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

来源:文书网 2.6W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

当今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为500多克。

有22个国家及地区在此平均线之上,爱尔兰、英国、科威特一直稳居前三位。接着依次为:土耳其、卡塔尔、巴林、叙利亚、伊朗、斯里兰卡、摩洛哥、突尼斯、埃及、日本、智利、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前苏联、荷兰。

一般的茶叶饮用大致可分成两种方式,即热饮与冷饮。热饮又分清饮与加料调味饮用。

热饮清饮法源于中国,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所谓“华夏文化圈地区”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较盛行。日本人在生活中喜爱清饮蒸青绿茶,几乎是三餐不离。韩国受华夏文化及日本文化的双重影响,提倡饮茶与品格修行相结合的“茶礼”,泡茶也多以清饮为主。

热饮加料调饮是在泡茶时添加佐料,调和后饮用。佐料多为调味品、奶类、粮食(如炒米粉)、水果等。红茶加调料以英国最具代表性,并因其殖民地扩张史而影响广泛。失恋时,中国人说“有缘无份”,英国人则说“他(她)不是我的那杯茶”,茶与生活之密切可想而知。

英国人的一天是从“睁眼茶”开始的:早上初醒,不待洗漱先来一杯红茶、几片小饼干。起床后享用丰盛早餐,当然少不了一两杯香浓奶茶。上午工作告一段落,无论上班与否,都为自己安排“午前茶”,选比较浓烈的红茶,松弛身心且提神。下午茶时间,人们会放下工作,轻松享用一杯好茶,配以清淡的小点心。有闲阶级更是要举行社交意味的下午茶会,绅士、淑女饮茶笑谈,乐此不疲。傍晚18时左右有一顿茶,称为“hightea”,喝茶时配以肉类、火腿及煎蛋、沙拉等食物。临睡前,全家人会在客厅喝“睡前茶”,男士喝淡酒,女士与儿童喝奶茶、果味茶,围着火炉或闲聊或看书,茶尽人欢互道晚安。

“下午茶”是英国茶文化的精华所在。20世纪初丘吉尔出任自由党商务大臣,“准许职工享有工间饮茶的权利”是其社会改革内容之一。全民享有上午和下午各15分钟的法定喝茶时间。下午茶丰俭由人,最简单的可以是一杯红茶加一小块青瓜三明治。若讲究起来排场也不小。上流社会的下午茶茶会从茶叶选购、茶具配置、茶点制作到环境布置、音乐伴奏、穿着打扮、礼仪应对等,无不极尽优雅、华丽之能事。难得而昂贵的中国祁门红茶、全套的威治伍德骨瓷茶具、银茶匙、银烛台、纯白镶有手织比利时花边桌布、柔和的弦乐重奏、精美清淡的糕点、丰富的当令水果、四季鲜花盆景加一位气质高雅、招呼周到的女主人,氛围华丽迷人。

英式红茶饮法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西欧、东欧、北美、大洋洲、中东、南亚、西亚等地均如此饮茶。爱尔兰人均消费量为世界第一,当然茶风更盛。人们喜欢滋味浓郁、汤色明艳的红碎茶甜饮。荷兰是欧洲最早贩茶饮茶的国家,人们多在下午和夜晚喝茶,与英国不同的是红茶一般加糖不加牛奶。德国人中意茶味浓、叶形大的高挡红茶,各式香味茶受年轻人的推崇。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在饮茶时也表露无遗:茶叶商会早期制定的“泡茶五律”至今仍被一丝不苟地执行,并且习惯只购买德文标识的茶叶。法国女士饮茶多于男士,上午、下午与晚上各有一顿茶,早上多是浓味茶,晚上则是清淡的草药茶、香味茶。俄罗斯用传统的“茶饮”煮饮红茶,“茶饮”有点像中国的火锅,中空可通烟,拧开小水龙头泡茶后,加糖、蜂蜜、果酱、柠檬或甜酒后调饮。

绿茶甜味调饮则是以西北非的“薄荷绿茶”为代表,不但加糖,还加香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不饮酒,同时居住地气候炎热干燥,每天的三道茶是生活的必需。煮饮“薄荷绿茶”有专用的煮茶壶与规定程序。数人围炉而坐,炭火煮茶。将茶置于锡壶后,加入白糖、鲜薄荷,放入开水再煮,茶味甜浓清凉。茶渣则用于喂牲口。婚礼喜丧、宗教活动、宴会聚餐、亲朋相会均离不开薄荷绿茶。

热饮咸味调饮在蒙古、中亚、西亚等历史上的游牧、肉食为主民族地区盛行。蒙古奶茶最具代表性,砍下一块砖茶人锅熬煮,滤出茶汤,奶及食盐后调饮。冬季加黄油、肉汤及炒米等,既解渴又饱腹。有时在茶中加中草药,用来治感冒。饮茶在其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冷饮茶水以美国为代表,一般用红茶泡出茶汤后,放人冰箱中冷却,饮时另加冰块、方糖、柠檬、蜂蜜、甜果酒调饮。其口味甜而酸香,开胃爽口。加拿大人也有冰茶饮用习惯,不过高档红茶仍用英式热饮。

国际茶文化是独特的世界文化形式,超越了国家、种族、地域等限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之一。21世纪全世界人民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协调人际关系、重视品格修行、调和人类与自然的平衡,才是有意义的文明飞跃。无论何时何地,茶总是与亲情、从容、舒适、健康、天然等结合在一起。相信人类历史进人网络时代,一杯好茶仍旧可以让我们共享平安、快乐。

世界各大洲饮茶习俗大观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

新西兰:新西兰人把喝茶作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许多机关、学校、厂矿等还特别订出饮茶时间。各乡镇茶叶店和茶馆比比皆是。

马里: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日本茶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欧洲各国的饮茶文化英国饮茶之风始于17世纪中期,先由皇室倡导,后普及到城乡,成为英国的社交风俗。英国人喜欢饮滋味浓郁的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爱尔兰人饮茶之风更甚,为欧洲首位,喜欢味浓的红碎茶,荷兰是西欧最早饮茶的国家。菜汤放糖,多饮袭泡红茶和香味茶,西欧的其他国家也都习饮高档红茶和甜式调味红茶,青年人则多喜欢香味茶。

美州国家的茶文化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

非洲国家的茶文化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不饮酒而饮茶,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煞煮后饮用。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阿根廷舍饮茶习俗防流感

数人轮用一根吸管共饮一壶茶,这种阿根廷人饮用“国宝”马黛茶特色习俗眼下受到挑战。

阿根廷医生敦促公众,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进一步蔓延,请放弃这种爱好。

阿根廷“国茶”马黛茶

放弃传统

一些阿根廷医生说,鉴于眼下流感疫情形势,公众应放弃按传统共饮方式喝马黛茶。

拉普拉塔儿童医院医生西尔维娅·冈萨雷斯·阿亚拉告诉当地电台记者:“它(这种饮茶方式)不太卫生。如果你要喝茶,就自己喝。”

部分企业也向员工发送电子邮件,提出类似警告。

路透社报道,按传统饮法与亲友分享马黛茶,堪称阿根廷人最爱的享受之一。

阿根廷人喜欢泡上一壶马黛茶,往木质茶壶里插入一根金属制吸管。亲朋围坐,轮流吸茶喝,边吸边聊。壶里茶水快干时再续上热水,直到兴尽人散。

作为全球最大马黛茶生产国,阿根廷以马黛茶为“国宝”级饮品。

马黛茶由一种冬青属灌木绿叶烘干后制成。不仅阿根廷人工作休闲时常喝它,乌拉圭和巴西南部也流行饮用这种茶。

忍痛割爱

眼见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峻,部分阿根廷人无奈放弃与众人分享马黛茶的乐趣。

现年37岁女子韦罗妮卡说:“我仍然喝它(马黛茶),不过只与我丈夫一起喝。如果别人来访,我会礼貌性为他们送上普通类型茶。”

除放弃共饮马黛茶,卫生机构还鼓励公众改变其他习惯以防流感,譬如不再按当地盛行的吻颊礼相互问候。

阿根廷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等4个省6月30日相继宣布进入卫生紧急状态,以确保当地卫生部门获得更多资金和人力支持、以更大权限和灵活性防控疫情。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所有学校定于从7月6日起提前放寒假。阿根廷其他多个省也先后宣布学校停课。

卫生部门呼吁民众避免去购物中心、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学生放假期间尽量待在家中。

疫情严峻

阿根廷时值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重,可能进一步恶化。

阿根廷自5月初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患者人数迅速增加。

路透社7月1日援引阿官方提供的数据报道,阿根廷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达1587例。

阿根廷因这种新型流感死亡的人数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墨西哥和美国。新任阿卫生部长胡安·曼苏尔说,已有43人或44人因患这种流感死亡。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毛里西奥·马克里证实,市政府首席局长、城市发展局局长和环境局局长3名市政府高级官员,在几天前一次政府会议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

阿根廷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忧虑加剧,一些人指责政府应对不力。重压之下,阿根廷原卫生部长格拉谢拉·奥卡尼亚6月29日宣布辞职。

独特的俄罗斯茶文化

中国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入。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开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抑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за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чайс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入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звать)начай(начашку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на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жечайбез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Иванович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Иван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

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年、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他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渲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чайза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荷兰人的饮茶习俗

提起西方人饮茶,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世界的茶叶消费王国—英国。其实,最初将茶叶传到欧洲的,是荷兰商船。

远在17世纪初期,荷兰商人就凭借航海的优势,从澳门装运到中国的绿茶到爪哇,再转运到欧洲。刚开始,由于供需失失衡,茶价非常昂贵,一般人喝不起,茶仅是宫廷贵族和豪门、世家作为养生和社交礼仪的奢侈品。人们以喝茶来炫耀风雅,争奇斗富,于是,茶很快的风行了了整个上层社会,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妇,都以家中备有别致的茶室、珍贵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客人来,主人会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礼节接待。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马上会打开漂亮精致的茶叶盒,取出各种茶叶,拿到每一位客人面前,任凭他们挑选自己爱好的茶叶,放进瓷制的小茶壶中冲泡,每人一壶。早期的荷兰人饮茶时不用杯子,而用碟子,当茶沏好以后,客人自己将茶汤倒入到碟子里,喝茶时必须发出“啧啧”的声响表示了对女主人和茶叶的赞美。

随着人们追求喝茶的情趣、口腹享受等欲望的增长,饮茶之风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些贵妇人,迷恋喝茶,终日陶醉在饮茶的社交活动中,甚至弃家不顾,引起人们的侧目,在18世纪初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就是对当时饮茶风尚的生动写照。这出戏更加助长了欧洲各国人民的饮茶风气。

到17世纪下半期,茶叶输入量骤增,茶价逐渐平抑,加上文人、雅士们对茶的歌颂、赞美,于是饮茶之风普及整个社会,人们还敦促商人,上书巴达维亚总督,将茶叶的输入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到1734年,荷兰茶叶输入量已达885567磅。饮茶大众化后,不但以茶为生的商业性茶室、茶座应运而生。同时家庭中也兴起饮早茶、午茶、晚茶的风气,而且十分讲究以茶待客的礼仪,从迎客、敬茶、寒暄至辞别,都有一套严谨的礼节,既寓有东方人的谦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风情,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文明。目前,荷兰人的饮茶热虽已不如住昔,但饮茶之风依然存在,本地人爱饮佐以糖、牛奶或柠檬的红茶;而旅居荷兰的阿拉伯人则爱饮甘冽、味浓的薄荷绿茶,而在几千家的中国餐馆中,则以幽香的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