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来源:文书网 6.34K

制动气阻

高温天气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小型汽车一般采用液压式制动,在炎热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会产生制动皮碗发胀、变形,制动液挥发、气化等现象,造成制动效能降低或失灵。因此,在制动运用时要适当提前,注意防范,发现异常立即抢挡并配合手制动停车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气操作。

胎压增高

夏季太阳烘烤道路以及车轮的高速转动,都会使轮胎温度上升、胎压增高,从而容易造成爆胎。驾驶员在烈日下行车要特别当心,不得超速行驶,尤其不要满负荷(小型汽车乘满5人)高速转弯,快速连续通过凸凹路段等;不得在胎温很高的情况下,浇冷水或少量放气,以免轮胎遇冷变形以及放气后轮胎与道路接触面更大,温度上升加快。发现轮胎烫手时,应选择荫凉地点停车,自然冷却。

注意水温

汽车在酷暑、高温条件下行驶,发动机水温上升较快,特别是翻山越岭和长时间连续行车时,容易出现冷却水沸腾(开锅)现象。行驶中发现水温表指示过高,或故障灯闪亮时,应立即停车并打开应急灯。使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1-2分钟,不要马上熄火以免发动机抱缸。也不要马上加入冷水,防止气缸炸裂。应打开引擎盖自然通风冷却或用冷水浇淋散热器(水箱)盖及外部强制降温,待温度下降后,用擦车的毛巾盖住水箱盖拧开,注意防止喷出的冷却液造成烫伤。

油路气阻

发动机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转,汽油泵及燃料系内部容易产生气阻,造成供油不畅或不来油。遇有上述情况时应靠路边停车,打开应急灯并掀开引擎盖自然降温。然后,拆开化油器进油管接头泵油,将气阻排出或用擦车的毛巾,包上沙子,注入冷水,敷在汽油泵上,还可用石棉板、木板等将汽油泵和发动机隔开(有些车的汽油泵设置在油箱内,通常不会产生气阻)。

电瓶缺水

温度过高时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容易挥发,造成蓄电池缺水,电极板露出氧化、容量下降等现象。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高度,必要时应添加蒸馏水。

慎用空调

在夏季,人们的穿着都比较单薄,车内空调不要开得过大,或长时间连续吹空调,以免人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反差过大造成感冒。同时,空调连续工作也会增加发动机负荷,多耗油和温度过高。行驶中还是应该时常打开车窗透透空气,吹吹自然风。

注意防护

在阳光较强时应戴好防护眼镜,防止阳光直射或较强的反射光刺激眼睛造成眩目。携带子应季备品,如水桶、毛巾、清凉油、矿泉水等,不要喝过甜的饮料。

注意行人

夏季道路两侧树荫下,经常会有人散步、乘凉休息,甚至干脆席地而睡。驾驶员在行车中一定要认真了望,避免过于靠右,特别是夜间行车,必要时应在会车变换近光灯视线不清时,鸣笛示意路人注意。

注意休息

由于天气炎热,驾驶员一般上半夜难以入睡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白天驾车又浑身是汗,容易困倦、疲劳,甚至头晕、中暑。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安排早、晚比较凉爽时上路,避免最热的时间行车。中午应休息1小时,或是在途中增加小憩次数,顺便检查一下车辆状况,让汽车也降降温。

以上是有关于高温天气行车的注意事项,对于这几点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开车出门一定要对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中途出现故障。

据分析,在车祸中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现场人员救护不当造成伤员伤情加重、不会抢救措施或因其他原因的延误而失去抢救时间等导致不该发生的死亡和伤残。

主动避险

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员都应当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走人行道,自行车骑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做到各行其道。由于机动车有着重量和速度这个明显的'优势,所以机动车驾驶员更要做到主动拒绝酒后驾驶、拒绝无照驾驶、拒绝疲劳驾驶,拒绝超速行驶等危害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

撞车时,车上的乘客应当双手护头,全身尽可能的放松,并从座位下滑,减少撞击力;汽车翻滚时,坐车者双手应紧紧抓住车的某一部位,身体紧靠在座位上;发生剧烈碰撞的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撤离车厢,迅速在就近的安全区域躲避,避免发动机和油箱瞬间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

救护办法

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护关键是:抢时间,“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最初的10分钟、1小时内的抢救是最关键的,正确的早期救护可以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低伤残,所以要快速呼叫“120”,这就是常说的,先打120,再打122。

实施有效地抢救伤员,首先迅速判断伤者有无生命危险。

1、如果伤员已经昏迷,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或瞳孔两侧大小不等,呼吸不规则,脉搏不清,均说明情况严重。对神志昏迷的伤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口腔中有呕吐的食物、痰、血块等异物,应予以及时清除,并使伤员的头后仰,以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

2、如果伤员的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100次)、人工呼吸,二者比例为30:2。

3、如果伤员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变弱而快、呼吸急促、颜面苍白等情况,说明伤者有大出血,并已进入休克状态,此时应抓紧时间送医院。

伤口止血办法和包扎办法

1、对于伤口出血的伤员要及时给予止血,最好的方法是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即用干净的布块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或皮带加压包扎。应用这种止血方法,可以使肢体的远端仍存在血液循环,有利于肢体的保存,比较安全和方便。如有喷射状大出血,加压包扎无效,可运用止血带(或布条)扎紧肢体近端。在使用止血带时,应记录结扎时间,一般上肢不超过一小时,下肢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如果时间过久,会造成肢体坏死。若转运伤员时间较长,要定时放松止血带5分钟,防止肢体坏死。

2、由于交通事故一般发生在野外,伤口可能有砂粒沾染,所以现场处理要格外小心,对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小心取掉或清水冲洗,若有烦躁不安、脉搏变弱而快、呼吸急促、颜面苍白等情况,应首先运送到医院或呼叫“120”。外露的骨折端不要复位,以免将污染的脏物带入深部。

搬运、护送中应注意的事项

搬动伤员时,要保持脊柱平直,首先在原地要对颈部进行固定(可以使用颈托或其他代替品),搬运人员应由3-4人同时托起,或使用铲式担架,目的是防止脊椎活动,以免损伤脊髓或加重已有的脊髓损伤,导致截瘫或加重截瘫。

在转运过程中,伤员平卧于木板上,禁止伤员弯腰,用担架时要让伤员伏卧。应注意对骨折伤员要给予肢体固定,目的是减轻疼痛,减少骨折端的活动,以免加重血管、神经组织的损坏;对于有肢体严重畸形、扭转现象的可用手作牵引肢体来矫正畸形,然后固定;对于开放伤口则不应复位;肢体固定用夹板,可就地取材,树枝、木条、硬纸板都可以用来作夹板的代用品。

对伤情严重的伤员,应送就近医院进行抢救,不要舍近求远,一味强调送大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