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巨变的散文

来源:文书网 1.84W

红皮儿爆竹白面饺子,风干的土鸡待烹的山兔,腊条筐里用白菜帮子反扣着的几挂肥猪肉——临近小年,这些平素稀罕的物什多了起来,山里的年味便逐渐氤氲起来。

乡村巨变的散文

忙碌了一年,山里人终于可以静下来打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羊棚猪圈,垫过新土;院里门外,清扫洁净;碎石砌成的院墙跟儿码着大垛依然散发着清香的干松柴和鲜槐树枝子,那是烧炕蒸馍熬肉下饺子的上好燃料;屋檐下悬挂的串串辣椒像极了小年燃放的鞭炮。

那时扫尘,喘息不已的爹教我用根长竹竿,绑上个扫把头儿,要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清扫干净,包括经常漏雨的屋顶。但是往往扫不了几下子,扫把头儿就滑落下来。看他那股严厉劲儿,似乎新春的扫尘能把一切穷运、病疾和晦气统统扫地出门——除陈布新嘛。当然了,茶壶茶碗,必得洗刷如新,以便于正月待客啊。那盏手提马灯,得小心取下灯罩,沾着酒精直到擦洗得晃眼,年夜放鞭发纸①之用。大冷的天儿,还得去坡里专寻那种绵糖似的观音土,回家制成纯环保的涂料,将被油烟熏黑的土墙粉刷一新,等待年三十张贴各式喜庆的年画。

少时盼着过小年,只是一心一意想解馋。不懂得这辞灶节的重要与严肃: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范成大《祭灶诗》)。人们忙乎一大顿,原是私心居上,用些俗世的手段,糊弄那“着赤衣,状如美女”无所不能的灶神。美其名曰“一家之主”,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腊月二十三,家家炊烟升腾酒香弥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人们的美好岁月全依仗那醉醺醺的灶王爷去他领导那儿甜言蜜语审批啦。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人孩子要从“头”收拾清爽。我们那儿一六逢集。过了小年,男孩子从鞭炮上偷偷拆下来的爆竹,已经燃放得差不多了,就趁着赶廿六年集嚷着买火腿般粗细的大花雷子,大人们少不了多买一些,用于大年夜的发纸和正月初一至十五的迎接太阳。小丫头呢,插头花买糖葫芦,买花鞋子新衣裳。老爷子们刮净脑袋,扣着大棉帽子听说书的听到天晌歪,早把午饭给省了。妇女们在家赶着踏碓舂米,备料蒸饽饽和发团,用粗沙粒炒一大锅雪白的花生。这时节,有石碓、石磨或大铁锅的`人家,娘们儿凑在一起嘁嘁喳喳就热闹起来啦。你要赶巧儿碰上蒸熟起锅,发团枣山尽管尝;要是不巧“踩了”人家蒸锅,饽饽发不起来蒸不暄,那就脸也不是脸了。

这忙年啊,就像盖高楼,关键在基础,大年之前重在每一个细节的充分准备。洗洗涮涮,采买置办:供果菜蔬,待客酒肴;香烛鞭炮,大宗物品——事无巨细,举家忙活。除了正堂的小米香炉,我还在两侧门框用订书机钉上了俩香兜儿。大年三十赶趟子——早早起来打浆糊贴对子,挂中堂画粘小模画②。门楣“五谷丰登”,猪圈“六畜兴旺”;门前“抬头见喜”,炕头“身体健康”,石磨“白虎大吉”,石碓、水缸、粮囤、油坛、山泉、水桶、正面橱一挂是“酉”条儿。富裕吉庆,年年有余。有多少窗槛,就有多少“福”到。山村微醺,处处红红火火,人人欢声笑语。

廿八廿九,老林上坟。年三十,黄昏后就不准朝门外泼水了。家人呢最忌讳小孩子顺嘴说饿,说啥少,说啥没有,所以粉条熬肉馏饽饽尽着吃。净手焚香摆好供果,孩子们拜年去,闺女媳妇包饺子,老人在家接受祝福。年夜饺子必须晚上十二点吃,糖馅儿最受小儿欢迎,吃到包钱的孩子最幸运,不管是一分、二分还是五分的硬币。晚饭后我们拜年只去本家辈份高的,或外姓受尊敬的人家。小孩子忙着边问候边往布兜里揣糖果,小伙子呢,大多要板板正正地坐一会儿,干柴烧热炕,山泉泡绿茶,盛情难却啊,就着兔肉或者狗肉冻子喝几杯老白干。一圈下来,寒气全无。要赶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前回家:忙着拉风箱烧水煮饺子;用早打好的纸钱,引燃黄豆芝麻秸秆和大花雷子及超长的鞭炮,烟雾缭绕中,户主以一己的理解,叩首跪拜,祷告天地:新年风调雨顺,来日阖家平安。

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不看书不写字儿,全家穿着簇新的衣裳,行走在遍地红屑的街巷,恰似昨夜下了一场桃花雨。男孩子时不时地挑拣着未燃尽的爆竹,人们相互祝贺新年富贵吉祥,整个山头村庄尽量家家户户都走遍。初二挎上饽饽发团和枣山,七大姑八大姨地走亲访友。初四,女儿一家要特别地去孩子的姥姥家。初六看大戏,初八为老者庆寿,十五看花灯。整个初一至十五,每天早起,点山草燃爆竹,迎接新春的太阳——有时也涉远登高,那次我们一群皮小子跑到黄墩登甲子山,山下一白发老太,端详半天断定我们是外边跑去她们村看电视的!

当然啦,这大概是三十年前的山村忙年。如今,甭说夜半吃饺子串门拜年了,就连曾经火火的录像机、VCD也早已淡出生活,老人们看等离子有线电视,乐享举国春晚的欢娱。青年晒微博聊语音,千里之外近在咫尺。小孩子也几乎一网互联喽。窗明几净的铝合金玻璃门窗,和低矮的草房土墙比起来,就算焚香也不太般配了。赶明个儿出行,哪怕飞雪至,怎么着也有车坐了。

宋晁补之有言: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山村、忙年,已然巨变。

①焚香烧纸祭天祭祖,发纸概为发子的误传。

②那些方方正正的木板年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