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小屋散文

来源:文书网 1.63W

细细想来,那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如今应该有九十多岁了吧。

榕树下的小屋散文

十八年前,我在厦门一家电子公司办公室做文员。公司年轻女孩很多,办公室亦是,六位人员里面,除了司机,余下的人事、物管、总务、办公室助理清一色均是女生。

大概是刚出学校,没有太多复杂的人际交往吧。每次除了上班,下班的时间里,我们五位女孩一般都没有太多去处,有时窝在宿舍听听音乐,有时躺在单人钢丝床上看看小说,有时也爱把某位女孩大学里照的可爱的照片拿出来一起欣赏欣赏,偶尔也会去离住处不远的生活小区小逛,顺便购些生活用品。

有段时间,公司业务繁多,生产线上三班不停地轮换着转,办公室也不例外。每天,除了正常的八小时白班外,我们办公室的五位女孩都得再加三个小时的晚班,时间一般是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八点半。

那时,公司离我们住的宿舍很近。出了公司大门,横过一条并不十分宽阔但车流量却是很大的水泥马路,再走上大约三百米的村落中的小石子路便能到达宿舍。宿舍是一栋几层高的新建居民楼房,是公司统一包租下来给员工居住的集体宿舍。那时,我们办公室五位女孩就集中住在这栋楼里比较高一层的一个房间。

八点半,对当时并没什么地方可去的我们来说,不算是太晚的时间,因为回到宿舍除了睡觉并无任何事情。不过,此时离五点钟用过的晚餐倒是还算些远,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摸摸肚子,是有些饿的感觉。于是,有女孩提议一起到什么地方吃点宵夜,正好也可以打发一下并不算晚的时间。

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去到宿舍旁边一家顾客比较多的小炒店吃些青菜炒米粉。后来,无意中看见了同在宿舍不远处新开的一家小店,为了不用在之前那个顾客较多的小店中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们五位女孩便转移了目标,来到了这家小店里。

这也许不能称之为小店,还是称之为小摊比较合适些,毕竟这只是在住房门前用一些旧的木头临时搭的一个四面通透的木棚。木棚的主人是一对年龄较大的老年夫妻,和木棚连在一起的房屋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间旧式的还未拆了重建的偏矮的.大块石砖砌就的小屋。小屋的旁边有几棵如巨伞张开般枝叶繁茂的榕树。这些榕树晚上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在灯光并不明亮的夜里,只是一片浓郁的阴影而已。但风一吹过,这些榕树却会带来阵阵清凉,让你不得不感叹它们不一般的生命。

后来的很长时间里,我们之所以愿意在这家木棚里每人吃上一碗肉丝炒米粉,不光是因为这些榕树带来的清凉,更多的是那两位老人给我们的不是商人的感受,完完全全就是那种在远离故土的他乡碰上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感觉。

每次,不论我们五位女孩什么时候到老人的木棚里,也不论我们五位女孩在木棚里呆坐上多久,两位老人从来都没有怨言。许是加完班后,到老人木棚里的时间比较晚的缘故吧,那段时间里,除了我们这五位女孩,偶尔再来一两位顾客外,很少见老人的木棚里有很多的顾客。也许正是如此吧,每次为我们几位女孩炒完米粉后,老人总爱拿一条小凳子坐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静静等候着我们用完每顿宵夜。

时间长了之后,看两位老人生意并不很好,我们有时也会有事没事的问上几句。诸如:这么大年纪了,你们怎么还会想起开这个米粉夜宵店呢?你们的儿子女儿是干什么的呀……每次,老人都会用平和的语气为我们讲述他们那一辈过去的清苦生活,也会给我们讲近些年改革开放给他们村庄带来的变化,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如今幸福生活的赞颂,根本看不见一点老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忧伤。

是的,以他们那种平和的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心态,我们又怎会看得见老人的忧伤呢?后来,在和两位老人闲聊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明白:只是为了打发比较闲暇的晚年时光,两位老人才开了这么一家没有任何奢望的小小夜宵店。从每次给我们炒出的三块钱满满一大碗的肉丝米粉里,从每次陪伴我们闲坐到很晚的时光里,我们真的已经感受到了两位老人晚年生活的悠闲,感受到了两位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更感受到了两位老人给我们带来的如亲人般的温暖。

如今,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想起在厦门打工的那段岁月,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两位老人,想起了我们五位女孩坐在老人那木棚里度过的那段闲暇而美好的青春时光。厦门,那片到处生长着榕树的我的第二个故乡,想起你,便想起了那段永恒的青春岁月;想起你,更想起了那一直深深镌刻在脑海的榕树下的小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