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美术教案模板10篇

来源:文书网 2.34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模板10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大班美术活动树叶拼贴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树叶拼贴画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认识并和家长收集各种不同的树的叶子。

2、、物质准备:事先准备几副树叶拼贴画的作品。几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彩笔、画纸、糨糊。背景墙:"美丽的秋天"〔有枫树,大雁,向日葵等,麦田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树叶拼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副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幼儿欣赏)

这些画有个小秘密,它们是用什么制作成的?(树叶)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是的,这些画是用树叶拼贴而成的,所以叫做树叶拼贴画。

二、教师示范操作,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1、师:小朋友捡到了很多树叶,我们也来制作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好吗?看看这些树叶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形状的呢?

师:树叶形状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

2、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看,把这两片树叶放在一起,你们看象什么?(象帆船、小伞等)这么漂亮的树叶拼的图画我们要拿出去展览给别的小朋友,小弟弟,小妹妹看一看,但是会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回答:用胶水,用双面胶……)嗯,你们真聪明。我们拼好树叶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这样一幅漂亮的树叶拼贴画就好了。

3、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

师: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用树叶做成什么?()

三、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在树叶后面抹上糨糊,贴在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最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和装饰,但不能太多,不要涂在树叶上,要突出树叶拼图的特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2、师提醒小朋友使用浆糊时应注意保持桌子及衣服的清洁。

五、结束贴画,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

师: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背景墙上,互相看一看,你最喜欢小朋友拼的哪一幅图,你看出来他拼的是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好朋友。

幼儿已有经验:

1、引导幼儿认识树叶的形状并和家长收集各种不同的树的叶子。

(有桃形、卵形、扇形、柳叶形、枣核形、圆形、掌形等)

2、请家长帮助与幼儿共同拼贴树叶画。

活动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以此同时我能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由浅入深地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满足幼儿动手、动口的同时,更能注重让他们思维参与其中。如:我将树叶拼贴成小鸡的样子,问,你们看它象什么?接着又出示其他形状的叶子,“还可以做什么”这种给幼儿思维“搭手脚”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参与学习,而且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愉快地、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使他们的独创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活动中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如: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象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2、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具体、口语化,进入大班以来已学会了一些散文,如《云彩和风儿》、《叮咚叮咚的琴声》等,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散文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尤其对散文中的精练的语句所表达的画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幼儿学会用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来回答问题,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同时,我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为突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书记了动手操作的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会恰当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来符合散文优美的意境,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教育活动课。

3、重点、难点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4、教学目标

a.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b.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c.通过讲讲、做做的活动,会恰当的运用各种草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体验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

5、教学准备

a、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一幅,录音机。

b、学具:油画棒、红豆、绿豆、黄豆、挂历纸、皱纹纸、腊光纸、火柴棒、胶水、剪刀等。

二、说设计

1、教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手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通过“晴天、雷雨”的天气变化来到如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

望——大胆制作”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程序

A、导入活动

师生律动出场

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

C、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

*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

*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什么说雨伞象花?

*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

(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

*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D、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E、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录音机朗诵。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把这种思考方法应用到其它领域如:数学.作文.生活中.等各种问题上。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儿童漫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漫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思考方法,学会全面整体去观察对象,并启发他们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数学、作文、为人处事等各种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小朋友思维的发展。

教学准备:

课前知识准备:带相关的漫画音乐、、黑板、电脑底版视频仪似壶似杯的罐

教学过程:

1、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触摸罐子。师:谁来告诉大家,这里面放的是什么?看看,阿童木举手了----师拿出画并送给举手的小朋友。

(孩子们,都兴奋的叫起来,羡慕获赠的小朋友,孩子们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2、欣赏并感受范画的美。

师: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漫画,想看吗?

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幅画?美在哪里?

(多媒体的运用,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即集中到画面,一幅幅美丽的漫画映入他们的眼帘,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声,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喜欢的画。如:有的说罐的花纹做的很细,象真的一样;有小树、有蓝天,象拍得一张照片;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孩子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观点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3、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师:漫画真美,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呢?那你打算把刚才摸到的东西画成什么呢?

交代要求:请你想好了再做,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哦。

画的时候,将剥下来的废纸等放在筐子里。

使用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作画。

放着优美音乐,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纸画,营造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配角,适当的给予帮助,如在孩子画花瓶画面上,引导他添加一些花纹之类的简单事物等。使画面更丰富。时常提问:你画的是什么?并加以引导。)

5、讲评。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画了什么?(赠已画好的漫画给第一个拿画上来的小朋友、将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在介绍自己或是他人作品的过程,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小朋友合影。今天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尝试画漫画,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下次一定做得更好,我们把画拿到教室里布置出来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地比较有连贯性、多媒体的运用,及赠送礼品,起到了增强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里的互动效应。给了小朋友触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准备材料准备,放手让孩子操作,使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创作。最后通过与同伴作品的交流,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点彩的方法表现茶叶的色彩。

2、尝试体验点彩的规律、疏密问题,使画面色彩谐调。

3、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体验发现点彩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2号排笔、棉签棒、铅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点彩水粉画作品,观察水粉画中的点彩技法

导入:(课件:树点彩作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绿颜色的点)

局部——整体: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树)

小结:好神奇啊,近看只是绿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

二、观赏图片,欣赏茶园美丽的景色。

师: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茶山,这是一片茶树。)这一畦畦的茶树看起来像什么?(面包)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如果用点彩的方法来画茶山上的茶树?你想想看这块绿色是不是只用一种绿色点画呢,可以用哪些颜色呢?(深绿色、浅绿色,淡黄)什么地方是深绿什么地方是浅绿的?

三、感受点彩技法。

师:茶园真美啊!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让我们来试一试用点彩画的方法来画茶树。

a、请一名幼儿上来点画,提醒幼儿蘸上颜料后先在盘子边上刮一刮。茶树叶还可以用什么颜色,谁来换一种颜色接着点?再请一名幼儿点画。提醒幼儿熟练后我们要加快速度。

b、观察老师点画的茶树和小朋友点画的茶树有什么不同?

小结:对,老师用点彩的方法将树叶点得满满的,密密麻麻不留空隙。

c、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茶叶也变得密密麻麻的呢?(多点一点)好的`,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让老师来把树叶点得多一点、密一点、空白的地方再点点,让点点连在一起。换一种颜色再点,仔细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颜色变了)。

师:两种颜色交融混合在起来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师加密树叶,提醒幼儿中间的茶叶颜色浅,两边颜色更深一些。)

四、运用点彩技法表现茶山上成片的茶树。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师:今天我们也来画一画茶山上的茶树。先画什么呀?(茶山和一层层的茶树)用什么方法(铅笔或粉笔勾轮廓)?教师用粉笔在白纸上勾画出幼儿提到的山、树等等(选择用粉笔勾画轮廓,是便于点上了色彩后进行覆盖。)

小结:茶山上有很多茶树,先在茶山上画出各种一片一片的茶树畦,再用点画的方法画出密密麻麻的树叶。

2、介绍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合作作画。提醒幼儿点与点要连成一片。

(1)出示排笔、铅笔、棉签。这些材料怎么用来画画呢?

(教师总结:用排笔、铅笔、棉签的一端蘸上颜料在纸上点画。)

(2)教师范画,学习作画技巧

五、幼儿选择画笔进行点彩,教师指导

(幼儿作画时,播放背景音乐,茶山课件滚动播放)

1、在点彩的时候,把颜色一笔一笔点在画面上,先点深色,浅色可以覆盖在深色上出现不同的效果。

2、提醒幼儿点彩时不要把颜料弄在衣服上;笔用完后及时洗净,养成良好的画画习惯。

六、成果展示,相互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茶山展览到这儿了变成一片大茶园吧!说说你喜欢那幅画?为什么?今天我们用点彩的方法画出了家乡的茶园,真美!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废旧材料,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表现出有趣的脸;

2、通过与同伴共同创作,提升合作的意识;

3、在废旧利用的过程中体验创作乐趣,树立环保观念。

  准备:各种废旧材料、ppt、双面胶、剪刀、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导幼儿欣赏毕加索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

1、出示整幅《朵拉·玛尔的肖像》,并介绍是毕加索的作品

问:这张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出示侧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正面半幅

问:这是什么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画家毕加索把人的脸进行分割,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分割组合法,这是毕加索自己动脑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画法。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范例作品

教师:这种分割组合法既可以用在绘画上面,也可以用在环保制作上。

(1)出示范例一

问:这张脸是怎么组合的?中间是怎么分割的?

这幅画用那个了哪些废旧材料?

(2)出示范例二、三、四、五、

问:你最喜欢哪张脸?为什么?

这几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共同总结这些作品都用了分割组合的方法,有的是正面和正面的组合,有的是侧面和侧面的组合,还有的是正面和侧面的组合、

2、交代合作要求

教师:请每人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合作创作一幅有趣的脸。两个人要事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纸做脸?怎么分割?怎么组合?谁来画?谁来剪?要用哪些废旧材料?商量好就可以动手做了。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分开画脸时要商量好各自的方向,不要一顺跑最后组合不起来,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展示作品,并请两个同伴共同介绍自己的作品。

介绍重点:

1、是怎样分割和组合的?

2、使用了哪些废旧材料?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奔马的动态形体,以及它的激昂情绪,感觉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激发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美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赛马》《牧民新歌》、录像片《群马奔腾》、徐悲鸿作品图片《奔马》。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赛马》。

提问:从音乐里你能感觉到一种什么动物?

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2.看录像《群马奔腾》,配上《赛马》的音乐。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提问:(1)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2)什么地方看出马儿在跑呢?(启发跑时马的动态描述)

幼:马蹄子在抬起来。

幼:尾巴向上甩起来了。

幼:马脖子上的“头发”也飘起来了。

幼:我感到后面也有很多尘土。

(3)你觉得这些马的体魄怎样?什么地方可以让你感觉马很强壮?(肌肉的分布、结构)

幼:马肥肥的!很壮!

幼:臀部有肌肉。

幼:大腿有肌肉。

幼:脖子底下有肌肉。

(4)这些马和我们看到的给人骑的马有什么不同?(引出野马奔放、自由的心情)

(5)它们狂奔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幼:没有人管它!

幼:它们很自由。

幼:它们都发狂了。

5.配上《赛马》的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力量。

6.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一奔马,这是一群非常健壮的野马,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自由、欢快、悠闲,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草原上奔驰时,让人感动、兴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马在草原上奔驰、欢笑呢?

7.跟着音乐表现马的欢腾,同时放录像,渲染气氛。

孩子们模仿马的姿态,伴随音乐自由跳舞,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课堂效果达到高潮。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用笔画出自己脸部的主要特征。

2通过绘画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绘画纸、油画棒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活动:猜猜我是谁?在游戏中,幼儿将眼睛蒙住,用手摸摸同伴的脸,说说他是谁,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到的?(说出同伴脸部的某一特征

2.谈话活动:说说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照镜子)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

3.交待活动要求,引导幼儿绘画。

A、请幼儿抓住自己脸部的某一特征,用碳笔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头及脸部特征。

B、用粉笔在边缘上进行加粗,然后涂抹。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头,画面要画大,画满。能突出自己的某一特征。

5.综合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主评价。

欣赏作品同伴之间用较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可爱的我》,要求小朋友在多媒体中观察有哪些自己器官,然后画一张自己可爱的脸。活动一开始,为了使幼儿的兴趣更高。我先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指五官的小游戏。我说:眼睛眼睛在哪里?孩子们指着自己的眼睛说:眼睛眼睛在这里。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游戏,但是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接下来我拿起照相机拍幼儿的照片放到多媒体中,让幼儿看看自己的五官是怎样的。然后讨论五官的形状和五官的位置。于是小朋友都讨论开了:眼睛是有点椭圆形的,在鼻子的上面;鼻子在中间;耳朵在脸的两边;嘴巴在鼻子的下面。孩子们对于五官的位置都掌握的很好。于是我说:“那你们再摸摸看,头上还有什么呢?”小朋友马上回答我:还有头发。有辫子。”于是我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在示范的过程中我边问幼儿五官的位置边画,让幼儿更好的巩固五官的正确位置。接下来就请孩子们自己看着镜子把自己的模样画下来。没过多久,速度快的小朋友就画完了,他们把画拿过来给我看,于是我利用幻灯片将画画得好的小朋友的画展示在多媒体上。部分的幼儿的绘画水平较弱画不是很漂亮,但很可爱,在展示幼儿作品时,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很开心,体验了绘画的乐趣,同时老师也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蚂蚁的基本特征以及画面背景。

2。能大胆想象蚂蚁飞上天的各种办法,并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3。乐意在集体面前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讲述自己仿编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彩色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31页,鼓励幼儿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的故事。

2。启发幼儿仿编故事,提问: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蚂蚁的基本形象特征、上天的方法以及画面背景。

(1)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画蚂蚁的基本方法,提问: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蚂蚁的头上有什么?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下面有几条腿?(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

(2)引导幼儿表现蚂蚁是借助什么材料上天的,上天后,天空中有什么?地面上有什么?

4。提出绘画要求。

(1)蚂蚁要清晰,不要画得太小。

(2)在画面下方画出地面上的事物,在画面的中间和上面要画出天空中的背景。

(3)启发幼儿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5。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简单地指导。

6。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蚂蚁飞上天》,并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说说小蚂蚁是怎样飞上天的。

7。教师对幼儿的想象画进行简单地评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活动反思:

我给幼儿组织了一节语言活动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了》。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活动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提问幼儿答的模式,而是让幼儿按顺序自主观察这四幅图,留给幼儿思考与相象的空间,从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想象得到提高;其次在组织幼儿讲述中,我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讲述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想说不敢说,幼儿的心理压力大,害怕说错。本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强调“你觉得”。在幼儿讲述时我对幼儿的言论一般不做评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不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如有些幼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幼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的关键,于是我注意抓住关键点去提问,为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搭建“支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创造性相象、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处:

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在词汇应用方面我做得还不够,没有教给幼儿更多的词语;同时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让幼儿给自编的故事起名字,这可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啊。

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继续加油!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白描的方法画出自己明显的五官特征。

2、通过活动,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镜子。

三、活动过程:

(一)照照说说我自己。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和同伴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什么地方像爸爸?什么地方像妈妈?

2、请1-2位幼儿在黑板上画画自己的五官。

(二)教师讲解演示。

1、教师在黑板上归纳人的五官的基本特点,并简单演示其中的一部分(长脸、圆脸;大眼睛、小眼睛;微笑、哈哈大笑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反映。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幼儿,提示幼儿要边画边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三)布置照相馆的橱窗。

将幼儿的自画像布置在照相馆的橱窗上,供大家欣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