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来源:文书网 1.19W

随着改革,新的教材中每个窗口都蕴含着许多信息。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大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信息情境正在悄然闯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影响着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在小学数学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体会数学跟人类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与人合作,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获取数学信息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并获取数学信息。如,学习“方向与位置”后,不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所在位置,还要求学生了解班上在全校的位置,学校在当地乡镇所在的位置,学生家庭居住位置。又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导学生从身边获取有关“平均分”的数学信息:我们班有32人,上课时,每4个人一组,可以平均分成分成8组;体育课上,老师让站4行,平均每行站8人。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并且获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以后一看到某种生活现象,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思考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信息的欲望和兴趣。

二、“读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情境实际上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经过提炼后搬到课本中来的信息组合,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要理解教材的本意,科学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给出的是一幅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信息情境图,要求学生通过看图自己去获取信息,然后依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图(如教材的情境图中、对话图中、统计图表中、票据图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进而提出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把数学课堂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从混杂在一起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有效及时的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化为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要依据。

例如:我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是多少”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4页信息窗

5)。由于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事先让学生去采集各种树叶来体验制作标本的过程,积累“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是多少”的生活经验。然后在让学生观察题目情境,阅读获取了全部的信息之后,让学生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话对信息进行表述

就会很顺利的根据整理后的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常训练,避免了学生不去理解题意,随意拼搭数字的弊端。使学生克服盲目运用信息的毛病,养

成有目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面对新教材每个窗口的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能从所有的材料或题目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学生要从杂乱无章 的信息选择并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难点。学生选择运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过程。面对相同的数学材料,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少与质量有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获取的信息少而零碎;有的学生获取的信息多而零散;而有的学生获取的信息多而又擅于抓住彼此间的联系。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选择正确与否、获取的多少、有效或无效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体验正确处理信息后的愉悦。

如二年级数学第87页“小小宇航员——回顾整理”, 一组信息中有两组信息分别是由两名宇航员说出的,学生在处理这两组信息时,学生这样整理信息。

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生经过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和创造性地组合,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信息的搜索、处理、运用中,走出了校园、走上社会、走进自然,走入了信息海洋,有了学校生活中从未有的生活体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完成的,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遭受到了种种挫折和失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完成了任务。在这一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