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来源:文书网 2.9W

你是否在苦恼高中环境教育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篇一

为了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创建“绿色学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环保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区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年度,我们将抓住学校已经展开的绿化工程的契机,采取扎实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

1.将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堂

首先,我们要求全校4个教研组继续抓好各个学科老师在课堂上的环境渗透教育。各个学科的老师要继续注意梳理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初步形成系列。对各个学科,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四门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都要做好梳理,形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序列。其次,各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渗透的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年度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征文和案例比赛活动,引导教师研究环境教育,钻研环境教育。

2.将环境教育溶于活动之中

我们将立足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保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委、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3.将环境教育与习惯教育有机结合

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盆景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大投入,加强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环保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绿化景点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如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在校园里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每班设饮料瓶回收箱,积少成多,变废为钱,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政教处要组织学生会、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把学校创办成一流的“绿色学校”。

20XX年5月

  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具有陶冶身心,培养高尚气质的功能,学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给予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愈能落实推广环境保护教育。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计划要求,环境教育课程在地方或学校校本课程中实施。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每学年安排6—8课时。结合我校实际,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渗透、综合活动、主题班会和校本课程中;并与学校学生活动、团队活动、社区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环境教育,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为确保将环境教育内容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校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各年级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年级

1.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高二年级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高三年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三、学校环境教育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自然,尊重生命2、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人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4、关注环境,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的决策和行动,做有责任感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2、识别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实施和评价解决方案3、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4、围绕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沟通5、批判性地思考区域或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对比各种解决途径

(3)知识与能力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2、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3、知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4、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知道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果。

四、学习内容

围绕环境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规律,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以“ 人定胜天” 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或辩论活动,反思人类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及其带来的恶果。3.理解关于环境的不同观点,通过交流和协商,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4.以《京都议定书》为例,分析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的意义和策略。5.以“ 保护母亲河” 为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认识团队合作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6.珍视文化多样性,关注濒危文化遗产的保护。7.分析讨论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认识到保护本土文化的紧迫性,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愿望。8.列举地区歧视或文化歧视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消除偏见或误解的建议。9、.以不同形式,如诗歌、绘画、广告设计,表现不同地域文化对不同生存环境的反映。10、意识到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需要关注弱势群体,愿意采取行动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11、搜集古今中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或文学作品,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及其积极意义。12、搜集各国和国际社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协定,了解各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和发展动向。

在反思个人行为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本地着手, 关注全球环境,并积极落实在行动上。

二、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环境系统,获得识别、解决和预防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包括观察周围的环境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调查方案、搜集和整理信息、采取行动、反思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

观察、描述并批判性地思考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在实地观察、绘制地图、查阅资料的基上,说明一个区域在土地利用方面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私人购买轿车既带来污染又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争议性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陈述理由。农用机械、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的利弊分析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对策设计。围绕自己选定的环境问题确定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法、制订调查计划。针对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设计调查方案。就本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明确各种信息来源与各种调查类型的对应关系,对自己搜集的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 围绕某个地方性的环境问题,从不同途径搜集信息,对比判断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搜集并对比不同媒体对某一环境问题的报道,分析各方立场。根据搜集的信息,设计几种解决方案, 对比并确定行动方案。根据本地条件,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地方性对策。对比解决某个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的不同提案,分析它们的适用条件, 以及反映的不同观点。实施环境行动方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参与社区环境建设。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

三、知识与能力

人、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创造并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态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包含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活方式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与技术决定人们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决策与参与反映人们合作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意识与途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需要帮助学生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从而全面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形态和过程。学校现有各个学科均包含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

了解环境政策和法律的制订过程,并提出建议。

与环境政策与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座谈。

了解学校和社区环境建设的决策机制与过程。

归纳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不同参与者的立场和行动,并进行反思。

围绕本地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与事件有关的各方人士的不同立场。

分析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原因(个人的、文化的、政策的、制度的等), 并就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分析在抵制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五、实施方案

1. 联系张家港环境保护实际,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与张家港市环境保护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建立长期联系, 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教育资源,支持并参与改善社区环境的学校-社区共建活动。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开展环境教育、参加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等活动。

2. 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学期提交相关教案不少于2例。

3. 充分利用学校自编的选修课校本教材《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旅游资源》《自然灾害及防御》《池塘养鱼》,单独开设的环境教育选修课程。每学期安排6课时。

4. 各班利用班会课,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每学期至少一次。

5. 团委、学生会组织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读书心得征文活动;语文组组织相关的作文竞赛活动,艺术组进行相关内容的书画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电教组组织好丰富多样的环境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音像制品,利用校电视台专题节目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

7. 学生利用寒暑假,针对身边现实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行动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六、学生评价和学分评定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体验、探究,及其认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通过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作业或其他学习作品。学生在综合实践和研究性活动中记录各自的参与状况、感受与收获,使之成为一项评价依据;依据学生寒暑假的环境研究报告、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作文、绘画、演讲、环境知识竞赛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比赛参与情况,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学生3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区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三年必修学分认定中,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区实践活动内容选择上,至少有一学期应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分别计3个学分和1个学分。在校本课程选择上,至少从校本教材《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旅游资源》《自然灾害及防御》《池塘养鱼》中选一门,计2个学分。

沙洲中学教务处

二00六年九月

  高中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21世纪的热点问题,中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零散、杂乱、随意性的学科渗透式教学,这种渗透方式首先在内容上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性;在实施途径上缺乏合理、多样与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上缺乏创新、条理与客观性。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性发展观,推动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改革,在学科范围内促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胸怀天下,关注全球环境恶化和保护问题。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努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环境保护课题研究。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涉及环保教育的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四、引进评比、表彰机制

环境教育中也要引进评比表彰机制,这不仅仅是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示。为此每次开展环保活动前都要提出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本学年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年级 20XX-2012学年度教学内容

高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环保设计大赛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高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环境

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转基因食品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主题辩论赛

生态平衡

低碳环保摄影展

高三 全球气候变化

生命之源--水

土壤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控制

无形杀手--噪音

能源与社会

六、创模活动

1.积极参与重庆市 创模 活动

(1)认真阅读 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介 和 创模卡

(2)完成 重庆市创模知识调查问卷

(3)完成 创模见行动 活动及记录工作(可计入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学分2分)

(4)完成 创模 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创模﹒变化﹒感动

征文要求:征文要注重真情实感,关注身边人和事,围绕 创模(环保)是什么?为什么要创模?创模我们能做什么?创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创模中有哪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 等,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社会单位,调查研究、感知校园及身边的那些变化和感动。

征文后面要写清楚学校、年级、班级及姓名。并请家长在征文后面写上对孩子参加创模活动的寄语并签名。征文于开学时交班主任,学校将组织评奖并推荐优秀文章参加重庆市的评奖。

七、组织保障

(一)成立校级领导小组

组长:王国华

副组长:张勇 唐良沐

成员:吕之生 舒义海 余赢 费春斌 吴国慧 邓飞 汪红霞

(二)成立活动工作组

以年级为单位,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加入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成立环境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实施各项教育工作。

20XX.9.1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