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精选10篇)

来源:文书网 2.15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散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精选10篇)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1

我所要写的内容,和一个非常美丽的词有关——爱情。

——题记

说到爱情,何为经典、什么样的爱情才最令你感动?是双宿双飞化蝶追随的梁祝?还是泰坦尼克上我心永恒的JACK、ROUSE?是许汉文白素贞的千年一回?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悲歌?又或者,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倾城之恋。

对于这些,我只想说——“NONONO”!在本人看来,最令我感动的爱情,莫过于父亲母亲的怨而不悔、嫌而不弃、爱而不言——总把关心摆出一副臭脸,总借骂名说出许多叮嘱。

母亲总怨父亲穷,怨父亲没能给自己一个人人羡慕的婚礼,做不了一天的公主;没能在自己十月怀胎时端汤送水的服侍,当不了一年的皇后;更怨父亲没能有份轻松高薪的工作,带累她整日辛苦劳作,让衰老的速度比时间还无情。

然而,她却也从来不曾后悔过这场婚姻,总笑着对我说“你爸属鸡,我就只好嫁鸡随鸡了”。

没有梦幻的婚礼,母亲也笑着拜了堂;没有享受的怀胎,母亲也由衷期待着我;即使是呆在刮风漏风、下雨漏雨的破屋子里的那几年,即使是活在起早贪黑、辛苦清贫的日子里的这些年,母亲始终没有后悔过17岁那年订下的亲事。她离不开父亲,离不开这个家。

同样离不开这个家的,还有我的父亲。

父亲总嫌母亲烦,嫌母亲耳朵不好总听错话、会错意,乱发一通脾气;嫌母亲大嗓门还爱显摆,总做一些无知可笑的事;更嫌母亲小心眼还管得多,不懂处世还无理取闹,连累他总要收拾烂尾,难于交涉。

然而,像母亲一样,父亲也从没想过要离弃母亲。

和父亲聊天时,他总对我说,“以后要好好对你妈,要比对爸爸好。你妈耳朵不好,老了更不容易,别让她觉得,自己越过越没用了。”

“等我和你妈都老了,老到干不动了,我们呀,就不再为你操劳了。我和你妈,就留点儿地,种种蔬菜,弄弄花草,过自己的小日子。到那时,你妈恐怕一步也离不开我了,我就当她的耳朵。”

就这样,一个怨,一个嫌。看似平行的两条线,却随时间蔓延在空间里相交了,这就是我的父母爱情。

父亲高兴时会多喝两杯,母亲便一面嗔怪,一面把好菜推到父亲面前,自己吃饭时又少夹了许多菜。父亲不在家时,母亲会和我聊到父亲,说他最近吃得多了、少了,长得胖了还是瘦了。哪怕只胖一点,母亲也会笑得舒心些。她总说“你爸爸太瘦了,又经常失眠,我就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啊。只要他身体好好的,我们一家,就永远不会垮。”

学校和父亲通电话聊到母亲时,父亲说,你妈妈性子急,做什么事儿都喜欢一次性做完,她一个人去地里干活,我总不大放心。平时在我这儿干活,我总会提前半个小时让她回家做饭。我知道,她想多做些好菜给我吃,又想多帮我干些活儿,所以,每次十点钟时我都会说成是十点半,这样,她才能早点回去,做饭也就不用那么心急了……

诸如此类,父母爱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渗透总能让我轻易感动。而最令我感动的爱情也莫过如此——没有因为相爱而在一起,却因为在一起了而永不分离,成了最心系彼此、最了解彼此、最适合彼此的。

有人说,这样的爱情更像是亲情,没错。其实,父母的爱情之所以令我感动,正是因为它经历过生活的磨练和考验,渐渐少了爱情的自私,多了亲情的纯粹,而“纯粹”,又是爱情得以长久的保证。

所以,管你千古流传还是家喻户晓,管你痴恨缠绵还是轰轰烈烈,最令我感动的,依然是我的父母爱情!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2

这是一个暮春时分的黄昏,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现在写下的,也是一直使我回味的文字。

接连几天的绵绵细雨过后,远山如黛,雨后的村庄,一切都是新的,嫩嫩的,绿绿的,都欣欣然睁大了眼睛。泥泞的乡间的小路,也阻挡不了我回家的脚步。

可爱的村庄,我又回来了!

这里,曾经是热闹的小村庄,有一栋栋简陋的土砖房,也有一个个调皮的小玩伴,这就是我的村庄,我的故乡。

这里有我的童年,没有玩具也没有电器,有的只有开心和快乐。天晴的日子,我们跳绳、踢毽子;下雨的时候,我们抓迷藏、定钉子。总之,那时的我们不愁找不到乐子,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总是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声中,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各自的家。

这里有我母亲现在的家,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楼,干净、舒适,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的我,却总是很怀念从前的时光,怀念那曾经很讨厌的母亲的呼唤,怀念那袅袅的炊烟,那才是尘世间最温暖的画面。

虽然我不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却很少回家。这个家,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寂寞地守护。直到一年多以前小侄子的降生,才让这偌大的一个家变得热闹起来,这个小家伙成了父亲母亲眼里的小精灵、小天使。因为他,才让晚年的父母亲有了精神寄托;因为他,我的父母亲才总是累并快乐着。

我的父亲,曾经是我们兄妹几人心目中伟岸的大山。他如老黄牛一般,一直为这个家默默地奉献。因为工作的地方很远,所以他很少在家。小时候,常常只有母亲独自带着我和弟弟。印象最深的就是寒风呼啸的冬天,母亲总是习惯靠在床头织着她永远也织不完的毛衣,我和弟弟妹妹就在床上做游戏。那个时候我们是早睡早起的好孩子,那样的画面一直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到现在都挥之不去。

现在,父亲已经退休在家。他陪小侄子的时间和对小侄子关爱自然要比在我们小时候多了很多。在父亲的眼里,小侄子就是他的全部。尽管父亲还是不善言辞,他现在总会背着母亲向我们到小报告,说脾气火爆的母亲如何如何地对小侄子照顾不周,母亲的饭菜怎么这么不合他的胃口。

我的母亲是个急性子,勤劳、朴实。在我的印象中,她和父亲一直就是两台停不下来的机器。他们种田、种菜、养猪、养鸡养鸭还养鱼,总有做不完的事。勤劳惯了的他们,一停下来就像生了病一样,浑身上下都是痛。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但操持家务里里外外却是一把好手,这些是我和妹妹所不及的。她的火爆脾气和父亲的慢性子总是很不搭,所以总是少不了他们拌嘴的时候。每当父亲忍受不了母亲的“坏脾气”,赌气说要分家单过的时候,我和妹妹就背着母亲安慰父亲,又背着父亲安慰母亲。等到第二天,父亲就又会乖乖地把工资卡交给母亲,又像没事一般照常吃母亲做的饭菜,穿母亲洗的衣服,我的被母亲“喂养”了几十年父亲,在个人的生活起居上一直是“低能儿”。他其实是离不开母亲的照顾的,母亲也是习惯了在唠唠叨叨中照顾父亲的。在父亲享受着她的照顾的时候,也许母亲的心底一直洋溢着暖暖的幸福,因为干农活的时候总能听见母亲轻轻地哼着我们听不懂的歌,我和妹妹也往往会在“沉醉”在这种歌声里,下意识地相视而笑。

我曾经质疑过父母亲之间的感情,觉得他们不懂得享受生活,更不懂经营爱情和婚姻。可是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同甘共苦携手一生,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他们才有我最值得羡慕的爱情,因为他们生活的平凡,因为他们婚姻的简单。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3

有句话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意思是说,性格和生活习惯都很像的人才能走到一起并能长久地生活,我不以为然。

我的父母就是个反证的例子。两人都很有个性:父亲脾气倔,母亲脾气柔;父亲很细心,母亲很随意;父亲很勤快,母亲很慵懒。恰恰是这样看似完全不合拍的搭配,反倒让我们这个家增添了许多乐趣。每当父亲生气起来,母亲就会不断地安抚;当母亲偷懒不愿做事的时候,父亲就会耐着性子收拾一切。在家里,母亲是决策者,在外,父亲则会挺身而出。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我受宠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往往这种时候,我总会闻到一股浓浓地醋意,可想而知,父亲不高兴了。每当母亲外出购物,带回来的都是买给我的东西,或者也会给父亲带礼物,但是和我的相比微不足道时,父亲就会抱怨说道:“反正我的地位最低。”而每每父亲的醋坛子打翻时,母亲就会哄着他说:“家里的老大,吃饭啦!”父母的爱情,看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父亲很爱母亲,家里的家务活都是父亲独揽,虽然嘴上嫌弃母亲弄不干净,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父亲是害怕母亲劳累。母亲也很爱父亲,尤其是当父亲卧倒在床不能动弹到时候,母亲辛苦地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记得那是一场车祸,父亲被撞入院,左小腿要做手术打入钢板。我们都知道,伤经动骨一百天,父亲远比这个严重,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于是母亲的日常工作变成先送饭再上班、再送饭再上班,最后到医院陪床。其实母亲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医生嘱咐过不能太劳累,所以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能早日康复,父亲很配合治疗,到后来只要是他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不麻烦别人。今年上半年,父亲的腰椎出了问题,加上之前腿上的伤病,只能在家休养治疗,而且四、五个月不能下床,最严重的时候连翻身都成问题,母亲一样任劳任怨。父母的爱情,看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后来我结婚了,婚礼当天,恰好是母亲节,我们给母亲准备了首饰作为礼物,为父亲则准备了一直精致的笔。婚礼现场,当我把礼物送给父母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个厚实的拥抱,在我记忆里,这好像是我们第一次抱在一起。虽然事后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嫌弃我的礼物不如母亲的贵重,但是母亲告诉我一个细节,父亲一直舍不得使用那支笔,像他收藏的邮票一样好好地保存着。

我是一个不愿过于表露自己的人,但是父母的爱情,让我感触很深,是父亲的行动,让我知道怎样去好好爱自己的妻子,是母亲的话语,让我明白如何变成一个温柔的人。我想,真正的爱情,莫过于此。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4

以前,我一直认为,父亲和母亲之间大抵是没有爱情的。

自我记事起,父母之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对话就是“怎么跟你就说不明白呢?”“我就不明白!我没念你那么多书!”和伴随而来的一发不可收拾的争吵。

33年前的一天,“没念过那么多书”的母亲和被称之为“大学漏”的父亲在一个亲戚的家里见面了,彼此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脸红心跳的感觉,只是在介绍人几句简单的描述后就结束了。三个月后,父亲用一辆自行车就把母亲载进了“围城”。

用母亲的话说,他们那个年代不懂得什么叫恋爱,没见几面就结婚了,完全是“稀里糊涂”的。这场“稀里糊涂”的婚姻里,没有甜言蜜语的交谈,也没有体贴入微的温存,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和刻骨铭心的回忆,就是两个几近陌生的人生活在一起了,这在我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我甚至觉得他们之间的亲近程度还不及父亲跟他的烟盒。

那是一个木制的中间有个隔断的长方形烟盒,一边放置被搓碎的黄烟末,另一边放置小型烟灰缸、打火机和旧报纸裁成的小条。父亲不嗜赌,不嗜酒,唯独对烟情有独终。他一辈子只抽黄烟,对那烟盒极为恩宠,总是将它置其左右,就连睡觉都会放到枕边,自我对它有印象时起,它就被磨得光亮了。父亲在它的陪伴下,时不时地让袅袅的烟雾在狭小的房间里弥漫。随着烟雾的飘散开去,母亲的唠叨却久久不曾散去:“那烟有啥好抽的,不当吃不当喝的,有那个钱买点吃的喝的不比那玩意儿强。”“你懂什么!吸烟是为了缓解精神,放松心情……”这样强词夺理而又滔滔不绝的阐述惹来母亲愈发得不满,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顶撞起来,直到最后,母亲丢下一句“我说不过你!我没念你那么多书!”负气地走开了,父亲依旧悠然自得地吮吸着他的“挚爱”。当下一根烟燃起时,母亲的唠叨也被重新点燃,于是暴发又一轮争吵,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尽管他们为此吵过无数次,但母亲还是会在烟盒见底的时候去买,然后一边数落着父亲,一边把烟叶搓碎装进烟盒,即便是我家最困难的日子,连菜钱都拿不出来,父亲的烟也未曾间断过。

父母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父亲慢条斯理,母亲脾气急躁;父亲热情好客,母亲则不喜交际;父亲处事委婉,轻易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母亲性格倔强,把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父亲嫌母亲没文化,没涵养,太执拗;母亲则嫌父亲迂腐,穷酸,没本事。父亲常说:“你妈是属毛驴的,就得顺毛捋,一捋不好就尥蹶子。”母亲也常说:“你爹一天到晚的,啥有用的事不干。”

父亲注重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爱好十分广泛,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各种运动虽不算是样样精通,但都能信手拈来,这在母亲的眼里看来一点用没有,她所关心的只有柴米油盐,所以他们总是格格不入。我小时候,父亲有一把口琴,他曾教我吹过,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见了,我还伤心了好一阵。若干年后,父亲提及大概是因为他们吵架,遭到母亲迁怒,被她损毁了。有一次市评剧团来演出,父亲要带着我俩去看,母亲则提不起任何兴趣:“哼哼呀呀的有什么可看的,在家消停一会儿得了。”“那是艺术,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哼哼呀呀的了?”“看那玩意能当饭吃,还是不看能死?”“跟你简直是无法沟通!”“是沟通不了,我没念你那么多书。”……母亲一边跟父亲吵着,一边把我推给父亲,让他带着我去,自己却上炕捂上棉被睡了。

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父亲和母亲之间交流的障碍,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够完全领会对方的意图。母亲说话零零碎碎,讲半天也归纳不出中心思想,父亲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她,给她以纠正,而母亲却根本不觉得父亲的纠正跟她的本意有什么不同,认为他是抠字眼,故意挑毛病。一个心生嫌弃,一个怨意未犹,于是暴发激烈的争吵。我记忆中有一次,母亲又开始絮叨一些爷爷奶奶当年对我们一家三口如何如何不好的琐事,这些事在我的印象里她已说过不下千遍,父亲更是听不下去了:“就那点事都说了八百六十遍了,跟祥林嫂似的,天天老那么说,别人就会同情和可怜你吗?”可母亲根本就不知道“祥林嫂”是谁,完全领会错了:“你家就那样式的,还不让人说了!”父亲嫌她听错话、会错意,也开始发脾气了:“你就这素质了,这辈子提高不了了,也就我能将就你,换个人跟你过不到现在。”母亲也不甘示弱:“换个人能跟你过,你赶紧换,我马上给你倒地方。”“换谁也比你强。”……他们这样说过无数次,但始终谁也没有换谁,就这样互相嫌着,互相怨着,互相吵着,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直至父亲去世。

父亲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东西,除了那个烟盒。后来,我和母亲准备搬家,她坚持要把父亲的烟盒带上,我说:“扔了吧,反正以后也没人用了。”母亲说:“不能扔,你爸活着跟它最亲,死了也会把它看好,扔了它我怕你爸不知道咱们搬家了,找不着道儿。”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他们竟是以这样的方式相爱的……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5

父母已经结婚35年了。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爸妈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因为我们总是会听到爸用恶毒的语言指责妈,甚至说妈还不如邻居那个精神有问题的傻嫂子。而妈总是呵呵一笑,不跟爸争辩。真的逼急了,才会气呼呼的反驳爸。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妈总是心甘情愿的忍耐着。

为了有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爸妈一口气生了四个孩子,可惜都是女孩儿。姐姐几个月时,妈又怀孕了,可是姐姐因为生下来体弱多病,妈被迫把孩子拿掉了。从此她一辈子耿耿于怀,总觉得那个被拿掉的孩子就是男孩儿。因为超生,爸丢掉了吃皇粮的工作,开始和妈在家里那几亩薄田上辛勤地劳作。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始终过的拮据寒酸。因为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都比较聪明伶俐,父母坚持送我们读书。爸妈那时候都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没机会上高中,读大学,所以就把深深的期望留给了我们。爸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我们考上大学,将来可以光耀门楣,让膝下无儿的他们可以得到一丝心理安慰。可是,那些年,义务教育都是收费的,种地也是要交公粮的,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爸妈的肩头,他们被生活的贫困折磨的心情抑郁,无处发泄,吵架也就成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那时爸总是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总是会对着妈大吼大叫,总是认为她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甚至说让她离开这个家,爱去哪儿去哪儿。妈总是不去争辩,即使是分辩几句,也不会记仇,依然下地干活,洗衣做饭,为家忙里忙外。妈的身上深刻地印证了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那种善良、乐观、坚韧以及顺从的美好品质。

只是毕竟妈也是一个女人,她也有脆弱的时候。记得我上高中那年,爸妈又爆发了一次大的争吵,我那时在县城一高上学,全封闭式管理,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回到家里,妈没有像往常那样,看到我分外亲切,而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长吁短叹,在我的追问下,妈终于开始嚎啕大哭,多年来的委屈与压抑使她完全无法自已。妈边哭边历数这些年来她跟着爸的种种艰辛与不易,她一边痛诉爸对她的辱骂、漠不关心,一边还不忘把床上堆的干衣服叠好。妈边说边哭,我也听得感情激愤,泪水滔滔不绝。那一刻,我对爸的怨恨全都迸发出来。妈说要离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说跟着妈走,再也不管爸了。那晚,妈躺在床上哭,晚饭也不做了。我只好安慰了妈,一个人去烧火做饭。天黑了,爸回来了,看见我一个人边烧火边哭。就问:“你妈呢?”我哭的更凶了。一句话也不说。爸拉了一个小凳子,坐在厨房里,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开始像妈一样历数这些年来爸的种种不是,他对妈种种的不好,以及他对我们姊妹几个种种的打骂。他自己没能力让家富裕起来,怎么拿我们撒气。然后说我活着是多么的没意思,每个月回来一天,还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每次都是他们无休止的争吵。我一点都不想上高中考大学了。甚至我说这样我还不如死掉算了。一向在家里说一不二,一瞪眼就让我们噤若寒蝉的爸就这么听我像个委屈的小媳妇儿一样唠叨了一个多小时。爸默默地听着,一句也没有反驳。后来我不再哭了,爸站了起来,说:“舀汤吃饭吧,别哭了。我有时候说你妈只是一时气话,并不是嫌弃你妈。夫妻哪有不吵架的,过日子比树叶子还稠呢,哪能不吵架呢?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听了爸的话,没有做声,揭开锅站起来盛饭。只是从那以后,爸对妈好了很多。现在想起来,在那样贫困的年代,父母为了我们的温饱苦苦挣扎,心里得有多少的委屈和压抑啊!妈有妈的伤心,爸也有爸的无奈。只是我们当时都还没有长大成人,不知道结婚生子后过日子的艰辛与不易,不明白他们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也会有无数次想要离婚的念头。只是为了孩子,也为了责任,他们都隐忍着熬过来了。

后来我们终于都渐渐长大,姐姐毕业了以后去上海那边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渐渐好转。父母的关系也慢慢的好起来。爸妈无论怎么吵架,但是爸从来不会动手打妈,妈也从来不会因为怄气,而不管爸和我们的生活。因为爸已经习惯了早上换衣服的时候等着妈给他放到床头,习惯了跟妈在一个盆子里洗脚。脾气暴躁的爸慢慢的变得温和了,经常有说有笑。爸有家传的大厨手艺,开始经常帮妈一起做饭。我们出嫁以后,每年难得回去几次,每次回去,爸总是做一大桌子菜,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回娘家的女儿。爸和妈吃完饭一起散步,看电视,洗漱,然后睡觉。他们像别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到了晚年,突然恩爱起来。爸妈一辈子都在一起,爸从来不去外地打工,妈也没有远离过家乡,他们始终坚守着生长的小乡村。邀请他们到城市里,他们总说住不习惯。幸好,两个妹妹嫁的都不远,时常去看望他们。爸妈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新衣服,喜欢吃好吃的,姐姐经济条件好点,总是给他们寄钱,妈每次穿上新衣服就高兴地合不拢嘴,爸特别爱吃,觉得钱用在吃的上才算有了价值。虽然我们姐妹四人都不是很有钱,但是我们都过得平安健康,让爸妈心里觉得比较宽慰。

去年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因为公婆身体不好,没人帮忙接送孩子,不得已让妈来城里帮我接送孩子上学,也让一辈子都没分开过的父母两地分居,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妈总是担心爸一个人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没人帮他洗衣服,没人帮他收拾家务,总是担心他一个人在家寂寞无聊,在这呆着总是度日如年。她总说担心家里的庄稼没人管理,担心她在门口种的那些新鲜的青菜被人偷走,其实,那都是借口,她真正担心的只是爸。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也许真是到老了,才体会到那种相依为命的不易,以及人到暮年,无欲无求,只是希望岁月静好的简单愿望。自己结婚生子以后,也切实体会到了婚姻的种种不易,养儿育女的艰辛无奈。养儿方知父母恩,感慨父母这35年来携手同行,不离不弃,虽然没有给我们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父母淳朴正直的性格,以及善良乐观的本性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快乐前行,永不言败!

父母可以在一起的时光弥足珍贵,希望他们的晚年健康快乐,携手走过金婚、钻石婚。他们陪我们长大,让我们陪他们慢慢变老……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6

很早就想讲讲父母亲的故事了,一直深深感动着我,每次讲起来都会热泪盈眶。也许,这算不得爱情,真的算不上。可是,要说不是,什么样的感情才称的上是呢?愚人,茫然不知了。

——题记

母亲虽然年纪大了,却越来越像个小孩子了,最近喜欢上看爱情题材的连续剧。每每看到男女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总会用幽怨的眼神看着父亲,稍稍抬高嗓门说:“唉!我这辈子算是白活了,都不知道谈恋爱是个啥滋味。”父亲听到后,总会像哄小孩子一样,脸上堆满了笑,特别乖地歪着头,看着母亲像核桃一样的脸,缓缓地说:“老伴,不然,咱们再重活一回,让你试试?”母亲听了,就开心的笑了,脸上的皱纹也跟着笑。

要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我是第一个反对的,因为我是见证人啊。可是要说有,好像又太过牵强。不过,说到底,爱情到底是个啥,恐怕还真没有几个人能掰扯清楚。

父母亲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认识的,那时候父亲在部队当兵。所谓的认识也不过是互相看了看照片而已。母亲说,看照片好像见过父亲,因为父亲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妹多,日子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时常跟着奶奶去外村讨饭,再加上父亲的大姑也是姥姥村的,所以母亲对父亲多少还是有点印象的。一开始母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贪图奶奶家的成分好,就拿着棍子逼迫着,她才勉强同意。

父亲母亲之间的了解是从书信开始的。母亲只上了两年学,好多字不会写就用拼音代替。父亲收到后,就在拼音的下面工工整整地填上字,连同回信一并寄给母亲。直到父亲转业回来两人才结婚。婚后不久,父亲就去离家40公里之外的单位参加了工作。由于交通不便,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按母亲的话说,走了之后,有时候想想,竟然都想不起他的长相,只知道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父亲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工资才18元钱,除去每月给奶奶的五元赡养费和自己的伙食费,并无节余,想买辆自行车都是痴心妄想。直到三中全会,包产到户以后,政策宽松了,母亲就在家里养猪,一年一头猪,第一年卖了给父亲买了辆自行车,第二年又给他添置了手表。

自打父亲有了自行车就每个礼拜回家一趟,帮母亲干农活。父亲礼拜六傍晚时分到家,礼拜一早上再早早返回单位上班。即使农闲的时候,父亲也是如此,风雨无阻。记忆里,礼拜六傍晚站在村口高高的大坝上迎接父亲是我们姐弟三人最为开心的时候,与其说是迎父亲,不如说是迎父亲那个挂在车把上黑色提包里的美食了。农闲的晚上,我们三个小人儿就会坐在小板凳上把父亲团团围住,托着小腮帮或是听父亲讲故事,或是让他教我们唱歌。印象里,父亲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和唱不完的歌。母亲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一家人做针线,不时的抬头看看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的微笑。

也许是父亲回来的次数多了,和母亲相处的久了,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突显出来了,随即他们的争吵也就多了起来。争吵归争吵,父亲从没有因为吵架而早早回单位,也没有因为吵架而去了就不回来。母亲也是,即使吵得再凶,礼拜一早上也照例会早早起床为父亲做早饭,从来没有让父亲饿着肚子赶一次路。

这样风雨无阻了20几年后,直到母亲查出有冠心病,失去部分劳动能力,父亲才毅然决然的做出决定,让我们全家搬离农村,一家团聚。

到父亲单位后,一家人只能靠父亲的工资勉强度日。母亲看我们日子艰难,就偷偷跑到菜市场做起了蔬菜生意。父亲知道后几次制止她,但都不能动摇母亲的决心。父亲只好大力支持了,一有空就骑自行车去城里帮母亲进菜,我们有时间也争抢着去帮母亲卖菜。几年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有了明显的好转,随着我们的长大,也都能自食其力了,母亲才停下来。

现在母亲老了,体弱多病,老年人常见的毛病她几乎都有。也许是身体折磨所致,脾气也越来越坏,经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父亲就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她,吃穿用度都由着她的喜好,看着母亲吃的药不多了就赶紧去买,附近药店没有的,就坐车去远处买,甚至还去过几百里的地方。家务活更不用说,几乎全包。我每次去给母亲洗澡,父亲都会抱着母亲的衣服站在门口等。每隔几分钟就会问一句“累不累啊?”或“水温行不行啊?”等等,还再三嘱咐我快点给母亲洗,怕她心脏不好,时间久了受不了。母亲一出来,第一时间把衣服给她披上,生怕母亲着凉生病,细致入微到让人羡慕。母亲去年又查出来小脑有萎缩迹象,医生让多动脑。一向不爱打牌的父亲为了母亲也学着打起来。除了打牌,还给母亲讲故事听,就像小时候给我们讲故事一样。就连四大名著,母亲现在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即使这样,母亲在腿病发作的时候还是会发脾气,无缘无故地生气。我常常和父亲开玩笑说,看你把母亲惯的,越来越不像话了。父亲就说:“丫头啊,你可记着,你母亲可是咱们家的大功臣啊!啥时候也不能忘了她曾经的付出。我就是惯,还能再惯几年啊?要是能永远惯下去就好了。”说着,说着,父亲眼睛就湿润了……。

每当和老公讲起父母亲的故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羡慕之情。老公就会趴到我耳边悄悄耳语说,“别急,丫头。老了我也那样对你哈!”我听了,心里像是喝了蜜,从脚指头甜到头发丝。哎!怎么眼里还有滚烫的液体流出呢?

这就是我父母亲的爱情,至今母亲仍不愿承认的爱情。“择一城终老,守一人白首。”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难道不是最最真的爱情,最最幸福,最最朴实的生活吗?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7

有一首歌词写得很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能够相濡以沫,扶持一生,是许多夫妻的梦想。想象一下,漫漫红尘中,夫妻之间相处时间最多,相依相偎,能够一起老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的母亲和父亲是媒妁之言,见过一次面后,仅凭着羞涩时不经意地瞄一眼和简单的几句对话,就确定了关系。年轻时候的母亲面容清秀,家境不错,媒人频频踏入家门,不断有人给母亲介绍条件更好的人家,但是都遭到母亲婉拒。一诺千金,大抵就是如此,母亲从来没有动摇过对纯真爱情的期盼。

20世纪60年代,我的父亲骑着借来的自行车,把母亲“娶”到了家里。家里一贫如洗,仅有两间土坯房、几亩地,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硬是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婚后几年,爷爷奶奶相继离世,母亲一边种地,一边拉扯着四个孩子;父亲从此之后,开始了农闲时在外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的奔波劳碌生活。

纵是生活再辛苦,他们也要苦中作乐,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我家是村里最先买了电视的,邻居们齐聚在我家新盖的平房顶上看《霍元甲》,成了我记忆里最温馨的场景。木讷的父亲从来没有对母亲说过爱情两个字,他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悄无声息地表达着对母亲的关爱。

而母亲,婚后学会了做衣服、做鞋、做饭,操持着一切家务。带孩子的繁琐,她没有怨言;地里的劳作,她全力以赴。有时候晚上,母亲还会整夜不眠,她在等待出车在外的父亲回家,为他担忧,为他祈祷。

我没有见他们争吵过,我只看到了他们对子女的付出、对家庭的贡献、对彼此的关爱,他们对生活是一种无怨无悔、随遇而安的态度。许多人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我觉得我父母之间平淡的感情,才是最真挚、最浪漫的爱情。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8

一提到爱情,我想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玫瑰、巧克力、钻戒、那些富有情调,充满温馨、浪漫的场景。可是这些,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母亲从来没有过。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四川内地那个贫穷的小山村。可是母亲的家境却比父亲要好得多,因为我的外公当时是四川威远煤矿的一名矿工,在那个年代,家中能有一名工人,是很让邻里乡亲羡慕的,而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家中经济十分窘迫。父母的婚姻是那种传统的明媒正娶。虽然岁月已隔久远,但我仍能想象出当时那幅画面: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母亲穿着父亲家为她缝制的那件白底绿色小花的的确良衬衫,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穿过一道道绿油油的麦田,向父亲家的方向走来。新婚不久,父亲便调入攀枝花,年轻的母亲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后来,有了哥哥和我,日子更艰难了,家里所有大事小事,都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1985年,我们全家随父亲来到矿区,父亲母亲终于结束了那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可是,父亲的工资低,在这举目无亲的遥远他乡,我们一家人日子过得异常的艰难。矿里服务站曾多次招临时工,母亲对父亲说:去给我报名吧,多少也能挣点贴补家用。可父亲总以各种理由拒绝母亲出去上班,他说:那些都是很苦很累的活,你把孩子和家照顾好,我少休班是一样的。父亲当时在矿里掘进队一线上班,不仅工作累,时间还长,要是听到父亲的工友们说:这段时间帐子面条件不好,顶板烂,到了下班时间,父亲还迟迟未归,母亲在家坐如针毡。我最怕父亲上中班了,如果凌晨父亲还没回来,我和母亲都会失眠,只有听到父亲开门的声音,才能放心睡觉。在我的记忆中,不管井下的条件有多么恶劣,工作有多么辛苦,父亲从来不会休班。直到年老退休,父亲也没让母亲出去挣过一分钱。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我,才深深懂得,那是父亲对母亲一种爱的方式。

今年四月,我们带父亲去泸沽湖游玩,当车经过渔门镇时,我叫老公靠边停车。我说:路程还远,我去集市上买些吃的以备食用。父亲见我下车,也跟随着来了,父亲年老了,行动有些不利索了。我对父亲说:你上车吧,我很快就回来。父亲对我说:我去那边买些甘蔗,你母亲最爱吃这个,我给她买点回去。我对父亲说:咱们回来再买吧。父亲老了,对我的建议他一般都很听从。回来那天,由于天阴,车还没到渔门镇,天色便暗下来了,父亲突然有些担心的说:到渔门镇天一定黑了,我说:黑也无所谓啊,我们又不转乘车,父亲说:天黑了,卖甘蔗的就收摊了。顿时,我才发现,我早已把给母亲买甘蔗的事忘在九霄云外,然而父亲却一直记在心里。于是我催促老公稍微开快些。还好,车到渔门镇时,天刚黑,卖甘蔗的还没收摊。

从那一次,我才真正的知道,无论父亲走多远的路,母亲都永远住在他的心里。我想,当母亲吃甘蔗的时候,那甘蔗一定超过了它原有的甜味,因为那里面流淌着父亲深深地爱。那份爱是任何誓言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任何爱情的信物都无法替代的。

都说:黄金代表爱情,钻石代表永恒。我的父亲母亲既没有黄金,也没有钻石。那日,回去看望父母,我无意中用目光触碰到了母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青筋突起,皱纹横生,手上没有任何饰品,唯一有的便是岁月赠予她的满手的老年斑。母亲是女人,可她这一生,从未用过任何护肤品,就连市面上最廉价的防冻膏也没曾用过。母亲把自己的勤俭节约和父亲辛苦工作的成果交织在一起,日子在油盐酱醋浸泡出的酸甜苦辣中缓缓前行。我的父亲母亲,他们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钱月下,只有心与心的印证和相通。

如今,我的父亲母亲已近古稀之年,做女儿的别无他求,我真心的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9

父母的爱情,我们常常看不明白。他们是媒妁之言,爹是一个眼光很高的人,只是贫寒的家庭,绊住了他追求爱情的权利。爹自幼丧父,奶奶一手把他拉扯长大。虽然他只上过小学,却天资过人,自学成才,聪明好学,我家爹的书最多,像农村实用手册,怎样教育好你的孩子,家庭医生,实用文体大全养猪养鸡的书如何种地,种蘑菇的书等等,他还都一一试验过,并小有成效。做过厨师,会水电安装,八十年代末期,是我们小城第一家开冰箱空调家电维修店的。性格清高孤傲。

而妈妈确实不太聪明,甚至有点笨,但是妈妈的心底善良,人很勤劳。推拉磨碾还有挑水和打煤球的活都是妈妈干的,爹的饭都是妈妈端的,吃好饭妈妈再把爹的饭碗端走。年轻的时候,他们的感情很不好。我不明白,两个都是好人,可为什么好人和好人在一起就不会幸福呢?

每逢过年的时候,他们必吵无疑。多亏我姨每年过年前几天,都把我们一家要穿的衣服和鞋子做好才走,她的手很巧做的像卖的一样,每次我妈妈去街上找裁缝剪衣服,爹就说妈妈笨,当个女人连这些都不会,后来爹自己也裁剪衣服,看到他们吵架,那样别扭和痛苦,我常想如果他们不在一起,他们都会过的很幸福。让他们离婚的念头,在我的心里有很多年,但是我一直没敢告诉他们。那是我甚至有不结婚的念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就想如果我找,一定不找看不起我的,即使再穷,也不要吵架。

他年轻的时候,也不乏有追求者,可他说他小时候就没了爹,不能让我们也没有爹,既然把我们姊妹带到世上,就不能不管我们,不能让我们缺爹少妈。

他也动离婚的念头,可妈妈真的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好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最为关键的是,她对奶奶好,奶奶看不起妈妈,我爹曾经对我们说过,他最满意的就是妈妈对奶奶的孝顺。如果就这样抛弃了妈妈,他觉得这样做太对不起妈妈。

爹是个很爱美爱干净的人,偏偏我妈妈这两样都不爱,他总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每到冬天妈妈的手就又裂又皴。手粗糙像苦树皮一样。后来他说,坐到车上看看其他女人的手,就满足了。听了他这话我哭了。他们为了我们姊妹几个,别扭凑合了一辈子。后来他们老了,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爹的身体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庆幸的是他们的感情反而好了。每次出去妈妈和他就在一起像两棵相偎相依的大树。

去年妈妈又在小吃店找了份洗碗的活,从早上七点多到晚上十点,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这样起早贪黑的辛苦。我们不让他去,可他们说不想拖累我们。在春天的时候,晚上十点多了妈妈还没有回家,爹就到他干活的那个地方找,那里早下班了。又到我们姊妹几个的家看,见我们的灯都息了,他又不忍心叫我们的门,就又回到家,原来妈妈看戏去了,妈妈看戏回来,不见爹,也到我们的家找了爹,睡觉时,都十二点多了。第二天,他们说起这事,我们都怪他们说先打电话,我们年轻,让我们找。你们就在家等着,爹说天那么晚了,天晚了,路上有那么多车。他不放心妈妈。也不想麻烦我们。他们总是放不下我们,有厂家在我们那里卖药,买药前就会发赠品,他们每天早上去剧院里面领赠品,哪怕是个小勺子,一双筷子,几个挠痒刷,他都给我们几个挨家送,干了一年多,小吃店拆了。

现在他们住在我弟弟家,我们两家只隔一条路,我们门前都有菜地,妈妈就担水浇我和弟弟家的菜地。不让她干,她不高兴说人上岁数了活动活动有好处,就当锻炼身体。他每天给我们做着做那,你给她买衣服他们不要,总是说花那钱干啥,我衣服多的穿不完,给他买东西他们又送回来。给他钱他们不要,换说哪能光花你们的钱,我们有钱,等我们没有钱了,再找你们要,我知道他们是不会找我们要的。

那次爹对我说,人老了真没用,真不如早点走,一点也帮不上你们,还拖累你们。我听了很难过,说你想哪去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不相识的人有困难我们都会去帮助,何况是你们,弃你们不管不顾,我们还是人吗。你们要看着我们,我们有了困难还要让你们为我们出谋划策,换要让你们的孙子孙女长大成人,看他们结婚生子,我们永远都爱你们,我们要你和妈快快乐乐的,安享天伦之乐,你们一定要答应我呀。

  我的父母爱情散文随笔10

“哎呀,小妮子又来了,怎么了我的乖?”邻村诊所的医师刘伯伯每一次见我都会流出这种关切夹着哀叹的语气。“呵呵,真不好意思,又来麻烦你了大哥,环环又感冒了。”那时我才四、五岁,还坐在绑在自行车的宝宝椅上。刘伯伯这时定会轻抚我额前细软微黄的头发,重重叹息道:“唉,小妮子,可苦了你爸爸了!”

印象第一次听到关于我爸爸和我妈妈之间的故事就是在刘伯伯的诊所里。我打着点滴的时候,刘伯伯总会给我念叨:“环环,你爸爸为了你可真是没少往我这儿跑啊,从你妈妈怀着你开始,因为你妈妈喜欢喝我们村儿的水,你爸爸每次都拉着木排车到我们村来拉水。”虽然那时的我年纪尚小,但也能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细心温暖的呵护。说到这儿,坐在我旁边的爸爸总会呵呵一笑来回应。他无法像普通的夫妻或情侣一样,可以趁机“秀一下恩爱”,因为那时的妈妈已经离开了。

可是她还活着。去找了另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妈妈以前的恋人,因其不务正业,常做些违法的事,所以外婆一家都不同意妈妈和他在一起。两人终究未成合法夫妻,但妈妈一直对那个男人念念不忘,即使远离湖北嫁给山东的爸爸。

“我知道XX(我爸爸的名字)对我好,我也觉得他是个好人,善良,厚道,热心,还心灵手巧。可我宁愿在湖北吃苦,也不愿意在这边享福。”“你可别傻了,那位现在还在监狱里,谁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出来?”“我会等他。”这是奶奶告诉我,我妈妈跟对门的婶婶的对话。妈妈对爸爸不是没有感情,可她对爸爸的感情也许只是一种依赖和感恩,真正埋在她心底的还是那个人。

那时候农村的家庭没有几个富裕的,周边儿没有什么大酒店、大商场,更别说娱乐场所了。妈妈喜欢吃田鸡肉,爸爸就到地里、池塘里去给她捉来田鸡,向别人请教田鸡的做法。

最后,妈妈满心欢喜的吃到了香喷喷的田鸡肉。爸爸更是满心欢喜。湖北人喜欢打麻将,但我们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把时间用在工作、干活上了,哪有这个闲情逸致?那时一副麻将150元,现在人人都买得起,可对于20年前我家的条件来说,也算是奢侈品了。家里也没有现金,爸爸卖了粮食给妈妈买了一副麻将。空闲时,爸爸就把村里会打麻将的人召集到我家里,经常玩到很晚人才走。为此,爸爸也学习了打麻将,以防人手不够。

可以说为了满足妈妈的需求,爸爸总会倾尽全力。

小的时候,奶奶会经常在我耳边提起这些事情。我长大些后问爸爸,爸爸并不像奶奶一样,认为我妈妈太无情了。而是像回忆一件件美好的事一样,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讲给我听。喂我吃饭时,爸爸会学着妈妈的湖北口音:“你七(吃)个哒,哈哈哈!”给我洗脚时爸爸会说:“如果你妈妈在这儿,她肯定会给你开玩笑说‘喷气撒’(好臭呀)。”爸爸学得很有味道,我总会被爸爸逗得哈哈大笑。

妈妈离开17年了,这么多年爸爸从未在我面前说过一句妈妈不好的话。即使我一直被邻居、亲戚感叹:“这小姑娘太可怜了,她妈妈太狠心了!”也被同学问到过:“你恨你妈妈吗?”而我总是回答:“不恨。”也许是因为爸爸对她宽容伟大的爱,也许是因为她对那个男人执着等待的情。

当爸爸抱着两岁的我满湖北寻找她的时候,也许她也在找他。当爸爸在为她学打麻将时,些许她也在思念着和他一起游戏的场景。正如对爸爸来说,和妈妈在一起的三年是爸爸最幸福的时光,也是爸爸最珍贵的回忆;对妈妈来说,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也许是她最不舍的眷恋。

我钦佩爸爸无私伟大的爱,也欣赏妈妈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气。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爸爸是否还对妈妈念念不忘,也不知道妈妈是否还在苦苦等待着那个人。

这就是我的父母爱情,他们仿佛都爱上了错的人,可他们又好像是对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