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去”的教育的教师随笔

来源:文书网 1.63W

本周末,我给瑞瑞的妈妈打电话,瑞瑞的妈妈说本周回家他很不高兴,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俊俊小朋友撩他,推他一下,大家就没有评他当友爱小天使。诸如此类的事情他讲了很多,总而言之都是别人不好,同学错怪他,他不愿意再到校了等等。当他的妈妈说到这儿的时候,我把实情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俊俊碰他一下的时候,他很生气,就把俊俊的牙膏、润肤膏都挤出来了,生活老师跟他说俊俊碰你其实并不完全是恶意,有时是想跟你玩,可你却误会了他,你这样做俊俊会伤心的。可瑞瑞却说:“他打我,我就应该还回来。”原来他把小朋友之间的碰撞都想成了打,怪不得最近同学们都在悄悄地躲着他呢?当我把这些都说给家长听的时候,家长很惊讶,因为孩子在家里只说了事情的一半,并且说的都是自己的理。他妈妈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阿姨是朋友,有时没有原则地护着他,使他养成了自私的个性。而且当别人欺负他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教他“打回去”。他们认为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容易造成他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让我想起来很多跟他有同样想法的家长。

“打回去”的教育的教师随笔

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应怎样改变这种观点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有些人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但是,我们应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