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作文(精选15篇)

来源:文书网 1.49W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习俗作文(精选15篇)

春节习俗作文1

说到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春节有很悠久的历史呢,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年除夕“年”都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十分可怕。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人们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一直是个小书迷的我,今年早早地就在盼着这个隆重节日的到来了,一则我喜欢热闹,喜欢看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绽放出的美丽,二来我不仅可以享用美食给我带来的盛宴,更可以享用书本给我带来的盛宴了!因为我早已和妈妈约好,今年的春节,我的新年礼物由新衣服改为一套“儿童文学套餐”了!

过年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爱热闹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放烟花的好机会。年三十,我和妈妈买了许多烟花和爆竹,有“吉祥如意”、“蝴蝶”、“火箭”等好多种类。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楼下,找了一块空地,尽情地放烟花。我先放了“吉祥如意”,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犹如一朵朵花儿,漂亮极了。接着我又放了“蝴蝶”。看!淡紫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后,立即分散开,形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图案,可惜这只“蝴蝶”只在天空中持续了4秒钟。在我的强烈攻势下,不一会儿,一大堆烟花便化为了无数碎片和尘埃……我们本该放完烟花就回家的,可我仍然恋恋不舍,想在楼下继续欣赏天空中烟花那别样的美丽。瞧!那边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后,像流星一样落下来,漂亮极了!这边的烟花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十分漂亮,淡紫色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很吸引人。渐渐地放烟花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也兴高采烈地回家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了。

午夜零点的时候,随着赵本山爷爷小品的热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最让我兴奋的一天——猪年春节!只见妈妈为我端来了糖水,寓意我的生活从今天开始一年都是甜的。爸爸拿出给我买的玩具——一个彩色弹力球,祝我的生活越弹越高、越弹越美。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妈妈拿出了我的最爱——儿童文学套餐!新年礼物一到手,我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不知不觉间我枕着心爱的读物睡着了,我知道醒来后还会有美食带来的快乐。

不出我所料,今年的饺子特别美味可口,我真地馋涎欲滴喽!春节快乐,快乐春节!美哉,我的快乐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2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结尾: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习俗作文3

踏入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水果也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所以买多一些也无妨。

年廿四:谢灶,相传年廿四是诸神返回天庭述职的一天,其中灶君更是掌管人间衣食的神明,所以人们都兴起谢灶的礼仪,谢灶的供品包括生果、烧肉及一些斋菜,而汤丸及麦芽糖更是必备的,据说这些甜品能封住灶君的嘴,免他上到天庭向玉帝乱告状。祭祀仪式方面,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将一些汤丸放在炉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帮忙大扫除,务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包括洗头、冲凉及理发等,据闻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如果家里有神台的话,据说宜在今日换走挂红等神台供品,用红毛巾、红盆沾上柚子叶煮的水抹干净神台,那就可保家宅平安。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当日下午要开始送年的仪式,要开好祭桌,摆好五牲及各种年货以供奉诸神,之后便是拜祖先,以感谢祖先及各位神明一年来的照顾,而且祈求来年继续平安大吉。除夕夜许多人都不会睡觉,守岁到天光,根据传统习俗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就开始烧炮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初一:在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红枣、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之后就开始拜年的活动,晚辈向长辈或亲友间互相拜年恭贺。年初一也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不要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的。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年初二也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时侯,相传如果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得穷,所以大家就要年初二才回了。回娘家拜年当然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才好。

初三: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初四: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舖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春节习俗作文4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风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俗。三十六个省区,三十六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过。”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让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

到了腊月二十三,族长就会请漆匠来给菩萨贴金。漆匠在贴金前,要念经请菩萨退位,然后在菩萨全身刷上一层生漆,再把黄金贴上,菩萨焕然一新,漆匠在念经请菩萨归位。菩萨贴金后,族长将菩萨安置在木制轿内,然后放在祠堂前。从腊月二十四起,族里的年轻人就抬菩萨满村游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女人们进厨房准备年夜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活。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下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着再贴各房门,还要贴些小签:“出门大利,抬头见喜”是贴正屋门上,“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夜饭了。

差不多八点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鞭炮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停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吃完饭之后,男人们还要带上斧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做守岁的“柴火”,这棵树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就是“火大财大”。小孩子们要拿出爆竹和烟花,一直闹到凌晨十二点五十九秒。这大年三十的灯不能黑,要彻夜亮灯。预示来年前途光明。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春节习俗作文5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人过年讲得就是,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春节习俗作文6

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春来到呀!在这里,我“猪”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这阵子呀,我一直在研究春节的风俗习惯,力保一小时之内“出师”;二小时之内成为“春节通”;三小时之内成为社会学家,四小时……停!停!停!再说下去就成社会学教授了!不过吗,我这笔那是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不废话了,还是把“饿”精心收集到的东东拿来显摆显摆吧!(免费)

春节,一般为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代把元旦和春节认为是同一天,但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好处:多放三天假!坏处:作业比假期还长!什么,你说无聊,好吧,来人呀,上大餐!

这是一段很老很老的故事:

早在三黄五帝的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兴风做浪,闹得人间不得安宁,大伙拿他无可奈何。当时可没奥特曼,有也不会在中国,更没有二愣子似的某某队,成于吃奥特曼的功,取而代之的则是许多无奈。不过,天上的神知道了,派了年去抓它,消灭它,临走时,带上了一件秘密武器,前往人间特去干掉它(故事都这个样,不然讲它干啥?),刚开始夕还占据上风,不过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有一天,年告诉大伙:夕十分怕红色,又配合红色的桃符来对付夕,夕十分惧怕,此时年又使用“秘密武器”。那家伙一颗见效,不是消炎药(宋丹丹之招牌+经典+改编),什么?爆竹,“轰”一声,夕被消灭了。

正好那天是腊月三十,所以叫除夕,而大伙为了纪念年,叫大年三十,成了一句俗语:大年三十找骂!演变了一些习惯,桃符成了大红对联,爆竹成了鞭炮。大餐如何?不要被哄得睡了觉哦!下面还有—压岁钱手册,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以下一段内容对十八岁以上不太适用,不要看!过年,压岁钱成了唯一能令人兴奋的事,拜年小孩图人啥?增进关系?不诚实,是压岁钱。多碰几个人,压岁钱增加!不给,给他说说压岁钱,管用,另外,不要长期等在一个地方,多打打“游击战”有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只好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如果你的脸皮够厚够硬,那么就恭喜发财了。

总之春节是美好而又祥和的,我这篇文章仍有很多不足总有要改的地方,各位“老鸟”帮帮我这只“小虾米”吧,我告辞了,明年再相逢。

春节习俗作文7

按照洛阳的老规矩,春节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准备的。一般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会买很多芝麻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像抹了蜜一样,光说我们的好话。在小年这一天,我们就要把整个屋子打扫一遍,直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买好多好多吃的放在家里,因为商店和店铺都要过年了,也都不开店。家人一般都会买些葡萄干、瓜子花生什么的在除夕晚上吃。

我们孩子到了过年,都可高兴了。因为一到春节,都可以穿新衣新鞋,最主要的是我们都可以放鞭炮了。我们男孩都喜欢往别人脚下扔鞭炮,我都被炸过好几次呢!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大人们也忙乱着,他们要给我们买鞭炮,给家里买糖买衣服买吃的,要在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样子来。每天一黑,天空就像一个魔术师,变出无数烟花,地上虽然没有天空那么炫丽,但是也很快活:一挂挂的鞭炮在地上响起,火光好像也想爬上天,声音大得震动了整个天空。

到了除夕,除了最小的孩子,我们都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再到楼下放上一通鞭炮,这才算能睡觉。除夕一过,就真正要开始过年了,除夕过后的第一天,大人和孩子都会早早地起来,到楼下再放一挂炮,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摆在地下放。一回家就到了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了,我们可以拿压岁钱了。每次拿了压岁钱虽然都会交给妈妈,但是心中依然会有说不出的喜悦。

领完压岁钱就要跟父母一起去串门了,其实我并不喜欢串门的,但既然这是洛阳的老规矩,也是中国的老规矩,那我就勉强跟吧。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还因为串到姥姥家也能有一笔压岁钱呢!到了亲戚家,一进门,我们都会拱着手说一句:“新年好!”、“新春快乐!”。[苹果教育:WwW。PeQuIP。Com。Cn]当然,“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话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老家洛阳,每一到春节,我们这的办公楼和街道都会挂起灯,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红红火火,好像代表着祝福今年一定发大财一样。

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姐姐不管再忙都会来家里住上一到三天,这段时间我最高兴了,因为有哥哥回来,我就可以一直跟在哥哥后面跑,追着让他陪我玩。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平常的模样。春节每次一过完,我都会像期待这个春节一样,期待着下一个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8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有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哦!

春节习俗作文9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假,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于春节,人们也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还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样春节过得就更丰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习俗始终不会被丢弃,如何使春节过得既有传统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这将是富裕的人们的不断追求。

春节习俗作文10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11

当别人说到春节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红红火火的灯笼?是喜庆如意的鞭炮?还是心心念念的新衣。

要了解春节,就得知道它从何而来。那些民间流传的腔年兽,除夕等。现在都只能用来“骗骗小孩!”而真正的春节,原来是用来祭祖的,而后慢慢演化,当节日在贺。

而说春节习俗,也算得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吧!譬如这门神一说,出现在唐朝,当时太宗皇帝每次都会做噩梦,而两位武侯大将自愿为皇帝守门,而皇帝也不做噩梦了。

老百姓知道后,就将两位将军的画像挂在门前,用来辟邪,似乎经过百姓手中,很多东西都被神话了。

虽然我不会画什么年画,也不会画门神,但我会贴春联。在以前,春联也不叫春联,也不是用纸做的,那是用木头做的,叫“桃符”,这一词就在王安石诗中出现过:家家户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明朝,才出现纸质的,近两年来,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拜年,因此我的“订单”也少了,不过家中还是留了几幅,教室里便留着一幅。以前,妈妈还说出去卖字,不过到现在,也没卖过一次。依稀记得在书法老师的社区中办过一次活动,给居民送出去。

春节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例如:放鞭炮。那些记忆,只存于以前的老家中,那时候,门口的雪都可以堆一个比我高的雪人哩。那时过春节,放的都是大鞭炮,一点就要跑开好几步,一开始我还被吓得双手捂耳。还有一种一长串的,

那时经常放,就放在地上一长排,但不知那时我一看到这种鞭炮,心中便有一阵惊慌。转眼到现在,放鞭炮被禁止了,不过还是有许多特别的“鞭炮”,就如有一种“天梯型”,用一个特别大的气球带着一串“绳梯”飞上天,从下往上,看到绳梯一段段发光,好生有趣。

还有一种习俗,对我来说就真成了神话,我从未亲眼看见过舞狮或舞龙,我们的老师就讲了一个关于舞狮的事。那时,老师说他们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哥哥拜爷爷为师,爷爷还带着一位小哥哥,他们就分别表演双截棒、板凳功和舞。因为当时没有人卖艺,也没人看这些才艺,所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年春节都要围着一个个村环游。而这样没日没夜的事,要从初一一直做到初六,村民们也是十分和善,给了他们一个红包当作祝福,他们也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生活着。

春节还是有许多习俗,可是却渐渐少了,既然这样,我便不会让其消失,我要有一个完整的春节,这便是我的春节。

春节习俗作文12

每年春节都很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是,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是,由于一年没擦,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又抹上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旧的也“辞”完。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习俗作文13

今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习俗过“小年”,辞灶,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

今天也是忙碌的一天,早上上班起,就泡在银行,中午也是方高中以来我下班最晚的一次。有老友问:今天怎么走得晚?答:儿放假了,早走的特殊待遇没资格享受了——也确实忙,走不了。到家后,方说,我正寻思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再不回来我就做饭了。我说,那好啊,以后午饭就你做吧!方说:不行啊,我只有今天在家,明天我就上课去了。哦,也是,那就谁回来的早谁做饭吧!方说:好!

下午继续泡银行。快五点了,回到单位,说女职工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回家做饭准备辞灶。一听,喜出望外,赶紧撤吧!我们是去方奶奶家辞灶,所以,并不急着回家做饭,先冲到市场请灶王爷去。本以为今年没时间请灶王了,还想着让去年的灶王“连任”呢。去了附近的市场,打听了半天,一个人说,今天太晚了,恐怕请不到了,汗~~~~那咋办,还是辛苦灶王“连任”吧!今晚一定敬您好吃的糖瓜!

回家接了方,来到奶奶家。奶奶说,从昨天起就开始准备这顿饭了,一为辞灶,二为大姐二姐过年都要回婆家,所以每年的小年其实是我们家的大年!赶紧帮着收拾还没弄好的饭菜,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人也到得齐刷刷的——过年喽!

吃过饭,方忽然“嗷”地一声跳起来,把坐在我身边的二姑妈吓得一哆嗦,问怎么了,方喊道:“三个A!”原来,会考成绩今天也出来了,方刚刚查到三门都是A。大家纷纷祝贺方,方一整晚也都美滋滋的,直说,今年这个年过得不错,哈哈。方同学今天是“小过年”啊,喜事连连!大人们也都喜上眉梢,大姐家儿子上班了,二姐家宝贝今年期末全班第一,我家方的成绩也上了新台阶,都是“小过年”!

在奶奶家闲谈了一会儿,各自回家。我们去了新玛特补充点儿给养。刚进超市的门,就看见灶王爷在冲我们招手呢,原来他在这里等着呢!赶紧请一位回家!到家一看,得亏没应留前任连任,人家是有“任期”的,写着某年某年呢。把灶王爷请上主位,敬上“糖瓜”,请他老人家到了玉皇大帝跟前嘴巴甜甜的,多说“好好好”!

从左昨天起,方开始文言文语感训练。昨天听读了《种梨》,今天听读了《画壁》。

春节习俗作文14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春节习俗作文15

祭天祈年是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祭灶、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型。)

写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吃灶糖、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贴年画(19张)有的传统习惯。)置天地桌(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吃年夜饭、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拜年、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贴“赤口”、“送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