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不同习俗有什么

来源:文书网 1.15W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一天,我们大都以赏月、吃月饼等方式庆祝,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不同习俗有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不同习俗有什么

  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不同习俗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老南京中秋节习俗

水八鲜显神通

中秋食藕,是寄团圆之意也。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蒲芹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更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南京人把嫩藕与菱角、马蹄、鸡头秆、蒲芹等称为水八鲜,初秋正是人们吃藕吃菱角的时节,老南京的中秋菜肴自然也不会少了它们。水八鲜做法也家常,就是将藕、菱角、马蹄切成片,其他原料切同等大小,将不易熟的原料下锅煮熟,再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下锅炒熟即可。

桂花飘香润香芋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古时就有以芋头来祭谢土地神的习俗,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中秋前后正值芋头的当造期,芋头粉甜滑软酥糯,令人垂涎。

不知有多少人的童年是伴随着青瓦巷转角处的桂树飘来的十里香长大的。桂花也以其食用价值被用于制作桂花饼,酿制桂花酒。不仅如此,桂花也能入菜,甘甜气息萦绕桌间,不失为一种享受。

南京人中秋吃芋头是最寻常不过的了,用芋头配上桂花,既赏心悦目又味美好吃。做法:先将香芋去皮,切成片或条,下锅煮五至六分钟,将香芋粘上鸡蛋,再煲上干生粉,放入油锅炸脆,再将冰糖、桂花放入锅中加少许水煮成汁,烧在香芋上即可。香芋外脆内糯,桂花清香,止咳化痰,养生润肺。

牛蹄“踏”藕营养来

中秋团圆要吃好,营养更是不可少。牛蹄口感营养俱佳,老少皆宜,莲藕煲牛蹄,中秋一家人食用再合适不过。做法:先把牛蹄洗净出水,将生姜葱料酒、牛蹄放入煲中大火煲开,小火炖三至四小时,加入花生、莲藕、枸杞,再加入盐、味精,再煲一小时即可。此菜入口爽滑,健胃、补气、滋补养身,适宜秋季食用。

  陕西的中秋习俗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