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

来源:文书网 6.4K

沙口村位于扬州市区东部,现隶属广陵区曲江街道,东至大运河,西至古运河,南至施井路,北至文昌东路。328国道等市区8条主要道路贯穿我村境内,是个较为典型的“城中村”。目前全村耕地40亩,直接管理17个村(居)民小组,其中8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共1148户,常住人口1391人,其中农业人口851人,寄住人口3904人,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作为2015年扬州市和广陵区“全面建设小康村”先行村之一,我们积极创新思路,强势推进,对照19项考核指标,经认真摸底调查分析,全部达到了创建要求。“全面小康村”建设取得了成效,现将我村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

一、思想认识求统一。作为我市2015年“全面小康村”建设先行村,我们既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压力巨大。我村虽是广陵区的经济排头兵和市级文明村,具有一定的创建基础,但对照“全面小康村”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它既是党委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一件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实事。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一班人,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狠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通过召开村支部会、村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使广大干群的思想高度统一,充分认识到“全面小康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全面小康村”建设虽然困难多、压力大、时间紧、要求高,但这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挑战,更是机遇,必须克服怕苦畏难,小富即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思想,增强强势推进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利用广播、板报、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形象生动地宣传“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目的意义,使“全面小康村”建设家喻户晓,在全村形成了“积极参与,人人行动”的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深入调查理思路。创建“全面小康村”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存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在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之初,就发动全村村组干部对垒村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对照“全面小康村”19项建设标准逐条对照分析研究,排找不足。哪些先办,哪些后办,需要多少投入,哪项工作由谁具体负责等等,都一一加以研究落实,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本村创建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

三、加大力度保创建。经过深入调查和对比分析,我村“全面小康村”工作的重点、难点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为此我们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发展蔬菜工作。我们在全村40亩蔬菜生产田的基础上,主要抓四个方面的工作。(1)是强化服务功能,搞好植保、种苗、技术服务。同时,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继续完善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蔬菜生产,确保城市供应,提高农民纯收入。(2)是坚持科技兴农,引进蔬菜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增强保供增收的能力,提高服务城市的水平。(3)是加大投资力度,坚持按规定管好用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2、抓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行企业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彻底改变以前租赁承包个人牵头、集体承包的经营方式,推行企业硬承包,个人风险抵押,按月上缴的经营结算机制,克服了集体大锅饭带来的弊端,以企业改制促进了经济发展,目前我村规模工业企业3家,小工业企业4家,201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0509万元,工业利税403万元。另外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搭建全民创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村两委会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利用一切可用的信息资源,采取外出找,请进来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全年

招商引资工作新引进5家企业,累计注册资本2070万元,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也为全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3、树立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实力。沙口村多年来以发展三产为目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创办了大桥集贸市场,通运建材市场、大桥金属材料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利用地理优势,沿路建设新的商业网点。利用曲江小商品市场的辐射,开辟仓库、住宿、运输等后勤服务。利用城市改造,征地拆迁补偿购买沿街商业房。几年来,我村三产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完成三产营业总额7亿元,实现三产利润3515万元。通过努力,2015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33元,集体经济纯收入78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920元,劳动力就业率达94.6%。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存在问题

沙口村属城中村类型,原先制定的村庄庄台规划虽得到过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批准,但从2000年以来,已被市政府的城市规划所取代。在服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村发展规划已无空间。目前仅能顺势而为,在集体经济上,努力拓展自己生存的空间。近年来,拆迁征地政策在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的引导下,严重束缚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手脚,压缩了村级经济的生存空间,削弱了小康村的发展后劲。以沙口村为例,从2001年起,我村被拆迁用于出租的公房近3000平方米,年损失租金l30万元,被征用土地300多亩,没有预留1亩发展用地。

我们建议:

l、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应给予充分重视,城乡应同等对待,出台政策性的指导意见,确保村级经济不受损失。

2、在城市规划中对小康村的经济发展预留空间,以增强自我积累的能力,拆迁集体房产对应补偿到位,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3、在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上给小康村予以照顾。在目前土地政策上村一级已无自主权,新的土地政策在征地方面基本不考虑村一级利益,而且农民无土地后,政府的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形成“城中村”的村民在失地后变成没有社会保障的市民,极易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建议在税收政策上,应参

照兄弟省、市对小康村发展税收优惠的做法,制定指导性强的政策,调动小康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村在“全面小康村”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我们的体会是:压力来自于认识,动力来自于压力,效率来自于努力,成果来自于实干。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紧紧围绕“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战略举措,不断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2]

一、基本概况 土溪镇XXXX社区地处XXXX政府行政中心区域,辖区有4个自然小组,共556户1891人。设总支委员会1个,党支部2个,有正式党员52人,发展预备党员2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5余亩,森林覆盖65%。自2015年开展小康村创建以来,社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等都基本完成,居民“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程也完成了90%以上,城镇居民依托地理优势,通过经商、搞建筑、跑运输、外出务工、发展特色产业等,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全居人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12元。

二、指标完成情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康村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近几年来,XXXX社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在社区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改善了XXXX社区的人居生活条件。

社区共计完成危房改造88户,新建黔北民居20多户。向上级争取资金80万余元,新修上干组文化广场,配齐各类健身器材;新修上干沟渠4000余米;从新安装XXXX社区街道及公路沿线路灯143盏,其中:70盏已安装完毕投入使用,73盏正在进行安装;对上干组至关庄组河边通组路和关庄进黄深沟生产路共计2.3公里的硬化。使得XXXX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覆盖率93.6%。

社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部分居民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和技术,自己经营各类店铺。特别是凤冈县禽旺食品有限公司、凤冈县富民畜禽皮蛋加工专业合作两家公司解决就业2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20余户常年出栏有机鸭10万余羽,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使得2015年社区人均年收入达到7012元,群众初步迈入小康。

3.社会保障方面:社区共有医疗服务点2个,敬老院1个,小学和幼儿园各一间,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XXXX社区农村养老保险达93.4%,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3.4%,基础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制村客运汽车通达率100%,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94%。

三、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1.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了解村情,是小康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XXXX社区能按时完成小康村建设的各项要求,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其次是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小康村创建的文件精神和实质,掌握实施小康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统一村、组干部的思想让他们正真成为小康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掌握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具体规划。

2.充分发动群众,是小康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社区“两委”班子和居民会议,调查了解“三农”情况,就小康村创建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向村民传达小康办、政府动员大会精神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就村庄的基础组织建设、村庄规划

建设、宅基地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状况、村容村貌及绿化美化、村庄卫生环境和创卫建设、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教育工作、民主法治建设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实地查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发挥教育部门职能作用,提高社区的幼教、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质量”的工作重点。

3.项目实施中突出重点,是小康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编制规划,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的项目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为指导思想,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将小康村建设项目分为“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从解决群众长期想办,但又无力办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入手,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资金到位率高,是小康村创建取得成效的物质保障。在社区小康村建设中,县、镇、社各级各部门思想统一、认识到位,行动较快,保障了小康村各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5.建设成效明显,达到了小康村创建的预期效果,收到了示范性、榜样性、引领性的效果。在实施小康村主要项目建设后,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等实际问题,促进了群众进行居住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成立创建机构。

加强小康村工作建设的开展,改善XXXX社区环境面貌,我们按照要求,多次召开居委会班子会议和党员、组长及居民代表会议,统一社区上下思想认识,把小康村创建作为一

项重大实施工程来抓,认真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人员配合抓,成立XXXX社区小康村创建小组。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

广泛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宣传作用,把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正真营造“村村行动、家家知晓、个个参与”的浓郁气氛。加强村容村貌治理力度,要掀起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宣告高-潮,充分利用走访宣传、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务公开栏标语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开展XXXX社区环境优美示范村创建的指导、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调动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发现并认真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随时制定有利于活动开展的好办法和好建议。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商业富村的新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XXXX社区的优越条件,把凤冈县禽旺食品有限公司、野鹿盖茶叶有限公司、凤冈县富民畜禽皮蛋加工专业合作社等走出去,帮助指导村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始终把发展村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作为小康村创建工作中的重点,为社区小康村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土溪镇小康村创建的第一村,我们要带好头,把它干好,干出。今后,我们将会把创建小康村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创建成果,重点加大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加大社区经济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好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对新建项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村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3]

基本情况:

街西居委会紧靠集镇,与淮阴区赵集镇接壤,与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毗邻。居委会现有6个联组,总人口2976人,拥有少数民族3个(分别为回族、拉古族、苗族,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618人,占全村人口的27%,是洪泽县唯一也是淮安市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近年来,街西居委会多次受省、市、县表彰,2011年10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5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回、汉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60平米以上,通灰黑公路比重100%,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240部,电脑拥有量35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5%以上,对全面小康的认知度80%以上。

小康建设情况:

一、思想认识求统一。作为我县唯一的民族村,我们既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创建小康的压力巨大。它既是党委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一件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实事。居委会党总支和居委会一班人,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狠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通过召开支部会、居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使广大干群的思想高度统一,充分认识到我们居委会的小康建设事关全镇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求全居委会干群必须克服怕苦畏难,小富即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思想,增强强势推进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利用广播、板报、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小康建设工作家喻户晓,在全村形成了“积极参与, 

人人行动”的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深入调查理思路。在创建初,我们就发动全村村组干部对全村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对照小康创建15项建设标准逐条对照分析研究,排找不足。哪些先办,哪些后办,需要多少投入,哪项工作由谁具体负责等等,都一一加以研究落实,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本村创建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

三、加大力度保创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民族政策指导下,在各级组织特别是民族宗教部门的关心帮扶下,居委会一班人创新民族工作新思路,用好用足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向省市争取少数民族扶贫资金,全面实施“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环境建设为保障”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上,先后创办了少数民族水产养殖基地,开发整理渔塘800亩,优先向少数民族提供并主动做好技术、销售等环节上服务,推广发展糯玉米和水生蔬菜种植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产上,结合居委会回民较多,牛羊饲养加工水平较高的优势,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以回民沙伟宏为首的“沙氏牛肉”一枝独秀,占领了洪泽牛肉市场的“半壁江山”,年加工肉牛近百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牛肉加工,已成为回民致富主导产业和“亮点工程”;工业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巧借外力增强居委会发展后劲,促进持续发展,恒力机械、大成机械施工租赁有限公司、金大地建材有限公司、华石建材有限公司先后落户街西,固定资产投资1000余万元镇江顺达建材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可望5月份投产。

四、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分层次有重点的在党员干部、 

村组干部、基本群众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内容。有针对党员干部的创优争先教育活动,有针对普通群众的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移风易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深入扎实开展“文明育农、科技富农”活动,建立农家书屋和健身点,开展丰富多彩文娱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百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引树风尚,净化社会风气全村形成了村风正民俗纯的良好风气。

五、社会事业抓落实。争取资金70万元,修建营门口泵站;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现后投资50余万元,铺设营门口、老街中心路、串庄路等水泥路面8公里;为营门口铺设自来水管道3700米,解决了约150户群众的吃水问题;两年改厕320座;

民族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街西居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首要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不断深化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并结合居委会实情,积极探索民族工作新路子,不断适应新时期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深入开展民族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增强珍惜和依法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4]

各位主任: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就“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全面小康村”建设目标,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强势推进。目前,30个创建村正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全面小康村”创建、推进新农村建设,市里在去年建立“全面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整合力量,充实人员,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查考核等项工作。各镇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建小康村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组织400多人赴江阴市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并专题召开新农村建设千人大会, 1

动员部署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组织30个创建村支部书记参加扬州市全面小康村培训以及赴苏南、浙江等地学习考察活动,分阶段召开30个创建村支部书记交流会,学习借鉴,总结经验,排查问题,研究对策。并通过开辟专栏、进村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至目前,全市共开辟专栏35个,制作专题节目55档,组织宣讲团27个,宣讲近180场次,印发宣传资料近2万份,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村创建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认真调查研究,坚持科学规划

年初,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全面小康村”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组织以农口部门为主的百名机关干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劳动力转移、帮扶创业等方面,利用十天时间赴镇到村入户开展调研。特别是根据“全面小康村”建设19项指标要求,对30个创建村开展调查摸底,逐一对照,逐一分析。19项指标中,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劳动力就业率、低保农户应保率、计划生育率、义务教育入学率等11项指标已基本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项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30个创建村村级实情基本摸清,为“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统筹发展的原则, 2

制订了符合不同层次要求的小康村建设规划。内容包括:村级近期3-5年、远期10-2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力求做到“五个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整治、高效率完成、高水平管理。目前30个创建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完善基础设施,狠抓实施到位

建设“全面小康村”,重点在村强民富,难点在村容村貌,关键在发展经济。通过调查分析, 30个创建村今年要达标,所存在的问题重点集中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又以农户自来水普及、农户拥有卫生厕所、农户室外道路硬质化、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和河道疏浚治理等硬性指标差距尤为明显。创建工作中,各镇村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序时作战、分期达标”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截止9月底,30创建村自来水安装率达96.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9%、村组硬质化道路普及率达88.1%、垃圾集中处理率达62.7%。改厕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卫生厕所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吴桥镇将9月份作为改厕突击月,全镇共新建三格式无害化标准卫生厕所368座。大桥镇童兴村借鉴去年三丰村的成功经验,开展“茅缸革命”,投资8万余元,以每只茅缸补偿农户50-80元的标准,共取缔露天茅缸1800个,同时按照统一设计的样式,组织人员帮助农户改建标准化卫生厕所300余座。道路建设方面,对已达到道路硬质化的村,做到抓 3

补课、抓完善、抓提高;对没有达标的村,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快速组织实施。仙女镇新民村,投入65万元新铺硬质化道路15000平方米,目前全村硬质化道路实现组组相连,户户相通。垃圾处理方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基本确定每村设立1个垃圾集中填埋场(中转站),每10至15户建立1个垃圾池(箱),每千人设1个垃圾清洁员的建设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垃圾池(箱)1074个、垃圾堆放场24个,落实垃圾清运员199人。自来水安装入户方面,各村采取政策、资金扶持等办法,加快推进自来水安装入户工作。大桥镇嘶马村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以每户200元的标准补贴新装自来水用户,一次性就落实安装户110户。仙女镇新民村投入7万元用于改水,新装自来水户275户。

四、开展环境整治,落实长效管理

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村创建的突破口,大力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活动,重点实施农村“三改二清一绿”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一是河塘整治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易后难、长效管理”和“思想认识、任务分解、标准明确、资金筹措、组织领导”五到位的要求,开展河塘整治工作。目前,30个创建村共清障清杂村庄河塘400多条,疏浚整治河塘近300条、土方约60多万方,基本完成了农村河塘阶段性整治任务。二是村庄环境治理工程。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建池,专人负责, 4

集中收集,及时处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三是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在农村改厕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厕所革命”,逐步消灭农村露天粪缸。同时,抓好农村“二次改水”,逐步实行区域供水。目前全市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2800座,新增自来水用户7.8万户。四是田园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工程和清洁灌溉工程为重点,实施农村清洁生产,新建农户沼气池110个。五是农村绿化造林工程。在农村道路、河道两旁和农田四周进行植树绿化、构建林网,在农户庭院、住宅之间种花植草,栽培果木,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在推进上述五项环境整治工程的同时,落实管护措施,积极推广仙女镇横沟村“四员”(河道保洁员、垃圾清运员、道路维护员、村庄管护员)管理经验,组建专业管护队伍、落实环境管护责任,实行定任务、定责任、定报酬的长期保洁和长效管理责任制的经验做法,巩固创建成果。目前,全市30个创建村已落实“四员”队伍95人。

五、创新投入机制,保障创建成效

建设新农村、创建“全面小康村”,投入是基础,是个关键。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村”创建资金严重不足的实际,市里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创建活动。各镇村不等不靠,想方设法,拓展投资渠道,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即村组创收资金提取一点、以资代劳筹集一点、个体工 5

商户出资一点、私营企业主赞助一点、村外能人捐献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切实保障创建成效。丁伙镇为加大激励力度,对今年创建的丁伙村、丁南村,承诺验收合格后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小康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保持持续较快增收难度较大;三是农村改水改厕难度很大,通组道路硬质化比重较低,普遍缺乏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四是农村建房缺乏规划,村庄布局凌乱、管理薄弱,卫生环境较差,绿化覆盖率还不高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抓好河道清洁。迅速组织人员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道两侧垃圾、杂物以及扒翻种植等,确保水质变净变清。二是抓好道路建设。对已建好的道路做好维护工作,对在建道路抓紧实施,同时按照“四化”要求(即道路硬质化、沟系标准化、路边林带化、管护规范化),对所有通村通组的道路及庄内巷道抓好完善提高。三是抓好改水改厕、垃圾池(箱)建设。抢序时,抓进度,力争11月底前结束改水改厕、垃圾池(箱)建设的扫尾工作。四是抓好环 6

境整治。对村庄内猪圈、禽舍及其它附属用房、草堆等乱搭乱建乱放现象进行综合整治,达到“八无”目标,即无杂物堆放、无违章搭建、无露天粪坑、无杂乱禽舍、无杂草丛生、无暴露性垃圾、无臭水沟塘、无环境污染。

二、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以制度管理人,以责任约束人,以实绩考核人。建立和完善道路管护、河道保洁、垃圾清运、环境整治等长效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在创建中都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努力形成“干部带头创、群众自愿创”的生动局面,使“全面小康村”建设出成效、显实效。同时,继续开展“小康示范户”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

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组织动员30个创建村对照指标,逐一过堂,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各镇、各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全力支持,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面小康村”创建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时排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交流通报制度,实行定期交流、定期通报。进一步严肃目标考核责任制,年终将逐镇、逐村考核,严格奖惩,不打和牌,确保30个创建村顺利通过扬州市考核验收。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全面小康村”建设打牢经济基础。一是抓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实现“3331”目标(即新扩花木3万亩、蔬菜3万亩、造林3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万亩),抢抓秋播机遇,放大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花木“两区两带”建设和吴武蔬菜产业带建设,力争3年内花木、蔬菜均

突破20万亩。二是抓村组集体创收。全方位、多渠道地排找集体创收新的增长点,加快盘活土地、厂房等现有集体存量资产,大力开发村级“绿色银行”,努力促进集体创收。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抓全民创业。继续实施“双业联动”和“四百”工程,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实施“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二、进一步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抢抓有利时机,以河道、河塘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打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一是抓试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全市选择仙女、丁伙两镇的小涵河、友谊河、团结河、灰粪港等6条河,各镇选择1-2个重点区域作为示范点,集中整治,总结经验,示范推广,整体推进。二是攻难点。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要求,集中收集、处理村庄垃圾;大力实施卫生户厕改造,逐步消灭农村露天粪缸。同时,针对当前农村草堆乱堆的现状,一方面积极清理村庄草堆,另一方面规范村庄草堆堆放,做到定点划线,井然有序,切实改变村庄面貌。三是保目标。根据“全面小康村”建设指标要求,对照各创建村进展速度,积极排找差距,加工补课,组织冲刺,确保30个创建村通过扬州市考核验收。

三、进一步破解创建资金难题。坚持以村集体和农民自建

为主、政府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原则,创新思路,广辟渠道,多元投入。一是加大扶持投。按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市镇两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小康村创建的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依靠自身投。充分依靠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鼓励农民筹资筹劳,主动配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搞好硬环境的设施配套。三是市场运作投。挖掘市场资源,通过资产置换、村企共建、镇村共建、名人帮建等途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建,形成“全面小康村”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四是上争资金投。紧紧抓住今年省政府启动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契机,把创建活动与实事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包装项目等途径争取资金,帮助创建。

四、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组织动员30个创建村对照指标,逐一过堂,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各镇、各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全力支持,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面小康村”创建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时排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交流通报制度,实行定期交流、定期通报。进一步严肃目标考核责任制,年终将逐镇、逐村考核,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沙口村位于扬州市区东部,现隶属广陵区曲江街道,东至大运河,西至古运河,南至施井路,北至文昌东路。328国道等市区8条主要道路贯穿我村境内,是个较为典型的“城中村”。目前全村耕地40亩,直接管理17个村(居)民小组,其中8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共1148户,常住人口1391人,其中农业人口851人,寄住人口3904人,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作为2015年扬州市和广陵区“全面建设小康村”先行村之一,我们积极创新思路,强势推进,对照19项考核指标,经认真摸底调查分析,全部达到了创建要求。“全面小康村”建设取得了成效,现将我村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求统一。作为我市2015年“全面小康村”建设先行村,我们既感到十分荣幸,也感到压力巨大。我村虽是广陵区的经济排头兵和市级文明村,具有一定的创建基础,但对照“全面小康村”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它既是党委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一件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实事。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一班人,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狠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通过召开村支部会、村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座谈会,使广大干群的思想高度统一,充分认识到“全面小康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全面小康村”建设虽然困难多、压力大、时间紧、要求高,但这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挑战,更是机遇,必须克服怕苦畏难,小富即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思想,增强强势推进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利用广播、板报、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形象生动地宣传“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目的意义,使“全面小康村”建设家喻户晓,在全村形成了“积极参与,人人行动”的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深入调查理思路。创建“全面小康村”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存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在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之初,就发动全村村组干部对垒村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对照“全面小康村”19项建设标准逐条对照分析研究,排找不足。哪些先办,哪些后办,需要多少投入,哪项工作由谁具体负责等等,都一一加以研究落实,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本村创建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

三、加大力度保创建。经过深入调查和对比分析,我村“全面小康村”工作的重点、难点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为此我们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发展蔬菜工作。我们在全村40亩蔬菜生产田的基础上,主要抓四个方面的工作。(1)是强化服务功能,搞好植保、种苗、技术服务。同时,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继续完善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蔬菜生产,确保城市供应,提高农民纯收入。(2)是坚持科技兴农,引进蔬菜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增强保供增收的能力,提高服务城市的水平。(3)是加大投资力度,坚持按规定管好用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2、抓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推行企业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彻底改变以前租赁承包个人牵头、集体承包的经营方式,推行企业硬承包,个人风险抵押,按月上缴的经营结算机制,克服了集体大锅饭带来的弊端,以企业改制促进了经济发展,目前我村规模工业企业3家,小工业企业4家,201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0509万元,工业利税403万元。另外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搭建全民创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村两委会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利用一切可用的信息资源,采取外出找,请进来等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全年

招商引资工作新引进5家企业,累计注册资本2070万元,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也为全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3、树立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实力。沙口村多年来以发展三产为目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创办了大桥集贸市场,通运建材市场、大桥金属材料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利用地理优势,沿路建设新的商业网点。利用曲江小商品市场的辐射,开辟仓库、住宿、运输等后勤服务。利用城市改造,征地拆迁补偿购买沿街商业房。几年来,我村三产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完成三产营业总额7亿元,实现三产利润3515万元。通过努力,2015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33元,集体经济纯收入78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920元,劳动力就业率达94.6%。

《小康村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