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预防措施

来源:文书网 2.37W

1、地震灾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

地震灾害预防措施

原生灾害系指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工程建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及地震引发的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诱发灾害是指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

2、地震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通常在震级6.5级以上、震源深度小于50千米以内,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3、震级最大和死亡最大的地震

迄今为止人类记录到的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69年智利9.5里氏震级;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

4、地震恐慌也会带来损失

破坏性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的摧毁力,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有一些地震本身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明显感受到了,再加上各种“地震消息”广为流传,以致造成社会动荡而带来损失。如由于缺乏知识,轻信谣言,人们会因恐慌而停工、停产、停课;会到银行大量提款;会因成群外逃“避震”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会引起交通事故、跳-楼避险或互相挤踏造成伤亡。

5、工程性防御措施

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地震破坏。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破坏,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抗震设防主要对建(构)筑物而言,是加强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或水平的综合性工作。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应在场地、设计、施工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即由地震部门审定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部门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建设部门检查验收。已建工程可视工程的重要程度和风险水平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补做相应的抗震加固。

6、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科普宣传,特别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协调全社会做好各方面的防震减灾准备。

地震灾害预防措施 [篇2]

一: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的次生危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1.地震发生后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地震发生后直接造成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危害。

如果地震发生在海边或海底,还会形成 海啸。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级特大地震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海啸,不仅智利海岸遭到袭击,十几米高的巨浪还以640千米的时速横扫太平洋,22小时之后在日本沿岸登陆,造成灾害。2004年12月26日一场大地震引发印度洋海啸、导致大约23万人死亡或失踪以来,造成的灾害之大,令人震惊。 此外,在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2.间接灾害即(次生灾害) 地震发生后间接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等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层面的,例如:地震时电器短路引燃煤气、汽油;公路、铁路、机场被地震摧毁会造成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互联网络被地震破坏会造成信息灾难;化工厂管道、贮存设备遭到破坏会形成有毒物质泄漏、蔓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厂、水厂、煤气厂和各种管线被破坏会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卫生状况的恶化还能造成疫病流行;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地震还可引起海啸。下面两个例子是典型的次生危害:

“5·12汶川8级地震,造成什邡市有化工厂倒塌,数百人被埋,80吨液氨泄漏。 “3·11”日本9级巨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特别突出和醒目。日本在核能利用和开发中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几个大的核电站建设经过严格论证和审核,以往没有不良的运行历史,工作严谨、运作规范,但是没有经过这么大地震的考验。工程技术人员没有考虑到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现在核反应的冷却设施出问题,经过“减压”等措施也没阻止氢爆炸,造成严重核泄漏。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次生灾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美欧等经

《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