能因国家亏欠你,你便可以不忠啊!”在这本书中,除了龙阳,我最喜欢的便是公子琮。而龙阳同样臣心似水清。在姜杨两国开战后,龙阳一次用手指点划着洒在案上的酒,勾画出姜国舆图形状,喃喃低语,最终重重点下手指,举杯饮尽了杯中酒,“这,就是我姜国大好河山!”说罢,眼中蓦然涌上一片雾气。除了龙阳对晏薇的好,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龙阳反问晏薇的一句话:“你哪里知道什么是战争,什么是灭国……”那么凄凉的语调,倒不像反问,更像是自嘲。让人觉得壮慨又苍凉。一柄剑,可破开几尺光?一双手,又可为心上人护住几番风雨?乱世之中,不强大,便会被吞噬。那个身肩千钧担,勉力对抗天命的男子,那个誓死也守卫姜国的男子,最终和魔剑一起,永远沉睡于漪湖之中。

臣心似水,是袁崇焕祠中的一方钤印,是乾隆皇帝对工臣的殷殷寄托,是历尽艰辛、受尽荼毒之后仍笑对天地、无愧春秋的淡然一回眸。

当初看《仙剑奇侠传三》的时候,就莫名的不喜欢唐雪见,反而对龙葵有种淡淡的偏爱。在战国的那一段回忆里,他们兄妹俩的快乐,忧愁,龙阳对龙葵的爱护,龙葵最后为国献身而殉剑,都让我觉得唐雪见像个外人。但是景天是龙阳又不是龙阳,景天首先不肯承认千年前的那一段过往。《仙剑三》中龙葵和景天第一次在城隍庙里遇见时的词。

在《臣心似水》中,晏薇这个女主角让我不怎么感兴趣,最后的结局也甚不合我心意。“杨国的杨”这四个字瞬间让我觉得龙阳对晏薇的付出都是东流水,好似一场笑话。但是龙阳对妹妹龙葵的关爱依旧让人感动。猛拍桌案,说道:“若换作小葵在杨国,我断不会让一兵一卒越过长岩关!”醉酒时感叹“我算什么好兄长!”喃喃低语道:“小葵,我一定要让她幸福快乐,就算是拼上性命,也一定要护得她周全!”可是一切都逃不过国破家亡,妹妹殉剑,哥哥战死,和魔剑永沉湖底。月如人心,总也盼不到长久的圆满;花似少年,青的红的转眼落了,空余满枝的伤……

仙剑让人喜爱,因为它有太多的感动。其中的故事,需得自己慢慢品味。

《心》读后感 篇4

读《文心》,感受很深的一点是两位老先生对于场景描述的画面感非常强,随便举个例子:

“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膀上印着繁碎的光影。王先生新修面颊,穿着一件洗涤的很干净的旧绸长衫,斜受着外光站在讲台上。谁望着他就更亲切地感到初秋的爽气。”

读完之后,一副图立马展现在眼前,类似这种“活”的场景描述还有很多。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是作者经年累月对于生活无微不至地观察而磨炼出来的,并不是随便可以写成的。

另外,书中有很多观点对我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

它强调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是生活中一个必须的项目。这仿佛和我们普遍的认知不同,尤其在当今社会,能提起笔来写文章的,除了专业工作者恐怕就只有学生了。我以前对写作的认知是,写作能让我静下心来总结和思考,从这种角度来说,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必须的。惭愧的是,我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任由好的思路在电光火石间转瞬即逝,如今分析和思考能力变得一塌糊涂。

书中《题目与内容》这一节,指出应该先有内容后有题目。读到这里时我感触颇深,也许我们被学生时代的作文课训练习惯了,习惯于老师出一个题目,我们便去顺应这个题目组织相应的内容。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处处留意、积累素材,对素材有所思考,才写就一篇文章。但是学生时代为了练习,为了统一标准,只得给出题目让大家统一去做。可是在训练过程中,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似乎有些根深蒂固,使得我们都是为了作文得高分而去写作,忘记了写作其实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人生助力。

学生时代我对于作文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如果我写的东西感动了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如果真的感动了自己,那就说明这些内容确实出自我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感受吧。

在《诗》这一节中,作者提醒后来者不要成为时代错误者。陶渊明描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固然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田园生活,但我们生在当今乡村没落、都市发达的时代,就要在都市“尘网”中勇敢生活,把那份逃避现实生活的心思收起来吧。退一步讲,即使在现代真的过上了陶渊明所描述的那种生活,可能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需要不断考问自己才能得到答案。一个时代的人肩头有各自的时代使命,扛起肩头那份责任继续向前走吧。

至于让很多人惊艳的《触发》,我所领悟到的是老先生们教导我们要多多思考。事情遇到了、经历了,学到了什么?书读过了,能否学着应用于生活,触类旁通?再读一遍时,是否能有新的感想?另外还要多做记录,有时候我们脑海里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赶紧记录下来,它们就会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从此和你再无关联。凡是触动心弦的,都值得好好对待。想到这里,不禁反问:伟大的作品也是由一个个触动人的灵感衍生的吗?

作品中还处处透露着基础而朴实的学问。学过之后要不断练习、用心打磨才会出好作品、凡事总要抱着认真的态度、要有组织有条理。

本书看完,就像跟饱学的老师完成了一场促膝长谈。但我明白这只是指引,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我们最终要靠自己用学到的这些知识去解决这些难题。

《心》读后感 篇5

在公司举行的"新形势,新起点,新希望,新征程"读书活动中,我阅读了《将心比薪》这本书的相关章节。书中用大量生动的故事,阐明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工作深入思考,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其中有一个重要启示:只有用心工作,才能让企业放心。

书中第二章第四节写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的一个故事:那时学历不高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巡视工,每天确认石油罐的盖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到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来,沿着盖子旋转一圈,作业就结束了。每天做着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一般的人只把它当作消磨时光,认为只要在工作中不出差错就可以了。可是洛克菲勒能在巡视中特别用心,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就滴落39滴。他又用心地进行试验,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每焊接一个石油罐盖就能节省一滴焊接剂。他的发明被公司采用后,竟然每年能节省5亿美元!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就应该像洛克菲勒那样,时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用心对待工作,才能让公司放心。在工作中,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例如对油气和轮胎的管理,必须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问题,定期分析,拿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洛克菲勒的故事还能告诉我,只有用心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才能够自豪地对公司领导说:"我办事,你放心!"

洛克菲勒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工人出身的资本家,尚且还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令人敬佩。

而今朝,我们公司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压力,面对各种不利政策影响,困难、压力前所未有。而我作为一名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里,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就更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努力把公司交给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得更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出一份力量。

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必须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进一步认真做好现场巡检查的工作,一丝不苟做好轮胎及油气的管理工作。同时要自觉严守规章制度,尽心尽力地维护企业的核心利益。例如:1、车辆轮胎管理: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降本的辨证关系, 要实事求是的做好降本节支工作。对确实将会影响行车安全的,该换的则换,对能修补的,还有利用价值的轮胎,则修后再要用;报废车辆好的轮胎坚持做到先换下来再出售的原则。要把握轮胎市场价格的脉搏,要最大化的降低轮胎的进价成本;2、油气管理:由于我们加气、加油点多,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要发扬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用心地做好每一项管理服务工作,以对企业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油气的监管工作, 及时在现场发现和处置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杜绝漏洞,远离浪费,确保公司的利益决不能遭受损失。

同时,要定期认真准确的做好油气、胎的成本消耗分析工作,多提出合理建议,并及时提供给领导参考决策,真正担当起作为一名公司管理人员的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工作做得让公司放心,让员工满意。

《心》读后感 篇6

任何一个人都做不了世界的中心,也独占不了人间的丰美,任何自私狭隘、霸道蛮横的企图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自我毁灭。 ----题记

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着强壮而骄傲的雄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腾着健壮的骏马;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还有排着队运输的骆驼们。在地球上我们不是孤独的人类,无论是在神秘幽冷的原始森林还是在黑暗莫测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我们的动物朋友。动物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我正是一个非常热爱动物,又有一种想亲近它们,了解他们的强烈欲望。走出去,与动物为伴,朝夕相处,我还没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那么就让我通过书本来亲近可爱的动物,认识伟大的动物吧。

说到描写动物的书籍,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今年暑假,我认真拜读了沈石溪的多本动物小说,有《狼王梦》、《残狼灰满》、《兵猴传奇》、《野犬女皇》、《象母怨》等。在他的作品里动物们不是低级的生命,他那生动形象的笔触,赋予了动物许多人类的情感,这些情感伴随着动物们的生命,在我阅读的时候,这种类似于人类的情感起伏变化也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神经。

在众多的沈石溪小说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雪豹悲歌》。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和强巴如何放生雪豹——雪妖的故事。作者和强巴绞尽脑汁想帮助雪妖恢复狩猎技能,可是雪妖早已过了黄金学习年龄段。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时,雪妖的生母——北斗母豹出现了。它教雪妖如何狩猎。在与北斗母豹相处的生活中,雪妖获得了珍贵的母爱。但是贪婪的雪妖并不满足于和北斗母豹其他孩子分享的母爱,雪妖为了获得北斗母豹的全部母爱,竟然杀害了北斗母豹的其他几个孩子。北斗母豹知道后,伤心欲绝,永远离开了雪妖。不久以后,雪妖死在了豺口之下。

与其说雪妖是被豺咬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它的贪婪、自私害死的。贪婪和自私,一开始就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这是人类基因里自带的遗传密码。见到比你强大的人,难免会嫉妒。我是个男子汉,可是我也有嫉妒的时候,见到妈妈对表弟表妹好一点,我也会心里酸酸的,但是听到到他们亲热地叫我哥哥的时候,我又会很高兴,嫉妒也抛之脑后。嫉妒有时候需要克制,在去年竞选班长的时候,我的好同学比我高出几票,他当上了正班长,而我这个连任几个学期的班长要让位的时候,心里除了难过还有嫉妒和不甘心。后来,我想多一个班长朋友总比多一个班长敌人强,于是,我祝福他,并热情地传授着我往年当班长的经验,与他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今年我又当选了,他也来祝福我,这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当看到雪妖为了获得独霸的母爱的时候,我多么想告诉它:你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啊!你的贪婪和自私会让你最终失去所拥有的一切,乃至毁掉自己的人生,甚至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看完书,静下心来,我会想,在生活中,朋友比你好,应该祝福而不是嫉妒,与朋友相处是合作而不是自私。一根稻草扔在路边,它不值钱,把这根稻草绑在白菜上,它卖的就是白菜的价钱,绑在大闸蟹上,它卖的就是大闸蟹的价钱,有时,我们的价值体现在我们小伙伴的身上。丢下贪婪、自私,我们更要懂得宽容和分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沈石溪的动物的小说带给我们的有时是智慧,有时是惊喜,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启示。小伙伴们,热爱书吧,它将给我们开启一扇更为广阔的世界之窗,宇宙之窗,心灵之窗。

《心》读后感 篇7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一心一意来奉茶》,立刻感受到一脉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情气爽。

童年时自己也喝过茶,却没有作者那样的.感悟。那时偷偷地喝上一口爷爷的茶,苦得够呛,于是大口地喝起果奶,让满嘴的果香冲淡那苦涩的茶味。

爷爷常说,茶是有回甘的。可等到我想要去验证的时候,爷爷已带着他的紫砂壶以及钟爱的龙井在天边品茗了。家中再无人喝茶,爸爸偶尔喝起的,是那苦涩得吓人的苦丁茶。我与茶,再无交集。

这次翻开《一心一意来奉茶》,作者娓娓道来的述说,那与茶有关的一切,从爸爸的茶,到解毒的茶与断肠的草,这一切,都使我有如捧起了香茗般难以释手。

作者在买茶时听一位女子说,相同的茶种因为在不同的地方种植,气味上会有差异。而即使是在相同地点所种的茶,也要在炒茶时达到最佳的火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好茶。可别以为这样就万事具备,品茶者无需操心了,他们还要替茶选出适合它的茶具,这样才可以将茶的妙处发挥到极致,真正喝出茶的真谛。

茶,正是如此的严谨,然而,也并非所有的茶都需要如此的严谨,茶有功夫茶与大碗茶之别。大碗茶,是真正给予天下人的,那是普天之下共分享的感受。它让我们不论贫富,都可以喝上一口,哪怕只是粗粗地品味,抑或是只为解渴,却着实让众人都接触了茶。

中国的茶文化,一边要求着严谨的品茶,一边又毫无保留地向众人敞开。它,完美地诠释了“细腻”与“博大”这两个词。

身边有人说:“多喝茶对身体不好。”可却有人误解为“喝茶对身体不好。”这对茶,是多大的冤屈!的确,茶过量饮用会引起诸多不良症状,而它也确实是能够清热解毒的良药啊。《一心一作文意来奉茶》中说得好:“如果喝茶,未得意趣,不徇其理,不知其法,只是囫囵吞枣,邯郸学步,那不过是就着牛马饮,乃不解人间愁痛的一介莽汉罢了。”是茶,告诉我们,万事都有其两面性。

中国的茶文化,以它自己的奥妙玄理,提醒人们凡事应恰到好处。

有人质疑:“既然茶这么好,为何西方人却是喜欢喝咖啡呢?”据我所知,欧洲人一开始也是喜欢喝茶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才以咖啡替之。然而咖啡只是让人兴奋,而茶却使人清醒明智。茶是可以不断续水的,不停地泡,虽然味道会渐渐清淡,却依旧自有它的高远。这一点,咖啡哪能做到!此外,茶单纯,纯粹而干净,而咖啡,若不加伴侣,其苦涩程度,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而加了糖精,奶,香草等物,却又显得混浊了。单看这点,便是茶又胜上一筹了。

又有人说,日本的茶文化似乎更为博大精深。然而,我认为,还是中国的茶更好。日本的茶,是粘稠的。相较之下,中国的茶更为清冽,它有更多的回味。单是茶的品种,也是数不胜数,我这个与茶几乎无半点关系的人尚知道碧螺春、龙井、苦丁茶等,中国茶的品种实在是以万计数的!

中国的茶文化,它的淡泊高远,它的博大精深,教会了我们为人之道,更教会了我们何为“君子之交淡如茶”!

中国的茶文化,其范围广阔,真正做到了“众生平等”。

中国的茶文化,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一个国家的饮品,也象征着国家的精神,或许,茶中所渗透出的淡淡茶境,就是我们中国所要告诉众人的吧。

合上书目,却也悄悄打开了心扉,一心想,要在阳光和煦的日子,捧一杯香茗在手,好好体会中国茶文化中的意境。让生命融入茶,让茶走进生命。

《心》读后感 篇8

用文字记录快乐的想法,是受看过的一本叫《心流》的书启发而来的。心流,即一种专注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差不多等同于我们平常说的快乐。每个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都不同,对于我而言,写作就是很好的心流体验之一。

在书中作者认为,心流是不可能作为人生目标而直接追求的。

直接追求快乐是永远也追求不到的,因为快乐是只有在追求其他目标时才会产生的副产物。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干实事时,快乐这种虚的感受才会出现。所以要想获得快乐,就必须得在具体事物的操作中去体会。

那要如何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中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树立清晰的、稍高于目前能力的目标,充分调动自身的技能和全部的注意力,去达成此目标,并且在过程中要有及时的回馈。

为什么目标要稍高于目前的能力呢?因为当目标高过能力太多,总达不成的话,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当目标低于能力太多,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又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只有当目标和能力相匹配时,才有可能产生心流。

比如一名追求跑步速度的人,他目前跑100米最快需要20秒。那他想要长久地享受跑步的乐趣,就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如15秒内完成100米。为此他得想尽一切办法、应用各种技巧、投入全部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性体验到心流的状态。

再举我自己的例子,我练瑜伽的大目标是让身体健康,并最终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思绪。

这些目标太过笼统,且周期太长,没办法让自己短时内获得回馈和激励,所以应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如每天练多长时间、一个月内解锁某个体式、体重减轻多少,或冥想时能专注多少分钟。把这些小目标不断地积累,那大目标的健康、控制身心也就能不知不觉达成了。前提是这些小目标离我目前的能力不要太远。

当然我早就养成瑜伽的习惯了,而且在瑜伽的一呼一吸、一伸一展中我都能沉浸其中,进入到心流的状态,所以不需要再运用这些设立目标的小技巧了。如果屏幕前的你们尚不能享受且持久地运动下去,那建议你们尝试一下此办法。

除了用设立与能力相匹配的小目标来获得快乐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跟不喜欢的事结合起来的方式,让自己快乐起来。

瑜伽,以及其他很多形式的运动我都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心流状态,因为我喜欢运动,但我也有不喜欢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洗衣服。

对于一个隐居在乡野的人来说,洗衣机是没有的,所以一年四季衣服都得手洗。以前洗衣服,尤其是冬天,即使不感到痛苦也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如今洗衣服也成了我快乐的源泉,因为我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跳舞,跟洗衣服结合在了一起:边搓衣服边听歌,跟着音乐的节奏搓,这样不仅耳朵能享受音乐,手还能随着音乐“跳舞”。

除此之外,冬天时我还穿着长筒雨鞋在大盆子里踩衣服,脚步也是跟着音乐踩动变化,这样洗衣服既能把衣服洗了,又把身体锻炼了,关键是还十分享受。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很多不喜欢,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包括工作和家务。如何把这些活动都发展成产生心流的体验?希望我们都不要向痛苦低头,而是想出办法来,把痛苦转化为快乐。

看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此,看完书后必须将书中道理落实到生活细节中去,否则就会落入“看很多书、懂很多道理,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中。

《心》读后感 篇9

“你幸福吗?”“你快不快乐?”这是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提问,也是每个人在探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带来幸福的体验。《心流》一书便是告诉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细细读来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阅读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闲杂文字(不具备挑战),那我就会经常从书中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题比较复杂的书(有挑战),我想从书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目标),那我就能聚精会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阅读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获得反馈),这时我感觉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心流”的状态吧。每天我都会带一本书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车上,通过获得阅读“心流”,我便不会受到塞车和颠簸的烦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给我们进入心流的环境,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内心的体验品质就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

书中还说到,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己”。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样都是雨,近代人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却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显得冷硬肃杀,一个却软润舒心。所谓掌控意识,也就是说的这点,我们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资讯,决定让哪些资讯进入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假思索让所有的外部资讯都进入意识,那就会造成内心秩序混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精神熵”,严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现代人因为比古代人获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临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无限的资讯,所以现代人才会更加苦恼,不知作何选择,从而内心秩序混乱,体验的品质降低,感觉不到幸福快乐。每一个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外科医生,还是艺术家、运动员和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唯有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对挑战,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乐趣,最终才能收获幸福。

诚然,外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是让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个人内心的和谐有序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心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读后感 篇10

看到“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的标题,让我立马浮现出女儿半期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语文老师用温柔的语气严肃地说:尽快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节奏,我们需要让孩子尽快成熟起来。当时就在想?成熟到什么程度呢?原来答案在这儿,成为大人,或是古人!

同为十四岁的乐华和大文,一头雾水地准备预习鲁迅的《秋夜》,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脑中浮现出“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文字。我立即冲着在书房做作业的女儿问了一句:“你们这学期语文书上有没有鲁迅的《秋夜》?”十二岁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一,我曾经和她提起过这篇文章。女儿在书房里大声回复我:语文书上没有“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老师让我们本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里面也没有这篇文章。言语间夹杂着庆幸,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幸亏没有!

学习最忌讳存有侥幸,上周女儿还跟我说:“妈妈,我运气真差,今天考试考了我马上要自学到的一篇《世说新语》”。其实哪是运气差,真的就是心存侥幸,身有懒意!家长们都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大量阅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如果需要丰富写作素材,当然是旁征博引地泛读,但如果是针对从容应对考试题目,就得对优秀作家的经典文段作精细的阅读分析。而这项工作是孩子们不太愿意做的,不仅因为学校的作业量已经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文段不易读懂,使孩子造成畏难情绪。我们往往更重视孩子在数学上的畏难情绪,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其实也有畏难情绪。

文中的乐华和大文是用功的孩子,预习课文、生字查明,可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于是他们相互提问,“‘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一株也是枣树’,你懂得吗?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是学习中的理想状态,试想我们的孩子在平常作业中,自己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预习方式,大多是生字查明,能想的地方想一想,想不明白的搁置起来。不懂的问题堆积越来越多,但又不会像数学题那样对错分明地展示出来让人着急,到了让人着急的时候,他便说“最难好学的是语文”了。所以语文预习至关重要,切忌敷衍,如能做得更充分,便能先声夺人,增强学习信心。

“字是个个认识的,连结起来竟会看不明白”是语文学习中最尴尬的情况。书中借枚叔的口告诉我们,初中开始所学的文章大多是富含哲理的名人名篇,这些文章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是讲述作者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入初中伴随语文学习难度的提升,总会有这样不适应的时期,看来,我得鼓励女儿放下包袱,慢慢来!就像枚叔鼓励乐华和大文:古时候的小孩儿更不幸,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读着四书五经,被逼着成为圣人贤人呢,你们还只是要做大人古人而已!

要做大人和古人,总用自己的经验去观察事物总是不够的。同样的景物,试着与作者对比想想自己看到同样事物时的感受,比较一下其中的差异,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去感受作者的“内部经验”,感受从文字里去积累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从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

枚叔最后说了一句话,值得教孩子们铭记:“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心》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叫《桔子的心》,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桔子竟然隐藏了这么深奥的大道理。我在佩服短文中的那个小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的同时,更佩服这个孩子的妈妈,她对孩子天真无邪的提问不是随便的应付,而是通过耐心的讲解,在闲谈中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小孩子手里拿着桔子,问了她妈妈两个问题:

“为什么桔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为什么桔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吃桔子要先剥皮,那是桔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瞧,这位妈妈说得多好啊!其实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就连吃桔子都是如此,再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只有平时把基础打好,考试的时候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呀!

“桔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那是桔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是啊,平时我总以为爸爸妈妈挣钱很容易,总是让他们给我买这买那,如果他们不答应,我还发脾气呢!读了《桔子的心》,让我知道了我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幸福的生活要珍惜,而不是浪费!

另外,“桔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为了让你懂得与人分享。”说得多好啊!平时我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面有什么最好的,爸爸妈妈总是第一个想到我们,这也让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懂得劳动、懂得珍惜、更要懂得分享,这就是今天我读了《桔子的心》所体会到的。

“妈妈,明天就买一箱桔子回来,好吗?我要好好地体会一下分享的快乐!”

《心》读后感 篇12

桔子,在生活中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而《桔子的心》的作者,却从平凡的桔子中看出了许多不凡的道理。

故事主要是讲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桔子问了妈妈一连串关于桔子外形的问题,妈妈一一给出了和常人不同的回答,让孩子明白了人世间许多道理。最后,她告诉孩子,桔子之所以长成一瓣一瓣的。这也就是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桔子,那就要懂得把桔子分成很多份一小瓣一小瓣,然后分给别人与你一起共享。更重要的,则是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也就是在告诉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

这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用短短三百字就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人世间的真理——知足常乐。是啊,人世间有太多享受不完的繁华,知足常乐,不要去追求太多的荣耀。人世匆匆,哪能有那么多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对今天的生活满足吧,贪心是魔鬼!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昧着良心的人们,觉醒吧!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知足常乐,满足今天的生活,不要抱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读后感 篇13

作家林清玄撰写的《感恩的心》是一篇精致的散文。作品字数不多,字里行间蕴涵的真谛却令人深思;文章充满诗意,却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华美词章,作者从更深入的视角挖掘了“感恩”一词背后的深意。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一样的蔚蓝的花――这就是小草对生命的感恩;

一双毫不起眼的小鸟,竟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这就是小鸟对生命的感恩;

用一颗简单纯粹的心来看待世界、人生,生命便会更有质感――这就是人对生命最大的感恩。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在这个炎热烦躁的夏天里发生在南京的一件事:一个失恋的小伙子酒后决定在一座大桥旁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在桥上,他借着夜色看见一位老人跪在地上,他想自己反正也是将死之人,不如不啊自己身上的钱全捐给这个流浪的老人,也算做了一件善事。于是小伙子走了过去,发现这位老人根本不是什么乞丐,而是在写遗书!小伙子的酒意当时就醒了一半,经过一番交谈,他才知道这位老人和家人发生了家庭矛盾,吵架之后赌气离家出走,老人越想越生气,干脆死了得好。小伙子把自己失恋的苦恼和老人不被至亲理解的痛楚下去能够比较,顿时茅塞顿开,自杀的念头灰飞烟灭,反而坐下来劝说老人。因老人意念坚定,小伙子只得拨打110,随后警察和老人的家属一起赶到。最终双方和解,老人和妻儿一同回家去了。

一个原本对生活充满失意、对恋人充满恨意的小伙子在听完老人更不幸的诉说后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与美好,这难道不是他一生中经历的一场最有意义的心灵洗礼吗?这样一个从仇恨到感恩生命的过程怎么能叫人不感慨呢?

最近网上热议把八月三日定为男人节、把八月八日定为爸爸节,各种关于节日的提议真是你下台来我登场,好不热闹。节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感激某一种特殊人群的日子。但是盲目地增设各种节日让人在观望商家借机炒作谋利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都市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有人说:“看一个人缺点什么,就看他炫耀点什么。”如此大规模地自发寻找感恩之情的集中爆发点,不正是缺乏日常感恩的生动体现吗?

真正的感恩是什么?

是母亲节那天粉盈盈的康乃馨吗?是情人节那天昂贵的蓝色妖姬吗?是儿童节那天豪华的一日游吗?

真正的感恩就像薰衣草,小巧轻盈,飘逸着一缕缕若有若无的清香。

感恩爸妈,就常回家看看,不必拎大盒大盒的营养品,只要陪他们坐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一边仔细地帮他们梳头发,一边耐心地听他们唠叨往事;感恩爱人,就和他(或她,以下出现“他”均可替换为她,不再重复)在周末一起做家务,为他做一顿也许并不丰盛却很可口的家常饭,晚上陪他一起看他最爱的电视节目;感谢家里那个顽皮得满地打滚却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的小天使,就推掉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每晚抽出一点时间听他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睡前给他读个甜蜜的故事。

薰衣草可以做香精治疗失眠,可以加在甜点中品尝,它的缤纷用处充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感恩也正是这样。

感恩生命,不一定要非参加那种众人签名的横幅秀,不一定非要把“工作狂”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不一定非要去很多地方领略大好河山的神奇。

真正的感恩生命就只要像那个幡然悔悟后的年轻人一样,用一颗简单纯粹的心来经营生活――也许人生不一定要发展得有声有色,但无论如何都要从容平和地迈出每一步,不放弃不抛弃地走完这趟岁月旅程,便是把“感恩”二字诠释到极致了。

《心》读后感 篇14

妈妈向我推荐阅读刘墉的《点一盏心灯》。我随手翻阅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更不是什么有着完美的结局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这话说来不假。《点一盏心灯》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什么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其中还有语文课上常提到的第三人称,什么老王、老温、老曹……,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形式的童话故事、禅玄趣味的对话,乃至令人莞尔的幽默小品。其中有一则我很喜欢。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长辈,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把鱼头先夹到他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他,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好友到医院探望他,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了一个被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大半辈子,却从未真正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老婆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只一辈子。只盼望能吃上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听到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真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不难回答,答案就是后者。母爱无言啊!但它却是最诚挚、最洁白无暇的。

读罢故事,我心如大海翻涌,我们身边的亲人是否也在用“爱吃鱼头”的方式在表达着心中的那份爱呢?

妈妈是一位偏胖的人,每当餐桌上有我爱吃的鸡翅、龙虾、排骨的时候,她总是含笑地看着我吃,每每我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吃?”得到的答案都是“我胖,不能再吃了。你瘦,你多吃点。”久而久之,一切我喜欢吃的东西在餐桌上,我都会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心中也默念:妈妈不能吃的,她太胖了。

家中的活,一切都是妈妈在承担,我都心安理得地认为,妈妈得多运动,她太胖了。

殊不知道,“我太胖了。”不正是爱的表现吗?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受爱者享受的坦然,接受的心安。

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她总是用老师的方式在教育我,要求我,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你看看谁谁多好,你看看谁谁进步多大!无论我取得什么成绩,听到的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前面还有太多的人。”我常常在心中埋怨,为什么我的妈妈如此不了解我,不爱我呢?读罢此文的我终于明白,妈妈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在述说着“孩子,我爱你。”妈妈的爱就如同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在我成年时为我抵挡一切困难。妈妈的爱就像一剂药,为我疗伤,让我拥有健康的体魄。妈妈的爱就如同航标灯,引领我一路前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将如何担当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如同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的爱,用爱将自己的人生装点得充实而无憾!

《心》读后感 篇15

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舍身处地分享、理解他人情绪和需求的能力。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是同理心的老大哥。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绪,需求,或意识。

在暑假期间,某家长因孩子文化课基础知识差点火候,想要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由于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向那位家长毛遂自荐。除了给孩子正常上口才课,孩子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我免费来教。因为曾经我也是一名差生,老师讲的自己所教的科目笑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在下面如坐针毡。课堂上举手的没我,对我来说上学简直是对我来说是太难受了。所以说,我特别能理解他的自卑。上课时,我从不敢真的跟他生气,生怕触碰到他不开心的点。偶尔会声音大点。他也能理解。我讲课的方式模仿的是高中的徐老师,徐老师讲课真的是像针孔一样仔细。讲完课本上的例子,她还能举很多很多的类似的例子。一节课下来能写3大黑板。虽然,我没有黑板,但是我有本子啊。照样能在本子上举例子,算题。即使判断题的的第几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也会让他把错误的原因写到上面,以免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再犯。

看过赵老师的学生写的文章提到过他,赵老师说:学生不可能都是尖子生,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有用的人。升入高中,成为素质最好的人。

虽然他不是学校的尖子生。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他步入初中生活以后,依旧成为素质最好的人。在学校里,哪怕你的音乐,美术,书法。有一技之长也是好的。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赵老师培养我们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就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也是希望他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将来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我和他的语言交流,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笨孩子。我讲的,他也会,只不过是得对他多些耐心罢了。每次我上课用礼貌用语跟学生们讲话时,这个小伙子就以为我跟哪位同学生气。就劝我:老师,你别跟他一般见识。这就是他善良的品行。这也是我愿意免费教他的原因吧。

恩师告诫我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只能说,我开始做了。并且,我会努力做好的。

《心》读后感 篇16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精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交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习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习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性的交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习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心》读后感 篇17

今天,我们班开了主题班会(感恩的心),我受益匪浅。

上午,我们同学一个个都把笑容摆上了脸,就连续多不是很爱笑的同学也笑了起来,为了准备我们这次班会,我们班准备了很多,其中就包括排练节目:感恩的心,已经排了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今天,我们的劳动成果即将换来收获,我们要让家长们看看我们的风采。时间过得很快,上午的第四节课,也就是班会时间,家长们都出现在了班门口,我们这时都很紧张,因为马上就要为自己的家长表演节目了,不过这种心情到了开始上课就全部烟消云散了,主持人精彩的演说都让我们紧张的心里瞬间松弛了下去,班会的第一个环节是观看同学们第一天来学校时老师拍的照片,我们看的很认真,家长们也一样,虽然那照片不一定都是俊美的,但人们都还是看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做小游戏的环节了,各个小组都要选举出一名队员,规则就是:看谁能够与自己的家长配合默契,结果看来我跟爸爸配合最默契,我知道他所有的爱好,很多同学都非常惊讶的看着我,我很自豪,但原来我却以为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之后的第三个环节就是看视频了,我们看了很多同学与家长的感言,我听了他们父母感人的讲话后特别感动,其中,有一个同学是从外地来的,他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但她却很自觉的完成各项功课,学习成绩也很好,他就是很孝顺的人,而我,父母都在身边,但我却经常想方设法的不自觉,虽然英语和语文成绩还不错,但数学不好,我应该像这个同学学习自觉地精神,我平常总说要孝顺,但却没有在实际上做到,而她没有在言语上多做修饰,但他做出了行动,我觉得,这就是孝顺,在这个方面,我还要向他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等着三个节目都完了,我们就做了感恩的心表演,也很成功,同学们都为家长们献上了花朵,因为我是表演的,所以我没法向同学们一样去献花朵,但我相信,只要以后我够自觉,够孝顺,我就一定能在学习、生活上给家长、长辈们献上一朵真正璀璨的自觉之花,为了这朵花,我们还要多多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次班会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要牢记它所向我们表的的意义,正是他,让我想明白了孝顺的意义,这次班会,真是个有意义的活动,他让我受益匪浅。

《心》读后感 篇18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落笔之前,特地去听了这首《感恩的心》,反复听了不下20遍,每一次听完,所得到的情感是无法言喻的,是神圣的;仿佛每一次,都可以看见一个初生的婴孩,看见一个蜕变的自己。初次拜读唐晓龙先生《感恩的心》一书,那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所感触早已不是文字所能表达,却像是早已镌刻心中,刻骨铭心般。小时候,父母教给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教会我,“赠人玫瑰,留有余香”;

同伴告诉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叛逆的我,总是不屑一顾。时至今日,拜读完唐先生佳作之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在我的人生当中,已然失去良多,在我收获喜悦和成功的时候,它们则悄然失去,我的心里不由多了些酸楚。许多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但我却更愿意相信这句话,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有;没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没有。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让我们勇敢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的境遇;感恩是一种素养,它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感恩是一种催化剂,它在我们的人生旅途繁衍许多美好的记忆;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更懂得尊重的意义。感谢父母,给我生命,助我成长,在我最幼小的时候,教会我许多许多有用的东西,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感谢朋友,在我骄傲时,给予我批评,在我失败时,给我安慰,让我将“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理解的透彻。感谢对手,让我在竞争中成长,让我在竞争中感悟,让我在竞争中升华。让我领悟对手之真正的含义。我仿佛又看见了善良的父母、慈爱的老师、温暖的朋友、强劲的对手以及那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耳旁又传来了这熟悉的旋律,我闭上眼睛,静静的享受这一切,静静的在梦中,找寻那些失去的花朵。

《心》读后感 篇19

夜已深,人儿已睡,闪烁的头像已渐渐变成了灰色。我依然和着灯儿柔弱的光线,轻点着键盘,感受三毛书写《不负我心》时的感觉……

喧嚣的世界,现在只有沉寂,偶尔几声车鸣,似远似近……今天白天忙碌的身不由已,下午工作间隙,办公室的门口,看到阳光照射在宽大的阳台上,心儿忽然欢快了起来,几乎是跑跳着,将室内几盆的花儿都送到阳光照耀的地方。

对花卉的喜爱,似是天生,自从来到武穴现场,到这一人家办公以来,阳台上的花儿不断增加,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可它们却演化着四季的表情。

同事的调离,伤感的心情,两天来一直挥之不去。阳光却让心儿刹那间有了欢乐。花儿前几天下雨时一直躲在室内,没有精神。今日终于得以与阳光亲吻,它们一个个高高地昂起了头,尽力向上舒展着,争着和阳光对话,任由阳光轻拂它们快乐的面容。

一切是多么美好!金色的光晕,绿绿的枝叶,精致的花盆……相映着美丽的春天。夜晚悄然来临,在四周的静寂中,我静静地想,默默地思,远离纷杂,回味春日的阳光,心儿在暗夜之中涌起了阵阵暖意。

那花儿不经意间发出了嫩芽,娇柔的样子让人心动,不由得多了几分怜惜。特别是那盆绣球花。冬天时曾有人问:它已干枯,为何还要留着?看着它仅有的枝杈,我笑着回答,请你到春天时再来观看。那天我特意为它剪去了枯叶,一个冬天它都是光秃秃的模样,冬日长时间的蕴藏,又在春日重现娇容,它终于没有辜负我这个真心爱她的人。

喜欢做某件事,体会着更多的做人快乐,辛苦付出是通向快乐的必由之路。就如三毛所说,“人生最大快意在于心甘情愿,是为甘愿。”“说到正负之心问题,心之快乐平安,便为不负,不负必然放心,放心又回返快乐,真是奇妙。”此时,感受着三毛的洒脱,触摸着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需求的是什么,又如何能获得心之快乐,心情很是惬意!

能在工作及家庭责任之外,寻求心灵的静谧,尝试与文字相交,继续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别无它求,只求“不负我心”!

《心》读后感 篇20

匆匆忙忙翻了一遍严长寿先生的《总裁师子心》,深深地被他那种不屈不挠的性格所打动,被那种迎难而上的热情所征服。是的,无论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我们都要这样做,坚持这种信念一刻也不得松懈。

努力的成为优秀的人,成为别人心中的佼者,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过程很辛苦,因为长大我们远离了学校,远离父母的支持,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给自己的定位不太明确,每天到点去上班,到点下班,企望衣食无忧条件却不允许,企望鲜花掌声却没有成果,浙浙地,雍懒混混度日,有的人日子过得平平,一生风平浪静,有的却误入歧途,一生悲哀。《总裁狮子心》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坚持,成功才会临近。

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会多种多样,但总是会遇到解决问题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当时的问题是解决了,后遗症却很难处理,我们说这只是将问题掩饰过去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联贯性的事情,《总裁狮子心》告诉我们一定要考虑全面。包括对身边的人的言行,你今天说过的话对自己,对别人有没有伤害,有了伤害,别人会否放在心里,日后找机会找你麻烦呢?

知识就是力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它让我们了解万物,理解万物,更让我们懂得必须要依靠万物才能的生存,所以就必须储备这个能量,工作之余需要充电,做任何事不能绝对以金钱这把大尺去衡量,更多的,是让我们学到东西,去把握更好的机会。

机遇很重要,懂得抓住机遇是成功的关键,当然也是人生的冒险和尝试,当机会来临时,不要畏缩,憧憬最好的结果,勇于迎难而上,才能更上一层楼,当然,相反,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失败了也不要气妥,前面的路是艰辛的,走稳每一步才是关键。

人际关系,是我们的生活网,工作网,亲情网,朋友,同事,亲人,我们都必须合理地处理好,待人真诚,平等对待,合理解决遇到的每件事情。

集体荣誉很重要,在一个单位工作,无论是闲暇时的休闲娱乐,还是外出拜访客户或是提供服务,都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对自己个人负责,对单位负责,注意集体行为,注意个别影响。

《心》读后感 篇21

《瓶子里的心》的文字和图画异常简洁和克制,简洁和克制的背后,却隐藏着某种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书的前半部,图画色彩明丽温暖,烘托出父女情深和岁月静好。故事情节突然转折,小女孩兴冲冲去找爸爸,急于展示她的画作。从兴致勃勃,转而焦急等待,透过几幅简单的图画,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失落和不安,尤其当那张空荡荡的红椅子蓦然出现,染上凄冷的夜色,看着小女孩柔弱孤单的背影,我们怎能体会不到她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我们心中顿时会升起对孩子的无比怜爱。

《瓶子里的心》虽然可以是一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绘本,让孩子尽早感知死亡所带来的生死别离,内心所必须经历的失落、悲伤、无助、以及走出阴霾所需要的坚强,但这本书所探讨的关于人生得失和对心灵保护的问题,又超越了人们对生死别离的应激反应,它还是一个关于人如何安置心灵的普世寓言。

从人对心灵的保护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也是一本写给成人的书,它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趣味、眼界、格局、成就,与你安放心灵方式之间的关系。

盛放心灵的瓶子,具有极强的象征含义。瓶子为人的心灵提供庇护,但同时也成为了心灵的桎梏。我们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当我们遭受伤害,我们会本能地自我保护,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我们会把内心包裹得越来越深,那个保护我们内心的“瓶子”也会越来越坚硬。

虽然瓶子帮我们隔绝了痛苦,但同时也隔绝了外面世界的丰富、精彩、以及未知的惊喜。

人的一生会遭遇太多的伤害,既有生死别离这般巨大的人生变故,更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如他人的白眼、嘲弄,嫉恨、欺骗,等等,都可能成为包裹在我们心灵上的老茧。对心灵过度的保护,会让我们变得胆怯、世故、疑虑、缺乏自信,就像故事里的小女孩,最后变成了一个失去笑容,对生活失去热情的人。

故事的第一句:Once there was a girl, much like any other.(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就像任何其它的孩子一样)很明显,这本书写给所有人,无论你是孩子还是大人。心灵需要呵护,但心灵更需要自由和锻造。

《心》读后感 篇22

世界上爱有千千种,你知道什么爱最伟大?世界上情有万万般,你知道什么情最永恒?当我读了丁立梅的《母亲的心》就深深地体会到了。

《母亲的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普通的母亲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邮局,给在国外的儿子邮寄家乡的土特产而不能顺利邮购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母亲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与挚爱之情。“她努力把这东西搬到邮局柜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寄这些到国外,要几天才能收到?”听着这质朴的话语,看着母亲额上的皱纹渗着密密的汗珠,黝黑的皮肤翻出红光来的面孔,我的心里一阵发酸。一位乡下母亲,身背着“自家晒的霉干菜,自家风干的香肠,还有地里长的花生和蚕豆,晒干的萝卜丝和红薯片”,冒着酷暑,来到邮局的身影浮现在眼前,读着这些文字,母亲在家里弯腰晾晒霉干菜、自己精心的制作香肠、认真挑选花生和蚕豆、 慢慢地切萝卜丝和红薯片的情景历历在目。文中的母亲将一颗疼爱儿子的心完全地、无私地融入到这些家乡的土特产种当中。这正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实写照。

更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得知花生、蚕豆之类的不可以国际邮寄时说:“我今天不寄了,等我回家做好花生糖和五香蚕豆,明天再来寄。” 母亲来了,又返回去,母亲做好了这些家乡的特产,又要重新精做,多莫麻烦,可母亲不闲。因为她惦念着儿子。或许在国外能买到这些东西,或许儿子已经不再爱吃这些东西,可母亲一如既往,这些东西牵着母子心,系着母子情。

我们时刻生活在母亲的身边,没有感受到远离母亲的孤独与寂寞,没有体会到思念母亲的痛苦与伤感,但读着这篇散文,我们联想到了天下母亲一样疼爱自己儿女的心,仿佛,我的母亲平时那一言一行又回到我的记忆里,我找寻着母亲体贴我的细节,品味着那里边的真情,我从心底里呼唤:母亲,您对我做得太多了,那是爱的奉献,默默的,无私的,从来不表白。正如文中“她走了,笑着。烈日照在她身上,蛇皮袋扛在她肩上。没有人会留意到,那儿正走着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用肩扛着一颗做母亲的心。”

我懂了,真正的读懂了这句话的含义,真正的理解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我要高声对母亲说:“我爱你!”

《心》读后感 篇23

一个汉地的女子,五年的日日夜夜,他们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然而她却用心灵完成了一部六十五万字的作品——<<酥油>>。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一首用生命书写的善与美的歌,一个足以让心灵重生的故事,缓缓展现在我眼前。

作者江觉迟,一个安徽女子,对于西藏,她也有她自己的向往。然而,她的命运被一个来自藏区草原的喇嘛所改变。他叫多农喇嘛,多农喇嘛告诉她,在麦麦草原有许多孤儿。洪水、泥石流、雪崩,草原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每发生一次,草原上就会多出一些孤儿这些孤儿无处可去,也上不了学校。寺庙里想办一个学校,教育这些孤儿,但是没有老师。多农喇嘛静静的看着觉迟。

觉迟觉得,她是被命运选中的。她要去帮助这些孩子,帮助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一去就是五年。高原的气候和饮食的不适应,引发了胃病。在书中,她说“心脏扩张很严重。心在天天作痛,由于长期呆在高原,饮食不合适,胃病严重,导致吐血。贫血也折磨着我,怕冷得厉害,身体不允许我留太久。”高原反应像一头发狂的猛虎,差点夺去了她的生命,而这一切却没有使她有丝毫的畏惧。因为爱,她爱上了那些从草原上被捡回来的孩子。可谁都没想到,当觉迟在藏区的深山草原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唯一支持她永不放弃的老父亲却因病与世长辞。我想正如作者的名字一样,当你察觉时,一切都已经迟了,也或者说一切还不算迟,《酥油》正是她要献给父亲的。

江觉迟,一个美轮美奂的女子,一盏弥漫着酥油清香的明灯。给我带来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的启示。

在我们的身边,一群人也同样用最美来诠释着自己的生命,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人曾经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奋不顾身,牺牲自我,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他人幸福的人。

放下《酥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一颗明亮的眼睛看看自己的心灵,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心》读后感 篇24

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惊讶于它的行文结构竟然是小说形式的,通过一个个小场景中人物的思考或者对话,向读者阐发一条条关于写作的经验。如此读下来,二老的笔风给我的感受是既细腻又庄重。

细腻在于,每一章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注重其思考和成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说教去直白灌输;庄重在于,对于写作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主题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举例,每一处都透露着老一辈教育家严谨的治学姿态。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写作的奇技淫巧,但是读完后才发现,二老其实通篇一直在表达这样的态度: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注入,文字只是表达工具,切忌华而不实,雕琢表面形式。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写作很普通,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同吃饭、睡觉一样,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但同时写作也很重要,同吃饭、睡觉一样,离开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似乎缺少了某种类似灵魂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那么作文情感如何获得与丰富?只能靠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你所读过的书就是在收集燃料,你当下的体验就是在制造氧气,你脑海中的思辨就是在摩擦火花,这一刻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也许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此诞生!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忠于自己,而不要囿于模板范式,失去了原则的作文必然食之无味。所以说,艺术更是高于生活的。

当然了,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练习的。乐华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将自己随时的想法用小品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这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这个恰好的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却是日日夜夜的积累。

再重申一遍,不要忘记了,写作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其它任何学科也是这样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整个生活的改进,你要做的,是将所有学科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你觉得呢?

《心》读后感 篇25

读了乔平、张厚涵两位教授合译的前苏联名著,一本讲述列宁母亲的青少年读物《母亲的心》。流畅的语言,感人的情节,把我带入了“远去了的革命岁月”的回忆中。一颗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心深深地震撼了我。合上书,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这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本值得青少年一读的好书,更是值得“身为人母(父)”者一读的好书。

列宁的母亲是平凡的,她没有高深的阅历,但母亲是伟大的,因为她不怕苦难,不畏强暴,她以滴血的心护育儿女,使他们懂得自强、诚实、勤奋、无畏,同情弱者,做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心和有益于社会的人。正是这伟大的"母亲的心"培育了伟大的列宁。从无私地抚育儿女这一点上说,母爱是普遍伟大的。但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母亲关注更多的,往往是从“胎教”开始的“智育”,而对道德培养和精神锻造,却是朦胧的。于是,我有时会担心,会不会到将来的某一天,母亲们才遗憾地发现,她们当初对她们的宝贝,曾“欠”下了什么!

读了《母亲的心》,又一次使我深信,能力、社会责任心才能创造幸福。也只有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才有自身心灵的幸福。“母亲”的伟大正在于她为社会谋求幸福的心灵。列宁的时代,“革命的岁月”似乎已远去了,但《母亲的心》给我们的启示却永远不会远去!两位译者是我的老同学,起先听说他们还在译书,我曾想过,都古稀之年了,干什么呀!也曾为出版社犯过嘀咕,这类书年青人想看吗?看完了书,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他们翻译和出版这本书是出于对下一代的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社会需要这样的好书。是的,社会责任心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像原子爆炸一样,是被别人的心碰撞以后迸发出来的的。唤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心,这就是《母亲的心》的威力!我相信,它会震撼愈来愈多的父母亲和青少年的心,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下一代!

《心》读后感 篇26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一直陪伴我们左右。是谁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受挫折,是谁在我们哭泣时带来轻轻的安慰?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眼睛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注着我们的一切!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父母心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虽然穷人穷,但是也要穷的有骨气,失去了孩子,父母心痛,人越穷,越要与家人团结一心,战胜困难。文中的父母送走第一个孩子时,又找了一个理由说不管家有多穷我们也要留下大儿子继承家业,也不能把长子送走,用二儿子换大儿子;送走二儿子时又找了一个理由说二儿子的长相极像他们死去的婆婆,用女儿换二儿子;送走女儿时也找了一个理由说女儿小不懂事,送给了别人,做父母太狠心,把钱还给贵妇人,女儿还给我们。当他想以各种理由送走孩子的时候,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孩子要回来,说明了每个孩子对父母都非常的重要,

人有穷与富之分,但他们疼爱不会因为穷与富而缺少,穷人不会因为自己穷,就对孩子的爱减少,也不会因为是富人就对孩子的爱就多。爱和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种感情只能用心体会......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的妈妈也是很爱我的,记得有一次,外面正下着大雨,可是我还要上学,怎么办呢,这时妈妈说,我送你上学,我说外面正下着大雨呢,妈妈说:“没事,有雨衣。”在路上我紧抱着妈妈,生怕妈妈被雨淋着,到了学校我和妈妈说了声再见,就走了,可当我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看见妈妈虚弱的躺在床上,我一看妈妈发烧了,赶忙拿药给妈妈吃,妈妈吃过药,不一会儿就好了,回到了以前的精神状态,我高兴极了!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爱的奉献,学会爱我们的父母吧!

老师点评:作者从文章当中获得诸多启迪,又将这种启迪娓娓述之笔端,饱含了对父母的感谢与爱。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对现如今的家庭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心》读后感 篇27

用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其实还得感谢昨天提前到高铁站,在高铁站读了两个多小时。最初的时候,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要从中得到一点关于写作的技巧或者启发。目的很功利。

书中一开始宣扬的是,大胆写自己的心声,将心中的想法写出来。有时候,自己在写东西的时候,有一种倾诉的感觉,感觉正好有个人在聆听我心中的情绪;但有时候,又觉得是自己在矫情,故意写着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大道理,而我内心又觉得愧疚去写这样的道理。

写着写着,有时候一天写两篇,有时候连续几天都有输出,有时候却连几个字都不愿意去写。

写到现在,大概写了20篇左右。有关于自己内心感情脆弱的柔软的,大多数是关于自己的思考的。仍然记得,开公众号写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写来与自己对话,主动感受自己内心,从而寻找到自我。高兴的是,我现在对于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接纳,不管在世俗看来是好是坏;对于自己的未来,也能够看得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也驱使我去做出以前很难做的决定。

回到《写出我心》这本书,读到后期,发现作者在书开头的基础上更有侵略性了:主动去写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逼迫自己突破舒适区。我有点羡慕她那些()学生有这么一个教写作的老师了。有时候,人不太容易看到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自然也没有意识去逼迫自己在发光点上努力一把。这时候,如果有个人在外部伸手推了一把,帮助你在发光点上更加发光发亮,那么,这个人就叫贵人。作者的精神导师就是书中经常提到的片桐老师。

假如说,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愿意推你向前的人,那么你得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负这一助力。

《写出我心》看完了,我最初的目的也达到了:我确实敢于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目前性这一块还未写过),此外,还得到了一些关于生活和工作的启发。

《心》读后感 篇28

年轻的心啊,一定要在暮色之前,多多的去享受茉莉的清香,青草的清新,多多的存储美丽。所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等时光流逝,发现原来我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颗,一颗已经苍老的心。

我们都是青春的骄子,青春在我们心中荡漾泛起层层涟漪,打动了我们的心,一阵风吹过之后,水面又水平如镜。收回了我们的心,这颗年轻的心是青春的象征,是青春的激情,是青春的活力!如果你心中缺少一份炽热,一份热情,那么这年轻的心或许会早早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广阔天地之下,你冰冷的心中,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把它紧紧关闭;有的人让之半虚半掩;有的人则全数敞开……于是,心灵的世界便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年轻的心只能是年轻人才能拥有的?其实老年人也可以拥有年轻的心,甚至有的年轻人反而拥有的是一颗苍老的心。“不再回头的,不再是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个夜晚的星群和月亮。尽管,每个清晨仍然会开窗探望;每个夏季,仍然会有茉莉的清香。可是,是有些什么,已经失落了,在拥挤的市街前,在仓皇下降的暮色中,我年轻的心啊会有茉莉的清香;可是,是有些什么,已经失落了,在拥挤的市街前,在仓皇下降的暮色中,我年轻的心啊,永不再重逢。”这首诗又是否给你的心灵带去了震撼。

在这匆匆的世间,我们年轻的心是否已经丢失了呢?年轻的心更是一种心态,不要让我们未老时,心灵的已是荒草一片了,在生活中,我们的初心又是否还存在呢?命运往往会捉弄那些不懂珍惜的人,那些人中,有你吗?

斑斓的梦踏上悠悠的旅程,彩霞被东方贴出语言之见透着纯情,唤来飞翔的紫燕,在我额头筑巢;活泼的消息在窗边经久不散,花瓣馨香的季节小雨飘扬,信封里飘来的,都是年轻的缤纷。

《心》读后感 篇29

《文心》作者叶圣陶和夏丏尊。叶圣陶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家和教育家,初中也有学过他的文章。但是夏丏尊我是今年世界读书日参加活动,才了解到原来他也是很出色的教育家和作家,并且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就像TS说的,当你书读的越多,才会发现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少,才有更强烈的动力和欲望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当然我也是读这本书才知道叶圣陶和夏丏尊原来是儿女亲家,叶圣陶的儿子和夏丏尊的女儿结为连理,而这本书恰是二位老人送给儿女的订婚礼物。

文心意思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文心》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故事的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博学多才的枚叔,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本书有三十二个小故事,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故事呈现了三年中学进程,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因此,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文心》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了。

现在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弄清楚教学的目的,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对。《文心》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学习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读本书,学到了不仅仅以故事形式讲述的切合实际的国文知识,而且我还强烈的感受到了乐华与枚叔深厚的父子亲情,乐华与大文还有其他同学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王仰之先生对学生们爱护教导之情,学生们对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还有30年代大家共同以文字抗敌的愤怒之心,团结之情。

《心》读后感 篇30

这周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要写一篇关于《感恩的心》的读后感,原以为是一篇文章,哪知上网一查竟发现这是一首很好听的歌。仔细听了几遍,只是觉得好听而已,可是再一搜索,看了这首歌的由来故事,却让我真的好难过!回过头来再听这首歌,心中已有了深深的感动。我现在明白了,不论我们的年龄大小,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中的一切。

我要感谢父母。他们虽然不是高官、不是富翁,但我为出生在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而骄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哺育我长大。是他们给了我一副健康的身体。是他们给了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他们教会我走路说话、学习生活以及怎么和同学相处。

我要感谢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读书识字,使我喜欢上读书,并培养了我这一爱好。伴随着成长,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最主要的是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感恩,怎么感恩。

我要感谢我们的祖国。因为有了祖国母亲的强大,我们才远离饥饿,远离战乱,看到电视上那些小朋友被炮火追得无家可归,而我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吃饭睡觉,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他们给了我笑声,给了我友谊,也给了我帮助。我功课落下了,是他们帮助补;下雨天是他们把雨伞让给我;我不开心时,总有好朋友在我身边逗我开心,还为我保守心里的小秘密。

我要感谢我的哥哥姐姐,每年暑假我回去时,他们总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还经常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学习情况,给我讲他们那里好玩的故事,我回来时还总送我很多玩具。

我要感谢我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们总给我很多关心,常常表扬和鼓励我,让我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其实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我要感谢每一个关心照顾我的人,每一个给我帮助的人,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感谢他们每一个人,那就是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心》读后感 篇31

常言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是啊!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孝在我心》,让我对“孝”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我想起了古代的两个至孝的人。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九岁时的小黄香,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用身体温暖床席让父亲安心入睡。

无独有偶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有一母一婴。母亲已过九旬,婴儿刚出生不久,家贫如洗的他担心抚养孩子会影响赡养母亲,所以和妻子商议:“孩子死了还可以再生一次,母亲死了却不可以再复活。”一天半夜与妻子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现在,我们不需像小黄香如此辛苦温席,夏夜扇凉,也无需像郭巨那样为母埋儿。我们只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少让他们操心,不让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担心我们的作业有没有做完,在空余的时间里做一些家务,给父母多一些休息的时间。哪怕帮他们沏杯热茶,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这些都是孝的表现。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我们就是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没有用的。

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孝是做人的根本啊!

“孝”在中华大地上传扬了五千年,“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就像长江、黄河经久不衰地滋养着我们一样,难道我们不应该将其发扬和传承下去?难道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中吗?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时刻谨记:“百善孝为先”,做人要先做到孝,让慈孝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并发扬光大!

《心》读后感 篇32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几年来这首歌一直在感动着亿万人的心,但你们知道吗?它的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却又感动人心的故事。

有一个可怜的女孩被人遗弃在火车站,被一对拾破烂为生的夫妻发现了,他们抱起了这个女孩,并决定把她抚养成人。为了抚养这个女孩,父亲劳累过度,最后因病离开了美好的人间,于是,重担压在了母亲身上,历尽千辛万苦,母亲终于盼到了女儿考上名牌大学的好消息。女儿也很懂事,大学四年中,一直自己打工赚取学费,为了省钱,她已经四年没有回过家了,大学一毕业,她迫不及待地回家看妈妈,可是,她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村民告诉她妈妈已经去世了,女儿说:“不可能,我妈还按时给我寄生活费!”村民说:“你走后一年,你妈就死了,她把肝、肾...能换钱的都换了,并且拜托医生每月给你寄生活费!”女儿痛哭了一场,写了一首诗,后来被人们发现,为这首诗谱了曲,变成了这首感人的歌曲---《感恩的心》。

听了这个故事,一瞬间,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女孩的父母真是太伟大了,更何况他们只是女孩的养父母。

妈妈给我爱也许不是惊天动地的,却更象三月绵长而温婉的雨丝,润物无声般滋润着我们天天成长,要说人生是一段不长不短的夜行,唯独母爱才是我们心中的明灯。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杖,当你软弱无助、步履蹒跚时,是她帮你支起一方湛蓝的晴空;母爱是回荡在耳边的优雅旋律,当你心烦意乱,迷失方向时,是她为你梳理零乱的思绪;母爱是春日里的一缕暧阳,当你寂寞惆怅时,是它给你带来贴心的呵护和温暖。母亲也许是很平凡,但却把她全部的爱毫不保留地给了儿女,静静地托起这份厚重的爱,幸福的光辉会笼罩着我们永远幸福下去。

感人的旋律还在我耳畔流转,在这落英缤纷的季节,东风款款而来,携着花香,轻轻的飘进了我的心,花香好象幸福一们随风散开,弥漫的到处都是。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定会珍惜......

《心》读后感 篇33

当我见到《勇敢的心》这本书,很有些疑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带着疑问翻开书。

原来书中讲的是一个名叫“勇敢的心”的少年,三岁时,因为一场风暴,大海吞噬了她妈妈的生命。从此,他就对大海心怀恐惧。再一次出海时,他的害怕被同伴耻笑,于是他决定独自出海战胜恐惧,而这次他意外闯进了禁岛。最终他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本领与野人、野兽博斗,最终获得真正的“勇敢的心”。

我希望自己也有一颗“勇敢的心”!机会终于来了: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去常州市区,公共汽车真挤啊,我们慢慢向后门移去,拉着扶手站好。这时我发现在我们前面上车的、模样不怎么显眼的小青年在车厢里挤来挤去,最终他在一位衣着时髦、带着一个小皮包的阿姨身边停了下来。小青年站定后,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张报纸装作挺认真的看报,但我发现他那怪异的目光在四周乘客的腰间移来移去,最后停在阿姨的小皮包上。他用报纸挡着,右手悄悄向阿姨的小皮包伸去……我不禁着急起来,想大声喊叫,又怕被小偷盯上,不放过我;可看那位阿姨眉头紧皱的样子,又似乎有什么急事,如果她的钱被偷走的话,肯定是雪上加霜了……再说了,我不是一直想有一颗“勇敢的心”,想做一名勇敢的男子汉吗?眼前不就是一次机会?想到这里,我费尽力气挤到阿姨的身旁。小偷正若无其事地继续偷窃,我忍无可忍,一把拉开报纸,小偷立刻现出了原形。车厢里一片哗然,大家一拥而上,抓住了小偷,一位叔叔拿起手机报了警。公交车停靠在路边,过了一会,警察来了,把小偷带走了。车上的人个个向我伸出了大拇指,都说我是好样的,听了的叔叔阿姨们的话,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的确,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感到恐惧,但是,只要我们勇于张开双臂去迎接挑战,我相信“勇敢的心”会给予你伟大的力量。

《心》读后感 篇34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我坐在屋檐底下,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这样的:

在中秋节的一天,老师带了一些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大家正美美的吃着月饼时,老师笑眯眯的嘴唇上,突然变得乌紫,脸色苍白,大家打电话的打电话,忙的忙,老师被送到了医院,教室里的同学们看着月饼,泪水在打转,百感交集……

大家知道吗?天底下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是农民,却播种希望;

他们不是画家,却描绘辉煌;

他们不是建筑师,却设计未来;

这群人就是老师。如果把人生比作月饼,那么,我们是在制作之中,而父母是创始人,老师就是制作者,经过他们的手,我们变成了完整的月饼,但是还没有馅啊,这就是老师把知识给了我们,充实了我们的大脑,又给我们添加了一些美味的“馅”,使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中吃的月饼”,但是为了美化我们的外表,又和父母一起,帮我们的把一生打好了基础,在以后的人生到道路上,人们就是品尝师,用“嘴巴”尝出我们的“味道”,如果被“识货的”人品尝到了,那就是前途无量啊,如果你很平常,会被人遗忘!想要成为一个被人们相传的“月饼”,那么困难、坎坷和痛苦都是一道难关,如果你能通过这几道“工序“,你必定方为人上人,所以不要嫉妒别人,要想想自己,比如在教室里,你是成绩不好的同学,要自己想想,同样都是老师教的,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区分,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不够坚定,自身有什么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也就有60亿不同的生命,世界才会如此丰富。

想了这么多,看着天空依然是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大树绿的刺眼。忽忽而过的风对我耳语:“岁月如我这般轻盈!”雨对我歌唱:“生命是我这样的淋漓尽致!”雷对我咆哮:“生命是我这样的铿锵有力!”电对我眨眼:“生命是如此绚丽!”

让我们去读懂生命,读懂世间万物,读懂人们美好心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