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未来展望论文

来源:文书网 1.44W

教育评价思想在我国渊源已久,但作为现代教育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却是西方的舶来品。在我国自20年代引进后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教育评价学科的发展却命运多舛,时断时续;直到70年代末期,才逐步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评价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些什么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如何?本文尝试对此作些探讨。

对教育的未来展望论文

一、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理清这一问题,对把握我国教育评价未来发展的重点有重要意义。为此,这里我们再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关于教育评价主体的认识及其进展:从一元走向多元

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这是我国教育评价界大多数学者都已接受的观点。但在1992年前,限于当时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包括本文作者在内)认为,我国的教育评价是"依据社会的需要"(事实上是政府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的活动。事实上,这一判断忽略了在本来意义上的社会和个体需要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忽视了社会和个体作为评价主体的存在。以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评价主

体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教育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政府、社会和个体各自在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问题的认识与进展:从鉴定走向发展

在教育评价理论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避免在理论上的争论,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了原则的规定:"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不能不说,这是我国教育行政领导的创造。然而,人们在实践中可以绕开理论,但却绕不开理论混淆所带来的实际问题。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可以是以鉴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它通过给被评对象以一定的压力,达到促改促建的目的;也可以是以诊断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它通过帮助被评对象发现问题,以达到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关于元评价问题的研究进展:"形成性元评价"和"总结性元评价"的结合

周志刚认为,国内外对元评价主要两种不同的观点,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一种是重视元评价作为经验总结性质的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即在评价结束后,对此次评价的方案设计、技术方法、实施程序、结论质量及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和估价,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或施加影响,也为改进评价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元评价应纳入形成性评价的模式,在评价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各个阶段的衔接处,及时进行元评价,以便及时修正评价的方案、技术或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到评价结束,某种无效甚至有害的评价已产生不良影响,此时进行元评价为时已晚了。他进一步指出,"前一种模式强调了外部再评估的作用,其可操作性比较强;后者在注意外部再评估的同时,强调了内部再评估的作用,若能更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则优点会更突出。"因此提倡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关于"形成性元评价"和"总结性元评价"的研究,是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中十分有价值的一个成果。

二、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进展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在下一个世纪我国教育评价将向何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下述问题将是影响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教育评价理论基础的研究

1.哲学基础

教育评估是价值判断的活动,因此,任何评估都与评估人的价值选择有关,同时,也与评估人的认识方式有关。因此,教育评估的哲学基础同时又具有价值论基础等方面的特质。 价值是评价的对象,是评价意义的客观化,因此,要了解评估的本质,首先就要了解价值的本质,要了解教育评估的本质就要了解教育价值的本质。只有当我们对价值与教育的价值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对评估与教育评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哲学价值论的这些成果对我们正确认识教育评估活动的许多特点有重要启示意义。从教育评估来看,由于其主体不同、主体的需要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对同一客体人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论。为科学引导教育的发展,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评估人首先需要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评估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认知活动。然而,在肯定评估属于认识知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作为特殊认识的评估与人的认知活动之间的区别。

2.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能够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工作者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教育评估过程中,无论评估人还是被评人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一切决定了科学地开展评估活动,提高评估活动本身的质量都要研究心理学。

《对教育的未来展望论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