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广告类实习报告3篇

来源:文书网 3.38W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告类实习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广告类实习报告3篇

广告类实习报告 篇1

在经过了不断的进步和努力后,我终于做好的了准备,那就是暑假参加社会实践了,在实习中找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也许实习不会给我任何的好处,也有可能给我一个坏的印象,可是我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关窍了,那就是我一定要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或是社会中我不适应的地方。

相对应的校园生活,当然, “平面”最适合不过了.在学校,许多东西在其表面上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功课任务都是按部就班完成的. “主动”在学校可有可无.相反的,社会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有些东西根本无法仅仅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体会,而必须同时用尽量多的方式去尝试、感受、体验.有些东西、事情,咋一看,一目了然;其实它却是一个无底洞,要不断挖掘下去,才会发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东西,让你继续体验,而有些甚至会让你措手不及.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原来 “主动”的元素起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主动性无进步可言.

实际收获

1,阅览杂志、书籍过程中,学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其他领域的理论知识.

2,几次跟随公司人员外出谈业务,学到许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上学期,学院自办了杂志—vc(vogue communication),讲述大学生的吃、喝、玩、穿着、学习等等.我加入了广告组,其主要任务是为杂志拉广告.我们小组外出拉了几次广告,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几次公司业务谈洽的旁听经验,总结出其失败原因:

(1)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当客户提出问题时,只会拿着文件跟着念,没有够专业的解释.

(2)没有主动跟进客户,当客户表示有点犹豫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太在意,而是放任自流,以为他们有兴趣就会跟我们联系.

(3)态度不够认真,小组成员大多都把拉广告当成一种锻炼和尝试,所以没有尽心尽力去完成

3,看懂了广告刊例,了解其最重要的因素---折扣.

一开始,我还懵懂的认为,折扣是一个固定值,媒体每一年发布刊例时,就已经计算好了折扣.其实不然,折扣原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可变因素.以下便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总结.影响折扣的因素有媒体、广告长度、次数、广告时段、投放季节等.媒体的实力越强、社会影响力越大、声誉越好,则折扣越少;广告长度越长,则折扣越多;一定时段内投放广告的次数越多,则折扣也越多;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则折扣越少等等.

4,学会制作广告价目表.

5,联系媒体,打听广告价格折扣.

说白了,就是我的胆子小,顾虑多,总觉得打电话问这些会影响别人的正常工作,怕吃闭门羹等,所以关于折扣问题才一直没完成.但是,任务毕竟要完成,拖得越久,就越会影响日后新东西的学习进度.终于在周五壮起胆,给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和晶报打了电话,咨询广告价格折扣问题.晶报的咨询路走得比较坎坷,可能是一开始自己讲话吞吞吐吐,所以给别人很不好的印象,以为是打电话来骚扰的,不过还算幸运,最后还是给了我答复;南方都市报稍微好了点,不过在来回打多次的电话过程中,觉得南方都市报的几个部门任务界线划分不够明确,业务部说咨询价格是广告部的责任,而广告部说该由业务部负责,所以咨询路途也较曲折啊.至于广东电视台,那真的是好的说.在我把想知道的东西告诉那个负责人---邓先生后,他就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时间,之后如他所言,在他保证的那个时间给了我回复,并且还给出建议的方案.

这些是我过去几天实习过程中收获到的抽象概念,也许还有点 “半遮面”的成分,但,时间会拨开烟雾,使一切模糊概念清澈见底.

这两个礼拜不到的时间里,我接触了与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初体验.一种摸不着的、难以确定的感觉,如果要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社会的话,我觉得 “立体”很适合.在我实习后几天里,我几次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在一个平面广告的提示下,脑海里蹦出了 “立体”这个词汇,而且用它来形容社会是绝对不为过的.

这一次实习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生活从没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简单,我会在不断的吃亏吸取教训以后才知道我将来要注意的地方,“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的吃亏中度过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成长中有很多的不顺,需要我们来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广告类实习报告 篇2

这是我实习期间对于广告的一些琐碎思考,在这里记录下来,以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广告创意,人文素质等方面。 广告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其实广告人是孤独而被遗忘的。在针对哈佛大学生所做的实验录像带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所做的广告,有75%的人是忽略的,所以如何运用技巧唤醒人们对广告的注意,是广告人必须要注意的`。

广告有基本必须的元素

1. 由美术构成并且有一定的水准。 2. 文字方面朗朗上口,简洁有利。 3. 必须要能表达出来,并在恰好的时间点上。 4. ad要做一个最好的salesman, ad 绝对不是一个艺术,它是一门生意,只是用比较美术的方式呈现。而这其中也包含了:要有策略;要有系统结构:要有风格。而这也是令广告人最兴奋的地方。像nike的风格相当强烈而吸引人;目前手机广告风格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销售讯息。

可口可乐案例

1.消费者:解决消费者问题 2.产品本身:消费者记的是消费经验,使用的好处和坏处,它是否改变了生活的某部分。 3.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同类竞争。 要多和消费者沟通和调查,了解市场状况,广告是个问题产业,要解决问题 建知名度、个性、价格、通路…等。

人是广告最重要的因素,分析问题、原因,针对问题并且响应,要做一个广告。广告要说服谁(目标消费群),产品将给你什幺好处,赋予style,而作广告,最难的便是赋予brand style。在广告影片中我们发现,杀虫剂广告都有小孩在旁边以显示产品的安全性,而在卫生纸广告方面,则以小狗的形象讨好观众。而日本帮提卫生纸广告则是以一个男人为主轴,在妻子离开身边后的七支一系列广告,说卫生纸和男人间细腻的关系,显示商品特色,一方面也增加使用时机及用量等。如何让商品有感情的呈现是相当重要的,这来自于如何找到和消费者相关的地方。 在kgi银行的广告里,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表现风貌。泰国广告多专业,其创意也较受肯定,亚洲广告就属新加坡及泰国最具潜力,天真、幽默而且毫无禁忌。相较之下,大陆的广告则受到许多限制,担心及顾忌太多,不该用现在的观念,去限制广告未来的发展。广告是在反映人生,而许多不可能的现象,在以后回头来看,都是非常巧妙创意。

一个好的创意去激发人对环境的热情与幽默,一个产品所带来的广告,绝对超越你的想象。在国外作公益广告是要强调效果的,要让更多人拿出钱来支持此公益事业,这才是重要的。因此主讲人表示,它不愿在大陆作公益广告,因为有太多道德观的束缚若是在表现创意,或是达不到真正实质的广告效益,则浪费了纳税人做公益广告的钱。 作一个广告最基本的是知道它的目的是什幺,不是让自己的公司出名,这是最后的步骤。更重要的是把商品卖掉,要做一个专业的广告人,要寻找的应该是这个东西 。

广告类实习报告 篇3

7月20日至8月10日,我进行了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自己和几个朋友办的美术工作室做教师,其中有5岁至14岁的小朋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其进行美术动手绘画基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等的艺术培训。这次实践的目的有三个:亲身体验教师的工作,发挥所长,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行为特征;检验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

为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我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记录资料,里面包括有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说话特点、性格类型推论、表现美术特长等等,这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和差异程度。但这些都只是基础工作、皮面程序,要想精确、科学地分析、结论,还必须通过测试方法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由于条件所限,我未能完成这一步骤。这是本次实践中的一大缺陷。

每天的课程是简单重复的。前十天的时候,上午教小朋友美术理论知识,再进行画画训练,下午完成图作后再针对作业对其进行讲解。后十天的时候,就教他们一些艺术设计基础知识,进行一些这两个角度上,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表现出来的很不一样,同龄的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个别差异。我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我认为在学生专业补习班实践能拓宽我的眼界与知识面。小孩子纯真无暇,其表达的是内心最为真实的东西。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在转变,比如在认知方面: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在社会化方面: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具体来讲,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有两个局限性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想思维。

首先,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对此,我们用两根小木棒对想朋友们作了测试。用两根长短相同的木棒,但摆放方式不同,先把两根木棒摆成平行状,第二次把木棒摆成一前一后。测试结果表明:5至7岁小朋友较难集中注意力,所以不能给予答案;7至10岁小朋友知道前一种摆法是两根木棒等长,第二次摆法,大多数这一年龄的小朋友都认为摆得往右靠一点的棒子长一点;10止14岁小朋友对前一种摆法与7至10岁小朋友表述相同,当他们被问到第二种摆法时,他们会试着把木棒移动到平行位置再作判断,不过这一现象并非占大多数,这可能与小朋友各自因素有关。但就此我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层次是不同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对待、处理事物的方式也出现差异。只是这一差异是否显著,或说这差异是什么则有待进一步的计算。

其次,“自我中心”即为“我向思维”,是指儿童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即他们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的小朋友还没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这一点,从我对小朋友的日常观察中可体现出来。如,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有个通性,就是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看到某个小朋友的说话做事与自己或周围不一致时,就觉得“他不应该这样”,“他应该受到老师的惩罚”等。总结起来,我认为小朋友们爱告状有如下几个原因:一、对老师的要求或自己知道的一些道德要求堪的过于僵化,是非对错“黑白分明”,不懂灵活处理事情;二、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讨好老师,这点突现出小朋友开始“自我评价”,有功利心和自尊心;三、用告状来发泄对其他小朋友的不满,或报复与自己有小矛盾的同学,虽然告状并非都出于恶意,但事事告状,时时告状就是不好的,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告状”导致儿童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全面地认识别人,时自己也变得心胸狭窄了。而且你告我,我告你,长此以往也影响小朋友间的友谊和团结,阻碍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他们在道德发展阶段中属于习俗前道德,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所以,他们时常表现出爱受老师表扬、爱打小报告,有从众心理,看到某个小朋友做得好被老师表扬,自己也会学他,使自己深得老师宠爱。

此外,我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绘画的接受程度有较大差异,犹其在5岁与6岁的小朋友间,5岁的小朋友任老师怎样一笔一划教画画,都画不出来,而6岁小朋友则能根据老师画的模板,创造出更多漂亮的画,或是给模板加工,这两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虽可以说只有个过渡期,可绘画能力却相差甚远,其它能力也是如此。不过,也有极个别性格特别外向活泼的小朋友,虽只有5岁、6岁,绘画、想象力都发展得很好这也许跟其遗传、天分而和家庭的教养有关。同时,我还认为,艺术方面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性格较为开朗外向的,在这方面也会发展得较为完善。

虽然只有短短20天实习时间,但我达到了我自己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暑假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还可以,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这次实践真的收获不少,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服务活动,磨练了广大学生意志,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

要工作,岗位还是有的,就看我们放不放得下“大学生”这顶帽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社会。这个月挣了一千多块,一千块钱的工资确实太少了,在大城市简直就无法生存,更别说有钱送回家孝敬父母,毕竟这是靠自己能力挣来的。在这个社会里,好多人挣扎,挣扎,见到工作就去做,无论什么也好,最重要的还是钱。楼价升,肉价升,物价也在节节升,惟独人工不升,太不平稳了,压力很大。公司就说是大学生低能,素质也低,不值得高薪聘请;而毕业生就说是黑心公司看准他们求职心切而故意压价;再来又有人说终归是中国大学的教育体系有问题。怎么说都有理,到底要怎么摆正心态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大学毕业后,学得好,学得不好,现在似乎也改变不了,毕业后就是社会这个大机器的一颗钉子,与其天天盼做高薪阶层,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一些能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工作。

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点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利用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西,放假的时候,经常各个地方到处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

想得很多,可是我这个人很懒,做的事很少,不过这就是我的步伐,对于艺术,我想用自己的步伐来走下去。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

暑假就这样过去了,希望我的这份暑假实践报告对同学们有所作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