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应具备五种意识

来源:文书网 3.2W

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具备“常规意识”。教学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去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整理的2017教师资格应具备五种意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2017教师资格应具备五种意识

  一、 具备“爱心意识”

“素质教育”首先就应该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灰色的“伪教育”。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心意识”,争做一名“爱心”教师。那该用何标准去衡量呢?笔者的观点是:“追求一种“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去教育”的境界,努力在学生和孩子之间划上等号。当你对每个孩子奉献的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与父爱时,一切的困惑将不在是困惑,一切的埋怨将不在是埋怨,一切的冷漠将不在是冷漠,当然,一切的教育问题也将不在是问题!具体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做到不要与孩子“较真”,要意识到孩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肯定、去赞美;也要意识到孩子身上有许多缺点与不足需要我们去包容、去引导、去教育;更要意识到孩子身上还有更多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需要我们去呵护、去鼓励、去开发,始终相信,儿童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面对儿童就是面对可能性。

总之,笔者认为,从教师的“角色扮演”角度来讲,教师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引领者、圆梦者。这种为孩子圆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经意间把孩子的梦想一个个无情地浇灭,让他们只会盯着分数“发呆”。

  二、 具备“学习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注定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没有学习就不能净化灵魂,没有学习就不能创新思想,没有学习就不能普度“众生”。教师要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笔耕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阅读笔耕。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实,语文学科功能远远大于《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等。文字中会蕴藏着情感,文字中透露出美感,文字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当今的社会,语文其实已经在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影响着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真谛的理解,甚至影响着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通过阅读学习,既能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闲情雅趣,又能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还能开阔教育视野,让自己能站在一定高度客观地去看待教育、思考人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一种“书卷气”,要与书香为伴,见贤思齐。试想,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教师,怎能改变我们的孩子?怎么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怎么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呢?

  三、 具备“责任意识”

众所周知,一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扮演着“社会人”的角色,就注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细节”成就了教育的美丽,“细节”影响着孩子的人生,“细节”更抒写着教育者的责任。那如何让自己具有责任感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事,而是水滴石穿的事,润物无声的事。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因此,教师的责任应该体现在孩子身上。具体如何去做呢?笔者谈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要能静心做教育,切忌浮躁的心理,同时要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细小的“教育点”,有效地实施教育。其二,要深入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关注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有效地进行引导、教育。其三,主动和孩子交朋友,让孩子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真正能教导学生的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一堂好课的标准首先应该是学生喜欢,离开了这一点,等于是“天方夜谭”。其四,主动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下谈学生的发展那是“空话”,没有形成家校合力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孩子的健全人格的。教师要学会转变思维方式,强化责任意识。“山不过来,我可以过去!”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有责任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与家长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和引领家长朋友科学、耐心地教育孩子,努力优化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 具备“常规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具备“常规意识”。教学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去实施。佛经中所述,人有两条“命”,一条是“性命”,另一条是“慧命”,杀人犯剥夺的是人的性命,扼杀的只是人的肉体,而教师如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去办事,扼杀的却是人的“慧命”,是更加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其一,认真学习新版课标理念,关注专家的科学解读,领会其精髓理念。要弄清楚新的课程标准哪些地方作了改动?为什么这样改动?意图在哪里?其二,以新版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每设计一堂课,都要认真思考,这样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符合了哪条理念要求?如果你长期养成了这样的意识和习惯,那业务能力就能显著提高。其三,要关注“常态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所有教学常规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重要渠道。因此,根据不同层面教师群体,提出不同要求的课堂教学实施标准,真正实践“让我们相聚在课堂”的美丽约会。其四,遵循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学规律,坚持不懈地抓一些常规特色。如:语文学科要注重写字教学、课外阅读、名句名篇的背诵积累、写话习作等常规特色。

笔者认为,好的常规特色应该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素质教育也就慢慢地走上“正轨”。其实,很多时候,教育和分数是无关的,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往往会自作多情地把“分数唯上”的观念无形中强加给了孩子,把孩子引入了教育的“误区”,让孩子彻底地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分数的“奴隶”。

五、 具备“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优秀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素质教育需要“科研型”教师。具体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其一,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定自己一年里必须用心思考一个问题,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法,同时在一年里去弄明白这个问题,再把你如何去弄明白的过程,通过哪些方面去弄明白的,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了。像这样没有经过课题立项的“草根研究”,谁都可以去实践,我们要切忌研究的“功利化”,真正有“含金量”的研究成果也绝非是“获奖证书”所能证明得了的。其二,注重把立项的课题研究与主题研训结合起来。这样,每个教研组长就是课题的负责人,每个组员就是课题的研究成员,每次教师的实践培训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过程资料就是研究的原始材料。课题研究也就有了具体的平台和抓手。其三,课题申报要做到有针对、有新意、有价值。研究课题,要能选择确实属于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点去研究,在研究中要解决具体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力争取得一定的实效。这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大大提升,就更加能体现出研究者的“人文情怀”,当然,被批准立项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热门标签