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

来源:文书网 5.71K

由青少年冲突引起的校园危机事件中,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介入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社会工作干预校园危机案例分析

两名男生在寝室因小矛盾口角, 进而动手, 其中一名男生随手用水果刀划向对方,造成对方腮腺处支动脉破裂。这是嘉兴J 中职学校于2014 年2 月28 日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而当事件尚未明朗时,网络媒体上早已有现场图片转发、跟帖,诸如“中职生捅刀子杀人了”“职校生为抢女生而斗殴”“寝室窝里斗血流成河”之类的谣传。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师生们陆续出现愧疚、自责、焦虑、无助等情绪和行为反应;许多学生面对传闻不知所措、无法静心学习,个别目击事件的学生难以入睡或有梦魇;一些家长也打电话问责;有些班主任对学生工作充满了疑虑和恐慌。

  深度了解·及时评估·建立关系

预估是有效干预的前提。如前所述,此次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学校师生有很大冲击力,但师生们是否会出现心理障碍、应该有什么样的援助,需要社工从事件的严重程度、师生心理发展水平、个体自我的心理弹性、自我修复的能力以及外在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在最初与师生联系、接触的过程中,社工做倾听者和陪伴者,而不是记者和引导者,避免过度唤起涉事师生及家长反复体验创伤和负面情绪, 并谨慎地对学生及其家属表达关注与关怀,以民间公益力量的形象去建立关系,给那些在困境中的师生以情感支持。特别是以客观中立的观念,既关注在医院抢救的学生,又关心在派出所里拘留的学生;既关心目击事件受惊吓的学生,又关注为事件奔波守候的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心理压力,还关注那些传播不实消息者的心理动机。社工的诚意终于得到师生们的回应,一些学生主动向社工反映情况,许多班主任也将班级中情绪易激惹的学生转介给社工。

  澄清事实·整理感受·心理疏导

在第二天晚自修时间,校长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发布事件通告及注意事项,也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布置一系列工作。社工则进一步介入师生群体中开展工作。

第一步

社工告知一些细节。如,受伤学生抢救的措施、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是如何排班日夜轮流守候在医院、接受警方调查的学生是怎样的状态、两位学生的家长各是如何理智应对。社工这些“非官方”的详细消息,有利于消除外界诸多猜疑或顾忌,帮助校方及时澄清事实,避免谣言混淆视听,使大家接受这是一场意外事故,应当齐心协力抵制谣言、应对危机。

第二步

社工自我开放。如,社工诉说自己对事件及传闻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应对方式,以此引发师生的共鸣,鼓励其他师生表达分享和情绪宣泄,并提供如何去应对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专业信息。这能缓解其他师生的焦虑不安与怨怼,为师生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以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第三步

增加应对危机的资源。如,将《校园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常识( 教师篇、家长篇)》放在师生Q Q群共享里,帮助师生增强危机干预意识、了解必要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密切关注和把握学生心理及行为动态,特别关注情绪反应强烈的几类学生、有过类似矛盾冲突及不善于表达情绪的学生等,并将这些学生情况备案,为日后进行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做准备。

第四步

提倡应对事件的“三不”原则。如,不传谣、不贴标签、不谩骂争论。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发表和传播言论,但容易产生集体无意识的.发泄和模仿行为。为此,社工呼吁和强调以道德法律观念来自律和他律的必要性,希望广大师生以系统的观念分析问题,将个人利益与学校声誉相结合进行考虑,彼此尊重,在学校科学引领下携手应对危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社工还专门让心理咨询师为目击事件的学生和事发班级的班主任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提供心理援助。

  整合资源·互助自助·后续服务

校园事件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是事发班级的师生。所以,及时整合资源,帮助师生认识自身所拥有的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对恢复其危机后的心理平衡、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

第一步

整合资源,强化师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事发后,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与班主任等青年教师义务轮值在医院,学生干部事发当天通宵在网上删帖、回帖、制止谣传,其他学生也努力搞好每天的教室和寝室卫生,以支持和宽慰班主任。教师中的热心人士提供上海医院专家的信息,兼职律师也从法律咨询的角度给予援助。社工时常收集发布支持性的信息、传递正能量,去除灾难化及极端化的认知方式;穿针引线地去整合各种资源互动,发挥成员互助的作用,以此鼓励和引导师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主动介入危机干预。

第二步

团体辅导。利用班课,分五个环节进行团体辅导,促使师生互助自助,放下事件的包袱,继续共同前行。

1. 导入与契约环节:介绍团体辅导的原因、目的,约定尊重、真诚、分享、信任和保密原则,使学生们对这个活动目的有更清楚的了解,以建立起初步的信任。

2. 整理感受环节:为协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邀请学生们在一张空白纸上写出“自己是在—— ( 时间),通过—— ( 途径) 得知事件的,当时的感受是( 怎样的)”,以呈现出最真实的感受。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带头自我开放,坦诚叙事,也使学生们更好地梳理情绪及吐露心声,让处于回避或被阻抑状态的情绪得以有效地宣泄。

3. 心理教育环节:指导师生接受和应对自身及家长可能出现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人在遭遇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或突发事件后,会出现复杂情绪反应,包括冲击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如,出现恐慌、震惊、难过以及愤怒等情绪反应及伤心哭泣、不知所措等行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强,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并教会学生觉察和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和思维阻断、自我暗示等技术。

此次社工介入危机干预,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次心灵的重建,有效缓解或消除了校园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并在预防学生类似行为发生、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师生满意度评估来看,社工的专业服务得到师生认可,强化了“有困难,找社工”的意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