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载体在中小企业道德投入中的应用

来源:文书网 1.54W

企业既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道德实体,仅专注于对短期利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无助于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也最终背离了企业发展的道德意义。道德既有目的性价值,也有工具性价值,中小企业有必要重视道德的工具性价值,借助道德载体,主动将道德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日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以获得各种要素投入的最佳效益,并形成核心竞争力。

关于道德载体在中小企业道德投入中的应用

一、中小企业道德投入的理论依据

道德是主体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自律式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企业道德是企业主体对内对外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是企业的无形资源,是促进企业有效运营管理的伦理制度、道德准则等道德规范。道德投入是指企业把道德这一无形资源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投入到运营管理活动中,这种道德资源和其他资源投入,如机器、厂房、原材料,等一样有增值作用,并最终形成道德资本。如果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更多的是迫于社会压力的话,那么企业进行道德投入则是主动地进行生产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道德投入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与企业的科技投入、文化投入等一样具有商业战略价值。道德作为资本范畴,是一种力,是一种能够投入生产并增进社会财富的能力(王小锡,2002)。道德显然是一种无形资源,具有导向性(李玉琴,2003),这种无形的资源投入到企业运营管理中,使企业更具特色,有效地优化员工心理和行为,优化产品服务,促使有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新统计显示,到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这些中小企业吸纳了75%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因其生产环境以及股权特征决定了在前期过分注重经济利润,漠视改善劳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最终迫于社会压力而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无可奈何。进入信息时代与消费者主权时代,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长期良性地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声望。许多优秀的大企业实施更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为中小型企业主动进行道德投入提供了榜样。

科学的伦理道德就其功能来说,它不仅要求人们不断地完善自身,而且要求人们珍惜和完善相互之间的生存关系,以理性生存方式不断创造和完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以一种不断进取精神和人际间和谐协作的合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进行道德投入具有系列实践意义:形成崇高的企业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丰富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提升产品道德内涵,产品道德内涵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一流的产品意识,坚持信誉高于一切的服务意识和行动。

二、道德载体在中小企业道德投入中的应用

道德载体,简言之,道德内涵与形式所依附的一定物体。企业道德是无形的,它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多种层面,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以独特的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结合中小企业一般处于生命周期的创始期与成长期的阶段特点,企业可以把握四方面载体以进行道德投入。

把握制度载体,实现中小企业道德投入的制度化。企业创业成功后,制度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制度建设对道德的投入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把握制度性载体,实际上就是兴利抑害。就企业组织结构而言,它对于有目的地把握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是绝对必要的。系统地来看,任何形式的组织都是对伦理行为的一大障碍,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其整个人格,而仅仅是作为角色扮演者在行使职权。企业组织结构至少在三个方面形成对道德行为的障碍:劳动分工、决策权限的分散、等级命令制。由于劳动分工的越发专业、精细,员工只能承担高度专业化的局部工作,由于他们只能有限度地了解其自身工作的结果,增加了协调、交流的难度,所以他们也就失去了对行为负责和进行伦理反思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的分工制度是要有限度的,至少要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有足够的、必要的交流、协调机会,能够使员工有自律的责任空间。企业等级命令制度是企业贯彻战略意图的经常采用的制度,但是,也会带来严重的伦理问题。它的有效实施、运行,必须建立在决策者的英明、仁义、理智的基础之上,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于纳粹统治的可怕后果。从这意义上,企业领导的自身道德品质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道德投入要解决企业固有的等级制、命令制的问题,代之以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是必要的。

实行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是把握道德的制度载体的重要方法。所谓企业道德的内部制度化是指,在企业内部组织理念和行为构建中,除去那些非道德行为的动机和诱因,导入正确的道德判断基准,并以此作为规范全体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在道德管理的内部制度化中,美国企业最优先的工作是制定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很多企业把它汇编成小册子,对各项目作出了很多规定。在企业中设置道德委员会和道德责任者,也是道德的制度载体的重要一环。道德责任者是企业进行日常道德管理、预防和控制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其主要任务是:与员工、领导等进行面谈,参与关于企业道德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对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修改意见;承担道德热线和道德委员会的管理职能;向各层次的员工提供道德教育;对企业实施的各种道德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向媒体、投资者、消费者、市民、团体等说明本企业的行为等。道德委员会是企业定期召开的处理经营道德问题的专门会议,当企业准备进入新领域或作出重大决策时,由该会议作出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对报告的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

把握产品载体,实现中小企业道德投入的产品化。虽然产品是物,但任何产品都是精神化了的物。首先,任何产品都是按照人的一定的科技文化认识水平和技术路径设计的。可以说,有多少类产品就有多少不同的文化和技术物化体。其次,任何产品也都是人的道德观念或道德品质的物化形式,而且产品中的道德涵量最终决定着产品的质量。产品的道德涵量主要由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和生产产品的责任心等要素构成。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者不但要关注人的生理需求,即注重人的自然属性,使新产品满足人对产品使用价值的需求,而且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使新产品满足人对产品价值的需求,包括美学价值、道德价值。事实说明,产品设计越是接近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等需求,越有销路,也越能实现价值。

把握形象载体,实现中小企业道德投入的品牌化。企业形象是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产品形象、品牌形象、价格形象、员工形象等,各种形象既蕴涵道德形象,也归于道德形象。企业一般采取CI战略打造企业形象,CI战略以优质产品为基础,注重信誉、服务优良,对外追求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树立企业美好形象。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较为严格的规范,积极培养员工的良好职业道德意识。CI战略强调企业的整体效应,要求企业成员团结在同一企业理念下,适应同一种经营风格,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企业在CI战略总体目标统辖下积极树立员工形象的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纯的道德说教相比显然更有生机,它把员工的教育培训与规范约束管理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CI战略为明确企业道德责任、落实道德规范、提升企业道德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开拓了新的途径。

把握榜样载体,实现中小企业道德投入的模式化。中小企业的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的情况比较严重,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是否愿意进行道德投入,愿意在哪些方面加强道德投入和投入的程度。企业的道德价值体系是抽象的,它要通过企业的各种道德行为体现出来,并最终通过日常的工商活动体现出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握企业的道德榜样性载体,树立企业的道德榜样。企业榜样,一方面是指企业的道德原则、道德理想体现在某些的先进人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员工把这种先进人物视作自己的内在要求和价值目标,自觉地对之模仿和追求。在企业的道德观念、道德责任、道德目标、道德规范指引下,通过企业的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员工的道德修养,一些员工自然地会在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榜样或理想人格。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天生就是理想的榜样,其自身一般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道德品质,在将自己的思想、道德追求凝结于企业的时候,往往怀着成就一番事业的激情以回报社会、国家,其个人魅力伴随着企业的道德进步而日益具有无穷的力量。对于企业一般道德榜样,由于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明显迥于企业领导人,自然不会产生崇拜的问题,又由于其来自员工中间,更具有道德说服力,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宣传普通的道德榜样。

三、结论

企业是服务社会的经济实体,既要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更要重视长期的形象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企业是一投入产出系统,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的整合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不二法则。道德是无形资源,借助于企业的物质载体,中小企业应该而且能够进行道德投入,这样有利于企业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商誉价值,有利于企业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