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孩子教育合理化的建议范文

来源:文书网 2.33W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教育方面必须要抓严,我们可以提出一下合理化建议。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孩子教育的建议怎么写,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对孩子教育合理化的建议范文

  对孩子教育的建议篇一

**是著名的侨乡,有**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以每年近*万人的数字不断增加。随着华侨队伍的日趋壮大,因父母出国留在家乡的“华侨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日益凸现,他们大多成为实际上的“单亲”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大多是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华侨孩

子的现状

为了充分掌握华侨孩子的基本情况,弄清他们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从而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我们采取问卷抽样调查法、部分华侨学生座谈调查法、华侨学生个别谈话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将回收的问卷、座谈、个别谈话的笔录进行了汇总统计,形成如下情况。我县在校中小学生58647人,其中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的学生18767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32.8,有海外关系的学生49849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85.9。父母在国外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在教育方面经常与学校保持沟通的只有10,85是偶尔沟通;父母与孩子分别的时间平均有3年,最长的达8年。近50的“华侨孩子”认为,父母出国对自己的性格、学习、心理“有一定的影响”。80的华侨孩子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90的孩子心里话不会跟远方的父母讲,38.1的学生认为到校读书只是为了将来找一份省力饭吃,有12.3的学生是为了家长才到校读书。据老师反映大多数“华侨孩子”成绩平平,作业完成率为10,知识掌握程度只有60,其中有10.3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二、华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问题

双亲出国的“华侨孩子”大多是交给祖辈照料,隔代抚养现象严重。其突出表现为:(外)祖父母缺乏科学常识,对新事物接受较慢,无法给现代的孩子以必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方法陈旧,孩子不易接受;加上(外)祖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以“顺心”代替“爱心”,听之任之,疏于管理。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造成华侨孩子骄娇二气并存,思想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立、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把出国当作自已唯一的出路。

2、社会教育问题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存在着诸多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一是受“重商”思想的影响,许多“华侨孩子”过早地将自已的前途定位在出国经商上,以“发财”代替“理想”,认为自已迟早要出国,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二是追求享受的环境氛围使孩子形成懒惰心理,再加上华侨学生零花钱普遍较多,花钱大手大脚,生活比奢侈不讲节俭;三是社会的“帮派”现象仍有存在,孩子往往为了寻求依靠走上歪路;四是社会垃圾文化如暴力、色情节目以及赌博风气对孩子心灵的“侵害”,给孩子心灵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学校教育问题

学校尚未将“华侨孩子”统一安排在学校寄宿,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管护“空档”。许多出国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不如寄养在亲戚家里;而这些华侨孩子也认为寄养在亲戚家里比在学校里更自由。另一方面,学校也认为孩子不在学校不便管理,由此一来,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上的失控区。在这个失控区内,华侨孩子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

三、加强“华侨孩子”教育管理的建议

“华侨孩子”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与一般中小学生所不同的特点,社会、家长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全面启动华侨孩子关爱工程,共同做好“华侨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加强对“华侨孩子”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一是加强对(外)祖父母等代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运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华侨孩子”的(外)祖父母等代监护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让(外)祖父母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二是对“华侨孩子”常年在国外的父母进行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华侨孩子”父母返乡时机,专门就如何教育“华侨孩子”进行辅导和指导。三是县教育局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期奔赴各校巡回讲演,开展县级百名“教子有方”优秀家长的评选和经验推广。

2、狠抓理想教育,确立心中目标。以班队、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为载体,结合“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为主题三级(县、乡镇、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们乐意参加的其它教育活动,尤其要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同时,要充分发挥班会课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

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和学习目的性教育,勉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可邀请老华侨到各校作现身说法,讲述他们在海外没有文化基础的苦楚,讲述没有文化知识,在国外寸步难行的事例,激励学生惜取少年,刻苦攻读,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闯天下。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华侨历史陈列馆,通过开展“**华侨的出国史、苦难史、奋斗史、爱国史、奉献史”教育,使学

生认识到国外创业的艰难和辛苦,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建立和完善住宿制度。学校要配备专职的生活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住校华侨生的生活,确保他们的住宿安全管理。同时,学校后勤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多为他们提供夜间服务。合理安排他们晚上学习、娱乐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人文关怀,集体的温暖。要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从小处入手,将道德规范落实到生活的各种情境之中,正确处理人文关系,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并进一步规范寄宿生的学习管理,学习上做到特殊关顾,指派教师指导督促“华侨孩子”学习,完成作业,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华侨孩子”专项档案——“信息卡”。包括“华侨孩子”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内容,实行每月一次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安排退休教师担当“华侨孩子”的代理家长,实行全程跟踪教育服务。三是开展同龄优秀学生与“华侨孩子”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让“华侨孩子”与同龄且表现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以“手拉手”形式,使“华侨孩子”能与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四是建立教师与“华侨孩子”谈心制度。五是成立节假日、双休日活动小组。学校要与社区(村委)取得联系,聘请社区(村)干部或关工委的干部为辅导员,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六是建立家校制度,每月对每位“华侨孩子”家长(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至少联系一次(包括电话、书面),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七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奖励表现好、进步快的“华侨孩子”,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八是建立“华侨孩子”与父母联系制度。要求出国的父母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及时与学校沟通,做到半个月能电话交流一次以上,沟通内容包括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另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心理健康加强帮助和指导。

  对孩子教育的建议篇二

1、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到人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结论,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4、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因为害怕犯错,什么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5、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

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6、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7、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无从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确立。我们应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我们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方面,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孩子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用这些契机教育孩子,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9、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一辈子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

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石。

11、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祸。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才会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相当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已无须通过艰苦奋斗甚至挣扎才能获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艰辛。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也不愿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相当多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小就及时对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报。“惯子如杀子”,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人,还要感恩社会。

12、学会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比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关心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子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观。以至于和孩子,和学校,和老师之间发生一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学校、老师,都不可取。当我们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给孩子做好榜样,尊重老师,和老师密切联系。懂教育的家长一定会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子这样的头等大事100%交给学校。

13、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教育孩子应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说是说做是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父母是难以教

育好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送家长几句话,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对孩子教育的建议篇三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谁不喜欢听表扬的话呢。就是我们自己,不是也愿意老板赞赏、老公夸奖、同事钦佩吗。孩子也一样,所谓的人们常说的“顺毛驴”就是这个意思啦。想想看,如果总是有人盯着你的缺点,动辄就反对、拒绝你,你是什么个心情?

我有段时间猛地发现怎么自己对美美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行”“你怎么回事”“这样不对”,简直让我对自己失望之极。而那段时间,美美对我的态度是不配合,甚至是哭、顶嘴,而且经常不高兴、经常哭。

这样的状态让我觉得批评或者强硬,是无力的,没有什么效果。

于是,我把自己提升到一个优秀妈妈和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的高度,积极的自我暗示之下,我的视角扩大了,我的方法也就有了相应的提高。

我不再一味批评,我开始在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优点。

当我快乐地和美美谈论每一天她做的好的地方、有进步的地方、给我们惊喜的地方时,孩子也睁大了眼睛、情绪高涨。随着而来,她会真的按照我的要去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而对于有些我觉得还不满意或者老师也提出的问题需要她改进的地方时,我针对的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她吃饭左顾右盼,我会这么说:

“今天老师表扬你吃饭特别快,老师可高兴了。希望你每天这样。有一个小建议,老师和妈妈都希望你吃饭的时候眼睛看着自己的碗,不东张西望了好吗。明天你肯定能做到的,对吧!”

美美一听到这里都是表扬没有批评,当然爽快说“妈妈你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

我总是先谈她做得好的地方,把希望她改进的行为“客气地”淡化为“建议”,这个建议要比批评来得有效得多!

而这样的好处,就是美美情绪快乐、我也放松、她的行为越来越自控而且她也更加自信,我们都相互尊重对方,我对她的建议也越来越不频繁了。

我们这些家长,自己过去都是在训斥或者批评声中长大的,尽管现在很多人提倡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我们也都明白表扬的好处,可是只表扬确实对家长有难度,我们的成长中表扬就很少,我们怎么会自然而经常地表扬孩子——这有点不容易。那么,我们只要把批评改成建议,态度不再那么严肃,既能符合自己希望孩子进步提高要求的心理,又能给孩子一种信任和尊重。孩子的变化明摆在那里,让你感慨“建议”取代“批评”的力量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开始接触生字生词,所以在学校老师要在用心去教导每一个学生,另外对于生字生词要要求学生每天回去认真复习,在家里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所有的生字必须由家长报听默写完成后作业也不必要太多,只要学生能对所学的东西有了认识就行,而在学校老师每天可以重新叫学生对生字生词重新默写一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因为孩子不一定相信家长反而更信任老师,另外对于学生的其它举动言行,其实老师平时可以多注意,这样对青少年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要像农村一样完成任务式教书。

一、不要墨守成规

因材施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别人讲的是普通道理,举的例子有些是极端的例子,那是由于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孩子个性造成的。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你有自己的办法,而不是道听途说。

要因材施教,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要认清楚自己的孩子,做自己孩子的朋友。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量大,懂的事有时比家长还多,这是大多数家长最为头痛的事,也是家长需要付出代价的地方,自己不明白孩子,教育当然无法下手。因此要有意识地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才能找到如何教育的方法。

二、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

一个农家孩子的家长可能斗大的字识不了一麻袋,为什么也能培养出大学生?一是本人有学习的天份,二是家长传授了做人的道理,促使这种天份的的发挥。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有二方面:技能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

如何做人的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法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社会价值观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实际上是家长把人生观灌输给孩子的过程。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愈早愈好。一旦孩子在这方面有了自己根深蒂固的认识,就为时已晚,你可能磨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是多少家长都尝到的恶果,说的越多孩子越烦,逆反心理越重,这是你没有及早地占领那块净土的缘故。

如何做人的教育是长期的,是潜移默化的,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形成的。这具有长期性和实时性两个特点。

现在媒体众多,家长的实时引导就至为重要,因为媒体上讲的都是较理想、较典型的东西,如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问题,媒体上曾大事渲染,不做家庭作业,不上晚自习等言论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应该。长期下去,想改变就很困难了,即使他去做,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没有效果。这就是教育的实时性,这需要家长的细心和敏锐。

三、不要拿孩子寄予过高的希望

一些家长可能自己在学业上没有造就,或是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是望子成龙心切,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达芬奇,爱因斯坦,肖邦又有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那也是万里挑一,往高处培养是必要的,而不要期望值过高,拨苗助长,也不要对孩子象下赌注摸大奖的心态,总是向往着奇迹出现。

因此,要把孩子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因为世界上普通人毕竟是大多数的,在没有确认孩子有特殊的才能之前,要让孩子走大多数人走的路,要正确认识特长与基础课之间的关系,学好书本知识,而不要轻易选择歧途,把其它技能的培养只能当作知识面的拓宽,绝对不可影响学业。

四、不要相信夸张的素质教育

在八十年代,曾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到什么时候都不是虚言。因为基础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石,科学面前没有空中楼阁,只有学好基础课才能更多更快地掌握实际的技能。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绝大部分,任何时代不可逾越,搞设计专业的不会几何,搞电的人不懂电路,研究程序不懂方程,可能吗?

让孩子踏踏实实学好在校功课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学好基础课才能有更宽的就业途径。因为这些知识是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的基础知识,就是孩子不上大学,这些知识也无比重要。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都要求一定知识水平,这个水平就是在小学初中形成的,否则就没有基础,就不能轻松地干好自己起码的工作,会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不要被一些语论所误导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五、正确认识电脑的作用

学电脑是近年来社会和学校热门的话题,有人夸张地说不懂电脑将会被二十一世纪所淘汰,

这纯是危言耸听。电脑只是一个工具,就象我们干活用的铁锨一样。有好多场合是永远用不上,或根本上起不到重要作用,电脑不是万能的。况且随着电脑的智能化不断加强,使用电脑就象用铁锨一样容易,没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什么时候想学都易如反掌。

所以对小学生大量的接触电脑我是持反对意见,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眼睛受电脑的伤害不可估量,为什么要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这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呢?将来再学为时不晚,对商家的宣扬不可轻信。

最可怕的是电脑游戏,它和毒品一样,一旦上瘾,就控制人的大脑神经,让人兴奋,不可救药。

为了学好基础课,杜绝孩子玩电脑游戏是非常必要的,对其危害性要让孩子明白,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目前最需要学的是什么。但你想要孩子成为电脑游戏专家与此话题无缘。

六、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诀在于家长持之以恒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孙教授曾讲孩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说要培养孩子某一习惯,至少需要二十一天不间断的时间,实际上这首先是要家长的恒心。二十一天能天天督促孩子做某件事也不是容易的事,不信你可试试看。

七、不要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一是人的审美观不同,二是审美的尺度不同。家长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准则来教育孩子,所以就更不能要求孩子完美,因为家长自身就是不完美的,你的观念不一定正确,尺度不一定合适。再则,如果有让孩子十全十美的心理,家长和孩子都会活的很累,会经常发生冲突。常期下去,会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比如逆反心理的产生。因为要求十全十美是最残酷地剥夺孩子自由的手段,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和约束,孩子的生活空间成了无形的牢笼,这无异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八、恩威兼施

对孩子应恩威兼施,一味地严格要求,是苛求,一味地宽容是溺爱。宽松有度对孩子成长是非常必要的,就象一颗树,我们既要施肥浇水,也要进行必要的的修剪,否则就很难成才,除非是一颗根本不需要修剪的树。但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严是最难把握的事。

九、尽到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就足够了

家长的文化教育水平、社会阅历经验、各项综合技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为教养孩子,许多人因认为自己水平差而烦恼,我想大可不必。父母只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可以了,就问心无愧了。

十、孩子的健康是第一重要的

这里说的健康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两方面,身体健康是不用担心的,现在家长对孩子是放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这不用多说。心理健康,虽然人们已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但如何去做人们还没经验。要把孩子作为一般人来培养,以通常人的心态教育孩子,就是防止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要认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其异常行为要上心,不能因为其年纪小就不当回事。当孩子出现和常人的想法和行为不一样的地方,就应及时纠正,譬如孤僻、易怒、悲观等极端性心理。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但不能走向极端,否则就是玻这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要注意的。必要时要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