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生产和成本理论

来源:文书网 1.62W

导语: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情况的货币表示,是衡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生产和成本理论的考试知识点吧。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生产和成本理论

1、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企业形成的理论:

①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②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③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3、生产及相关概念

有关概念

具体内容

生产

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

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服务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投入

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一般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注】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劳动:指人们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实物形态(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和设备等)、货币形态(货币资本)。

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和无形的服务产出(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4、生产函数的含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①前提:技术不变的情况下。

②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③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5、函数表达式: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1,X2……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X1,X2……Xn)

6、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①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表示劳动量。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②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7、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MP>0时,TP上升; 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①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②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③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8、总产量曲线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①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②在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③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9、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11、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丧失的最高收入)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10、规模报酬-------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含义: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规模报酬的类型:

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12、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①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

其中b:固定成本;f(q):变动成本;C:总成本

②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C=f(q)

【注】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①短期总成本:TC=总固定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②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即:ATC=TC/Q=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TVC/Q:平均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TVC:总可变成本,Q:总产量

③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MC:边际成本;△TC:增加的总成本; △Q:增加的总产量

【注】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1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2)

上述图形分析(图3-2): 注意(图3-3)

①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②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③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1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图3-3):

①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②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③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④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⑤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⑥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上升,

⑦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⑧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