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范文(精选5篇)

来源:文书网 1.53W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范文(精选5篇)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1

在繁峙县城有条马路叫“万里路”,全县有9所小学叫“万里希望小学”。在繁峙县,有个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xxx,一个致富不忘乡亲,“自从姓了党,就停不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脚步”的好党员。

捐资助学回报社会

xxx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6岁那年因交不起5元钱的学杂费被迫辍学,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伤痛,也成为致富后资助教育、回报社会的最大动力。

1974年,他走出农村,在外打拼了9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财富,也萌生了回去发展家乡的念头。1983年,他返乡成立了繁峙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并担任经理至今。

1984年,xxx将自己承揽县烟草公司基建项目所赚下的1000元捐给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开始了捐资助学之路。30多年来,他捐资助教、扶贫扶智,在全县建起9所“万里希望小学”;累计为兴学助教、扶助贫困学生捐款1200万元,为光彩事业先后垫资8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83万元。

特别是近5年来,作为繁峙县民间捐资助学的第一人,xxx在兴学助教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从2011年到2014年,他每年资助10名中考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每人每学年2000元;2013年,捐资40余万元为繁中教职工宿舍硬化路面;2014年,无利息垫资2400余万元为实验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一次性为繁峙中学和繁峙二中5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元;2015年,资助繁城中学100名贫困生每人300元助学金。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xxx再次主动向县委请缨,承诺结对帮扶一个500-1000人的贫困村,确保其2020年前整体脱贫。

诚实守信带动致富

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奋进,xxx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直以来,他崇尚“讲信誉、重承诺”的实干作风,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标准,凭着“宁舍利、不舍质”的经营思想。

2012年,他承接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需要施工方全额垫资。他用自己的全部资产抵押贷款,筹集资金,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任务。

2014年6月初,他承接了县实验小学、第一职工幼儿园两所学校教学楼的改扩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赶在9月份开学前完成。从工程机械进场的那一刻起,整整3个月,他吃住在工地,按时保质完成了按常规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

在xxx的心里总装着“三不欠”:不欠党和人民的帮扶钱,不欠亲朋好友的感情钱,不欠受苦人的血汗钱。30多年来,不仅自己率先致了富,累计上交国家税金1600万元;而且帮助上万名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扶持上百名商户入驻自己的万里装饰城,带领60多名本村、本县乃至于外省农民工共同走上了富裕道路。

俭以养德成就大美

“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我愿意做,更乐意做。”30多年来,xxx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风华正茂时跻身优秀群体,年届花甲了仍然奋进不已。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草根”劳模,xxx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贪图个人享受,不愿意过奢侈生活,挣下的钱不是拿来捐给学校,就是用来扶贫济困。

在xxx看来,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无关贵富贫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他的自行车骑烂了一辆又一辆,廉价西服穿烂了一身又一身;为了方便跑工地,几年前咬牙花8万元买的一辆小轿车成了唯一的“奢侈品”。在他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是不平凡的坚持和“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的平常心。他以一己之力、节衣缩食,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也感染、带动更多的共产党员去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是党和人民的培养造就了我厚善博爱的人格,教我懂得了创富的真正意义。我将继续勇担社会责任,守护世道人心,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2

xxx,这个名字在额尔格图学校已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代名词,同学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热心”这个词来形容,同事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用“敬业”这个词来形容,相关领导谈到他时总会用“放心”这个词汇来形容。

自额尔格图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成立以来,xxx老师一直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热爱资助工作,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赞扬

学生资助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十分繁重。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他总是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起草和印制宣传资料发送到学生以及家长手中,广泛宣传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条件、办理程序,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日常工作中,xxx老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对受助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办理。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能继续上学,获得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的家长对xxx老师说:“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播撒了阳光和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和滋润,你们做的是善事,是好事!”

克难奋进,怀着“三心”搞资助,深受同事的尊敬

学生资助工作说到底,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做爱心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xxx老师总是要求自己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因此,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深受鼓励。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办理学生资助。每天他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同事们看到他不是正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正是他用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怕吃苦的精神,学校的每月的资助报表按时上报,使学生每月按时领到资助金,而且还用自己微博的收入给品学兼优的孩子购买书籍。

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管理数据化

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实行,加强了资助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xxx老师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陈老师一手完成的。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国家资助工作体系并高效运作着。

额尔格图学校资助工作开展到今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陈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今后,xxx老师将一如继往地继续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扶贫事业中,为造福额尔格图镇一方百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3

xx,女,我校2016级计算机专业学生,2017年参加太原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一等奖,2019年考入吕梁学院。她在学习的道路上,面对一道道难题,流下一滴滴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不断地挑战自我!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她迈着坚实的步伐,奋发进取,努力学习,树立了坚定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观、牢固的群众观和劳动观。学会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积极主动地锤炼和提高自己“自知、自立、自制”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地取得成功,真正的成为生活的强者。

一、看清形势、加强学习,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

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认识到: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崇高理想,一个人的'理想决定自身的成长方向。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正确地审视一切,使自己不断走向成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她就给自己定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她乐观上进,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艰苦朴素,在同学中起着表率作用。

二、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做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学好专业是第一要务。她积极进取,主动思考,认真学习,从未放松过对知识的渴求,她喜欢和老师、同学广泛交往,相互交流学习。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优秀学生称号,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绩,收获的硕果,甚是欣喜。同时,在专业知识方面,积极参加各项实践训练和比赛活动,为了继续深造学业,她选择参加学校对口升学班,为知识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再度努力。

三、适应环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她一直积极进取,从班干部到学生会干部再到团委,她积极协助学校老师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踏实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绩在学校有目共睹,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注重细节、积累点滴,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生活给予了她获得“自知、自立、自制”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不仅是她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明天走向社会,适应快节奏生活,成为开拓创新人才必备的意志品质。为了加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她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增强了她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她积极乐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她的心里,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助学政策传递着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的公德心,更催生出她感恩的心。在学校爱心社的组织下,她参加了走进养老院送温暖活动,用实际行动带给老人阳光温暖。

xx同学说她今天取得的成绩要感谢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绝不辜负学校和社会对她的殷切希望。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4

在从事学生资助工作2年来,我始终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先进进事迹如下:

一、 热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学生资助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我都会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资助工作。同时,以召开班主任会、家长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咨询等形式,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做好政策宜传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档案管理规范,信息管理数据准确

日常工作中,我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档案分门别类,每学期的资助资料装订程册,规范管理。同时按要求填报资助系统数据,加强了资助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我一手完成的。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资助工作体系,并高效运作着。

三、深入细致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多种方式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学校成立贫困学生认定领导小组。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先由班级内部成立评议小组进行班级内部评议,将评议结果上报贫困学生认定领导小组进行复议,然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单位。

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贫困生走访。在课余时间开展贫困生家庭走访工作,在结合我校贫困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困难生进行了走访,此次走访活动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我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水平、完善资助工作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3.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利用工作之余联系社会热心人士为其送来书包衣物等生活用品,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白石小学的资助工作开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仍然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辛勤的汗水,为黔江区教育事业抛洒自己的一腔热血。

资助贫困学生先进事迹5

李xx,男,汉族,1929年7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栗县长平乡太塘村村民。

他扎根山区学校,奉献乡村教育30余载;他不计回报,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资助贫寒学子成就人生;他退而不休,创办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奖学奖教助学,让省级贫困乡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辍学。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系教育、情系孩子、热心公益。他就是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终身名誉理事长李xx。

对自己“抠门”,助学却“一掷千金”

1929年,李xx出生在上栗县长平乡太塘村一个贫困家庭。20岁时,他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4年后,他复员回到萍乡,在张家坊乡、麻山乡等中小学校任教;1962年起任长平乡中心小学校长、长平中学副校长、长平乡教育组组长。

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李xx深知教育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每每看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时,李xx十分痛心惋惜。

参加工作后,李xx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作为“良心事业”。面对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孩子,李xx自己掏钱给学生代交学费;见到有些孩子冬天赤脚上学,李xx拿钱为学生买鞋子防寒;得知有孩子吃不上午饭,李xx就买饭菜票送到学生手中。李xx对贫困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竭尽全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让长平乡这个省级贫困乡实现“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从教30余年,李xx的心始终放在学生身上,生活中对自己“抠门至极”的他,对助学却“一掷千金”。在儿子李明利的记忆中,父亲在家里就是“甩手掌柜”,工资都是父亲自己支配,全家就靠着母亲的工资生活,小时候家里经常四个人吃一份菜。家里人知道父亲的钱是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也都支持他。

通过读书走出山村的瞿刚,一直把李xx视为自己的恩人。5岁失去双亲的瞿刚,寄居姑父家。生活上虽有着落,但姑父家经济并不宽裕,上学读书成为瞿刚渴望而不可求的事。了解情况后,李xx找到瞿刚的姑父,允诺资助瞿刚小学到高中的学费。当瞿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正为学费发愁时,李xx又四处奔波,帮助筹集了1.4万元学杂费。瞿刚参加工作,就从第一个月工资中拿出500元钱,托姑父给基金会捐款,成为爱心助学的“接力者”。

瞿刚仅仅是李xx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长平乡太塘村曾思瑶和曾金禄的父亲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母亲重伤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过日子,生活极为艰辛。为让姐弟俩能读好书、改变命运,当时已经资助了5个孩子的李xx,还是找到姐弟俩的爷爷,送去800元钱助学金,并连续8年每年都给姐弟俩送去400至800元钱,直到姐弟俩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除自己资助贫困学子外,李xx还影响带动爱人、儿女参与其中。2011年,读高三的彭华奇,因为家庭困难,打算辍学外出务工,减轻家里负担。彭华奇的父亲在赶集时碰到李xx夫妇,诉说家里的困难。李xx了解情况后对老彭说:“读书能改变人生,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读好书。”并当场与老伴商量,每年拿1000元支持彭华奇读书。一周以后,李xx和老伴就给老彭送去1000元助学金。

一个个生动的助学实例,不胜枚举。30多年来,李xx用微薄的工资,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对于自己资助了多少学生,李xx把它当成隐私,从不外露。每当有人问起时,李xx总是很谦虚地说:“资助别人,帮助别人,我不会去惦记,没有必要记有多少人,更不图回报,只希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

只讲奉献、不讲俸禄,唯有付出、不求回报

一个人帮扶,能力有限;众人出力,才能让更多贫困学子改变人生。李xx萌发了成立一个社会慈善组织募集资金助学的想法。

1985年,李xx光荣退休。在教育战线忙碌30多年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为了帮助家乡孩子读好书,1991年3月,李xx与几位退休教师牵头创立了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后更名为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李xx被选举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从此,他与老同事走上一条只讲奉献、不讲俸禄,唯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心奉献之路。

基金会创办之初,没有工作人员,李xx就一个一个地邀约;没有办公地点,他就借来一张办公桌开始办公;没有资金,李xx和几位牵头创办人,带头捐款筹集第一笔基金,并提出“三不”原则,即:不要一分钱报酬,不报一分钱餐饮发票,不图任何回报。

为争取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李xx白天徒步走村串户募集捐款,晚上起草章程、传书海内外,至今基金会的档案中还保存着100余封李xx写给海内外爱心人士信件的底稿。

“父亲退休后也不着家,每天很早出门募集爱心捐款,晚上披星戴月回家。”李明利说,“很多时候还被村民误会为骗钱的‘骗子’。”

多少个冬日,凛冽寒风挡不住李xx募集捐款的脚步;多少个夏日,烈日炎炎映照着李xx忙碌奔波的身影。李xx的爱心善举,得到了长平乡干部群众及长平籍乡贤的积极响应,1元、5元、10元……基金会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捐款5万元,为44名优秀学生教师发放奖助金。

1991年至1998年,李xx先后担任筹备组组长、筹委会主任、理事长。在这期间,他没有报销过任何费用、未领取分文报酬。1998年下半年,因身体、年龄等原因,李xx辞去了理事长职务,但他仍四处奔走募集捐款。2008年10月,基金会召开理事会,李xx自告奋勇,负责联系住在萍乡城区的理事。由于年近80岁,劳累过度,李xx晕倒在萍乡市区街上,被人送进医院救治。2015年,基金会举办首个爱心助学捐款周活动,李xx捐款5000元,个人累计为基金会捐款2.5万余元。同时,他的爱人、儿女都为基金会捐款,全家累计捐款3万余元。

仅靠爱心捐款资助,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将难以维系。李xx与几位创办人商议,以爱心捐款作为基金,用基金利息和衍生收入助学奖教奖学,并争取到长平乡政府的支持,用基金在临街置地,建起了一栋6层共2000多平方米、集商住和办公为一体的基金会大楼,还购置了3个临街店铺。历经30年的发展,基金会拥有会员4200余人,从起初不到3万元的总资产,发展到现在资产总值400余万元,年固定收入达50万元。30年来,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通过举办29场奖励资助大会,资助、奖励贫困学生、优秀教师、贫困教师5791人次。

如今,虽然已是92岁高龄,但李xx仍十分关心基金会发展,时常打电话到基金会了解情况,提出建议。“我现在走不动了,不能为基金会做什么事,希望基金会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读好书。”李xx说。

“节俭自己,帮助贫困学子成就人生

走进李xx家里,餐桌是祖辈留下的老式方桌,卧室里是上世纪50年代的花板床,最时髦的物件是上世纪70年代儿子结婚时留下来的一张高低床,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儿子留下的21寸彩电和1台空调。这台空调是李xx80岁大寿时,部分学生趁他不在家,“撬门而入”安装的。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李xx是“低保户”。

日常生活中,李xx一直保持布衣旧衫常相伴、一天两餐粗茶淡饭的俭朴作风。一次生病住在儿子家里时,李xx的儿子看到父亲内衣破旧不堪,心疼地说:“你们对自己太寒酸,老人内衣要好,贴身才保暖,你却破衣贴身;老人要少吃多餐,你却只吃两餐。”

2007年,村里修路资金有缺口,李xx四处奔波筹得5万余元。而他的牙齿脱落多年,乡里领导建议他去配套假牙,可李xx咨询几家牙科医院,听说要花七八千元,李xx直接拒绝了。他说:“我已经这个岁数了,就是可以报销,也没有必要浪费这些钱。”

随着年龄增大,病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可李xx从来都不住大医院,他总是说:“住县医院花钱少,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是好的。”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自己生活这样节俭、帮助他人却那么舍得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节俭自己,帮助贫困学生渡过难关,看到他们不再因贫困上不了学,看到他们成就事业、改变人生,值得。”

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在李xx及基金会一批爱心人士的影响带动下,曾经受到资助的贫困学子加入到基金会爱心助学队伍中,由曾经的受助者变为如今的资助人。长平乡石溪学校老师钟检,就读初三以及师范学校时期,一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回乡任教后,她对学校的留守儿童格外关心,定期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给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书。“基金会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我要向李xx爷爷学习,把对基金会的感恩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关爱,用爱心和行动传承这份精神。”钟检说。任职电信公司部门经理的朱顺开曾两次得到基金会的奖励,回乡探亲时,他携妻带子专程到基金会捐款5000元。

李xx大爱无疆的事迹在长平乡父老乡亲中广为传颂。在他80岁过生日时,长平中心小学赠送牌匾赞扬他“为人师表、仁爱永恒”;90岁生日时,基金会赠匾“厚爱寿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