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实用)

来源:文书网 2.06W

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实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黑格尔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艺术本领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是幻想!可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些,他们以自己的认知来判断孩子的画。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这画的什么呀?怎么不像呢!”家长的认知就是画什么像什么,运笔要横平竖直这才叫画画。其实家长不经意的点评已经伤到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我班有个很帅气的.小男孩阳阳画画不错,在区角活动中,他画了一个很可爱的稻草人,挥动着长长的手臂保护谷子。孩子们在赏评时都说他画的是神奇的稻草人,有长长的手臂能帮助农民伯伯保护稻谷!阳阳很自信的拿着作品让小朋友们欣赏。

离园时孩子高兴的让妈妈看自己的作品,妈妈却说:“着画的什么呀?怎么怪怪的,这长长的是什么?”孩子的笑容慢慢的收起来,(这时,妈妈还没有注意到孩子情绪的变化,还要说什么)我及时制止了妈妈将要脱口说出的话,阳阳妈妈你还是先听听孩子画里的故事再评价吧!在我的引导下,阳阳讲了自己绘画的意图,是想让稻草人手臂长一点能保护更多的稻谷!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语言打击了孩子,很夸张的说:“我竟然没有看出长长的是稻草人神奇手臂,稻草人长长的手臂肯定有神奇的能力!农民伯伯就不担心鸟儿破坏稻谷啦!”笑容又回到阳阳的脸上!

这说明孩子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别人的认可。父母的赞扬和鼓励多么重要啊!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童话的、梦幻的世界,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所以大人要拥有一颗童心,蹲下来贴近孩子、了解孩子!分享、赏识属于孩子的成长快乐!呵护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3

不知不觉,我作为实习生来到幼儿园已经过去了2个月,这两个月里,我收获满满,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也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在了解他们的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很多东西。

最近班上经常出现一些争执的现象,经常在上课前,有一个小朋友洋洋会和别人出现抢凳子的情况,我去询问事情经过时,洋洋坚持是他自己搬的凳子,但是其他小朋友都说不是他搬的,这让我十分苦恼。在户外活动回到教室换衣服时,洋洋并没有换衣服,但是当我问起他时,他坚持自己换了,这时我意识到洋洋撒谎了。洋洋经常说有小朋友打他,于是我叫来了打洋洋的那个小朋友和洋洋一起认真询问事情经过,但在询问过程中,另外一个小朋友好像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当我听到别的小朋友反映洋洋打他的'时候,我再去询问的时候,洋洋就会说他是不小心的。洋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所以班上的小朋友对他会比较陌生,但在日常活动中,也有一些小伙伴和他一起玩耍,但是据洋洋妈妈反映,洋洋回家说不想来幼儿园了,因为幼儿园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对幼儿的于每一件事,都不能忽视。幼儿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定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双观察的慧眼,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和言语等,对于出现撒谎行为的幼儿,更要注意观察,有时候如果观察不到位,也难以识别真假谎言,如果孩子确实说谎,教师可以浅显的例子帮他认识错误,例如用故事《狼来了》来教育孩子。

教师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应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面对洋洋的撒谎行为,一定要正确看待,不能得过且过,一定问让洋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对于洋洋回家与父母说谎的行为,为此我也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之前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因此我去询问了主班老师的建议,主班也给了很多的帮助,面对洋洋在家说自己没有朋友的撒谎行为,教师可以在洋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录制视频或者拍照片并与洋洋父母分享,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与洋洋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商量帮助洋洋不说谎的对策,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因此,面对撒谎的幼儿时,教师要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改正撒谎行为,让幼儿能够快乐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4

老师,节省点水吧

那天中午,轮到我做保育,孩子们吃完午饭,我便收拾好餐桌,到洗手间洗刷勺子和餐盘。因为楼下班级也在用水,我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水流却依然很小,我便把水盆放到水龙头下面接水。一会儿的工夫,水流突然变大了,冲到水盆里哗哗作响,水盆里的水渐渐满上来了,我忙着给饮水机加水,也没理会。

这时,淇淇来到洗手间:“老师,我要洗洗手。”我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三个水龙头,说:“你在老师旁边洗吧。”他看了看空着的'水龙头,又看了看我这边哗哗直响的水流,一声不吭地走到我旁边,把手伸到水盆上方的水龙头下,洗了起来。

我很纳闷,问他:“淇淇,洗手间这么多空余的水龙头,你为什么偏偏在老师这儿洗手呢?难道你没看到老师正在洗餐盘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原老师,你看,你这边水龙头的水哗哗地直流,都已经满出来了,真可惜。我在你这边洗手,就不用再浪费其他水龙头的水了,这样就能节省一点水了,你说是不是?”我一愣,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多么可爱的孩子!水资源是宝贵的,他把节水的意识落实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孩子,我突然感到很惭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5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他们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书,但是真正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6

我们班是个混龄班,“爱与帮助”是我们的生活主题。玉玉年龄不大,个头却不小,在班里表现得比较要强。一天,我组织的活动马上要开始了,只见玉玉硬拉住佳佳坐在她的身边,佳佳不愿意,但玉玉就是不松手。最后佳佳哭了,我走过去示意玉玉松手:“别人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你就不能硬拉人家,现在佳佳哭了,以后更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因为急着组织活动,我没有多说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里,玉玉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情况。

一天午睡前,孩子们在脱外套,我看见玉玉在抱伟伟,眼看两个人马上都要摔倒了,我急步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们,着急地对玉玉说:“马上要睡觉了,你抱他干吗?差点摔倒,多危险!”玉玉委屈地说:“伟伟个子太小了,上床有点困难,我想抱他上去。”听到玉玉的话,我的内心顿时变得不安起来,原来玉玉是想帮助伟伟,可我却粗暴地批评了她。她的心里一定很委屈。我慢慢地蹲下来拉住玉玉的手,轻轻地对她说:“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谢谢你帮助小朋友!你帮助弟弟是对的,可是你抱不动弟弟,这样你们都会摔倒,以后要小心。”听了我的话,玉玉点点头没说什么。我突然想到最近我班出现的问题好像有许多和帮助人有关:宇宇和龙龙抢着帮小朋友端水果,结果水果撒了一地;诚诚和欣欣抢着帮老师搬椅子,结果欣欣摔倒了;琦琦不想让润润帮忙,抬手在润润的脸上抓了一把。我想问题在我们身上,是我们从来没引导孩子懂得怎样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才是别人需要的。

于是,我们组织孩子们讨论“怎样帮助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这个说“我帮弟弟穿鞋”,那个说“我帮妹妹搬椅子”……孩子们都是热心肠,特别爱关心身边的人。接着我又问:“如果别人不愿意你帮助,怎么办?”孩子们又讨论开了,有的说“那就不帮助他”,有的说“不同意也要帮,因为他需要帮助”,也有的说“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最后我们总结了几条:帮助别人时,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要尊重别人;要看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没办法帮忙,就去找其他人帮助,要懂得保护自己;哥哥姐姐可以一块儿帮助弟弟妹妹,要做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有时无法事先了解孩子某种行为的用意,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善良的、纯洁的,这样的观念会在无意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角色

班里的足疗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最近我们在这个区域又添了一些新材料,各种瓶瓶罐罐,并做上记号,用来代表各种足浴材料,如:牛奶、精油、姜花等等。孩子们看到了新材料就更感兴趣了,纷纷要求去足疗部。

可是活动开始以后,我发现原来足疗部的“足浴师”们都会非常认真仔细地为“顾客们”服务,可添了新材料以后,“足浴师”们的兴趣都转移到那些瓶瓶罐罐上去了。即使有“顾客”坐着等“足浴师”来服务,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于是我趁机挑了个空位坐下,并对“足浴师”说:“我要牛奶足浴。”估计因为顾客是我,“足浴师”很快地拿好材料过来为我提供服务了。我立刻表扬了他:“你可真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师,这么热情地接待客人,看见我来了你马上就来为我服务了,我下次还来你这里。”这时,旁边的“足浴师”听见了马上也拿了材料过来为另一位顾客服务起来。接下来的活动中,几乎只要有顾客光顾足疗部,“足浴师”总会热情地接待“顾客”,为他们服务,可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师”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China,我爱你

中国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说起陶瓷,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既然我们是中国人,既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何不让这些孩子接触它呢?于是幼儿园在几年前就开设了特色课程——陶艺。对幼儿陶艺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都获益良多。

快乐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去陶艺……”话音未落,孩子们拍着双手连忙叫好。老师问:“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说:“因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边说还一边傻傻地笑着。玩泥巴是孩子最开心的一件事。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每当孩子们来到宽敞的陶艺室,通过随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组合创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后,他们所享受到的快乐不正是他们所盼望拥有的吗?

自信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会制作的时候,嚷嚷着说:“老师老师,我不会。”老师会亲切地告诉他:“你行的,试试看吧!”当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需要老师帮忙时,老师会主动地伸出大手。当孩子完成作品时,不管是粗糙还是精细,老师都会对着所有孩子大声地说:“你们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错!”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丰富,出现的作品就越是充满童趣的美。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后,一定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温馨

老师:“明天,我们将开展亲子陶艺制作比赛。”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老师:“记住,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制作什么,明天才不会手忙脚乱哦。”

第二天,陶艺室里挤满了大人与小孩,在大手与小手的共同努力下,丰富多彩的陶艺作品出炉啦!

大人们揣着儿时的梦想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件陶艺作品的过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又是亲切的、温馨的。这对亲子关系的促进起着重要的作用。想到陶就会从心里微笑出来,还会想到莫名其妙的联想:乐陶陶、淘气、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爱的字眼儿,叫人喜欢,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样的体会,才会把tao发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机灵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里,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着陶的感觉,不禁感叹:China,我爱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多观察 真帮助

小迎在我班属于小年龄孩子,运动能力较弱,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一直鼓励他,他总是说:“我不想玩,我看着他们玩。”但从他看同伴活动时羡慕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想参与运动的,只是有些害怕。

今天,我带着孩子们玩大型玩具——蜂巢。孩子们钻来钻去的,玩得很开心。有几个孩子还边玩边说“这个是我的家,红色的”,“这个是我的家,绿色的”……这时,我观察到小迎眼睛发亮,直直地盯着正在活动的同伴。我想,他已经有了想参加活动的意愿了。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小迎,你也想玩吗?”他说:“是的,我也想爬上去。”听到他这样说,我开心极了,随即说:“那快爬上去呀。”他的手刚刚搭上玩具,马上说:“太危险了,我不敢。”看到他恐惧和无助的表情,我鼓励他说:“不危险的,如果危险的话,老师就不会让小朋友们玩了,而且老师就站在你身边保护你。”说着,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手脚如何配合,告诉他最关键的是手要抓紧。我还对他说:“先爬到第一格试试看,老师就在你身后保护你。”他转身看到我真的站在他身后,似乎不那么害怕了,就小心翼翼地把手搭了上去,按照我教他的方法,终于爬上了第一格。我马上对他说:“老师的话没错吧,你顺利地爬上来了。”他开心地笑了。我便趁热打铁,接着跟他说:“你再试试,一定可以爬到第二格。”大概是受到刚才成功的鼓舞,他真的尝试着爬上了第二格。这时,他却说:“你把我抱下来吧,我不玩了。”我想,小迎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没再勉强他。我便说:“你自己下来吧,你可以的。”他说:“不行,太危险了,你抱我下来吧。”我没有抱他下来,只是用一只手扶着他,在我的帮助下,他迅速地爬了下来,然后笑嘻嘻地对我说:“下次我还玩。”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多观察,了解到小迎其实是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的,只是因为胆小、依赖性强而不敢尝试。在继续观察中,我找到了契机,为他提供了帮助,让他克服了胆怯的心理,愿意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小迎的一句“下次我还玩”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进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刚上幼儿园的多多比较内向、敏感,每天都会哭闹。今天是爸爸送多多来园的,多多又照常拉着爸爸的手哭了起来,爸爸却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声地说:“都多大的孩子了还哭,一点都不乖,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少见。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形,自然而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们会生气;心爱的玩具丢了,他们会伤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害怕。然而很多成人无法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表达,认为这样是不乖的表现,有些成人甚至禁止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殊不知,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及解决的办法,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演变成负面行为,使孩子成为不敢面对自己、没有自我、甚至心理不健康的人。因此,帮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即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接受真实的自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绘本《怎么会这样》中的小女孩因为失去了心爱之物,便双眉紧锁,满面愁容,气急败坏地向人群走去,她对着草地上、游船里的人们一遍遍地大声喊道:“怎么会这样?”然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群友善又智慧的朋友,他们不仅接纳了她的消极情绪,还帮她解决了问题。故事以怀念和眼泪开始,以拥抱和欢乐结束。绘本《生气汤》中的妈妈更是鼓励孩子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使孩子感到放松和幸福。

通过阅读相关的心理学及教育学书刊后,我们认识到,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接受他们的感受,接纳他们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用“宝贝,你好像很生气”“这一定让你很失望”“心爱的小鸟突然不见了,你肯定很难过”等这些肯定孩子情绪的话语,来取代“你就知道生气”“别为这种小事难过了”“不就是死了只小鸟吗,有什么好难过的”等这些让孩子难过的话语。然后,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如,鼓励孩子去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应对困难,等等,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真”作为自己的做人之本,展现给孩子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自信、勇敢、坦然的“真孩子”,而不是失去自我、担惊受怕的“乖孩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多种经验

说到角色游戏,很多人都觉得它能满足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还能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其实,角色游戏中还蕴涵着大量的教育契机,能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娃娃家只有两个男孩,一个在摆弄锅碗瓢盆,一个跪在地上玩球。“医院”里的“医生”来敲门:“爸爸,等会儿带你的孩子来医院检查身体哦!”一个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我家没孩子,我家只有我和一条狗!”好吧,原来那跪在地上的是一只“小狗”哦……

第二天,科科不愿再当“小狗”,他说:“做小狗,总是跪在地上,一点也不好玩,膝盖都疼了!”这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吗?游戏就是能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感性体验。为了能玩得更开心,幼儿会更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星期天一起去参观昆虫馆,昆虫馆中最吸引孩子的是那台会说话、能回答问题和玩游戏的多媒体电脑。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玩起了“昆虫馆”的游戏,他们也想要造一台“多媒体电脑”。大家用一个大大的纸板箱制作“电脑”,还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大大的显示屏,显示屏上有数字,还有红蓝开关按钮。孩子们说使用电脑时必须先按红色按钮,这样机器才能正常运作,而使用完机器必须按蓝色按钮关机。怎么让这台机器能讲话呢?这可是个难题,不过男孩子们还是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瞧,一个孩子躲进了纸板箱,前来使用电脑的孩子按对显示屏上的数字,纸板箱里的那个孩子就模仿机器人的声音告诉他这个数字所对应的有关昆虫的知识。躲在纸板箱里的孩子会对按动按钮的伙伴说:“你按的是5号图片,这张图片介绍的是萤火虫,萤火虫的屁股后面会发光,如果晚上你在黑夜里走路怕黑的话,捉几只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就像拿着手电筒一样,亮亮的,就不害怕了。”

大卫最喜欢玩这台“昆虫电脑”,他喜欢钻进纸板箱,模仿机器人发出那缓慢的、低沉的声音,他也喜欢向伙伴们介绍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昆虫的零星知识。这天,他又躲进了纸板箱,等待着伙伴们来游戏。娃娃家的大姐姐丫丫来到“电脑”前,大卫看着丫丫走近“电脑”十分高兴,他从纸板箱后面探出脑袋对丫丫说:“你按数字,我告诉你昆虫的知识。不过,你不要按8号,8号的内容我不知道,你按9号吧,9号的内容我知道。”丫丫毫不介意,她快乐地按了9号按钮,心满意足地听着大卫介绍蝉……

终于有一次,大卫碰到了一个不依不饶的小伙伴,他执意要按8号,不然就报告老师“这台电脑出故障了”。大卫没辙,他伸出脑袋嘟着嘴哀求道:“这台电脑没出故障,我明天会告诉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卫把机器上十个数字所对应的昆虫都研究了个遍,他终于可以“趾高气扬”地成为一台“本领特棒”的电脑了!

在教师眼里,大卫真的超可爱,他预先告诉伙伴“千万不要按8号”,说明他清楚自己的“软肋”。然而这样的游戏让大卫获得新经验:原来,与有些人合作简单明了,即使要求对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获得体谅;而与另一些人合作却不那么容易,面对不依不饶的伙伴,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分析大卫的转变,很明显,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敦促大卫自发地走进那些未知的领域。据说,大卫还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新买了一本《昆虫世界》,主动学习了好多种昆虫的知识,他终于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所有伙伴的问题,成为了一台受人欢迎的、问不倒的“电脑”……

有人说“亲身经历,能收获直接体验”;还有人说“学自己想学的,这样的过程最有效”—其实,游戏就给了幼儿这样的过程,自编、自导、自演的众多情节中,有成功、满足的体验,也不乏失败、沮丧的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而很多时候,为了能玩得更带劲儿,幼儿会自发面对问题、自觉开展学习,他们自主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显示出无穷的学习潜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7

今天孩子们的早点是豆浆和面包。面包被一个小塑料袋包着,两边有锯齿,只要用手对着一用力,就能撕开。但孩子们都跑到我跟前:老师你给我撕开;老师,我弄不开;有的内向的孩子干脆自己抱着面包哭。

这次我没有像平时一样一个一个帮孩子撕开袋子,而是鼓励孩子们:"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今天咱们就用这双能干的小手来自己撕面包袋子好吗?"孩子们听了半信半疑,老师:"怎么撕呀?""你想什么办法都行,只要撕开了,你就是最棒的宝贝!"这下孩子们来劲了,有的用手撕,有的用嘴咬,还有的象磕鸡蛋皮一样在桌上磕。过了一会,有几个孩子把面包袋撕开了;十分钟以后,有一半的'孩子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面包,还有几个孩子将袋子弄了个小口,把面包揉碎了一点一点吃。

个别实在撕不开幼儿,我没有帮他们,而是让旁边会撕的幼儿帮助他们。结果跟往常不一样,今天孩子们都迅速的吃完了面包,没有一个说吃不上或者不喜欢吃的。本来我让孩子自己打开面包,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没想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后却还能让亲自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开心享受这份成功的喜悦,这比老师帮忙更有意义。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8

刚刚入园的孩子被老师带进了图书馆,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摆满了书的书架。“孩子们,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好!”老师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童话故事。老师讲完故事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问:“有哪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身讲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回荡。老师用一张上好的纸,很认真地把这位小朋友讲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为这个‘故事’配个插图。”一位小朋友主动站了起来,走上前,在纸上画了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老师认真地伸出双手把它接了过来,附在刚才记录的“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了一起。老师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和插图者的姓名,并写上“出版日期”。最后,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大家瞧,这是两位小朋友‘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写书并不难。虽说你们现在年龄还小,只能‘写’这样的小书,但我相信等你们长大了,学会很多知识以后一定能写出大书,成为伟大的作家。”

其实,简单也是教育艺术。这节“作文课”因其“简单”,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让孩子初次品尝就喜欢上了学习。我以为,越是高超的教育艺术越是简单的。无论是活动气氛的营造,还是具体过程的展开,抑或材料的准备,都毋需刻意,简单才显自然。这其中,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简易的环境”,让教育在这“纯净如水”的滋润中获得效果。

活动过程的简单,一是行动的“简约”,教师“惜言如金”“惜力似银”,只在必须说和必须做的时候才给予必要的'帮助。教师要充分提供机会、平台,鼓励孩子动口动手,不要怕孩子说得不流利,做得不准确。二是程序的“简约”,环节应“格外清晰”,转折少一些,节奏缓一些,以照顾到孩子的差异,充分展示教学过程的细腻和精致,让每个孩子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美味”。

此外,对于成功的体验也应是简朴的。一是让参与者成为成功者,就像本案例,听故事的、讲故事的、画插图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二是让努力者成为成功者,让努力者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收获。

简单也是好的教育。与其让过于花哨的形式、过于繁琐的过程、过于迷茫的模式捆绑住孩子,不如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简单资源”,让教育呈现出美好、温馨的形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9

你会对别人的一个哈欠充满好奇吗?你会为一只小蟾蜍兴奋不已吗?你会为了一朵小红花拼命努力吗?你轻笑:怎么可能?

是啊,这些事都太小了,我们都长大了,再也不屑去做了,但是这些却是幼儿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幼儿园里,有哭有笑,笑容是真的,眼泪也是真的。人生漫长,世界广阔,多少悲欢离合,世事艰辛,而所有复杂故事的最初却都是从这个简单的世界里开始的。

还记得那些现在想来过于幼稚当初却想得认真的事吗?还记得那些带领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的老师吗?

——题记

1、《老师,咱们睡觉吧》

这学期我带的是中班的小朋友,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每个星期一的午睡时间,晨晨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晨晨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晨晨真棒!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不知道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晨晨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困了呀,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我们睡觉吧。”

2、《老师,是青蛙吗》

今天早上刚上班,中一班传来一阵喊叫声,“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吗?”。我过去一看,原来他们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们班的刘老师想把它请出去,这个小东西却气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条腿伸的直直的。“老师,让它和我们玩儿一会儿吧?”李嘉怡小声的`说,“好吧,但是别用手去碰它。”刘老师停止驱赶,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认真而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小家伙,“瞧瞧,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还是小癞蛤蟆呢?”刘老师也不敢确定了。“应该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说“我也不敢确定,干脆上网查查吧。”上网查了查,哈哈,还真是蟾蜍,这小家伙也是一种益虫,会吃蚊子等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人类的健康,它还会分泌毒液,它的毒液还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们长见识了,谢谢这只不速之客——蟾蜍。

3、《午餐咸菜的效应》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希望他可以多吃点菜。我说:“今天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子夹起一点青菜,可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么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

4、《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孩子们出去喝水时,突然飞进来一只蜻蜓,那是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翅膀,飞上飞下的直惹得孩子们争相追逐它。现在想让场面安静下来是不可能了。

于是,我大声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昆虫?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是专门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吗?老师,蚊子可坏了,它都叮了我好几个疱。”“对呀,它还能传播疾病呢。”听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补充说:“蜻蜓的宝宝也吃蚊子的宝宝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说它是一种益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多吃坏蚊子。”噢,我们懂了,孩子们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利用身边发生的小插曲,同样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5、《“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

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

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6、《弄脏的蔬菜印章画》

王艺睿小朋友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长得白白胖胖。自从入园第一天起,老师们都非常喜欢她。作为她的班主任,每当看到她聪明可爱又调皮的样子,我也会特别喜欢这个小丫头。

每次区域活动时,她都积极参加,今天也不例外。

在益智区中,孩子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种蔬菜做蔬菜印章画。有的孩子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会神的欣赏孩子们的印章画时,听到了告状声:“老师,王艺睿把我的印章画弄脏了、王艺睿把颜料瓶打翻了、王艺睿把颜料弄到我身上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她,而是给了她一个会意的微笑,同时又摸摸她的头,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只是想要帮助他们把印章画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这时,我把他的印章画给小朋友们展示了,并且对她的画进行了表扬,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别的孩子也都不怪她了。

这种间接地教育方式,我发现她特别容易接受。也使我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从中受益匪浅!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中,孩子们会上演许多“故事”,有些或许你不经意间地就过去了,而有些“故事”,只要教师善于把握住机会,往往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周三户外活动时,在花园里,我领孩子们随便走走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孩子们欣喜若狂地叫着:“老师,你看那里有一只花蝴蝶!”话音还未落,就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去捉蝴蝶了。

“孩子们,快回来!快回来!”我用力的喊着,可是,他们已跑得很远了,听不到我的喊声。过了一会,他们归来了,哮喘嘘嘘地说“唉,真可惜没有捉到它!”

我庆幸孩子们没有捉到蝴蝶。我把孩子们召集过来给他们讲了一个随机自编的'“花蝴蝶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能美化我的生活.....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我说:“老师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师,我们会保护蝴蝶的!”有的小朋友还提议回教室绘画美丽的花蝴蝶......

听了孩子们的“豪言壮语”和想法后,我笑了:“走,孩子们。我们回教室去画蝴蝶,看看谁画得好!”“好,画蝴谍去......”

可见,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总会让你看到意想不到的“故事”,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引导,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等各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教育的智慧

往往并不是简单地从书籍的阅读中获得的,而是在教育生活中不断捕捉、反思得来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一颗满怀爱孩子的心和善于捕捉的眼睛,在一次次解决教育问题中不断积淀教育智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1

晚上,正准备睡觉,手机突然响起了短信提示音,打开一看,号码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话却像炸弹一样在我脑袋里炸开了:“罚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如果孩子连为什么被罚站都不知道,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

我睡意全无。

我让谁罚站了?躺在床上,脑子如放电影一般重复着白天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细节,可怎么也想不起有谁被罚站过。

一夜无眠。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册,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个家长发给我的,这样我就能知道是哪个小朋友为了什么事受罚了。可遗憾的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竟然找不到那个电话号码……难道,是发错了吗?和我搭班的'老师来了,我把短信给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吗?现在有谁会体罚孩子?估计是家长误会了吧。”

可是,这误会从何而起呢?要知道,无风不起浪啊……

我把这个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问小朋友是谁的爸爸或妈妈的手机号码。可小朋友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没一个回答。我继续问有哪个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妈妈或爸爸聊过幼儿园里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小朋友们纷纷说起昨天晚上跟家长聊的事儿。这时,安安怯生生地举起小手,说:“老师,黑板的手机号码,好像我妈妈刚换的新号码……”

怎么会是安安?他可是个既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自觉又自律,每次评“好孩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诉了我们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晚上睡觉前,他那个当老师的妈妈向孩子问起了幼儿园的事。安安说,他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可不知为什么,一到午睡的时候,老师不让他马上上床睡觉,也不让其他小朋友上床睡觉,而是叫他们站在床边,可是为什么要“罚”他们站,谁也不知道……于是,他妈妈就给我发来了这条短信……

事情终于搞清楚了,可心却沉沉的,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原来,因为幼儿园条件的限制,我们班的活动室在一楼,但午睡室却在四楼。虽然一直教育孩子们上楼梯的时候“要安静,不能跑,一个跟着一个走”,可走到四楼,特别是盛夏的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气喘吁吁。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进午睡室的时候我们都会叫孩子先在床边站着休息一会儿,直到不喘了才上床睡觉……

我以为,这么“简单”的事,这么“容易理解”的事,我们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没有作特别的强调。谁知道,“误会”还是产生了。

跟孩子们解释了“罚站”的原因后,我忙给安安妈妈回了个电话,虽然安安妈妈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这个结并没有马上打开。不管如何,在这场不大也不小的风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更细心、更用心,并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关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2

我第一年当班主任,在开学初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告诉过我,班主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轻松,虽然我作了十足的准备,但是说实话心里还是很担忧的。

开学后的两个星期,有些幼儿哭闹、有些幼儿沉闷、有些幼儿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几乎每位家长都会来询问幼儿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询问中不免会出现这样的话语,“老师,我们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很宝贝的,不能说重话”、“老师,你们这里会不会给孩子晒被子,我们敏感的”、“我们的`孩子吃饭乖吗?你们喂不喂?”……一系列一系列的话,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一切地显得那么自然,但是我隐隐地感受到了无比大的压力,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当初别人对我的提醒。

可是摆在眼前的是不能逃避的事实,我只有解决不能退缩,除了在幼儿园给孩子培养常规,还要给他们像妈妈的爱,面对家长,我建立了班级QQ和班级博客,把孩子吃饭、游戏、睡觉的照片录像呈现给家长看,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在幼儿园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到我们班里的情况,让他们能放心地将幼儿交到我们手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家长的配合下,开学这一个月来,我们班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孩子们爱老师,爱幼儿园,家长和我们也像朋友那样交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和谐自然。我想这样的和谐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工作,将我们班搞出特色,将孩子培育得更棒!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3

重温"纪录"--读《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有感

作者:陈茹彦单位:傅坚敏学前教育名师班

04年我曾经跟随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读童心》的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记录孩子的行为,解读行为背后孩子的经验,让作为老师的自己学习去看懂孩子的学习,从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实施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那时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边实践边感悟边整理,有了一些获得但还是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书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时的研究那时的记录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蕴含着丰厚内涵值得教师好好探究的一门学问。

联想到现在名师班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何为名师?我想只有一个能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的老师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师。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就像朱家雄教授在此书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孩子是本读不懂得书,"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意义并非是要客观地、真实地去看清楚儿童在学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学习的……"看得见"依赖于记录,这本书里的"记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录,即非看到什么记什么。这里的"记录"意味着作者对所记录的儿童的学习是经由了选择的过程,也经由了意义赋予的过程,记录就成里"纪录"。纪录是使学习过程的本质和每个儿童使用的学习策略看得见(尽管是局部的)……纪录使解读、重温和评估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纪录可以从认识论的视角下学习……

"纪录"常常是我们教师撰写案例的一种手段,通过实录儿童的活动过程,分析看到的儿童可能获得的经验,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如何有效地推动儿童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纪录的.过程是辨证的,以情感为纽带,也是富有诗意的,纪录不仅伴随着知识建构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纪录孕育了知识建构。纪录是一种叙述形式,既是每个人内部的交流,也是人际之间的交流,因为纪录为纪录者和阅读纪录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纪录对于孩子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因为孩子们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对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师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出的意义。在孩子的观点中,这就意味着他们所作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由此,他们从无名小卒的不被察觉状态走出,发现自己的"存在",发现自己所说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别人倾听和欣赏:这就是价值。"特别喜欢这段话,做老师就应该把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欣赏。书中提到"马提古兹曾经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师:有的时候是指导者,有的时候是设计者,有的时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时候是督促者。教师应该是既甜蜜又严格的,他是个电工,他分发颜料,他甚至是观众--有时观看,有事鼓掌,有的时候保持沉默,充满感情,有的时候提出质疑,有时热情鼓掌。"

纪录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纪录让老师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4

教育孩子,我们更应该注意细节之处,在任何小事中,我们都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机会。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在幼儿的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也是各个不同的形态。但有的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不能及时抓住这些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班上的阳阳是个活泼的孩子,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不管是晨间活动还是户外游戏活动,他总是特活跃,刚活动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就会出现密密的小汗珠。针对阳阳活泼的特性,每次活动前我都提醒他把外套先脱掉,再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活动后感冒着凉。这以后他还经常提醒别的小朋友热了要休息一会儿,对阳阳的行为老师也及时竖起大拇指,在老师的肯定下阳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教育无小事,我们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多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5

20xx,做孩子永远的镜子

中班活动区“小医院”,“小护士”筱筱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小护士”却把“药品”弄得东倒西歪。我发现后多次提醒她要把药品摆整齐,不知什么原因摆放药品的地方还是乱七八糟,我该怎么办呢?或许我可以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戴着“护士牌”来到药品柜,开始整理柜子上的药品,大声说:“哟,药品柜这么乱,要是病人来取药,一点都不好找,我来把药品整理一下,等会儿病人来取药就方便了!”好像筱筱意识到了什么,也加入我的行列,开始收拾整理“药品”。

我以“同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既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游戏继续开展;又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行为示范,却涵盖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自上而下的“指挥者”变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孩子面前就要少说多做,以身作则,做孩子永远的镜子,这样比做“指挥者”“驯兽师”来得有效!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虽然孩子小,但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是一样的,我们大人不喜欢听唠叨,小孩也是_样,简单的说教肯定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我们要做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那么你就要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们,孩子们会看、会学。

“镜子”的作用不只是让孩子来学,还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孩子尚小,很多时候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是分辨不出对与错的,他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孩子们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判断,当一面正其身姿的好镜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