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来源:文书网 1.56W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监测方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监测方案模板合集九篇

监测方案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纠正、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

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督检测依据

采样检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三、监督监测对象

(一)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监督监测内容和范围

(一)医疗机构

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微生物培养)。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

五、工作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门加强配合,各负其责,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一)区卫生监督所职责

负责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样品抽样的范围、数量、顺序、检验项目等工作,印制和填写相关表格和单据。

(二)区疾控中心职责

负责完成现场采样监测培养并按时出具结果报告。

(三)监测样品抽检范围和数量

1、治疗室、手术室、产室、婴儿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窥镜室等科室为监测的重点部位,采样内容为空气、工作台面、无菌物品、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表面。

2、二级规模以上医院根据科室设置采样20—30份,乡卫生院、门诊部以及同等规模的医疗机构采样5---10份,其它诊所采样2---5份。

六、时间安排

6月~9月。

监测方案 篇2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

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

3、评价控制效果。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住在新生儿

三、监测指标

监测总体入住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四、监测方法

1、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对微生物室及新生儿室、病房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 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对参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器械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

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能保证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质控医生每日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往实验室(厌氧培养要在10分钟内送检)。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2)质控护士:每日观察并登记新生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表”。

(3)微生物室工作人:接收标本时应初步确认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在检测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合格后才进行相应检测,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

五、汇总分析

感控专职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每季度反馈,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监测方案 篇3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位:2个,分别为1#安居工程和2#教师公寓,具体位置见图1。

(2)监测项目:CO

(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CO监测小时浓度与日平均浓度,小时浓度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小于18小时。

其它大气现状指标利用已有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评价分析。

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现有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从道路起点开始每隔300米处(共设3个点:1S——3S)在距道路边缘距离1m处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

(2)选择距道路起点300米处进行交通噪声距离衰减监测,监测二天,监测距离现有道路边缘10、20、40、60、80m处的交通噪声,同时记录车流量。

(3)24h连续噪声监测:在安居工程(最靠近该道路第1排)处进行24h连续噪声监测。

(4)选择安居工程进行不同高度的噪声监测,监测二天,分别监测最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一层楼前、楼后处的噪声,二层、三层、五层处的噪声。

(5)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现状监测: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安居工程),每个点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同时记录车流量,具体位置见图1。

(6)监测项目:Leq、L90、L50、L103、水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水体有大港河和西港河。拟在大港河的上游及下游约3公里范围内布设2个断面进行现状监测,西港河现状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评价。具体监测断面见表2。

表2水环境现状调查断面布设说明(见附表1)

监测项目:温度、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LAS等

监测时间和频率:3月进行1期监测,连续采样2天,每个断面每天采1个混合样。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点

周边居民水井:在评价区域内采集3个居民点的水井。具体监测断面见表1和图1。

表1居民水井监测布点(见附表2)

(2)监测周期和频率

水质监测: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数共9项。

采样点深度:取样点深度应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水位监测:同步监测地下水水位。

监测频率:一期一天,一天一次。

监测方案 篇4

各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川疾发[20xx]93号)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手足口病监测工作,防止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生,减少重症病例、严防暴发疫情的发生,根据我县实际,特制订工作方案:

一、疫情监测

1、疫情报告

1.1、散发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接诊的符合手足口病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进行网络报告,按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1.2、聚集性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暴发定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手足口病 (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学校发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达到20%时,或幼托机构/学校发生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

聚集性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病原学监测

2.1、监测时间:20xx年1月至12月。

2.2、监测对象及内容:

散发病例监测:县医院每月采集7例,县妇幼保健院每月采集3例散发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或疱疹液送交县疾控中心。

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集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相关标本或尸检标本,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不超过10份病例标本,24小时内送县疾控中心。

3、个案流调

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5%,暴发或聚集性病例的调查率100%。

二、物资储备

1、样品采集物品:县级医疗单位、各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必要的.病毒采样专用 盒。

2、消毒物资:各单位结合实际储备一定数量、种类消毒用品。

三、防控相关技术方案、指南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版)》

内含附件:

1.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2.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3.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4.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2、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

3、四川省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及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一览表

附件: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监测方案 篇5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xx《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监测方案 篇6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共布设8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表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

2、监测项目

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SO2、NO2、PM10、PM2.5,共计4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连续监测7天。

SO2、NO2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及4个1小时平均浓度(采样时间为每天的02时、08时、14时、20时),PM10、PM2.5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采样时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即SO2、NO2、PM10、PM2。5日平均浓度为每日至少有20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为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气象观测与大气采样时间同步进行,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

4、分析方法

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指控措施。

5、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记录

表2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在项目场址周围20km范围内,离项目项目最近的水源地内设一个监测点,共1个监测点,具体见表3。

表3地下水监测布点

2、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氨氮、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总大肠杆菌、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共计13项。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月日至日,连续两天,每天1次。

4、分析方法

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质控措施。

5、给出监测点水井类型,并给出水井深度。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在理工学院东门、西北机械技师学院北门、五七干校、沙湖大道为民桥南侧、四合院村、世纪大道西侧(石嘴山市地税局直属征收管理局东侧)、丽日小区、石嘴山市政府、隆湖家园、石嘴山市星瀚市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计10个监测点。

、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连续监测两天,每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中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监测方案 篇7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项目

1、支护结构监测

①支护结构压顶梁变形监测

②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

③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水平及竖向支撑系统监测

①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②支撑结构两端点的差异沉降监测

③坑底结构回弹监测

④立柱内力监测

⑤立柱沉降监测

3、水工监测

①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4、环境监测

①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②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三、监测布置方案

1、支护结构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在连续墙顶部的支护结构上布设A1~A120共计120个监测点,点距约为9m,保证每个支护结构与支撑节点均有一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支护结构顶部。

2、支护结构侧向变位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埋设带导槽PVC塑料管,以跟踪支护结构位移。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共布设9孔(C1~C9),深度同桩墙深。为保证成孔率,另布置3个备用孔(C10~C12),共计12孔。PVC塑料管外径70mm,所有测斜管埋设中,测斜管的导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先行埋设的测斜管用细铁丝按导槽方向固定在钢筋笼上。埋设于检查孔的测斜管需用干燥黄砂密实测斜管与钢管内壁间的空隙。

3、支护结构钢筋应力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布设钢筋应力测点,共布设10个断面,即G1~G10,每断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设一个钢筋应变计;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自支护结构钢筋笼顶端向下5m布设1只应力计,钢筋笼底端向上也按5m距离布设一只,另六只以2.5m间距均布,这样每个应力测孔共16只应力计。这样在支护结构内共布设160只应力计,用于监测地下支护结构应力分布。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应力计导线在支护结构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在连续墙顶部用钢套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不受施工破坏。

4、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来测定支撑轴力,第一道支撑共布设5点为Z1(1)~Z5(1);第二道支撑共布设10点为Z1(2)~Z10(2);第三道支撑共布设12点为Z1(3)~Z12(3),第四道支撑共布设8点为Z1(4)~Z8(4)。每个点设2只应力计,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左右二侧。共计70只应力计。

5、腰梁内力监测

在腰梁钢筋上布设内力监测点,第一道支撑不设点,第二、三、四道支撑每道设5点(YLl~YL4),每点设4只应力计,放置于腰梁断面的上下左右两端,共计60只应力计。

6、基坑内立柱内力监测

在立柱桩中选择2根立柱布点(N1~N2),在其底部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定其受力情况。在立柱底部的钢筋笼中的下端布置一组(3只,以800对称布置)的钢筋应力计,应力计与钢筋笼绑焊,导线通过PVC软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共计6只钢筋应力计。

7、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坑内水位的监测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轮流观测。坑外设9个测孔D1~D9;采用钻机埋设53mm的PVC管。参见附图12-1。

8、立柱沉降监测

布设L1~L10共计10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立柱顶部。

9、基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围原有历史建筑物有兴业银行、交通饭店、惠中饭店、劝业场、新中国文化商厦、工商银行、陶陶鞋业专卖店、金房宾馆、邮政报刊发行局等需作沉降监测,在几个重点历史建筑物上布设实时自动沉降监测点各一个。

基坑周围有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步行街,哈密道,兴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线分布极为复杂,需作管线沉降监测,每隔30~40m布置一个监测点。

10、基坑回弹监测

基坑回弹是基坑开挖对坑底的土层的卸荷过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回弹变形或隆起。基坑回弹监测可采用回弹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当分层沉降环埋设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所监测到的土层隆起就是土层回弹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为1a,1b,2区等几个区域,因此共布设4个回弹监测点。观测基准点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视

1、地下连续墙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基坑周边构筑物、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2、地下连续墙内外侧钢筋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3、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天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两天观测1次,雨季中到大雨后观测一次,垫层完成后3-4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变形值不大于30mm。测出观测点坐标值,计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周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每月观测2次,并做好记录。

三、自查以及分析、处理的程序

依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成立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安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项目副经理、安全项目经理、专业责任工程师,各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其中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执行安全施工责任制。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施工会议,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监测方案 篇8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 、区域及 等各级组织,通过 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 、灾中跟踪、 以及提出 。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 、实时性好和 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 、 和 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 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 、 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 和 分析,具有空间定位、 和 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 、 、 、灾害损失调查、 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www.

(1)概念:

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 和 、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 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方式实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监测方案 篇9

一、监测目标任务

1、例行监测

20xx年我市例行监测任务量为,快速检测法监测蔬菜样品23076个(其中市本级每月监测104个、县区级每个监测单位每月监测107个)、色谱检测法监测650个样品(其中市本级检测中心监测600个、全州县检测站监测50个)。

2、乡镇监测

我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年监测样品总数500个(每月监测不少于40个,月平均41.67个)。135个乡镇共计监测67500个,详见附件1。

3、农贸市场检测

全年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样品1053100个,详见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检测任务计划要认真研究,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责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我市检测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xx〕5号)”,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于20xx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电子文档发送到。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资料整理。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影像资料,做好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样品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妥善归档保存。

4、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严格报送程序。桂农业办发〔20xx〕5号要求,承担例行检测任务的市、县(区)各检测机构要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受检单位。发现有违规用药问题的,应在8小时内反馈结受检单位,并通知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自治区农业厅(书面报告格式见桂农业办发〔20xx〕5号附件5)。乡镇监管服务站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级农业部门。

5、及时报送监测结果。各单位要按照“桂农业办发〔20xx〕5号”文件中时间接点的要求,一是及时将例行监测检测数据上传至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二是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8日前,将本季度例行监测报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以免影响全市检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三是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数据,当日从网上上传,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报上季度汇总数据(附件4)至;

6、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农业局领导要加强对所属检测单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在20xx年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例行监测单位和农贸市场检测室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