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在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

来源:文书网 2.93W

在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在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报社实习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习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习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习报告范文中,找到实习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从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去报社实习的两周里,我感觉收获还是颇大的。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心里挺担心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闻,导致没有新闻上报。去实习的这段时间,大概了解了当记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为了自己解惑了。曾经想过,大学毕业后,自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看得出,记者上班的时间很自由,除了会议之类的时间要到之外,只要有新闻可写,就可以不用去报社,我觉得这样的上班时间还是蛮好的,感觉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们去实习,其实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分为两个阶段,半天接电话,半天跑新闻。接电话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电话也不多,其实自己本来也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在报社里,我强烈感觉自己到一种人情冷暖,我只觉得冷漠也许是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因而也就没怎么关注我们,当我们不存在吧!在外跑新闻的过程中,刚开始挺有激情的,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来越累,也许是走的路多里吧!当然,正因为跑新闻,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开始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锻炼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会更有勇气去解决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了解社会。

因此,我建议:再有机会去实习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把握这次机会,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4

从七月中开始,连续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在《**日报》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既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也让我发现了一群人,他们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一类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可以更好的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转变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日报给我这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第一天去报社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以为一进去就可以跟着去跑新闻。而事实上,负责带我的记者只是让我坐着看报纸,不停的看报纸,一个上午过去后依旧没有事情可做,也没什么人理我,说实话有点无聊。下午我就开始观察报社的运作情况了,每天看到的报纸,他们的幕后生活是怎样的呢,那些新闻背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记者们会不会因为一篇新闻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讨论争辩呢,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下午。大概三点左右,一个首席记者拿着小本子挨个的问记者"今天有什么稿子?",记者边说他边记,然后首席记者把已经做好的选题告诉总编辑,总编辑斟酌,看看可不可行。总结一下第一天,就是在报社看看他们匆匆离开匆匆回来的忙碌着。

第二天到报社,心情平静很多,不再那么热血地想去跑新闻,心里一个大二的学生肯定是不会让你去做事情的,既来之则安之,能把报社运行情况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还是在看报纸,下午和一个记者聊天,觉得收获颇多。他说有时候也不能写太敏感的东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传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尽量的把稿子写的软一点,好玩一点。跑新闻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对于跑现场,一定要注意细节。他说他有次和同城好几家媒体去一个现场,一个男的劫持一个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驾在女的脖子上,形却当初势比较危机。很多同城媒体看见里面有点动静,一窝蜂往狭小的案犯地点冲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里不动,远远望着,因为如果离案发现场很近肯定看不到什么,再加上几个摄影记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动是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体看不见的景象,比如他看见几个警察进了一辆黄色 的出租车,他知道马上肯定要有行动了,果不其然黄色出租车慢慢靠近罪犯,乘其不备把罪犯制服。他说,如果观察的够细致,报道警方营救前的一系列准备,以及一系列的变化,那读者就会觉得新鲜而有看头。你报道罪犯挟持人质,然后警方成功解救,那画面感不强,也没有什么亮点。听他绘声绘色的说,真的很有意思。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我终于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热线。部门几位工作人员交代了一些工作细节,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因为无法做到边听边记录到电脑上,刚开始都是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据说采访记录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在接电话的空余时间还是看报纸,包括其它几家报刊。旁边的工作者说,看报纸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

两个星期过的很快,虽然在报社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学到了不少。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锻炼了采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别人打交道,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人。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