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地谁是觉者读书笔记

来源:文书网 1.17W

小马:87年生,从小看杂书,并在其中成长起来,所以今后的任何时刻都不会再离开书,虽然各类书都看,但更多的也只是浅尝辄止,个人比较安静,偶尔也会很癫狂,但骨子里的根本是传统的,喜欢旅游,读书,电影,音乐,心理学,探索未知的事物,宗教信仰是佛教,对于佛教的研习没有很深,但被它的哲思震撼,也因为遇到许多真实的修学者而感动。我想说的暂时就是这些。Qq891596109

上天下地谁是觉者读书笔记

其实最近的关注点是经典,踏在巨人肩上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了,下面的书,没有几本是经典。有任何推荐的书或者想对我留言的话,直接发邮件,接受任何意见。

推荐的电影:《因父之名》:救赎的路程,最后半个小时,想不动容都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著

这其实是三本一套的,分别是《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了一段时间,一看到网上到货,立马抢下来了,否则三联的新版加起来要多几十块。对于梳理中国的思想,李泽厚算是做了一点贡献,我看的其实并不是特别欢喜,可能是他与我都主观因素太强,又或者觉得他毕竟是个学者式的人物,对于儒家可以评断,但对于道家对于佛家,他真的有那个能力去评断吗,我保持怀疑的态度,虽然本书对于佛家只涉及到了禅宗,而且最后还是把禅宗的终极归结到了美学,可能是他同时也在写《美的历程》,所以老庄啊,禅宗啊,最后都简单地归于美学的极致,这点你赞同吗,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意思,但我不赞同,对于儒家,对于新儒家,朱熹等人的思想,我没有深入过,不敢多说,他们“天人合一”的那种思想,我也持保留态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算是中国思想史的入门书吧,整个看下来,能了解个大概,其实作者也只有这方面的意思。

《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著

这本书算是老子思想的入门书,参照的是简帛本,很容易看懂,排版也算不错,不但陈鼓应的考证不错,而且他自己的想法也有展现,唯一不足的是,好像其中有几句,我们的陈先生因为认为是后人添加的,便没有翻译。总的来说,还是可以一窥老子思想的。老子的注释很多,各种解释都有,有把老子玄学化的,有的认为老子是兵书,有的认为老子是得道之人,众说纷纭,无论哪一点看,我想都是后人自己的揣测,至于你倾向于哪一点,完全是你自己的解读,其实根本无法客观地还原老子的思想,我想说的是,能把老子应用到生活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至于那些研究,有时间你就去做,没时间便放手吧。

《多余的素材》陈丹青 著

两个星期的哲学史都在讲康德,因为听的云里雾里,所以干脆翻翻书柜,看到几个月前买的这本书,是古籍书店打折买的,才十块钱,上课就自然想看。觉得有点意思,陈丹青的书基本都看过,《荒废》《退步》之类的,这些都是很好的书,《多余的素材》也有新的版本,但一直觉得没有买的必要,因为他的书我都是在图书馆借阅的,看过后印象也不是特别深了。

陈丹青的文字说不上多好,但是很有感觉,这明明是个现代人,却感觉好像活在民国,明明里面都是我们熟悉的人,他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同样的问题,而且他的文字都是从小处着眼,最后的收尾却意味深长,怎么说呢,长了见识,人家经历的事情多啊,我始终觉得陈丹青骨子里是很文艺的,否则一个只上过小学的人是怎样能成长到现在的他,另一方面他遇到的贵人真的是不少,可见有前辈的指点是很重要的。

其实想想也真的是有意思,当年他也只是一个爱画画的小青年,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后,居然也能引领一股风潮。看他的文字,能在这样的社会里,还保持一颗这样的心,是难得的。仅冲这点,看看也无妨,不是吗。

《六丑笔记》止庵 著

止庵的书,看着便觉得喜欢,简单却实在。凑足了几十篇便出书,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好像能实现这样的愿望的人并不是很多,止庵是其中一位,看书看的多了,随便动动笔也是生花的,写废名,写周作人,写喜欢的不喜欢的事物,写那些朋友,写喜欢的书,写逝去的人与事,比起谷林,止庵是大众的,时常能看到止庵在微博上更新他最近的感想与看的书,这样一来,感觉便又近了层。想想看,一个拥有十四柜精品书的读书人,爱书人,他自己是不是也觉得很骄傲呢。自己是不是也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情呢,虽然跟许多爱买书却看不完买的书一样,他也看不完他的书,但只是站在那十几架的书边,便是幸运的。止庵虽然不是我的目标,但能在某个过渡的阶段能与之相遇,我也算是幸运了,看止庵,其实是在看自己究竟走了多远了。

话说止庵又出新书了。坚决不买。呵呵。

《神了》连岳 著

最近一个朋友迷上了《圣经》,他说自己想看看基督教到底迷人在什么地方,最近他说话都开始有点“主”的`味道了,因此我常批他不伦不类。但是连岳的这本书还是蛮有意思的,幽默的人到哪都是幽默的,连解读圣经时都不忘记把他一贯的作风贯彻。

我竟不知道连岳每年都会看一遍《圣经》,对于经典中的意义,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也总是这样想,无论你看什么书,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还是《圣经》,能应用到生活,能联系到实际的生活,那么无论你是信任哪个道德底线,都是值得的。在这本书中,连岳谈了很多当代的状况,没时间的朋友,还是忙你自己的事情吧,就不要多事了,正像一位网友评论的,这本书真神了。

摘录:

贫穷最可怕的后果是让贫穷扭曲了自己的思维。而长期贫穷,这个后果发生的概率很高。甚至,可以发现,有些人在经济上脱离贫穷相对容易,而要改变扭曲的思维方式却非常困难,这是“贫穷”之罪的惯性。要拯救“穷人”,也要扑灭“贫困”。(这里的穷人不是穷人,财产上的。)

我们的惰性是不是大得一定需要被关在牢里,或被人驱赶,才能开始自己的“灵性流亡”?但愿不是吧。 (其实很多人的惰性即使被驱赶,也是甘愿的。)

人,可以成为怎么样的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一种认为经过系统的、严格的规训,人可以成长为完人,无懈可击;由这样的人组成的民族与国家,则当然天下无敌了;有一种认为人天生就是不可能完美的物种——事实上,没有任何完美的物种——因此,要在承认人的缺陷的基础上尊重人类社会已经取得的成就,不要打断人们自行调整适应的进程。(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呢?)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量、生死置之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这类人多,世界就不会那么愚蠢。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人来说出凶兆,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报人、大学教授、批评家、科学家。这就全看机缘了。

在《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守望者,这是我的目标。)

一个人,六根摄入的,都是类似的资讯,他就会变得非常着急。一个文学青年写下第一个字,就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支票;一个新闻青年,做完第一个采访,就已经化身为社会的良心;一个受迫害妄想狂,在网上发几个帖子,就以曼德拉的口吻说话了。而更多的人,时时在交换神秘的资讯,不完全统计,有这些:利润一百倍的生意、处女膜自然再生、迅速成名的圈子、一年就可以拿到的博士文凭、年薪五十万的工作……

信息垄断造成的信息缺失和匮乏,是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造成大多数灾难的原因)。所以,我称这段诅咒为“森诅咒”,最悲惨的境地,莫过于此,看起来不愁吃,不缺穿,其实,脑子开始萎缩,得不到一句有价值的话语;杀肉体,不过痛一刀,杀脑子,是看不出死相的痛苦。(我们的时代)

《修好这颗心》星云法师 刘长乐 著

我想看看现在市面上关于佛教修学都流行什么样的书,于是看了这本书,说实话,我该失望吗,应该是。可是转念一想,这也许正是世人需要的,那么这样有何不可呢,我常常感叹,现在的世俗弘法已经到了一种方便出下流的层面了,比如前段时间的那个所谓的大师,还有网络上流行的那个谁,不都是这样的吗,以前我还说南师的书已经通俗的不能再通俗了,现在看来,我根本不了解通俗为何意,也许大师毕竟是大师,星云法师我当然是见过的,很清楚的记得是2008年的元旦,在扬州鉴真图书馆,后来又见过几次,大师的风采当然也是无可比拟的,刘长乐也是见过的,凤凰的总裁,说句实话,我是很喜欢凤凰卫视的。本书谈的问题最多的我看是管理,我想,这方面两人都有自己很深的体会,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很大的团体,而且他们的团体都非常成功。我只能说,谈的不错。

随便摘录:

“微尘映世界、瞬间含永远”,人类生命的发扬,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在属于自己的极小空间、极短的时间中创造生命的价值。(这句话到是很好的)

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所讲人之一生,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短信,叫”八然堂“: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多好的意境)

大师所说,正如达摩祖师的教诲: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总想脱离这个激流,表示你执著于激流。你越是与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办呢?应该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万事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这样反而能度过,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实际的生活应用)

生命是激流,我们只有先认识到此身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恐惧,面对死亡,在万丈红尘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过不得不过的这一生。

“第五级领导人”这个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他认为领导人有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第一级是能力超强的个人;第二级是为团队作贡献并且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工作的人;第三级是高素质的经理人,能够有效率、有效能地达成预定目标;第四级是有效率的领导者;第五级是执行领导人,能够将谦虚的个性和专业意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建立长久卓越的绩效。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