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来源:文书网 1.55W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3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 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 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 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 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 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 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 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 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 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 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摘抄、感想)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在快节奏工作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来说,耐心确实是一道考验我们素质的关卡。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与他们共同对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树立起信心,转化他们才有可能性。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指导需要时间,所以对工作繁忙的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很多时候,说实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班额太大,需要我们照顾的学生太多,每天批阅、订正、上课占去了很多时间,而真正花在后进生上的时间很少,多数时候,都是一带而过。其实要让后进生真正得到进步,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所以今后我在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充分。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后进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后进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学会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尊重学生,教师必须端正认识,从我做起,必须着手实践、立言立行,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必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老师这个群体本身就生活在学生身边,生活在学生心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表露在学生的眼里,并会从学生的身心里折射出来。我们不能只把小学生当小孩,且没有把他们当“人”。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以真情换真心。

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对待同事,教师都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学会欣赏。欣赏是一种积极地乐观向上的人身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

二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心态。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集体中,不乏学习的楷模。

三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明用语。人是情感动物,人类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是用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的,是用语言传递着情感。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明用语,这样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是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别人在学习、工作和休息时,我们尽量做到不打扰,进屋先敲门,当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再进去,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尤其要注意:

一、多用赞美之声鼓励,杜绝侮辱之声,摒弃蔑视之声,减少指责之声,避免错怪之声,要克服逼迫之声,多用商讨之声。

二、放一放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打成一片;少一些师道尊严,多一些平等相处;少一些绝对权威,多一些情感沟通。

三、多用包容之心待人,善于“宽容错误”,勇于“俯首称臣”,敢于“当面认错”。

四、把学生成长看重一些,把个人成绩看轻一些;把育人职责看重一些,把荣誉职称看轻一些;把能力威信看重一些,把表面威严看轻一些。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2

以前听说过“新教育”,但没看过;也听说过朱xx这个人,但不了解他。这次南京学习,很庆幸导师给了我最新版《新教育》(修订本),才让我对“新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

何谓新教育?新教育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更应该直面当下,教育就是生活,是促进人们过美好的生活,因而但凡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都应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试想,现在有多少莘莘学子深受应试教育之害,身负沉沉的功课负担,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时间,使教育变成了受苦;有多少教师受考试的指挥棒控制,不得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加班加点,指挥学生机械地标准化操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温着“昨天的故事”,甚至于当每接到升学指标任务不由自主心惊胆跳,没有欢乐,何来幸福!也难怪有人要摇旗擂鼓“为教育呐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似乎是一种理想,是的,《新教育》就是因为它唤醒了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点燃了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干劲,才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送。怀揣着理想上路,永远憧憬明天,生活才赋予生命的意义,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当然才算得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新在哪里?这种“新”不在全盘否认旧教育,“新”在于不断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不断地向前进化,是顺应时代开展,不断、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教育。它有两个根本特征:

一、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

二、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主张回归教育的原点,主张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育应该培养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是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应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性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校长、教师和家长常常的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是否听话、行为是否标准等等。无视心灵的成长,人性的引导,丧失教育的本质。

新教育实验如何促进教师开展?“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开展带动学校的开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这是《新教育》反复陈述的观点,它认为: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那么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确实,我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效劳,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学生放在第二位;而教师的效劳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教师工作中的位置应当是第一位;者是通过教师管理学生,直接管理学生那就是越俎代庖,其实也是在帮助教师的管理,还不如直接管理教师。为教师创造的教育生态环境是者应尽的职责,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效劳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当教师对职业认同后,专业开展尤为关键,《新教育》认为可以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专业阅读——站在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开展共同体——站在的肩膀上飞翔。

如何施行新教育?真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凭空捏造的只能是空中楼阁,《新教育》的理论系统化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先有行动才有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才能成功。这就是“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模式的轮回,才有成长开展壮大。《新教育》不是行动的矮子,它提出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这些行动,任何学校都可以做,都可以去实践。当然,能否创造性地实践六大行动,决定于对其要义的真正理解,但《新教育》的行动论认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特别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新教育共同体”行动,更是创造了教师团队性开展的奇迹。

新教育以其富有的人文性、情感性,激发人们对理想教育追求的热情;以其独特的行动性、实践性、可行性,促使新世纪的教育走向深刻幸福之道。相信在新教育的召唤下,我们广阔的教师都能苏醒,并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3

朱永新说:“人要会做梦。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心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冀与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的心愿化为泡影,有的人甚至认为梦想只能成为梦想!然而,不管你有着怎样的梦想,也不管你的梦想在你的心中沉淀了多少年,只要我们细心经营,予以阳光,相信总有一天梦想终会实现的。教育也因为有梦而更精彩!

从图书室借了由袁卫星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梦》一书,这本书记录了“新教育实验”中一些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

这本书,作者对他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等六方面作了概述,以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的眼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向我们讲述了教师可以和学生这样靠近;在《理想的课堂》中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气息;在《理想的教师》中借各位教师的美文向我们阐述着理想的教师就是有梦想的教师……

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是什么?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每一个学生,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

而我们的学生,他们应该快乐地生活、学习,在充满爱与信任的目光中快乐地成长。他们自信、自强、自立,脸上应是洋溢着阳光般灿烂无比的笑容,应懂得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永不言败和怎样才能坦然面对。他们能够自己学习,利用手中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看,去想,去问,去查,去讨论,去写,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新奇的思维,巧妙的点子,大胆的创举,能在他们身上层出不穷,如不竭的源头。他们对待长辈有理有节,对待误解平心静气,以宽容之心对待一切。

《教育有梦》让我看到了梦开始的方向,那里有我们师生共同实现的梦。我们要迈开步伐向那前进,前进……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4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做到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当然,法律的实效更多地取决于执行的过程。这种实效不仅在于用法律规范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投入,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等。更在于让其他人有法律的依据,合力打击那些非法行为。因为法律的实效更多地在于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随之而来产生的监督行为。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响应的维权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我将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来认识党的教育事业,忠心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把毕生的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5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6

一、好词

毫无办法飞奔而去和睦相处笑眯眯与众不同热闹非凡蹑手蹑脚睡眼惺忪疲惫不堪不同寻常一窍不通和颜悦色鞠躬尽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英明神武富有智谋手足无措惊叫不止兴冲冲心旷神怡炯炯有神恍恍惚惚一五一十昏昏沉沉振臂一呼四面八方泪如雨下

二、好句

1、这位老师名叫考谛,是个身材魁梧、卷发、大脑袋,留着一大把黑胡子的先生,他的眼睛很有神,说话声音像开大炮。

2、从昨天傍晚起,天空中就飘着鹅毛般洁白的雪花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了。上学的路上雪花还在飞舞着,踩在雪地里,脚下还咯吱咯吱的响呢。到了学校,教育的玻璃上、窗框上都是雪,在有趣了!

3、她的脸色红润,每次笑起来的时候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4、他今天穿着一件蓝色上衣,上面缀着金纽扣,仰起金发的头,微闭着双眼,像一尊石像昂然的站在那里,那种风采,真令人羡慕。

5、从窗外的吹来的新鲜空气里,还闻得出泥土、树中的芬芳气息,让人不由得想起在乡下漫步的情景来。

6、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火车驶在一片绿色的田野上,遍地都是盛开的鲜花,空气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三、好段

1、学期又开始了,三个月的时间真快,像做梦似的,感觉一觉睡醒就上学了似的。早晨妈妈送我去学校去,一路上,我还回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一路上见到的全是学生,闹闹嚷嚷的,买笔记本、买书袋。校门口的路都被堵了,校役和警察正忙碌的疏通。

2、终于挨到了放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都迅速收拾好书包,飞快的冲出教室。一路上都蹦蹦跳跳的,又喊又叫。有人手里抓了雪团,不管是不是认识的同学,就丢过去,被雪球砸中的人,立刻蹲下去,搓起雪球,又丢向其它人。还有的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整个学校热闹非凡。

3、早上,空气很清爽,温暖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教室里,大家的心情都变得舒畅起来。趴在窗口,就能看见碧蓝的天空,还能看见家家敝开的窗栏边、阳台上,摆着已经泛绿花盆。

4、今天早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的老师是多么爱我们。当别的老师向我们提问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们。如果我们回答的不是太准确,他就会跟着着急,如果的我们回答的非常得体,他的脸上就非常欣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7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对你们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让我们在爱中幸福成长。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之后对它又有新的感触。

在《爱的教育》里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开始了。在《爱的教育》中,卡洛斐和他的同学出来,在马路上打起了雪仗,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位老人双手捂着眼睛慢慢倒下了。“有人受伤了,快救人哪!”他旁边的一个男孩叫着,四面八方的人涌过来,见到这种情景,玩雪球的孩子吓得立刻四散奔逃。这时老人已经围了许多人。警察也来了。人们纷纷问:“是谁伤了他?”此时,卡洛斐正站在卡隆旁边,只见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这时,卡隆过来了,小声地推卡洛斐说:“快去承认吧,不要做一个胆怯的懦夫!”“我并不是故意的.,可是你还是承担责任的,是你打伤了他。”卡隆说。

“我……我不敢去。”“不要害怕,来我们一起去。”卡隆一边说,一边拽卡洛斐,走到老人面前,“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卡洛斐用低得几乎听到的声音说道。

这时一双大手从后面抱住了卡洛斐,原来是校长,他说:“诸位,这个孩子已经承认了错误了,不应该再这样了”,然后,他转过身对卡洛斐说:“赶快道歉!”

看了这篇故事,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校长对卡洛斐是一种师生之爱;同学卡隆让卡洛斐主动认错,这是一种同学之爱;而老人原谅了卡洛斐,这是一种社会之爱。归根结底,不就是“爱”吗?爱是上苍赐于人间最珍贵的礼物,爱无处不在。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8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那么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心。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9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慨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发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淘气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时机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开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淘气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开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效劳”。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0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抱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抱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让他的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原因是克洛西被人侮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分,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分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冷淡,在社会加强的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那么,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1

第一个预防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这一条最重要,它是根本。这是说要在孩子的情欲未生发之前,就要禁止他,让他不发,这个方法叫做“豫”。为什么“大学之法”第一是这个?青少年男的十五岁前,女的十二岁半前,“情欲未发”能够用意专一,学业易入。教学之道,应当逆着孩子生发情欲的趋势,预防使之不发,在未发前教之圣贤的学问。祖先太有智慧了,我们胎生的人类,情欲这个欲望最强,这欲望一生,很难教他了。“百善孝为先”下一句“万恶淫为首”,古人传下来的做人道理最重要之事,一定要认真对待。现在我们学校教育对这一条没有摆放位置,所以孩子不出问题才怪。所以古人智慧,从前都是男女分校。如今我们还在催发,到处都是裸露广告,从小就看那些爱情电视剧,吃激素食物……这一条摆在“大学之法”第一条啊,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根本。

第二个及时法:当其可之谓“时”。这是说到适当时,及时教应该教的,时机很重要。

第三个顺才法: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是说他是怎样的根器我们就教他什么。教人的'方法应当随他的年才,若年长而聪明要教以大事,多教;若年幼又顽钝,就教他做小事,教得少。这就是顺其年才,因材施教。

第四个观摩法: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是指大家互相学习,同学间互相切磋观摩后了解所学内容。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2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我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我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欢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我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向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当有自我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提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我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构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俭生命……教师应当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我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可是为了使自我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能够到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仅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必须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仅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四、学会赞扬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应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理解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提高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3

《守望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著作。在书中,刘铁芳教授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于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是刘教授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刘教授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与一般的高校教育学者相比,刘教授更加中小学教育,熟悉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因而《守望教育》中的不少篇章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守望教育》共有六辑,本书充分展现了在当今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我非常欣赏这一段话。是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是教学的先锋者和勇士,但是并不代表我不锐意进取,我坚持每节课都做教学反思,不断反思自己我班级教育管理,尽量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确实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差生那样,说实话,大局部教师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表达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表达。作为教师,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仅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我们书香的建设。让我们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来守望教育,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吧。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4

同学们,第十届书香班级为我们开启了“名著阅读之旅”。名著就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这些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精彩的语言,在于动人的故事,在于丰富的人物,在于深刻的主题。这些名著往往能扣动我们的心扉,获得心灵的滋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已经出版一个多世纪,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名著——《爱的教育》。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XX年完成的。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势,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里的小故事。

【阅读建议】

阅读这本书,你首先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你不妨潜心体味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经验。

1.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本书中的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和姐妹,安利柯的生活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安利柯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世界。

其次,安利柯每个月收到的一、两篇父亲或母亲的留言,他们纠正安利柯的过失教导安利柯要惜福感恩,如:“我在窗口望着你,你碰到一位妇人。……遇见老人或乞丐,抱着小孩的妇人,……一定要亲切地让路给他们。”要帮助他人:“有一个抱着瘦小苍白的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讨钱,而你却什么都没给他就走开了。”要尊敬师长:“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还有一篇姐姐雪儿写给安利柯的信。许多优秀的品德就是在这些生活的旁枝末节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促使安利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观自己,心生惭愧。

而每月故事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每个月老师讲一篇杰出少年的故事,由大家记录下来作为榜样。《爱国少年者》讲述了流浪少年即使穷途潦倒,也不肯收受说自己国家坏话者的施舍。《少年笔耕》描写了懂事的贫苦少年叙利亚为了帮父亲多赚点钱,瞒着父亲在半夜爬起来抄写文件,以至成绩退步令父亲失望个人遭到斥责,虽有委屈但不抱怨的令人无比感动的故事。“六千英里寻母”讲述了热那亚少年玛尔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国外打工的母亲,由于它的矢志不渝才救活了危病中的母亲。这些故事篇篇都是令人热泪盈眶的精彩人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2.丰富的人物形象

⑴不同的教师形象。这本书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因此,介绍了学校各种不同形象的老师。安利柯最难忘的是一、二年级的女老师,她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就连假日也总是带学生参观展览,但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令人感动。他也非常怀念三年级慈祥又和蔼的红发老师。升入四年级之后,他慢慢发现新老师严肃的背后是一如关心与责任。而高大和善又威仪的校长呢,留着白须、穿着黑袍,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才离开,他的儿子不幸在战斗中死亡,但他默默忍受了丧子之痛,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管理学校和教育学生的工作中……

⑵亲密的同窗好友

在学校安利柯最亲近的是他的同学们,他的同学遍布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都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与人格。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变成跛子的洛佩蒂;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保护弱小;考试总考第一名,学习刻苦勤奋的代洛西;乐观进取的可莱蒂,服侍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父亲因犯案进了牢狱,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克洛西;经常被酒醉的铁匠父亲打伤,却从不抱怨的泼来可西……

⑶永恒的文章主题

《爱的教育》这本书,主题就表现在一个“爱”字上。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教会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让我们用心阅读,在爱中受到了教育吧,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15

本书向我们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谈到孩子的自发型对话。自发型对话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只要你给孩子时间去谈话,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小事例。一次在课上,发现朱振涛和陈浩在悄悄讲话,朱振涛讲的'很投入,甚至忘记观察老师。陈浩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的一起说几句。课后我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问起了课堂中他们聊的话题。原来朱振涛在介绍自己昨晚新买的奥特曼玩具,并说下次带来给他一起玩。这是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给孩子这样自由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呢。每天各个活动安排很紧凑,每个活动都有一定的常规纪律,也许真该找个时间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于是我灵机一动,在课前挤出三分钟给孩子自由交谈,渐渐我发现孩子们上课随意聊天的现象少了,孩子们的关系密切了,交际范围也广了。在这种自由谈话中老师可以是一个观察者与倾听者,尽量不去打扰到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会在这种自发型的谈话中成长。

另外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中谈到关于课堂中的谈话部分细节。书中说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属于让孩子“猜测老师想法”的问题。老师如果不喜欢这个答案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孩子在这个提问中是被动的。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时我的处理方式也会比较急躁不是很妥善的。当一个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老师所要的答案,也许会有两个现象发生,一个是老师终止了他的回答,另一个可能是他的答案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被忽略掉了。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反思起来我想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提问也多提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要单一,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读完整本书还是思绪万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师怎么可能去发现孩子是如何看待认识世界的呢?怎么可能与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生活与成长的世界呢?怎么可能帮助孩子建构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呢?这么多的问题围绕着我,我想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倾听与支持,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与情绪情感。我想说:亲爱的孩子,老师会听你说,听你说你的故事,你的梦想,你的成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