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筑特点主要成就是什么

来源:文书网 1.59W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建筑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唐建筑特点主要成就是什么
  唐建筑特点

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关于唐建筑

一、规模宏伟规划严谨的城市建筑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集中综合和展示窗口,也是人文风貌的凸显点。唐代的城市规划以长安城为代表作。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城内有帝王后妃的官城、由政府机关所在的皇城、有商业区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等,全市规划整齐,作棋盘状。

在唐代长安城和洛阳城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别苑、官署等,且建筑布局也更加的规范合理。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之多,这样宏大规模凸显了当时唐朝鼎盛的国力、自信的气度和泱泱大国的不休风范,值得我们骄傲。

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三、建筑中穿插有序的木结构

宏大的建筑来自于一个技术性的突破,那就是木结构。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局,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木结构的造型特点有,一是斗拱硕大。大斗拱是唐代木结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才做的较为深远;二是屋檐高挑。唐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二层;三是柱子较粗,而且是上细下粗,体现了唐人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

现存的木结构建筑有上西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四、砖石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现存的有山西广仁王庙,在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2001年06月25日,广仁王庙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还有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完整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我们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也是唐建砖石结构建筑的代表。

五、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六、颜色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气息,凸显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门等都已发掘并进行过复原研究,可以大体上知道它的面貌。大明宫各殿都下用夯土台基,四周包砌砖石,绕以石栏杆。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东、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墙,麟德殿三面各宽一间处用夯土填充,表现出北朝和隋代惯用的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残迹,以后所建各殿即为全木构架建筑,但房屋之墙仍为土筑,不用砖,表面粉刷红或白色。殿之地面铺砖或石,踏步或坡道铺模压花纹砖。建筑之木构部分以土红色为主,上部斗拱用暖色调彩画,门用朱红色,窗棂用绿色,屋顶用黑色渗炭灰瓦,脊及檐口有时用绿色琉璃。晚期建筑遗址曾出土黄、蓝、绿三色琉璃瓦,说明唐代中晚期建筑色彩由简朴凝重向绚丽方向发展。

另外,虽然唐代建筑中木结构上与后世相比较少施以繁复的彩画,且整个建筑用色较为单一,但绿色琉璃瓦在光照下能形成闪烁的反光效果,结合环境自下而上将呈现红(木结构)、黑(阴影)、碧(屋顶)、白(栏阶及反光)、蓝(天空)等多种颜色相结合的丰富彩装效果,简洁庄重的同时又给人高贵和华丽感。

  唐代仅存木建筑

天气干燥,地处偏远,侥幸逃离历史风尘。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言不虚。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8处,15万多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上就有271处,位居全国之首。山西的文物拥有量亦居全国之首,高达全国文物量的70%之多。以往人们对山西的印象仅局限于数个关键词,陈醋、面食、煤炭等等,此次山西盛唐古建探访之行使记者对山西的印象鲜活生动起来。“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当得此话。

山西何以会独揽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古建呢?究其原因,和山西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息息相关。在郑庆春看来,这些珍贵的唐代古建筑之所以悉数存于山西,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山西老百姓热衷宗教活动,对故土乡里有着深厚感情,对神灵颇为敬畏。“从山西人做面食就可以看出,就算家里没什么菜,女子也会把面食做得极其精细,锅台永远是干干净净的。”同行的山西日报经委会委员李伟笑着介绍说。如此细致灵动的山西人自然不会轻易触碰神灵的基业。

另一方面,相比周边的山东、河南等省份,山西境内没发生过太大的战乱,使这些古建筑得以侥幸存留。此外,山西气候干燥,没有白蚁,避免了虫咬毁损的风险。

这些庙宇多处于僻静之地,香火不旺,恰恰成就了它们历经千年屹立不倒。

这几所寺庙,多半都非国家所建,如果香火旺,寺庙钱财宽裕,大可数次翻修重建。正因为地处偏远,香火难以为继,反而使这些寺庙得以顽强“存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