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来源:文书网 3.11W

  第一篇

2015年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抽象的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因此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至关紧要。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感知“空间”,再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感知空间的大小之分,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实践之中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而体积单位则可以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并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通过本节课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使学生感知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为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计算及其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知识来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并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能灵活运用合适的计量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同时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自主探索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习,把整个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展开实践,下面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说明: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本节课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上理念,我主要按“实验发现问题——操作探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深化巩固问题——回归总结问题”的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的思考、想象、猜测、实验、验证,亲身经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发现问题

借助“乌鸦喝水”这样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使学生在回忆故事情节的同时初步感知“空间”的存在,接着用两次倒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确实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如果说“乌鸦喝水”的故事只是让学生比较抽象的发现“空间”,那这个实验则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的感知了“空间”的存在,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一切猜想都要由实践来验证。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学生感知“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几次对比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使观察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再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学生虽然能比较一些直观的物体的体积大小,但对于体积比较接近的物体在比较体积大小时遇到了困难,但此时的学生越是不好解决的问题越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产生认识体积单位的需要,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用多媒体演示切割法,并提问为什么要切成大小、形状相同的方块呢?由此引出比较物体的体积时有需要有统一的单位,也就是体积单位,从而轻松的突破了难点。

四、尝试解决问题

在新一轮课改中,《标准》所提倡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拿出课前准备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再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在教学1立方米正方体有多大时,我让学生依次进入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大约能容纳十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的兴趣。

五、动手操作,注重比较。

如果说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数学主要是依赖模仿与记忆,那到了高年级则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迁移类推新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体积单位的认识主要是借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进而能灵活的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例如,区别1cm、1cm2、1cm3时,除了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的区别。感受三者的大小,以加深头脑中形成的体积单位的直观印象。

六、深化巩固问题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估测物体的体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