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培养员工执行力

来源:文书网 5.35K

强化培养员工执行力是石化企业解决生产安全问题、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因为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由最基层的员工实现践行的,企业好比是一棵大树,职工就是大树的枝叶根须,吸收水分、光合作用,最基本的吸收合成工作是由他们来完成的,可见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该有多重要。

如何强化培养员工执行力

如何才能培养强化职工的执行力呢?我觉得主要应抓住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 建立规章制度的人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从基层得到第一手材料,掌握职工需求、了解职工弱点、有的放矢的制定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能够深入人心并且切中要害,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一样,不能听说头疼就根据经验开镇痛药、更不能直接学华佗去给人家开颅,这样的医生开的药方到病人那里就没有执行力,病人会偷偷把药扔掉,如果给他开颅他就会反抗。所以首先制定制度的人要对自己的制度有信心,一项制度在施行前要反复论证其可实施性,职工接受程度。对待小学毕业的职工和大专毕业的职工,一样的制度执行效果是不一样的,对小学毕业的职工规章制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体现最人性的一面,这样才让他们易于接收,而不至于在接收规章制度培训的时候昏

昏欲睡,不知所云,执行力可想而知。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职工,要充分让其理解制度之理,法律的制定是有法理为依据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应有其理,教育培训中让职工明其理,对制度的执行要体现在对制度之“理”的理解上,达到触类旁通,避免僵化的学习制度,一千条一万条制度也不能杜绝石化企业的安全隐患。只有从内心理解了制度,才能真正执行好制度。要让一个人变成“好人”,必须是让他自己从内心想做好人,否则看的再紧他迟早也是要做坏事的。

二、 执行制度过程中要符合客观规律,克服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

管理者在监督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往往犯下本位主义,以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一旦有事发生,我该做的都做了,就不会有什么责任,这样的推行制度的态度是极其有害的,比如每年需要培训三次,那我就搞三次培训,卷子就是培训的证明。实际上那三张卷子能证明什么呢,只能证明有了培训的过程,不能证明任何培训效果,一旦出了事故,追查事故原因的时候,培训合格这一关就能蒙混过关了,实际真的培训合格了吗?很多人在培训过程中只是做了几个梦而已!这种形式主义是执行力不能贯彻到底的重要原因,最可怕的是这种形式的东西如果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那所有的培训都是没有意义的了,那执行力又从何而来呢?

三、 基层执行力的落实要发挥利用“火炉效应”。

当一个人手指第一次碰到火炉的时候,他就会立刻感觉到被烫到,手立即拿开,下次再看到火炉的时候,就会躲开,至少不会去碰

他了,对基层员工执行力的提高就要利用这一理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后,通俗易懂的传授给职工,告诉他那类事能做,哪类事不能做,当他违反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处罚,让职工知道,这类事是不可以做的`,同时警示他人,让其让他人从中得到教育。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合适的管理沟通手段,处罚并不一定就是罚款、停职、记过,处罚的度很重要,怎样的处罚是最有效的就怎样处罚,而不是越严厉越有效,严刑峻法只能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人,就像那个碰火炉的人,烫他一下就够了,没必要将他的手割下来,如果那样的话,这制度就没办法执行了。

即使是法律的制定,也是根据社会道德规范、伦理人情、风俗习惯一点一点制定的,并经过广泛的论证表决,最后才定型为法律,而且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改的,所以,企业制度能否顺利执行,也是要经历从论证、制定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的,归根结底,能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需要从推行制度到执行制度这一链条上的每个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检查要重视效果,忽略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形式主义的东西看都不要看,让职工明白,干工作、执行制度不是为了拿出来让人看的,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安全、成本、质量。作为管理者尤其是最基层管理者,应该在检查监督过程中能一针见血的看到真正的执行力而不是表面文章。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管理者到基层职工,每一项工作符合客观规律、真抓实干,执行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福利四车间:于凤武

2011-7-21

如何强化培养员工执行力 [篇2]

执行力在当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企业的目标、任务、战略,最终要在员工的执行中完成,企业的执行力集中体现在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就是提升企业的执行力。那么,如何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呢?

为了在市场中有效竞争,企业必须有明确的战略计划,并且在形势发生变化时能灵活机动地改变计划。改变计划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但对员工来说,似乎意味着破坏。因为,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互惠义务和互惠承诺,它们界定了两者的关系,而企业的变革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改变了协议的内容。

如果企业在制订新的措施时,不让员工参与,员工就无法了解变革的意图,变革的措施就很难被员工接纳。因此,只有让员工参与其中,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员工往往最了解问题的症结、改进的方式以及客户的想法,当工作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他们就会根据全局情况,做一些机动处理。并且,他们对自己参与制订的战略计划,印象深刻,执行起来自觉性、责任感大大增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要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必须对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理念、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时对企业全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研,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机制现状、员工凝聚力现状等进行充分访谈,同时对企业面临的包括外部、内部的人力资源环境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劣势、困境、机会。

转变工作态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员工应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做到绝不拖延?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赢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

二是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形成,通过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执行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让全体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有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工作态度;

三是强化员工的责任心,让每一个员工明确个人的责任;让员工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轻视你的工作,从而轻视你的人品。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